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實培養優秀企業隊伍情況匯報

時間:2022-07-07 05:09:00

導語:貫實培養優秀企業隊伍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實培養優秀企業隊伍情況匯報

市把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作為推進“工業立市”治本措施,堅持選拔與培養、激勵與約束、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干事守業的企業家隊伍,為全市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促進了縣域經濟的超凡規跨越式發展。2003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4家,總量達到223家;有10家企業進入濰坊市工業50強行列,濰坊市銷售收入過50億元5企業中我市占了2家;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8.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0.1億元,分別增長19.2%和22.2%

一、推行市場化改革,促進企業家脫穎而出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近年來,緊扣市場經濟脈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狠抓市場化改革,發明最有利條件,形成了優秀企業家屢見不鮮、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按市場化要求推進企業改革。從年開始,市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全國率先推行了股份合作制、四擴一調”和企業組織形式升級三步改革,使企業逐步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廣大企業經營管理者同時成為企業產權的所有者。經濟利益的直接聯結、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激發了自主守業發展的干勁和活力,促使不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才能,進而百煉成鋼,生長為能管理、善經營的名副其實的企業家。近年來,市先后涌現出了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家,其中有23人獲濰坊市以上優秀企業家稱號。

二是按市場化要求配置人才資源。主要是改變保守的企業干部選任模式,通過競爭上崗、公開招聘、測評推薦等方式,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近年來,全市限額以上工業企業普遍推行了競爭上崗制度,通過網上申報、參與人才招聘會等方式,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經營管理人才360多名。市委還成立了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薦中心,去年以來為16家企業勝利推薦了22名經營管理人才。

三是按市場化要求轉變政府職能。適應改制后企業成為獨立市場主體的實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改善發展環境。軟環境建設上,建立健全了市級領導包靠企業和聯系企業家制度;圍繞招商引資、項目用地、戶籍管理等,先后出臺優惠政策30余項;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清理、減少審批項目437項;設立經濟軟環境投訴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訴監察中心,對機關效能進行督查。硬環境建設上,市里每年投資數億元用于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了25平方公里的經濟開發區,實行“稅外無費”政策;過境諸城的膠新鐵路已正式建成通車。優良的守業環境,激發了企業家的守業熱情。近幾年,市每年新上投資過千萬元的大項目都在50個以上,去年達到194個,總投資額107.8億元。

二、堅持職業化定位,提升企業家整體素質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家隊伍,必需走職業化道路。堅持以職業化為目標,引導和協助企業家不時強化職業意識,努力提高職業素質。

一是強化教育培訓,加快知識更新。近幾年,培養鍛造優秀企業家隊伍全力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近年來。市里先后邀請專家、學者30多人次前來授課,對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宏觀經濟形勢、現代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共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16期,培訓人員2160人次。著眼于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的職業經理人,還建立了職業經理人培訓基地,定期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前來授課。市里還積極發明條件,引導鼓勵企業家到高等院校進修深造,目前全市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企業家占總數的75%左右,其中有16人取得MBA學位。

二是加強橫向交流,促進共同提高。由市政府牽頭,組建了企業聯合會,同時依托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械制造三大主導產業,成立了三個行業協會,目前已有200多家企業入會。協會定期組織不同層次的經營管理人員溝通情況、交流心得、開展研討。汽車工業協會自成立以來,圍繞培育壯大諸城的汽車產業,進行多次協調磋商,使一大批機械加工企業加入到福田公司配套廠家行列,僅去年一年就增加會員企業50余家,為加速“諸城汽車工業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搞好人才儲藏,培植新生力量。建起了企業后備人才庫,將全市限額以上企業的中層以上干部全部納入其中進行管理,并通過網上覓才等方式不時加以空虛,目前已擁有1000多名企業經營管理者信息。同時,對庫內人才定期進行培訓、考核,合格者頒發任職資格證書,并向有關企業推薦。市里還在市經貿局單列編制,從應屆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中選聘優秀人才,局機關和骨干企業進行雙向任職鍛煉,待條件幼稚后放到企業管理崗位上去,去年已選聘4名,今年計劃再選聘10名。

三、加強制度化建設,創新企業家管理機制企業家隊伍的壯大和健康生長需要完備的制度做保障。

為調動和維護企業家干事守業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家隊伍不時發展壯大,建立起了一套既有激勵、又有監督約束的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及時調整企業干部管理方式,把依法選聘與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有機結合起來,重點放在對企業干部的實績考核上,建立健全了預警制度。市里為每個企業家建立起《實績檔案》實行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責任制,并嚴格考核。對經營不善、未完成年度目標的向經營班子發出警示;對經營中發生問題的通知企業董事會,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完全或整改不及時的通報給企業股東大會,由其決定有關責任人的去留。

二是健全獎懲激勵制度。政治上,市委明確提出,企業家是諸城的珍貴財富”規定大中型企業的法人代表在參與議、閱讀文件、參予重大決策等方面享有與黨政干部同樣的待遇,推選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各種先進模范時優先考慮企業家,向做出突出貢獻的4名優秀企業家頒發了人民勛章”近年來,市共有2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都是企業家。經濟上,制定出臺了年度經濟發展獎勵方法》依照上繳稅金和投入大小,分別設立貢獻獎和發展獎,對企業家實行重獎。近3年來,全市共獎勵企業家200人次,總金額達2268萬元。其中年度獎金總額達1348萬元,獲獎最高者達162萬元。生活上,市里定期組織企業家進行健康查體;對外聘經營管理人才在家屬隨遷、子女入托入學、住房等方面給予傾斜;規定單體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過億元的可安排一名直系親屬到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業。

三是建立監督約束制度。企業內部,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了民主決策機制和議事程序,完善了廠務公開、民主監督制度,將企業運行置于黨組織、股東和職工的監督之下。企業外部,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組成由紀檢、審計、勞動、工會等部門參與的五位一體”監督小組,定期對企業經營管理者實施監督考核。市里明確規定,改制企業每年都要聘請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年度經營業績進行全面審計,不審計不得分紅。市近十年來沒有一名企業家因為經濟或其它原因出問題的應該說是同有效的監督約束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