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公共事務中心學生實習匯報

時間:2022-09-17 11:18:00

導語:人文學院公共事務中心學生實習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學院公共事務中心學生實習匯報

片區現有油氣田分公司下屬的2個二級單位(川氣礦、川公管中心)和其它8個三級單位、川慶鉆探公司下屬的5個三級單位;成套住宅131棟5,川公共事務管理中心心成立于2004年10月。715套(其中:產權住宅4,915套)常住人口15,000余人。負責24萬平方米的綠化養護、39萬平方米的環衛保潔、26萬平方米道路及公共場地維護;負責63公里供水主管網、74公里供氣主管網、74公里高壓輸電線路的維護、管理;負責23個小區和4個過渡板房區的安全守護和13個重點生產要害部位的安全保衛工作;負責1,909名離退休職工和279名退休“五.七”職工的管理、2,334名有償解除合同人員的穩定、再就業及社會再就業困難補助金發放工作。接下來的這15天,就分為5個小組,分別赴5個基層單位(物業管理公司,離退休管理中心,檔案館,新聞中心,社會保險管理中心)進行學習實踐。以下是實踐活動的詳細情況:

不尋常的一天,7月9日。嶄新的一天。今天,由我石油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專業10人組成的實踐團隊,匆匆趕赴川公共事務管理中心開始了為期15天的實踐活動。這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經歷,將充滿挑戰與精彩。磨刀不誤砍柴工,來之前就已經做了很充分的準備工作,每一步都有條不紊。

也如此的輕快!就這樣激動地踏上了征程。大家的心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期待。汽笛聲一路長鳴,如此的迫不及待。窗外一幕幕飄落而去隨后又揉碎在風里的青山疊嶂,小橋流水,藍天白云…哦,再扭頭環望四處打牌的睡覺的隊友、旅客、陌生人…這一縷縷的山水人文,詩情畫意,總免不了使人動情。可同時在腦海中、潛意識里也似乎隱約的彌漫著什么,但最終又不知是什么。似乎正在漸漸向我靠近、靠近、靠近…來之前,就早耳聞目睹了太多江油市在五.一二”地震中遭到使人憂傷的災難。許多設施設備再也不能復用了可是一直以來,一千個一萬個也不愿意,不愿承認,不愿意相信這一切已經存在歷史和事實!但都這樣了只有向前看了

一下午的車旅,同學們都不免露出倦色。當天剩下的時間里,休息整頓,安排吃住是首要任務。剛到管理中心,王科長,劉科長及陳總已經候在飯廳,早為我準備好了豐盛的晚餐。邊吃邊談,大致了解了一些關于這十五天里公司給我安排和要求,洋洋灑灑、熱情好客已不知不覺將我身上的倦意驅之散去。飯后,王科長領我住宿的地方,交代了一些安全事宜和具體的作息安排后,同學們都來到各自宿舍休息。一切安排妥當,一天的任務也算基本完成了但同學們還是不放心,不打沒有準備的仗,對這里的具體情況作了初步了解之后,馬上召開了一個小會,會議的目的主要解決后面15天的具體工總安排問題(10個人共分為5個小組,分別到公司的5個部門實踐學習)也著重強調了安全和團隊精神方面的問題。之后,都自信的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都有著不熄的熱情,不屈的精神,初到這里。不撓的勇氣…只是蓄勢待發了!下面是對公共事務管理中心情況的簡單介紹。

(一)物業管理公司

10日,我們在會議室會見了各部門的領導,會議由管理中心的劉科長主持。他首先介紹了公共管理中心的歷史與機構設置及其運作程序,隨后各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具體工作,我們是在物業管理公司實踐,由萬女士作負責指導。首先我們作了些簡單的溝通交流,從萬女士的言談舉止中,我們就了解到了她是位對工作充滿激情,而且很有親和力的領導,與她工作沒有多少壓力,我們相信后面的工作將會很愉快。后來事實證明我們的感覺是對的!萬女士在征求了我們的意見后,她對接下來的實踐工作做了細致的安排,為接下來幾天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很巧的是接下來的11日、12日為公司的雙休日,公司就安排我們外出對公司的情況作了詳細的了解,這是這些,在我們下來的工作中,做很多事情都容易了很多。

