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養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23 03:10:00
導語:五保供養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省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民政部的關心指導下,通過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我省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1.3萬人,占全省農業人口的0.6%。農村低保制度已在全省建立和實施,目前保障人數為148.54萬人,占全省農業人口的7.4%。
一、建章立制,加強領導是做好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的保證
為了落實我省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加快農村低保制度的建設步伐,我們在經過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匯報,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為救助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利條件。20**年以來,省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見》、《**省農村五保供養辦法》、《**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行辦法》等法規政策,對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在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多次派工作組,對農村五保和低保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研,及時解決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在國務院全國農村低保工作會議結束和《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發后,省政府于今年8月31日召開了全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傳達學習了全國會議和《通知》精神,同時,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對推進全省農村低保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20**年10月,省民政廳召開了全省農村敬老院建設和服務管理工作現場會,以農村低保為重點的全省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和敬老院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困難群眾救助工作高度重視,將農村五保供養和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和改善必要的工作條件,確保了這兩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實踐證明,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為做好我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全面推進農村低保工作,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加強管理,規范運行是做好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的關鍵
在實施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借鑒城市低保工作的成功經驗,嚴格規范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對象范圍和操作程序,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審批監督制度,逐步形成了嚴格、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
一是科學制定保障標準。在確定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時,我們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以維持當地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穿、住、水、電、燃料等費用支出為基本依據,由各市州民政部門會同財政、農業、扶貧、統計、物價等部門,在深入調研、廣泛論證的基礎上,確定符合實際的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確保把最困難的群眾納入保障范圍。目前,全省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最高的年人均3500元,最低的年人均960元,平均分散供養標準為1292元,集中供養標準為1712元,比原供養標準680元和1240元分別提高了612元和472元。今年7月,省政府第103次常務會議決定,從20**年7月1日起,將全省年農村低保標準由去年的600元調整到685元,省級財政的補助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80元。
二是嚴格申請審批程序。在確定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對象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五個程序”、“四個公開”、“三榜公示”、“六個必須”。“五程序”即:個人申請、村民會議評議、村委會提出初審意見、鄉鎮政府審核、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的工作程序;“四公開”即:做到保障政策、保障對象、保障標準、保障金額公開;“三公示”即:農村低保家庭和五保供養對象必須在村、鄉、縣三級公示。“六個必須”即:必須成立村級評議小組、必須深入申請人家中核實情況、必須進行7天以上的公示、必須做到資料齊全、必須保證資金足額發放到戶、必須做到定期審核。通過嚴格規范的工作程序和社會、群眾的有力監督,保證了全省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對象的準確性,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
三是統一建立檔案管理。為了建立較為完善、統一的檔案管理制度,省民政廳印制了《農村五保供養證》,統一設置了《**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審批表”、《**省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申請審批表》式樣印發各地,其內容及格式實行全省統一,對所有低保、五保對象個人和文書資料裝訂成冊,按鄉鎮、村分類裝袋,實行一戶一檔,一村一盒,編號管理。同時,建立了保障對象備案和工作情況統計報告制度,為科學決策和指導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
四是規范資金安全運行。農村低保、五保供養資金是保障對象的“救命錢”,必須不折不扣地用在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身上。為此,我們建立了保障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負擔的資金籌措機制和民政部門提出用款計劃、財政部門籌措資金、由金融機構直接發放的資金運行機制。同時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和監督,民政、財政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規范資金運作程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保障了資金安全運行。
三、協調配合,完善專項救助是做好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的必要條件
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制度只能保障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而造成貧困群眾的困難是多方面的,還需要其他專項救助制度來配套解決。我們在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制度的同時,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注重配套制度建設,使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醫療救助工作積極推進。20**年,我省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全面推行。目前,全省86個市(縣、區)均出臺了救助辦法,累計救助農村困難群眾58.7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5億元,其中資助農村貧困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45.5萬人。我們探索實行“大病救助與常見病救助相結合,住院救助與門診救助相結合,院前、院中、院后救助相結合,差額和全額救助相結合”的救助管理方式。目前,全省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醫療救助基本實現了據實報銷。
二是生活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在保障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對象基本生活的基礎上,我們通過節日慰問、社會捐助等方式,對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對象實施臨時救助,以提高其救助水平。嘉峪關、金昌、慶陽等市,還通過政府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會捐助等渠道,多方籌措資金,對80歲以上的五保老人、殘疾人和未成年孤兒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實行了專項救助,每人每月增發生活補助費80—100元不等,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三是住房條件逐步改善。為切實改善我省集中供養對象的居住條件,20**年以來,省政府共下達各地敬老院建設補助資金2608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000萬元,福利彩票公益金1608萬元。新建敬老院72所,改擴建15所,維修40所,有效改善了集中供養對象的居住條件。同時,我們對安排災民建房項目的縣區,都優先將五保對象危舊住房列入當地災民建房計劃進行改造。蘭州市組織實施了“光彩事業‘五保戶’住房愛心工程”,通過動員社會力量,為全市810戶住房困難的農村五保戶每戶捐資5000元,新建13平方米磚木結構住房兩間,建筑面積達21**0平方米,總投資4**萬元,有效解決了分散居住五保供養對象住房難問題。此外,針對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對象的特殊困難,實施了其它的專項救助,初步形成了以農村低保、五保為核心,以醫療、教育、臨時救助等為補充的農村社會綜合救助體系。
在積極開展五保供養工作和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實踐中,我們有三點體會:一是只有將五保供養和農村低保工作納入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善于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把握工作方向,找準工作切入點,理清發展思路,才能贏得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有效提升民政工作的地位和社會影響。二是只有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及時總結各地在加強五保供養和全面推進農村低保工作中的鮮活做法和經驗,才能穩步推進,取得實效。三是只有建立一支高效、為民的干部隊伍,增強干部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民政系統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職工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才能推動五保供養和農村低保工作的快速發展。
我省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全省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更加關注民生,更加改善民生,全面落實國務院《五保供養條例》和《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借鑒兄弟省市好的經驗和做法,扎實工作,開拓創新,為全面建設和諧**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