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深入開展三創兩建活動匯報

時間:2022-06-14 01:55:00

導語:農業局深入開展三創兩建活動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深入開展三創兩建活動匯報

*區農業局屬*區政府綜合協調部門,下轄5個站(即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種子管理站、農機管理站、綠色食品辦公室和農經管理局),3個科室(即綜合科、農業信息科、黨委辦公室),共有機關干部38人。自開展“三創兩建”活動以來,農業局嚴格按照上級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加強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局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創建活動的重視程度,立足于服務農村經濟發展這一主題,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各科室和涉農站所的服務水平,繼續深入開展以建設基層滿意的涉農部門、建設群眾滿意服務站所為主要內容的“三創兩建”活動,有力促進了全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一、夯實基礎,建起與農民貼心的過硬班子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事業要發展,關鍵在班子。要把“創建”活動深入、持續地抓好、抓實,就要有一個維護農民利益、作風過硬領導班子。局黨委把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放在首位,著力提高班子整體政治素質、領導水平和工作水平。一是在班子中大興學習之風。除按時參加上級黨委統一組織的學習教育活動外,還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政治和業務學習計劃,定期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學習,提高了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和業務水平。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遇事大家研究,民主決策,堅持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全局的原則,對重大問題進行集體研究決定,從來不搞一言堂。注重發揮副職的作用,對副職放手放權,支持他們按照各自分工大膽開展工作,做到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關心,調動了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了團結協作、拾遺補缺、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們還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讓班子成員面對面交流思想,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三是充實領導力量。我們根據領導班子調整重新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副書記和副局長任副組長、涉農站(所)長為成員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活動方案和考核評比辦法。四是牢固樹立中心意識和大局意識。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以服從和服務于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為重,自覺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區委、區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務。五是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堅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維護農民利益,盡心竭力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六是突出抓好領導班子廉潔勤政。堅持一崗雙責制度,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學習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相關文件,加強法制意識和民主意識,工作時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相關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自覺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勵。

二、加強建設,帶出農民滿意的過硬隊伍

一是重視抓好干部職工的業務培訓。制定了培訓工作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培訓形式靈活多樣,每年培訓面在100%,不留死角,成效明顯。鼓勵干部職工參加學歷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尤其是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我們組織大家認真學習研究,聘請省、市專家對政策進行講解,使每位干部都能把握和執行好國家出臺的各項惠農政策,保證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在基層執行不走樣。二是建章立制,規范運作。做到“三個到位”,即:人員上,做到集中統一學習;時間上,確定每周五集體學習日,工作任務緊時,及時重新調整時間補課,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制度上,建立健全了“”、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員聯系職工等規章制度,從程序上嚴格了黨的生活,強化了黨員的管理。三是認真考核,嚴格獎懲。堅持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總結、有考核、有獎懲,采取動態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重點檢查黨群關系是否融洽,黨員是否發揮了帶頭作用,是否取得了活動成效,是否調動起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是否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同時對考核結果進行定期通報,獎優罰劣,確保活動扎實推進。四是注重培養年輕的專業技術干部。“三創兩建”活動開展以來,發展黨員5人,其中35歲以下專業技術干部4人。在工作中敢于給他們壓擔子,調動他們服務“三農”工作的積極性,兩年來,已有3名同志走上中層領導干部崗位。我們還合理調配專業技術人員,提高“三農”服務水平。針對所屬站所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分散,形成不了合力的問題,大膽進行專業技術人力資源整合歸口管理嘗試,合理配置站所職能,調整了專業技術人員,充實了農村財務審計力量,綜合了農科、種子的技術力量,打造出了一支專業技術過硬、工作能力全面的技術隊伍,為做好服務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五是豐富農業科技人員的實踐經驗。“三創兩建”活動開展以來,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全區農業技術人員和科技大戶到江蘇、山東等農業生產發達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帶回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成功經驗;聘請農科院、吉林農大的專家教授現場授課,提高了農科技術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為農服務的能力。

三、結合實際,開展農民需要的實踐活動

根據我區“三農”的實際情況,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不斷滿足基層和群眾的生產需求。