13、14日,轉入正式的實踐工作。上午,先是檢查登記消防器材,隨后到小太陽幼兒園做了關于領導綜合評估統計等相關的事,最后又轉到物業公司綜合辦處錄入統計數據。下午,到川下的物業管理公司的第四服務站,認真做了關于石油片區業產滿意度調查統計表,并錄入數據。

16日,上午到川下的物業管理公司的第二服務站上班,到板房區檢查安全隱患;下午跟隨公司的員工外出牽安全警戒線……

17日,我們和領導乘車到涪江河堤巡視了一番,懂得了好多安全知識。

18日,我們全天都全力以赴的在制作調查表。一天的重點就是為了做出一份有實際價值的調查表。

20日,發放問卷,并做問卷總結。一起開小會總結前面的工作,工作也到了大總結的階段了。

工作總結:這幾天的實踐,時間是短暫的,但我們的收獲卻是巨大的。它留給我們難忘的回憶實在太多了——美麗而而使人傷感的江油市,積極能干的兄弟姐妹,一起拼搏吃苦的點點滴滴……雖然十幾天的工作讓人感覺有些累,但我們卻感覺到了無比的充實,對這個社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又長大了,我們又成熟了。

(二)離退休管理中心

我們所在的“離退休公共管理中心一站”主要是對“一小區”的離退休工人進行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對該小區的離退休職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加入工作日期,離退休日期,現居地址,資歷以及聯系方式等)進行注冊,以便我們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服務。

2.對該小區的離退休職工在該站點所扮的“工份”以及“醫療費用單”進行登記,然后上報“社保中心”,最后幫其代領,再通知本人來領取。

3.組織離退休職工進行“文體娛樂”活動,帶領他們與其他區域的離退休職工進行娛樂比賽,豐富他們的娛樂活動。

4.對在住院的職工進行登記,然后到醫院對他們進行探望與問候,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

5.對逝世的離退休職工進行登記,然后安排其后事和安慰家屬,以及撫恤金的發放和對“追悼會”的安排等。

6.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總之,一切為了離退休職工服務!

小結:通過這次實踐,讓我們改變了以往的一些觀點和看法。首先,我們對自己的專業就業走向有了很好的了解;其次,我們明白了,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提升我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為我們今后的工作學習打下基礎;在幾天時間里,我們懂得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收獲了友誼!在這里,我們最想說的是:我們的能力還有待提升,我們的人際關系還要加強,我們的心還要沉淀下來,把一些人生中重要的東西抓住,善待周圍的一切,把自己想得偉大些,立起助人為樂的信念,真正為我們的社會做點什么!

(三)檔案館

最后。能非常迅速而準確的錄入原井資料,隨后的5天的工作當中。并且我通過錄入資料,熟悉了油氣礦井開采時的記錄流程及各指標項目,同時在要求準確錄入的前提下,注意力更加集中,打字速度大幅提升。也學習了石油錄入系統的資料書籍,獲得了一定的計算機數據庫系統知識。工作的認真積極也得到負責人的肯定,工作現場還被搬上了當地的媒體新聞。

更多相關內容請點擊這里小結:通過學習。學習了有關石油資料的管理系統的書籍,熟悉了油氣礦井開采的記錄流程及指標項目。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數據庫系統知識。與領導和職工的合作與交流中,教給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受益匪淺。十多天的實習過程中,十名隊友,從相識到熟悉,從校友到好友,收獲了諸多友誼。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當中,一定能繼續合作,共進退!對的這個社會,早也不是單槍匹馬,睥睨六合的英雄、將軍時代。只有懂得如何更好地和周圍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建立長期有效的工作,才可能實現,先安身立命,后為家為國的壯志和理想。還得鞭策自己日夜前行啊!

