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18 04:38:00

導語:市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情況匯報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上,堅持“把加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作為出發點,把適應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著力點,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落腳點”的指導思想,落實了“抓基礎教育擴大數量,抓培養鍛煉提高素質,抓選拔使用促進經濟發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市情及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現狀

××市位于廣西西北部,云貴高原南麓,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樞紐,東連柳州市,南鄰南寧市,西接百色市,北交貴州省。境內東西橫距228公里,南北縱跨260公里。總面積3.35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65%,人均耕地0.89畝。石山面積占總面積的65.74%。2002年6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地設市。××市現轄金城江區和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南丹、天峨、東蘭、鳳山9縣,代管宜州市,轄9縣2個市區、129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627個行政村,總人口380萬人。××市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歷史悠久,素有有色金屬之鄉、水電之鄉、長壽之鄉、銅鼓之鄉、劉三姐故鄉和紅七軍故鄉等“六鄉”的美稱,是一個極具開發潛力的地區。

××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有5個民族自治縣,11個民族鄉,其中在廣西11個世居少數民族中,××就有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水等8個共318.0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83.7%。全市共有干部71376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61911人,占86.73%。全市少數民族干部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黨政機關通過考錄國家公務員和機關工作者;二是企事業單位接收的大中專畢業生。目前,少數民族地(廳)級領導干部14人,占同級干部29人的48.3%;少數民族縣(處)級領導干部537人,占同級干部733人的73.3%;少數民族鄉(科)級領導干部7000人,占同級干部8791人的79.6%;少數民族干部中,女干部20438人,占少數民族干部總數的31%;黨員26372人,占40%;研究生42人,大學文化4417人,大專19357人,35歲以下31752人,36至45歲18689人,46至54歲12379人。

二、××市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主要做法

第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當作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市委和各縣市區、鄉鎮黨委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堅持把這一工作作為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來抓,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列入各級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市委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1999年和2002年4月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見》(河地發[1999]22號)、《××地區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暫行規定》(河地辦發[2002]43號),對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指導思想、目標、要求等作了具體的規定,使全市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

第二,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重點抓好自治縣主體民族干部的選配工作。市委明確規定:要重視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少數民族領導干部要與少數民族干部的比例相適應;市直、縣(市)直黨政部門領導班子中,至少要配備1名少數民族領導干部,民族自治縣縣直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至少要配備1名主體民族領導干部;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的黨政領導班子,要選配2名以上主體民族干部,政府正職必須是主體少數民族干部。在我市自治民族干部隊伍建設中,我市嚴格按這一規定和要求進行選配。經過多年努力,到2004年底,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總人口35.8萬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1.1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1.1%。全縣黨政干部6107人,仫佬族干部2589人,占全縣黨政干部總數的42.4%;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全國12個較少民族之一,全縣總人口34.88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5.65萬人,占總人口的16.2%。全縣黨政干部6670人,其中毛南族干部1267人,占全縣干部總數的19%。目前,市直工作部門班子中都配備有1名以上的少數民族領導干部,11個縣(市、區)黨委班子都配備有少數民族領導干部,5個自治縣政府班子一把手都是民族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發展壯大,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證。

第三,緊緊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來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一是圍繞擴大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來培養少當選民族干部。在干部中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使少數民族干部的改革開放意識大大增強,促進了資金引進,生產發展,加快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圍繞發展支柱產業、骨干企業的目標來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三是圍繞打好扶貧攻堅戰的目標來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市委、各縣市區委每年都有意識選派一批工作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少數民族干部,到扶貧攻堅任務重的縣市區、鄉鎮、村掛任職鍛煉,給他們壓擔子,讓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如原市委辦干部黃柯云等同志到東巴鳳三縣大會戰一線掛職鍛煉回來后,成長較快,已提拔到縣處級領導崗位上來。

