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11 04:23:00

導語:政府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20*年,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承辦自治區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為契機,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實現生產總值98.49億元,同比增長36.5%;財政收入完成11.65億元,同比增長62.75%,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增速均列全區首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33億元,同比增長63.8%。工業增加值完成53.89億元,同比增長39.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7.3億元,同比增長48.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62.7,同比提高20.3個百分點。50項工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6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7.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優勢產業發展迅速。高載能工業實現增加值9.8億元,同比增長63%,實現稅金1.75億元,同比增長72.7%。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92億元,同比增長11.0%。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增保護地300畝,新增葡萄種植面積3200畝。養殖業規模繼續擴大,畜牧業在第一產業的比重達到45%。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企業加農戶的生產模式得到有效推廣。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得到加強,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4.09億元,同比增長33.0%,增速列全區第一位。制定并實施了《烏海市20*-2010年第三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商貿流通、餐飲等傳統服務業迅速壯大,建成了一批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商業中心。金融保險、信息通訊、房地產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95.3億元、貸款余額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和5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7億元,同比增長24.6%。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財政投入城建資金3.02億元,帶動社會投資23.7億元。完成了文體中心、疾病控制中心、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統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丹拉高速公路烏海段黑色路面已經貫通;國道109線烏海段一級公路改造、運煤大通道海勃灣至海南段建成通車,村村通油路任務過半。拓寬改造城區主要街路,新增城市道路面積51.4萬平方米。城市供電網改造力度加大,主要街道架空線全部落地。實施了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加大熱源點建設力度,新增供熱面積87萬平方米。新增煤氣入戶2000余戶,海勃灣污水處理工程投入使用,垃圾綜合處理廠即將完工。啟動濱河新區建設,世紀大道、大學路建成通車,完成濱河大道部分路段建設。城區拆遷改造步伐加快,拆遷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繼續推進。完成了人民公園、人民廣場、植物園、東山生態林等一批市政和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生態治理面積完成19.89萬畝,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已通過水利部初審。全面開展高載能企業污染治理,投入1.6億元,已生產的高載能礦熱爐全部安裝了環保設施。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關閉了1178孔改良型焦爐。循環經濟開始起步,成為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完成黃河化工集團公司、拉僧廟化工公司的轉制重組工作,烏達發電公司轉制工作正在實施,一通機械公司政策性破產已由國家批準。兩礦業公司內部改革進一步深化,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在全區率先啟動了城鄉一體化改革,實施了統一的“烏海市居民戶口"管理制度,從第四季度開始,農區困難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強化對外開放基礎工作,招商引資和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推進,加入了寧蒙陜甘毗鄰地區經濟聯合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38項,其中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項目13項。引進到位國內資金42.98億元,同比增長66.25%;實際利用外資1012萬美元。出口貿易額完成930萬美元,同比增長166.5%。進一步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烏達、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進入自治區重點工業園區行列。

人民群眾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8元,同比增長217%,首次超過全區平均水平;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3886元,同比增長26.2%,增速列全區第二。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3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7.13平方米。通過各種渠道安排就業128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6%。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監督管理,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基本清理了歷年累欠農民工工資。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鎮居民人均補助標準由年初的每月43元提高到72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墾企業職工納入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啟動了工傷、生育保險,擴大了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建立了“市長助學基金”,資助特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扶貧開發力度加大,農區居民得到實惠。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社區、企業、校園等文化建設積極推進,學習英雄模范、“講文明、除陋習"、“書法城”建設等活動成效明顯,市民整體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承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57件,辦理答復率100%。扎實開展“四五"普法工作,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普遍增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基層民主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果。組建了市政府第二屆專家顧問組,成功召開了第一次年會。加強信訪工作,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維護了社會穩定。集中開展了安全生產專項大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盜采行為,依法關閉了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在全區率先裝備了地方煤礦數字安全監控系統。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5項,新增自治區級民營科技企業2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率達184%。與中科院北京專家團進行了科技項目對接,達成17項合作意向。信息化工作得到加強,市政府網站被信息產業部評為政府優秀門戶網站。內蒙古工業大學烏海學院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招生。投入7000多萬元改造基礎設施薄弱學校,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整合教育資源,撤并11所中小學,啟動了市職業高中、技工學校、職工中專“三校合一”工作,兩礦業公司破產企業學校和鐵路學校由政府接收管理。體育設施明顯改善,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公共衛生逐步加強,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市人民醫院晉升為國家三級醫院,無償獻血工作榮獲全國先進城市獎。第一次經濟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電視播出和制作系統數字化改造基礎工程。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獲得自治區管理優秀獎。民族、宗教、僑務、外事、人防、雙擁、優撫安置、地震監測、殘疾人保障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成功舉辦。在迎會辦會期間,各級政府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圍繞重點項目和工業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城區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精神文明建設等四項重點工作,以昂揚奮進、爭創一流的精神風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全力做好各項工作,展示了我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得到了自治區和全市干部群眾的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全市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努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駐市部隊、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駐市各單位和支持烏海發展的各方面朋友,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派、各人民團體、各界友好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問題。經濟總量偏小,產業層次較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集聚功能有待增強;電力不足、運力緊張、資金短缺、人才匱乏,仍是制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瓶頸;社會保障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仍然較大;城鄉居民整體收入水平有待提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