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和改革工作領導報告
時間:2022-01-23 10:43:00
導語:發展和改革工作領導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年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今天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和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總結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務,動員和組織全市發展和改革系統一切力量,鼓足更大干勁,同心合力干,千方百計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比往年更好。現我代表市發展和改革局就我市發展和改革工作先講三個問題,隨后堯坤副市長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按照副市長的講話精神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一、咬緊一個字就是“干”
為什么我這次講話會用“干”作主題呢?因為干,是我們最大的政治。俗話講得好,講千遍不如干一事。干則成,不干則無。不干,盡管有多好的規劃、多好的目標和多好的愿望,都只能是一句空話。只有干,才能成大事、創偉業、無愧時代!干,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中華兒女在新的歷史時期共同肩負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七大報告已明確指出: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后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歷史經驗證明,社會發展是靠人干出來的。我們今天所取得的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靠干出來,我們明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要靠干出來,別無它路可走。只有我們堅定信心,埋頭苦干,目標才能一定達到。
其次,干是建設富庶文明大西關的迫切需要。市是我們的家鄉。把建設成為富庶文明的大西關,是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同志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最近市委召開了四屆五次全會,對建設大西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組織和動員全市人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搶抓新機遇,推進新跨越,積極探索以現代農業為先導、以特色工業為支撐,以綠色生態為保障的科學發展新模式,大力實施集聚優勢、特色主導、中心崛起、城鄉統籌四大戰略,努力打造“特色、創業之城;魅力,精品之城;生態,宜居之城;祥和,幸福之城”,把建設成為富庶文明的大西關。計劃三年打基礎,五年上臺階,十年大發展。到2018年,地方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兩番,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全省中等水平以上。這幅美好的發展藍圖,非常切合發展的迫切需要,非常符合全市人民共同的強烈愿望。但能否實現,關鍵在干。天上不會掉下來,地下不會冒出來,外市不會轉過來,上級不會送下來。不干,再好的藍圖也只是一張廢紙。我們建市已經十五年,彈指一揮間;我們有責任改變,再過十年不是彈指一揮間。
再次,干是全面履行部門職責的迫切需要。各個部門的職責雖各有不同,但履行職責的方式卻是絕對一致的,就是“干”。不干,就會失職失責;只有干才能履行職責,只有干才能把工作做好。尤其是我們發展改革部門,既要搞好正常的業務工作,又要為地方發展組織更多的項目和資金,人少工作多,解決的辦法,第一是干,第二是干,第三也是干,最后還是干。唯有干,才能解決人少工多的矛盾;唯有干,才能全面出色履行本部門職責;唯有干,才能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干,比什么都重要!干與不干、干多與干少,干好與干壞、干快與干慢,不僅體現一個單位和一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而且更體現一個單位和一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因此,我們必須徹底摒棄那種認為“想比講好、講比做好、不做比做好”的錯誤理念,緊緊咬住“干”字,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部署和本部門職責,扎實地干,不斷地干,全力地干,干好本職,干成大事,干出輝煌,無愧時代!
