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強省建設匯報
時間:2022-10-10 01:18:00
導語:中醫藥強省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現將我市貫徹落實**省建設中醫藥強省會議的情況、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主要工作措施匯報如下:
一、貫徹落實會議的基本情況
省委、省政府召開**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后,我市立即著手抓好會議精神的傳達和貫徹落實。市振興中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大會精神,結合我市實際,起草了我市貫徹落實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工作方案。2月24日,李卓彬副市長在今年全市衛生工作會議上,傳達了**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精神,要求全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會議精神,切實抓住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有利機遇,加快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中醫藥強市。2月28日,李卓彬副市長主持召開廣州市振興中醫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專題研究貫徹落實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工作方案,提出參照**省中醫藥振興計劃領導小組的人員組成,籌備成立“廣州市中醫藥振興計劃領導小組”報市委、市政府批準的建議,并初步議定在4月底召開廣州市建設中醫藥強市大會,要求各有關單位抓緊做好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二、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我市將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部署,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學術本質和特色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及技術,不懈地推動中醫藥理論創新和中醫藥的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期間,將著力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完善中醫服務網絡;實施“三名”戰略,提高中醫綜合實力;加強基層中醫工作,夯實中醫發展基礎;加快中醫藥人才培養,提高中醫服務水平;加強中藥的研究開發,大力實施中藥現代化,做大做強中藥產業,切實推進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中醫藥強市。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完善中醫服務網絡
“**”期間,通過遷建或改造,建設1所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和5所專科優勢明顯、中醫特色突出的中醫醫院;完成白云、蘿崗、南沙3個區新建或改建區中醫醫院的工作;將有農村的區、縣級市中醫醫院建設成為園林式中醫醫院,改善中醫醫院就醫環境;對中心城區的中醫醫院加大內涵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綜合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將中醫藥服務有機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在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1名中醫師,設置中藥房,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開展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地)工作,完善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
(二)實施“三名”戰略,提高中醫綜合實力
實施“名院”戰略。重點抓好廣州市中醫醫院建設,實施遷建改造工程解決醫院業務用房嚴重不足的問題,加強醫院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用3-5年時間將醫院建設成為一所人才結構合理、專科特色突出、綜合服務能力強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選擇中醫基礎力量雄厚、中醫特色濃、專科優勢強,并在群眾中具有一定影響的中醫醫院,作為廣州市名中醫醫院建設單位,爭取到2008年建成5所名中醫醫院。
實施“名科”戰略。根據醫院實際,結合當地人群疾病譜的特點,以衛生需求為導向,選準專病、專科,培育、打造“名科”。集中力量組織科技聯合攻關,力爭到2010年,市屬中醫系統內3項以上中醫專科(專病)達到國家級水平,10項以上達到省級水平;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項以上,獲省、部級科研成果3項以上,市級科研成果10項;努力創出一條科研促專科、專科出名醫、名醫帶專科、專科帶動醫院發展的新路子,形成醫療、科研、人才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實施“名醫”戰略。繼續抓好“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選拔一批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骨干,通過研修項目培養成為熱愛中醫藥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醫德高尚、中醫理論深厚、醫術精湛并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三)加強基層中醫工作,夯實中醫發展基礎
加強農村中醫工作。將農村中醫藥工作與實現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健制度相結合,與創建文明城市相結合,與加強農村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三級衛生網絡建設相結合,大力推進農村中醫工作。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在農村的推廣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村中醫藥工作的整體水平。到2008年,廣州市有農村的區、縣級市至少達到市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的水平,廣州市整體達到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地)的水平。
大力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工作。繼續開展創建廣州市中醫藥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期間創建30所中醫藥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衛生部、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創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在荔灣區創建成為有中醫藥特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的基礎上,再選擇1個區開展創建工作,使之建設成為中醫藥特色突出,中醫藥全方位融入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之中,有專長的“一特、六全、一專”的新型有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健全中醫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雙向轉診制度,加強中醫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技術指導,拓寬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
(四)加快中醫藥人才培養,提高中醫服務水平
繼續開展名中醫帶徒、在職研究生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計劃到2010年,我市中醫系統增加50名以上博士生、100名以上碩士生,遴選100名專科人才培養成為學科帶頭人,培養20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研修項目學員。同時,通過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筑巢引鳳,積極引進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中醫藥人才,提高我市中醫藥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學歷層次較高、結構合理的中醫藥人才隊伍。
加強農村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鎮級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從各鎮級衛生院選拔100名有2-3年工作經驗的執業中醫師到二、三級中醫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為農村衛生站培養1000名中醫適宜技術鄉醫骨干,提高農村中醫醫療服務水平。
(五)加強中藥的研究開發,大力實施中藥現代化
加強現代中藥新藥的研究開發;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引入先進適用技術加快開發中藥新產品;加強中藥藥效作用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的研究,建立高效、微量、快速的組分藥效篩選系統;加強中藥復方研究,促進新劑型、新工藝在復方中藥研究中的應用。大力開展名優中藥產品的二次開發,逐步形成自己產品的特色和技術優勢,加強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進標準規范化建設,建立和完善中藥材、中成藥質量標準與質量控制系統;發展大宗藥材GAP產業化種植基地,推行和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提高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水平,提高中藥行業的標準化水平,逐步實現與國際制藥業接軌。發展現代化中藥工程技術,重視制藥新技術的引進和自主創新,為中藥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撐。
同時,發展生物制藥、優勢的化學原料藥及新型制劑、市場前景廣闊的保健食品,爭取到2010年醫藥工商銷售額達500億元以上;形成國有股份企業、外資或合資、民營企業比例合理的經濟結構;培育銷售規模超250億元的醫藥商業企業;大力推進中藥現代化,形成現代中藥、新型化學制藥、生物制藥和保健食品四輪并駕齊驅的現代醫藥產業結構,使廣州醫藥產業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