首先。共有三室,負責人的代領下參觀了檔案存儲室。除第三室放公管中心獎狀外,其余兩室放原井,科技檔案等礦井原始重要資料。

其次。防雪,和公司職工一起學習了關于切實加強夏季安全工作的通知》學習了夏季防洪防汛。食堂,車輛安全,以及安全演練方面的安全知識,提升了消防意識,充分認識到夏季消防安全對單位的重要性。

再次。通過積極的向老師詢問遇到問題,將礦井資源的目錄錄入石油內部檔案系統。不斷的學習實踐中熟練掌握了錄入方法。

(四)新聞中心

1.我們初來就被新聞中心的雷主任安排在記者辦孫德臣老師處,協助他完成一些新聞的采集,新聞現場的拍攝等工作。我們有趣的記者生活算是開始啦。

2.工作前,孫老師先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了新聞中心機構的概況及主要負責的內容,又熱情地教會了我們如何使用攝像機,同時還與我們深刻地探討了生命、人生、夢想和一些他自己的記者生涯,我們聽得是打心底里,暗暗的佩服著這位可愛的孫負責人。看來,我們來對地方了。

3.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就投入到了正式而緊張的實踐了。在實踐中,我們不知怠倦的學習著如何進行復雜的拍攝工作,隨同孫記者奔赴現場拍攝新聞,也學習了如何去講究采訪方式、采訪的語言、采訪的效率,特別是采訪名人時等!

4.后來我們又進入了編輯部,投入到新聞編輯的方法的學習中了。通過學習,我們能夠對一些簡單的新聞進行采集和剪切,上傳給相關電臺。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隨孫老師一同對該次的實踐情況進行了拍攝,并交給來新聞中心編輯部的相關負責人。他們采集了我們的新聞,并在石油內部頻道上播出。這段新聞也是我們這幾天實踐學習的重要資料,是我們成果的一部分。此外,我們聽取了孫記者的建議,為我們隊友拍攝了些簡單的片花,制作成了視頻。這將是我們此次實踐學習歸來的美好回憶。我等定當珍惜!

小結: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除了對新聞中心的相關工作進行了了解和學習外,還以記者的身份做著記者們每天必須辛苦做的新聞拍攝,采訪等。通過與隊友及相關領導負責人的合作,我們提高了自身素質,明白了其實記者的工作要真正做好是很難的。在推及各行各業,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回校我們要努力擴大知識面,為以后做好充分的準備。還有,短短的時間里,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與人溝通,學會了如何才能讓自己更好的融入集體,適應社會,貢獻自己。

(五)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1.最開始我們認真學習了醫療保險的基本知識,工作性質和內容。因為在周老師的耐心和負責的講解下,我們不僅對醫療保險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我們還熟悉了辦理醫療保險的具體工作流程和運作模式。

2.其次,社保中心科長向我們簡要介紹了整個機構設置以及具體職能,并安排我們到養老保險的送老師處實踐學習。由于社保關系到個人的切身利益,精確性與細致性相當重要,所以具體交給我們的工作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多。但我們還是在努力的證明我們的能力。然而這也讓我們明白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熟能生巧,才能讓人放心。

3.隨后,我們學習了填寫已報案人的慢性病報賬單,即是填寫已報案人的基本信息并加以蓋章,作為日后領取醫療保險費的有效憑據。工作中,我們由于疏忽犯了一個小細節,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過最后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改正了過來。這讓我們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認真負責,細節決定成敗。

4.最后我們對已報賬的醫療賬單進行蓋章注銷,對已報人員進行編號,及對一些慢性病患者進行網上報案和紙制資料的收集。小結:在這幾天的學習實踐工作中,我們感受了在油企的工作環境,克服了外界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困難,收獲了很多在大學校園里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其中,最讓我們難忘的事他們那種對工作的細心與責任,對每項工作都嚴格把關,不容許任何錯誤的出現,努力做到最好,切實保障領導員工的根本利益。

實踐是一次歷煉,實踐是一次機會,實踐是一種成長,實踐是一種精神。在這次實踐中,雖然有過苦,有過累,哭過,笑過,開心過,但我們也變的更加成熟,更加堅強!

