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21 02:18:00

導語:文物普查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物普查工作匯報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會議提出的總體要求,區政府辦公室于去年8月份下發了《關于本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同時成立了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協調和指導全區文物普查工作,整理、匯總全區文物普查成果。3月19日,區政府在鎮中心村召開了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會議。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副區長張辰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要求從維護國家文化主權和文化安全戰略高度來充分認識和重視文物普查工作,并強調要以“實事求是、尊重科學、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區文廣局局長代表區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就區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做了具體部署。按照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實施方案,我區普查工作全面鋪開,在我區文物普查員的積極努力下,已經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組織、發動、宣傳工作,各鎮、街道現已進入第二階段戶外調查、信息采集工作。

一、組織保障

區現有9個鎮、3個街道、1個工業區,這次涉及到文物普查范圍的有8個鎮和1個街道,其中鎮、鎮、鎮、路街道為重點普查單位。3月19日后,8個鎮和1個街道先后成立了以分管領導任組長、文化站站長任副組長的文物普查工作小組,并結合本區域情況落實文物普查員、文物普查經費、制定文物普查工作計劃和文物普查制度。區文普辦還專門組織了培訓班,對文物普查員進行應知應會的崗位培訓。目前,我區現有文物普查員34人,均持有市文普辦頒發的文物普查證。大部分鎮、街道文物普查組已落實普查經費,較多的有7萬元,一般在1-4萬元之間,并配備了照相機、電腦等必要的普查設備。

二、宣傳動員

根據市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要把宣傳工作貫穿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過程”的工作要求,區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工作的通知》,全區各鎮、街道文物普查組在宣傳動員工作方面推進力度都較大,鎮為了把“三普”工作推進到每個村、居委,鎮政府專門下發紅頭文件,召開了全鎮普查工作動員大會,村、居委主任參加了會議。由于組織和宣傳工作做到位,鎮文物普查工作小組在下點調查時,每到一處,都有村主任陪同調查,召開座談會,普查工作得到許多熱心村民的幫助,有的寫信告知新的普查線索,有的熱心聯系普查對象,更有85歲的老人不顧雨天路滑,主動帶路,擔當向導。梅隴鎮盡管沒有被列入本區的重點普查單位,但是在鎮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專門發送通知至各村、居委,對梅隴的文物普查工作提出指導意見,并要求各村、居委指定文化服務員擔任聯絡員,負責基層信息調查上報。華漕、、七寶、江川、吳涇文化站(館)充分利用橫幅、有線電視、電子顯示屏、信息報、村、居委文化活動室宣傳欄的陣地,向群眾廣泛宣傳文物普查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并公布電話,廣泛征集文物線索。馬橋、莘莊通過召開知情人士座談會,專程走訪當地老人和知情人士,宣傳文物普查的意義,動員大家積極提供線索。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我區文物普查員共走訪了村、居委會及相關單位共計105個,召開座談會35個,走訪人員544人次。

為進一步擴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宣傳面,區文普辦安排專車將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招貼畫送到各鎮、街道文化站,要求下發至村、居委文化活動室,全區共張貼宣傳畫360張;在區電視臺和莘莊地鐵北廣場電子屏播放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標語;制作了文物普查的宣傳版面,在13個鎮、街道巡回展出,將宣傳版面電子版在文化信息網上展示。

三、初步成果

4月份,區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走訪了9個鎮、街道文物普查組,了解基層文物普查起步情況,并對普查方法予以指導。5月份,區文普辦再次走訪江川、、馬橋、等文物普查組,對普查工作進行指導和協調。6月27日,區文普辦召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上半年工作情況交流會,對全區普查情況進行匯總。目前,全區各鎮、街道普查工作進展情況良好,各普查小組都在按計劃積極走訪村、居委和普查點,除對已登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外,更著重于通過摸底調查,采訪知情人士,排摸發現新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點線索。至6月底,全區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點50處,其中古遺址5處、古墓葬4處、古建筑9處、石刻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29處(詳見附件)。在此期間,區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新發現的文物普查點選點進行實地調查和拍攝。