二、去年干得卓有成效
去年,我市發展改革部門在市委市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發改委的指導支持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上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創造性地履行職責,工作干得卓有成效,出色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項工作任務,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19.86億元,同比增長1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63億元,增長19.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4.1億元,增長1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6億元,增長20.5%;外貿出口總額7.1億美元,增長4.9%;實際利用外資0.87億美元,增長1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9元,增長5.8%;農民人均純收入5491元,增長13.8%(扣除物價因素,增長7.6%);城鎮登記失業率2.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5.9。
在去年工作中,我市發展改革部門主要展現出五大亮點:
一是重大項目攻關重大突破。電廠C廠項目,規模為2×30萬千瓦,總投資28.22億元,于3月中旬獲國家發改委核準,5月份動工建設。該項目為我市建市以來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我省去年唯一獲國家核準的煤電項目,建成后不僅使電廠成為百萬千瓦的電力企業,而且將為我市年增稅收近3億元。爭取國家中材集團在羅定建立年產1200萬噸的水泥生產基地進展如意,第一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已于去年下半年獲省發改委核準動工建設。貫穿我市東西兩段長達100多公里的南廣快速鐵路項目,爭取國家全部按我市提出的要求規劃建設,不影響羅旁核電廠址,不影響都楊工業園區布局,沿途設、南江口和都城三個站,并免收1500萬元的費用在站為我市規劃未來出口,項目現已開展征地搬遷。華潤西江發電廠、核電站和風力發電場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也按計劃有序推進。
二是重點項目建設逆勢強進。市縣兩級發展改革部門認真克服過去對重點項目重規劃輕建設的傾向,切實加大組織重點項目建設的力度,主動幫助項目單位落實建設責任,強化項目建設計劃管理,加強項目建設質量和速度的監督,從而一改過去重點項目年頭大規劃年尾完成差的被動局面。去年我市安排重點項目35項,年度計劃投資49.14億元。雖遇金融危機襲擊,但建設形勢仍比上年好,全年累計完成投資40.47億元,完成年計劃比上年提高25.36個百分點,實際投資比上年增長65.71%。
三是應對金融危機快速高效。去年9月,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我市發展改革部門堅決執行市委市府部署,充分發揮本身職能作用,快速出擊應對。一方面,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協助企業做好應對工作,千方百計化危為機;另方面,及早謀劃組織新項目上報,務求多爭取納入國家和省擴大投資的籠子。國務院作出“擴大投資,擴大內需”重大決策后僅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組織了428個投資總額達1681.74億元的項目上報省發改委。對這批項目,省發改委已明確表態,能批則批,應報則報,大力支持發展。
四是經濟運行監測工作到位。堅持以全面、準確和及時為準則,切實做好經濟運行監測工作;堅持每季高標準高質量出版好《經濟動態》,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堅持每季在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總結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如在去年二季度的監測中,我們發現我市有的地方在承接產業轉移時有饑不擇食的現象,于是立即提出“不能照單全收,要有選擇地承接”的建議,得到了市府的充分肯定。此后,市府在多次會議上反復強調全市各地都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謀求一時的經濟發展。去年我們在抓好經濟運行監測的同時,對我市實施“十一五”規劃綱要組織了中期評估,《市實施“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已獲市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五是上級交辦事項出色完成。去年市委市府直接交給我們辦理的事項主要有三項:一是完成政府工作重點分工;二是協助爭取建立省級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三是組織好資源環境城鄉區域統籌發展規劃的編寫和研討。這三項工作,我們項項都做好,項項都出色完成。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市資源環境城鄉區域統籌發展規劃,編寫時間之按時,編寫質量之上乘,研討組織之周密,研討人員之高檔,據了解在我省地級市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去年的工作,除了上述五大亮點外,其它工作也同步推進,計劃編制、社會農經、綜合體改、經濟動員、項目庫建設、工青婦、人口計生、掛鉤幫扶、窗口業務、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也比往年干得好。總的來說,去年我們的工作是值得驕傲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是項目攻關仍有不如意的地方,工作開展不夠平衡,隊伍建設仍需加強,人手少、經費少、交通工具少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工作的開展等等。這些,都有待今后加以解決。
三、今年必須干得更好