一是集中力量開展了一系列農業科技服務活動。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設立了“農業科普宣傳車”、“為農服務窗口”、“農技咨詢熱線”,成立了農業技術專家小分隊,在每個鄉鎮確定2個科技示范戶,每個示范戶確定1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包保,及時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到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培養了大批農村致富帶頭人。利用農閑時間開展以“科技之冬”為主題的農業科普培訓,設立了12316服務熱線電話,成立了農業技術專家小分隊,配備了“農業民情”直通車,把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急需的科學技術在第一時間及時送到田間地頭。在農民集中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地方設立“為農服務窗口”,對前來購種子、化肥、農藥的農民進行義務宣傳指導,拓展農業信息服務渠道。開展“陽光工程”培訓,開設了制磚、建筑、餐飲服務、木工、家政等14項專業的農民就業技能培訓課程。兩年來,共舉辦勞動力培訓班17期,培訓農民工1600人,培訓轉移農民工5800余人,并與12家企業簽訂了1139人的用工合同,做到有針對性地輸出勞動力,增加了勞動力的工資收入。據統計,農業局平均每年舉辦各類農業科技、信息培訓班160余期,發放資料4000余份,培訓農民12000余人次,年平均試驗、示范新品種56個,召開新品種展示現場會3次,推廣新品種11個、新技術5項,確定種植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點共9處,試驗基地1處,面積達到1800畝,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全線參與“貧困黨員創業幫帶”活動。為發揮好農業局在貧困黨員創業幫帶工程中的作用,我們對農村貧困黨員實行了“三個優先”政策,即優先幫助貧困黨員選定致富項目,優先培訓貧困黨員,優先為貧困黨員解決技術難題。一年來,幫助21名農村貧困黨員選定了致富項目,先后培訓貧困黨員121人次,幫助貧困黨員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農業技術難題達60余起,保證農村貧困黨員走上了致富綠色通道。我們還對所包保的黨員創業提供最大的扶持,直到創業成功為止。協調工商、稅務、勞動保障等與黨員創業相關的部門,幫助黨員及時解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與我局結成幫帶對子的韓干福,前些年種植過人參,但因為沒有銷路,無法繼續從事此項目,只能在家干臨時工,生活條件一般。農業局領導多次到他家走訪,與他共同探討選擇創業項目,當了解到韓干福還是想繼續發展人參產業,但是一沒資金二沒銷路的情況時,經過對《通化市黨員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的認真研究,多次向市、區兩級組織部門和勞動就業部門進行咨詢,目前貸款正在辦理當中。另一方面,積極為幫帶對象聯系了多家藥業洽談人參收購的問題,最后與通化市昌源藥業達成共識,昌源藥業同意收購韓干福種植的所有人參,解決了貸款和人參的銷路問題。多年來,我局還一直幫助保安村貧困黨員喬廣錄,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謀劃脫貧思路,逢年過節到家中進行走訪,利用“七、一”主題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到喬廣錄家幫助進行生產生活勞動,使貧困黨員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四、立足職能,搞好農民滿意的涉農服務

發揮職能作用,服務好“三農”,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是我們的工作職責,也是“創建”工作的重點。我們把幫助農民增收、達到農民滿意作為“三創兩建”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近兩年來,指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科學制定全區的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真抓實干,為挖掘種植業內部增收潛力和打造優勢產業創造條件,傾盡全力搞好涉農服務。

一是為龍頭企業發展搞好服務,促進農民增收。我局一直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龍頭企業發展搞好服務,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首要任務來抓。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真正發揮龍頭企業開拓農產品市場、引導規模生產的帶動作用,有效地解決農產品優質不優價、農民增產不增收、農業增收不增效問題。到目前,全區已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戶,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9戶。帶動農戶8000多戶,年銷售收入達到800多萬元。二是為農民合作組織搞好服務,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積極協調資金,重點幫扶了長白山特產營銷協會、*區養雞協會、龍頭養豬協會、金廠村無公害蔬菜合作社、響云天生態蔬菜合作社、新興玫瑰合作社等運行較好的合作組織,對新發展的4戶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進行了前期指導,不斷擴大這些合作組織的生產帶動規模,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到目前,全區培育有一定規模和服務功能完備的農民合作組織達到26個,帶動農戶4000戶,發展訂單種植5000畝。三是為農民自主創業搞好服務,發揮示范帶動效應。07年末開始,精心選擇了26戶增收致富示范戶,由人大、政協進行重點包保幫扶,采取區、鄉(鎮)、村三級聯動的方式,為每個示范戶配備了責任人和技術指導單位,還為每戶投入2000-4000元不等的啟動資金,同時提供了21種發展致富項目供示范戶選擇,鼓勵和拉動農民自主創業。

自開展“三創兩建”活動以來,在全體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區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得到了上級部門和農村基層的一致好評,2006、2007年連續兩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目標管理責任制先進單位,連續兩年縣域經濟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優勝單位,連續兩年被市農委評為農業、農村工作達標單位,連續兩年被市政府評為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先進單位;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聯鄉包村萬戶脫貧”先進單位、被省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突出貢獻獎、被評為*區第十次“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區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區政府評為*區優秀人才先進黨委、*區人才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政府評為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先進單位。

今后,我們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傾注全局之力,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以發展生產、服務農民為宗旨,不斷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扎實推進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將“三創兩建”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