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新區規劃建設匯報
時間:2022-06-14 06:33:00
導語:城鎮新區規劃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沖刺之年,也是我縣“實現三年大變樣”的關鍵之年,更是我鎮建設大縣城、新城區的跨越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縣委八屆十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鎮黨委提出的“建設和諧新縣城、爭當‘兩型’排頭兵”戰略目標,堅持一根主線——立足新區、締造核心商圈,做足“城、水、商”三篇章,狠抓“城市、產業、社會、自身”四大建設,構建鎮強民富、商旺業興的新縣城。
主要預期目標是:鎮域生產總值增長20%,達到92.6億元,城鎮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不少于1.6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20%,完成1.90億元,力爭過2億元;工業經濟增長24%,總產值達36.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達2240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達147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GDP能耗下降4%,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執行合格率達100%,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要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城市建設,構建“大縣城”
縣委八屆十次全會作出了“加快新區開發”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具有臨江近城、先導區核心區、縣城駐地等多重優勢的鎮,是新區開發建設的前沿陣地。我們要有“第一方陣”的思想認識。搶抓機遇,共謀突圍,拉開建設“大縣城”的宏大架勢。
大興城東新區建設。依托景區、南接線拓改、綜合樞紐、大道北延線、路東延線、綜合整治、新汽車站、大橋等項目建設,以東湖周邊區域為載體,推進城東新區建設,凸顯縣城獨特的水景魅力。
城東新區開發建設的根本載體是構建核心商圈。系縣城標志性湖群,總水面約1400畝,瀕臨,大道、大道北段及在建的綜合樞紐、大道北延線穿梭湖畔。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無與倫比、不可復制,是縣城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資源。大手筆構筑水景交融、別具一格的生態型商圈——核心商圈,是縣城開發建設的扛鼎力作,是縣城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要樹立經營城市、經營土地意識,通過整合土地、資金、人才、交通、市政、政策等綜合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土地,科學生態打造水景,實現以地融資、以商旺城、以水增色。同時,抓好城西片區規劃和管理,通過打通西向通道,利用道路兩廂招商開發、海利化工整體外遷,規劃好位于高塘、裕農等西向片區的土地,為建設環溈水河、八曲河新區域做好前期工作。加強該片區的用地、建設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重復建設。
大舉完善基礎設施。年我鎮預計投入1.6億元用于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主要是“七路兩街一橋一校一市場”建設,即:啟動路東延線建設,完成金融路、體育東路、公安路、取忠路東延線建設,改造中南路、裕農路,打造聯誠商業步行街、西塘東路飲食化街,新建大橋,完成鎮中學改擴建二期工程,建設航天商貿綜合市場。注重服務項目建設,全力支持配合航電樞紐、大道北延線、石長鐵路復線等重點工程建設。
大力改造“城中村”。以社區、蓮湖社區、仁和社區、高塘社區為重點,全面調查了解該區域零星土地,實行統一征拆、統一規劃,采取確權、招商、出讓的方式,開發盤活土地資源,通過以地融資、融資建城改變縣城“城中夾鄉”的不和諧狀況,提升縣城品位。
大力推進城市管理。一是增強明城市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倡導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形成“縣城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的自覺意識。二是充分發揮城市社區作用,進一步完善城管與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全力支持城管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三是以“拆違、治亂、暢通”為重點,積極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違章建筑大整治。城市空間拓展到哪里,城市管理就跟進到哪里,做到建設一片,完善一片,規范一片。
二、更加注重產業建設,增強“硬實力”
壯大工業經濟。積極爭取各級支持,加快完成企業技改投入,以降低成本,擴大再生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努力把握好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良好契機,積極爭取上級工業發展資金對鎮域企業的投入;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主動組織銀企對接會,協調好銀信關系,為企業技改提供必需的信貸資金,為湘印、華騰包裝、宏盛機械、黑金剛、康普通訊等企業擴大再生產做好服務。下大力氣扶持中小企業,為中小型企業穩健發展拓寬平臺,引導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大興旺產業園的建設力度,搞好配套建設,提高承載能力,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生物制藥和印刷包裝業,使之成為產業集聚區。
發展現代農業。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改善農業生態和生產條件。繼續做好農村改水、改電、改廁工作,搞好鄉村道路建設和整修,年硬化村組公路10公里以上。繼續加強農村水利建設,切實抓好險工險段的整治,完善投入機制,改造維修好相關機臺,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繼續抓好農村電氣化村的建設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畜牧業、花卉苗木、大棚蔬菜、水產養殖業。引導種養大戶,以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為紐帶,完善農村專業合作社。加強對失地農民和失業人員的實用技術和專業技能培訓,為農民拓展新的就業途徑。
突出招商“引強”。一是實施項目帶動。抓住亞洲鄉村發展基金會控股有限公司選擇我鎮重點投資新農村示范鎮建設的重要契機,發揮好帶動投資、拉動增長、推動發展的作用,二是打造高位平臺。吸納更多的“外商”來鎮興業。調整招商引資思路,重在選商、引強,把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企業引進來。充分發揮縣城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優勢,按照優先供地、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的要求,引進幾個骨干項目。三是突出商貿服務。作為縣城,必須建立完善的商貿流通服務體系,增加新型業態,做大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的不同層次生活需求。