四、先進事例

我區文物普查員本著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積極主動開展文物普查工作,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文物普查一般都在野外作業,無論寒暑,不分晴雨,普查員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從一個普查點趕到另一個普查點,交通主要靠自行車和步行。為了調查解放戰爭時期軍事的設施碉堡,普查員要鉆進長滿齊腰的荒草進行測量和拍攝。為了拍攝古橋上的橋聯和橋額上的文字,普查員要在很陡的河岸架起相機架,有時還需趴在滿是泥土的橋面上進行工作。在高溫天里,我們的普查員仍然堅持工作。普查員們都充分認識到這次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文化的連接和傳承的重任。鎮的三名文物普查員長期從事文化工作,2名已經退休,1名也已五十出頭,在文化站領導的支持下,每周三、五下鄉普查,一個村一個村地召開老人和村民座談會,向村民宣傳文物普查的重要意義。5、6月份是的梅雨季節,他們仍風雨無阻堅持普查工作,有一次普查員老沈為了仔細辨認橋側面的字跡,一不小心摔在河里。每周一、四,鎮的普查員就集中在文化站整理普查資料,聯系落實下一普查點的走訪對象和參加座談會人選。在他們的努力下,鎮的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喜人,至6月底,鎮已在16個村召開座談會,走訪村民112人/次,復查不可移動文物14處(件),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點19處;梅隴鎮的老郭是一名文物普查志愿者,他先從了解梅隴的歷史入手,從有關同志和區、鎮圖書館、地攤上收集與梅隴歷史有關的資料書籍,逐一研究確定調查點,走訪知情人,或到茶館、老年活動室捕捉有用的線索。他自己動手制作圖文并茂的文物普查電視宣傳片,在鎮電子顯示屏和社區學校各個班級上播放宣傳,讓更多的人知曉、投入到這次文物普查中。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梅隴鎮文物普查組已經走訪16個村、居委和單位,采訪20余位干部、群眾,對梅隴地區的歷史遺存有了基本的了解;馬橋文物普查員老顧和莘莊文物普查員老王,他們雖然年紀較大,但是工作熱情仍然很高,工作相當認真,從查閱文獻資料入手,并逐一實地勘察;華漕鎮文化站分管文物普查的副站長發揮站內普查員年輕人有朝氣的特點,把文物普查宣傳工作做得有亮點、有新意,利用華漕鎮中心街區和文化中心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宣傳口號,同時在這些區域懸掛宣傳橫幅,還在華漕信息報上刊登有關宣傳文章和標語,認真宣傳文物普查的重要意義;江川街道文物普查組,除對已掌握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外,還重視工業遺產的調查,現已初見成效。

五、存在問題

從全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開展情況看,還存在一些問題:

1.各鎮、街道在區域內調查和信息采集的進度參差不一,個別進度緩慢;

2.個別鎮、街道尚未落實年度的普查經費。

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1.普查員隊伍不穩定,普查員崗位未真正落到實處。一些鎮、街道的普查員由文化站的文化干部兼任,而這些文化干部擔任了普查員后原崗位工作未作相應的調整,工作一忙,就把文物普查的工作給忽略了;

2.一些單位強調客觀困難,主觀努力不夠,存在責任意識不強的現象。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據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上半年開展情況,區文普辦對下半年的工作提出如下思路:

1.各鎮、街道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繼續重視加強下階段文物普查工作的領導,建議各鎮、街道在檢查總結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開展情況的基礎上,布署好下半年的文物普查工作,并及時做好2009年度文物普查的經費預算工作;

2.繼續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工作,廣泛宣傳文物普查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公開征集文物線索,使文物普查家喻戶曉,使廣大民眾理解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調動、增強民眾參加文物普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文物普查的社會認同度和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把宣傳動員工作貫穿于普查工作的全過程;

3.老地區是全國聞名的機械工業基地,基地的建設過程體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辦我國工業的方針政策,其特定的歷史人文背景,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為工業遺產專題普查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區文普辦決定對上世紀五十年代新建和遷入老地區和吳涇地區的電機廠、汽輪機廠、鍋爐廠、重型機器廠、發電廠、吳涇化工廠、吳涇熱電廠、焦化廠、電化廠和炭素廠等大型企業為主,進行工業遺產的專題普查;

4.進一步擴大調查面。在目前新發現普查點的基礎上,繼續通過摸底調查、走訪當地老人、召開座談會、采訪知情人士等不同的調查形式,尋找和挖掘新的普查點,根據的區域特點,重點關注:(1)農業遺產(1980年前的水利設施、水閘、老碼頭、舊窯址、老糧庫);(2)1950年至1970年特定歷史階段的重要遺存和建筑;(3)文化景觀、文化線路、文化空間、老字號、鄉土建筑等。下半年基本結束戶外調查;

5.根據7月17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現場會精神,我區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重點是:(1)科學規范做好新發現文物普查點的信息采集和登錄工作,特別要重視收集其歷史變化過程和軌跡的相關信息。(2)根據國家文物局表格和市補充表格要求的內容,按照市文普辦下發的范本表格的填寫內容,注意采集與三張表格相關的普查信息。(3)認真做好我區25處已公布的市、區文物保護單位和29處已公布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的復查工作;

6.區文普辦加強對各鎮、街道文物普查員的培訓和輔導。8月份,區文普辦將舉辦一次鎮、街道骨干文物普查員培訓班,培訓重點是GPS定位儀、激光測距儀的實地使用,登記表的填寫輔導等。

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后的二十多年,是我國城鄉格局變化最大的歷史階段,也是我區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歷史文化生態。因此,我們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這次文物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保存家鄉歷史文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入的大街小巷,工廠農村,仔細調查,認真梳理,抓住線索,一查到底,努力使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不留盲點,不留死角,出色完成今年的普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