第四,加強干部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整體素質。一是注意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近三年來,全市先后選送735名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其中廳級43人,縣處級249人,鄉科級443人)到中央黨校、自治區黨校及上海、廣東、福建、江蘇、香港等地學習培訓。2004年開展大規模的培訓工作,其中,對476名少數民族干部進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等內容的培訓;每年都舉辦××市中青班暨少數民族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班次。二是選派少數干部到發達地區和基層掛職鍛煉、跟班學習。2001年以來,全市共選派了70多名縣處級少數民族干部,312名鄉科級少數民族干部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跟班學習。同時,每年還有計劃地從應屆大、中專畢業生中挑選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到基層鍛煉,重點跟蹤培養。三是實行干部輪崗交流,使少數民族干部熟悉多部門、多崗位、多行業的工作,增強綜合領導能力,打造復合型、高素質的現代管理人才。如,現任鳳山縣委書記韋善國、環江縣委書記韋勝紅、都安縣長藍英思、羅城縣縣長徐欽恒等同志都曾被安排到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黨校和先進發達地區學習和掛職鍛煉,現已成為廳級領導干部的后備人選。

第五,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后備干部制度。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市委明確規定:少數民族后備干部要與少數民族干部比例和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相適應,民族自治縣、民族鄉的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中自治民族干部要占30%以上,其中,政府正職要按1:3配備。我市后備干部從鄉、村抓起,市、縣都建有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名冊,其數量與其干部總數成相應比例,以滿足各級領導班子換屆調整的需要。2004年3月,市委以河辦發[2004]37號文件要求做好處級后備干部集中補充調整,目前全市有市(地)廳級后備干部15人,縣處級后備干部457名,其中少數民族后備干部378人。

三、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意見:

(一)幫助解決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難點和重點問題

1、幫助解決好少數民族干部的源頭問題。一是由于少數民族人口少,地處邊遠地區,經濟文化落后,基礎教育也比較薄弱,一般少數民族學生僅讀完初中就無法再繼續讀高中,能考上大學的不多。二是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落后,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回鄉創業的不多,特別是優秀的人才就更少,這樣對少數民族干部的來源造成了較大的制約。

2、解決好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步伐慢的問題。中央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非常重視,但在具體的培養選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還不夠,使少數民族干部成長不夠快、中高層領導干部的培養選拔難度比較大,造成少數民族干部難以參與國家重要政治生活,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也不利。

3、幫助解決好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干部素質提高的問題。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財政比較困難。如我市是全國十八個重點扶貧地區之一,全市11一個縣市區,有9個是國定貧困縣,兩個是自治區定貧困縣,干部的工資大部分是通過中央轉移支付解決。造成對少數民族干部的繼續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如我市本級每年的干部教育專項經費才有30萬元,由于經費缺乏,大規模培訓少數民族干部工作難以開展。

(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對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要有新措施

1、要修改出臺新的政策文件。中組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于1993年12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見》,至今已有10多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發展,《意見》在某些方面已經不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比如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目標任務、培養措施和具體要求等方面應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點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提出新的更具體的意見措施。

2、抓好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源頭建設。一是大力發展民族基礎教育,提高少數民族整體素質。目前,在一些特別貧困的少數民族人口聚居區,教學條件差,教師普遍待遇較低,骨干教師流失嚴重。需要重點解決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問題。二是采取傾斜措施,拓寬少數民族干部的來源渠道。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錄用干部的年齡、文化和任職資格條件或安排專項錄用指標等,以保證有更多的少數民族人口特別是較少民族人口進入到國家公務員隊伍中來。

3、對人口較少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要采以特殊的政策。在干部選拔任用中要考慮少數民族在整體上存在的差距,在干部的培養選拔方面必須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要從實際出發,分不同層次、不同民族,提出不同的競爭標準。在考錄國家公務員的時候,雖然對少數民族干部實行照顧5分的政策,但對于人口較少民族如仫佬族、毛南族、白褲瑤族等,照顧的條件應更寬松一些。