同志們,今年是建國60周年、建市15周年,又是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實施“擴大投資、擴大內需”決策和我市建設“富庶文明大西關”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市委四屆五次全會對我市今年工作已作全面部署,確定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5%,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3%;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增長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外貿出口總額增長8%,合同利用外資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增長30%,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增長1.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以內。
實現我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艱巨,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發展改革部門任務繁重,職責重大,要統一認識,狠抓落實。要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深刻領會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始終把推進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要堅定不移地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立足本職勇謀大局、勇挑大擔和勇辦大事,必須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為我市建設“富庶文明大西關”作出新貢獻。今年要著力抓好三個“全力推進”。
(一)全力推進重大項目攻關
重大項目投資大、效益大、拉動大。在我們這樣的山區市,絕不能象珠江三角洲那樣四處開花搞工業,最理想的只有在最適宜的地方盡量上最大最好的項目,這樣既能壯大經濟總量又能保護生態環境。多上重大項目是加快又好又快發展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來,我們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視和堯坤副市長的親力親為直接指揮下,經過不懈努力,已艱難而驕傲地打開了我市重大項目工作新局面,有電廠C廠、中材羅定水泥(一期)、云安鈦白粉、港和南廣鐵路等多個重大項目相繼動工建設,有華潤西江發電廠、核電站、風力發電場、粵瀧電廠二期等多個重大項目進入前期工作程序,有郁南抽水蓄能發電站、西水南調、引入通用航空產業等多個重大項目開展探索研究。目前的關鍵是認準目標,永不放棄,不成功不罷休。今年,我們重大項目攻關任務,就是要突出抓好華潤西江發電廠、風力發電站、中材羅定水泥二期等三個重大項目,務求年內全部獲國家和省批準動工建設。對其它已列入議程的重大項目也要加快研究探索和前期攻關進程,爭取盡快納入國家籠子。尤其引入通用航空產業項目,該項目可一業牽全局,要嚴格實施“一年摸好路,兩年起好步,三年有進展,五年見成效,十年初具規模”的工作步驟,把工作抓緊抓細,爭取早日在制造的飛機上天,使成為名符其實的。同時,要廣開視野,通過“跑馬觀花、東張西望、胡思亂想、無中生有”的途徑,新謀劃一批重大項目,使我市重大項目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
(二)全力推進“兩擴”決策實施
“擴大投資、擴大內需”,是國家應對金融危機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今年全局性的頭等重要任務。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破壞正在加大,其嚴重后果不斷顯現。全市發展改革部門都要充分認識金融危機的危害性,提高時代洞察力,增強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揮本身職能作用,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應對金融危機的部署,全力推進“擴大投資、擴大內需”決策的實施,為把金融危機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盡應盡的力量。
今年我市發展改革部門全面推進“兩擴”決策實施,主要是在抓緊抓好重大項目的同時,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一是組織好重點項目建設。經市府同意,我市今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50項,計劃年度投資110.43億元。按建設階段分:在建項目28項,新開工項目22項;按行業分:交通基礎設施項目7項,生態宜居城鄉建設項目7項,新型工業化發展項目19項,農村改革發展項目8項,第三產業發展項目9項;安排重點建設預備項目28項,估算總投資307.22億元。對上述項目,要幫助項目單位落實建設責任制,建立排阻解難機制,加強檢查督促,確保如期完成建設計劃。二是組織項目多入籠子。尤其對已上報省的項目,要對上加強溝通,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力爭上報一個能獲批準一個。三是組織好后備發展項目。機會是平等的,但機會又是給有準備的。實踐已經證明,我們搞項目更是如此。上級通知一來要報什么項目,如果事前無準備,項目報不出機會就失去了。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后備項目的組織工作,高質量多搞后備項目,要求各縣(市、區)發展改革部門對項目都能同時做到“上報一批、儲存一批、論證一批、謀劃一批”,免得無準備而束手無策。
(三)全力推進其它各項工作
全市發展改革部門都要十指彈鋼琴,全面統籌,全力推進其它各項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部署,努力把計劃編制、監測運行、審批項目、指導體改、經濟動員等日常業務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要切實抓緊抓好窗口服務、人口計生、工青婦和掛鉤幫扶等工作;要努力抓好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及早動手,組織開展“十二五”規劃的前期研究,以爭取未來工作的主動。
總之,今年工作總的要求,就是必須干得以往更好;今年工作始終體現,就是“干”。
同志們,目標已提出,方向已明確。讓我們上下一致,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奮力同干,以出色的成績向建國60周年和建市15周年獻禮。
- 上一篇:發展改革工作領導講話
- 下一篇:在新的發展浪潮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