狠抓創業富民。重點支持市級創業富民基地——廣源家居建材大市場。利用一期項目13000平米300多個門面的火熱啟動,逐步帶動毗鄰的蓮湖重建地1000多個門面租賃開發和4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千方百計幫助失地農民增加收入,進一步提高拆遷戶生活水平。同時,有效整合生產要素,激活縣城人氣,帶動商貿流通、倉儲物流和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幫助城區社區做足經營城市章,發揮人員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優勢,打好有償服務牌,在小區物業服務、家政服務、幼兒教育、物流配送、門店商鋪、便民服務等方面開拓創業,既滿足社會需求,又致富社區居民。大力支持和引導好社區千一家政服務中心、路社區小區物業服務、西塘街社區殘疾人創業中心等一批先行先試的創業典型。
力推樓宇經濟。現代樓宇是現代產業孵化基地。要堅持大盤帶動、眾星拱月的發展思路,借助聯誠國際城等一批房地產名盤大盤,廣納實力強、信譽好、品牌響、理念新的商貿服務機構,加快賓館酒店、商務休閑、金融保險、信息物流、培訓度假等業態的發展。發揮教育旺人的優勢,積極引進知名教育機構,特別是高等院校,重點跟進省藝術職業學院、環保職業學院等項目落戶工作,聚集縣城人氣、擴大消費,助推房地產業良性發展。
嚴格收支管理。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稅收征收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強化稅收管理員工作職責,加大協稅護稅工作力度,完善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對稅源的動態管理,有效防止稅收“跑滴漏”現象,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為,保證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進一步完善財經管理制度,嚴格審批程序,規范支出行為。規范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加強對財務收支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管理,完善手續、規范程序、嚴格審簽,嚴格控制工程項目結算增加,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提高“和諧度”
全力保障民生民利。不斷加大為民辦實事和惠民政策落實力度,認真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和再就業培訓,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政府用心牽線搭橋,加強與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物業公司、商貿服務單位聯系,增加就業崗位。進一步推進災害救助、城鄉特困救助、大病醫療救助、城鄉低保、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保工作。進一步加強失地少地農民生活保障,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補助發放工作。真情關注弱勢群體,確保改革成果充分惠及于民。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努力創建“食品安全示范鎮”。
統籌推進各項事業。堅持教育均衡發展、優先發展,高標準完成鎮中學、實驗小學改擴建工程,扎實推進裕農學校合格學校建設,打造全縣知名教育品牌,建立與大縣城、新城區相適應的學校教育體系,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全面加強鎮衛生院的管理,完善配套設施和住院診療條件,提高醫技水平,創建示范衛生院。創新經營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充分利用鎮敬老院一流的環境和設施,切實提高敬老院的經營管理水平,真正打造“三湘第一院”。以“強基礎、保模范、創特色、爭一流”為目標,切實穩定低生育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始終保持計劃生育工作的模范地位。增強機關、社區建設的時代性,積極開展“兩型機關”、“兩型社區”創建活動。努力創建全國鄉鎮示范綜合文化站。重視支持婦聯、共青團、工會、老干、關協、老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依據法律和章程開展工作。
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切實加強基層武裝建設,保持國防教育和民兵工作的優勢地位。堅決維護重點工程建設環境,依法果斷打擊阻工鬧事、串聯滋事、敲詐勒索、強攬工程、亂搭亂建等非法行為,更直接、更有力地維護重點工程建設環境。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有效完善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進一步落實信訪長效機制,積極對待合理訴求,堅決抵制無理取鬧。落實責任,注重排查,強化安全生產和藥品、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杜絕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鎮。抓隱患、抓苗頭、抓調處、抓化解,推進平安縣城創建活動,確保縣城社會大局穩定和諧。
四、更加注重自身建設,提升“執行力”
依法行政,規范行為。堅持鎮黨委的統一領導,嚴格遵守《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深入推行政務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大力推行行政問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牢固樹立依法行政意識,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強化機關干部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深入推進“雙優”創建和“兩幫兩促”活動,確保各項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獎懲,提高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群眾滿意度。
創新行政,謀求跨越。發揚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精神,用改革創新精神謀事、干事、成事。增強危機意識、機遇意識和趕超意識,敢用超常的思路、方法和力度推進工作,努力做到思路清、定位高、措施硬、效果好。堅持真抓實干、一干到底、干出成效、做出新意。以實干展示作為,以實干體現責任,以實干樹立形象,以實干取信于民。
廉潔行政,嚴于律己。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切實加強廉政教育,強化干部理想信念和黨紀國法教育,筑牢廉潔從政、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堅決糾正不正之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大力倡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專項經費、會議費,公用經費等非生產性開支的增長。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落實“一崗雙責”,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同志們!躋身“十強”,喜看群情振奮;新的征程,更待快馬加鞭。鎮已站在新的發展平臺和戰略起點上。只要我們風雨同舟、不畏艱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只要我們用心良苦、不辭辛勞,就沒有攻不過的關;只要我們敢于擔當、不厭其煩,就沒有解不了的難;只要我們萬眾一心、不遺余力,就沒有圓不了的夢。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鎮人民,全面實施“建設和諧新縣城、爭當‘兩型’排頭兵”發展戰略,奮力拼搏,勵精圖治,為建設大縣城、新城區、強勢鎮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城市規劃管理建設總結
- 下一篇:工業局節能管理情況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