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科技措施工作報告
時間:2022-03-07 04:58:00
導語:農業局科技措施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我縣的農業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面貫徹黨的屆四中全會和縣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地用“323”戰略指導農業生產工作,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確保糧食油料安全,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全縣糧食作物播種108.4萬畝,總產31.83萬噸,增1.7%;農業增加值增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12%以上。糧經作物比例調整為41:59,比上年調優5.62個百分點。圍繞以上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
一是優化糧食播種面積。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大力優化品種結構,增加優質稻、優質大麥、馬鈴薯、包谷四大糧食作物和豆類、薯類和其它谷物等小雜糧種植面積,著力提高糧食單和品質。計劃大麥播種20萬畝,比上年擴大1.34萬畝,產量4.36萬噸,增8.7%;馬鈴薯種植8萬畝,產量1.28萬噸,增1%;冬玉米播種2.5萬畝,比上年調減0.5萬畝,產量0.91萬噸;擴大水稻、大春玉米種植面積,實現秋糧總產25.25萬噸。
二是加大油菜種植力度。努力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努力在景區周邊和公路沿線擴大觀光優質油菜種植面積。切實抓好優質油菜高產創建項目工作,實現全年油菜種植35萬畝,產量達4.38萬噸。
三是提升“兩片葉”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切實抓好以片區和片區為重點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工作,全面完成28萬擔指令性烤煙生產任務,實現煙農收入2億元以上,實現稅收4400萬元以上。茶葉上抓好低質茶園改造、優質高產茶園創建、加工技術提升等工作,實施茶園綜合改造2.5萬畝,新植或改植換種無性系良種茶園0.5萬畝,實現總產量7100噸,總產值2.16億元以上,增3.8%,茶農收入1.1億元以上,增6.8%。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全縣計劃蔬菜種植達到13萬畝,推廣無公害反季蔬菜6.5萬畝,重點實施好中和鄉200畝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蔬菜產業項目和3300畝大棚蔬菜種植。積極推進稻田養魚示范、冬水田養魚工程,實現漁業總產值增長6%。
四是鞏固提升特色新產業。圍繞以片區和片區為重點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結合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在景區周邊和公路沿線重點打造玉米、苦蕎、向日葵等產業新亮點,發展優質油菜、無公害蔬菜、觀光連藉、食用菌、石斛等特色觀光農業,強化農業產業培植的長效觀念,形成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多點支撐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計劃新植山葵1600畝,亞麻2500畝,姬松茸300個棚12萬平方米,稻田雙孢菇400個棚100畝,以牛膝為主的中藥材1000畝,觀光蓮藕600畝。
二、增加投入,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一是緊緊抓住中央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機遇,增強農業開發的后勁,以項目編制為重點,突出特色抓好重點項目儲備、上報和實施工作,打好“會戰年”攻堅戰。二是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整合各塊資金,集中力量,實施好農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設施農業和節水農業建設;鼓勵農民開展土壤改良,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和逐步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三是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四是大力發展沼氣產業。構建“林—飼—畜—沼”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采取扎實有效措施,確保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和新增擴大內需沼氣項目建設任務完成。
三、加大農業科技措施推廣力度
一是重點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廣先進增長技術,提高單產、改善品質。二是搞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工作。三是加大推進水改旱、水稻旱育稀植、測土配方施肥、生物多樣性栽培、薄膜技術、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措施的應用推廣。四是提高各類示范樣板科技含量,辦好各類高產創建樣板,輻射帶動全縣農業生產的發展力,提升農業產值。五是加大農機安全監管、農機培訓和加大推廣新型農機具工作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實現農機總動力達32萬千瓦,機耕機耙面積50萬畝,機收稻麥13萬畝,機脫糧食9萬噸,農機經營總收入達1.3億元,農機運輸總量達8150萬噸.公里,確保農業事故“三率”機械嚴格控制在千分之四、三、二以內。六是強化科技培訓,進一步整合各種培訓資源,認真抓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工作,實施好“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
四、加大標準化生產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是制訂和推廣秋冬農作物的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二是發揮好縣級無公害農產品檢測、農藥檢測平臺的作用,搞好農殘檢測,加強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農產品安全監督管理及漁政監管力度,確保質量安全。三是認真抓好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監測、申報、認證、管理工作。
五、強化服務,加快產業化開發上新臺階
一是找準延長農業產業鏈的比較優勢和結合點,引進和培植茶葉、銀杏、果脯以及糧油、大麥、馬鈴薯、大棚蔬菜等優勢特色作物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群體,帶動農民增收。二是狠抓農業招商和項目扶持,借助外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動產業層次提升。積極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流通組織、中介組織等龍頭企業的發展,鼓勵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擴大市場占有率。三是積極研究農業與工業、旅游業的關聯性,使更多的農產品轉化成為附加值更高的工作產品和旅游產品。四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增強農業產業抵御和抗擊風險的能力。
六、繼續推進和完善“數字鄉村”工作建設
推進廣電、電信、互聯網“三網融合”,建立健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業信息收集和制度,為群眾提供更為便捷的信息服務。
七、強化農業經營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長效機制;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工作,完善調解仲裁工作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大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力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逐步消除空殼村,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審計工作力度,完成第三屆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工作,規范完善村務公開,切實抓好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抓好農村經濟統計工作。
八、加強農業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不折不扣兌現各項惠農政策,讓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加大依法治農力度,凈化交易批發市場和農資供應市場,打擊和遏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強化服務意識,做好農業生產資料的儲備、調運和供應,確保農業生產需要和農用物資安全。加強農業環境、小生物環境保護;鼓勵發展循環農業,加大農業污染源防治力度,支持農民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
著力實施“三個工程”、強化“三大保證”、提高“六種能力”,深入開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屆四中全會精神活動;認真抓好各項安全生產、抗旱減災和防災減災等工作;全面做好新時期基層黨建、組織人事、工青婦、老齡等工作;開展好綜治、維穩、信訪、禁毒和反邪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等規定。抓好“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和政黨務公開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強化“三農”服務,圓滿完成年農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
- 上一篇:視察活動準備工作事宜
- 下一篇:農村學校代課人員發放養老補貼方案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