(三)對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培養要有新的辦法

第一,健全和完善后備干部制度,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堅持后備干部從鄉、村抓起,以滿足各級領導班子換屆調整的需要。同時,對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堅持保證質量,進行定期考核,備用結合,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激發少數民族干部競爭向上,奮發有力,干事創業的激情。

第二,多渠道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后備干部,確保少數民族后備干部數量。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為加強干部隊伍“兩個源頭”建設,近幾年來,通過對毛南族大中專畢業生的重點培養,共吸收986名進入干部隊伍中來,使毛南族大中專畢業生成為毛南族自治縣后備干部的主要來源。

第三,建立部門聯動制度,共同做好培養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工作。組織、民委、統戰、人事、婦聯等部門都配有一名分管領導專抓少數民族干部管理工作,定期碰頭研究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有關事宜,整合力量共同搞好少數民族后備干部的培養工作。

(四)對少數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訓要有系統性、針對性

目前,少數民族干部的理論培訓缺乏系統和針對性,干部的理論培訓多停留在應付任務上,需要采取措施改變這一狀況。

一是要圍繞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國家改革開放實際來開展理論、政策培訓,使少數民族干部不斷增強改革開放意識,從而在民族地區發展中發揮政策理論優勢,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步伐。

二是要有針對性的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來開展理論培訓,使少數民族干部較快地熟悉當地中心工作,提高他們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缺什么、補什么”原則。

(五)要解決好少數民族干部實踐鍛煉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當前,在少數民族的培訓上存在問題主要有:一是工學矛盾突出。一些領導干部分管工作多,工作任務比較重,需去培訓,排不出時間,精力難以集中,學習時間難以保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培訓的成效。二是多頭培訓。在培訓的安排上缺乏統一的計劃,黨委一條線,部門一條線等形成各自為陣的培訓局面,培訓資源沒有能很好整合,又造成領導干部重復培訓,既浪費資源,又影響領導干部正常工作開展。三是學用脫節。由于一些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干部參加培訓后,能力素質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對實際工作沒有形成新的推動。一些少數民族干部經過高層次培訓后,雖然學有所獲,但沒有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不能發揮學習培訓成果,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四是掛虛職多,掛實職少。一些干部到發達地區掛虛職,雖然開了眼界,不能實質性地參與到班子決策,但實際的領導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建立多選派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發達地區相關部門和單位掛(任)實職,加強對宏觀管理、戰備思維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培訓,對表現突出、潛力大的少數民族干部,可直接安排在中央、國家機關或者省部級單位、發達地區任職或工作,給優秀少數民族干部一個成長的平臺,以此加快高層次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步伐。

(六)要根據不同地區或不同層次的特點,對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實施分類指導

應該根據不同地區和層次的特點,加強對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分類指導。由于少數民族干部的底子薄,整體素質偏低,對一般干部培養鍛煉,著重加強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對領導干部著重加強宏觀管理能力、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能力的培養鍛煉和指導。

建議:

在今年將要召開的全國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座談會上,建議中央重點考慮幾個問題:(一)研究制定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工作條例,解決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長效機制;(二)要出臺對人口較少民族干部的培養、使用專門規定。建議區黨委向中央反映,考慮通過財政轉移專項支付的辦法解決在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訓經費等問題;(三)采取學校定向招生,計劃指令性分配的辦法,使一些素質高、有發展潛力的少數民族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四)國家每年招考公務員時,應當劃出專門的指標招考少數民族畢業生,中央、國家機關每年也應當劃出一定指標招錄人口較少民族干部到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工作。

××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革命老區,又是一個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的地區。在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少數民族干部積極帶領干部群眾,投身到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抓好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不僅關系到××的改革發展大局,也關系到××的民族團結穩定和社會進步,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現實課題。我們衷心地希望自治區政協考察團,通過這次考察調研活動,向自治區黨委、中央民委及有關領導能引起重視,在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的問題上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扶持,使全國少數民族省、市(州)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在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有更新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