(2)知行心得,感概總結

此次赴川公共管理中心實踐歸納起來也不過是四十個字:雙手合十,閑言敘此。兄妹一家;驕陽似火,乘風破浪;蒼生天下,任在輩;水無源,則不能流遠;實踐之感,淺談愚見。

川之行,總結起來。短暫的這我都不知說了幾百遍,但是還想說。因為,這樣有意義的實踐,不是每一次都能有的要“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有隊友們十足的吃苦精神和團結協作、創新精神…而且一個團隊里最不可少的就是積極樂觀的心態,藐視八方的勇氣和折沖樽的能力…這些,雖不完全具備,但我努力去具備它這些給我后來的實踐是帶來很大的好處的這里感受也頗多,可真正想說的想了一個多月,現在把它寫了出來。什么才是真正的實踐呢?該怎樣更好的去實踐?這就是筆者實踐歸來困擾他問題!大學里的實踐,眾所周知,倒是一件方興未艾的事業,常葆著生機和活力。說到生機和活力,不僅僅是因為它有及其廣泛的運作空間,有著眾多人參與,更因為他有深厚的理論源泉,其巨大活力深深植根于中外實踐教育思想和各門個派的實踐理論中。

實踐的思想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幾千年居于傳統文化主流,中國古代。其思想核心中,實踐的思想也略見一斑。孔子不就力致推行“踐仁體道”思想嗎?早就指出“吾始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不是也在強調休心養德必歸于“行”嗎?言行一致,以行來驗證言。因此,也就很容易明白“踐仁體道”就必須親身體驗才是可行的

聞之不若見之,荀子言“不聞不若聞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很明白的指出了行的重要性。

如目無足不行,宋代朱熹老先生提出:知行常相須。足無目不見。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用辯證對比的方法輕松簡潔的闡明了這個道理。認為: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學為之功,旦要行其知”明確的指出“知,行”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把對實踐的認識提到和求知的態度,當時算是很了不起的

回到現實。說起實踐倒是簡單,然而理論歸理論。說到有價值的實踐又談何容易?一個相當不錯的實踐隊里,誰都知道,如果團隊沒有睿智的思想,沒有有超強的團隊合作協作能力,沒有資金的支持,怎么能取得成功?辦事不力或者捉襟見肘都會影響實踐的最終成果。也因而會讓實踐變味,如隔鞋搔癢,走馬觀花。

(一)雙手合十,兄妹一家

“我們不是來度假的,是來吃苦長經驗的”看當前有些實踐活動流于形式,走馬觀花,“溫柔旅游”,只追求活動的表現規模和轟動效應,沒有系統實踐內容設計,只是走出校園看看而已,我們倒反思不少。對這些形式主義,要堅決予以杜絕。我們進行了互動溝通,把思想團結集中了起來。在這十五天的實踐活動中,本著積極思考,積極表現自己,多做事,少吹噓的原則,實干且出成績,看到災區的斷壁殘垣,黃階綠瓦,一路走來,途中再美的山嵐水色,風竹花柳,輕蟬艷蝶起的只是反襯作用了,本是愉悅處,卻是添作愁。我們可不能若無其事,隔岸賞柳。

(二)驕陽似火,乘風破浪

十五天里,我們有很多問題嗎?當然有。什么問題?1.這次實踐活動我們能否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

2.時間短,自身素質不夠全面怎么辦

3.課題設計的針對性和重點不明確,怎么解決

4.帶有參觀性的實踐活動能學到東西嗎……

就必須解決。為此,既然出現了問題。給每個隊員增加了工作難度,努力爭取創新,爭取進入機構內部,學習和總結經驗,盡量排除了一切帶有參觀性質的活動,進而爭取去學習更有價值的東西。這樣努力堅持后,不斷總結和分析中,看到川公共公共事務管理中心還存在著管理業務市場性弱、盈利性差等特點。還發現由于長期以來石油企業后勤福利性等因素從而使得市場性和盈利性不明顯。醫療衛生和教育培訓業務主要面向的企業內部員工,因此也沒什么市場性和盈利性。由于諸多管理體制的限制,發現川公共事務管理業務的經濟屬性基本不具有。所以,管理中心的很多管理辦法和理念帶有很強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只有為期十五天的短暫實踐活動,如上所舉。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能產生多大的社會效益呢?有很大的壓力。加之大學里所學的東西有時往往和社會脫節的原因,問題就自然增多了所以我課題設計上出現了很大問題。

(三)蒼生天下,任在我輩

就是社會問題了所以通過實踐,深究其本。徹底的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一寸丹心,真的經過這些工作后,怎么還能再容忍自己茍且偷生,歌舞升平?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發現社會中到處是需要幫助的人,這十五天的工作中。不論年齡,不論大小。就一個企業內部都是如此,何況是整個社會,會讓我怎么來想象?離退休中心工作的就深有感觸,一幕幕悲慘的現實面前,心靈被深深的感動著,責問著!每天都有幾十個人來投訴,不是因為老了沒人照顧就是因工傷無錢治療,糖尿病,脊椎病,肝癌中晚期,肺炎中晚期…已經為公司為社會奉獻了一切。可回頭自己呢?自己怎么辦?公司有時候也不能完全承擔一切呀!

也讓我心痛。不是簡單的企業制度的問題,這些不僅讓我心寒。

(四)水無源,則不能流遠

然而,使我們這些大學生最無能為力的數是:水無源時,難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已經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大的暫且不講,大學實踐的活動資源也由以前的行政劃撥轉為高校自籌經費。這難免導致我們社會實踐活動資源不足的困難,加之由于社會實踐工作對象的復雜性、工作主體的部門化、活動內容的龐雜性及社會認同感不一,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身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明代的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他精辟地論道:“知之真切篤行除處即是行,行之明覺處即是知”,“真知之謂行,不行不足以謂之知。”然而,行之根本不被重視或被付之輕描淡寫,支持的資金不足、教學創業、管理、思想工作、教學資源、社會環境、體制等都對實踐沒有很大的支持。那么我們許多大學生將體會不到實踐的真正意義,從而對學生、學校、社會都起不到積極的作用,有時甚至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總之,捉襟見肘的經費、請不動的老師、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學生,現在已經算是大學實踐之風里的一幅名畫了吧!可我們想過了,這歸根結底還是社會實踐工作的組織力度不夠,從而導致社會活動育人的效果不明顯。

(五)實踐之感,淺談愚見

從行求知,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體驗中學”強調“堅決主張我學生從實踐中去學習”也說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致無窮”對啊,社會就是一個大熔爐,接受錘煉的理想場所,青年學生只有投身于社會實踐的大潮,虛心向別人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抱著越挑戰越精彩的積極態度,才能超越自我適應社會,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短短十五天,再怎么力拔山兮,再怎么縱橫捭闔,再怎么力挽狂瀾,總會有遺憾的地方,真的還是覺得缺憾多于成果,淺嘗輒止多于滿載而歸。但此時此刻,什么都不想說了只想專一地,沙沙地在紙上寫出這些不夠成熟不夠深邃的建議。還望讀者批評指正。哦,瞧瞧,那些藏于心底揮都揮之不去的感動和那些歷歷在目的藍色記憶!每一次的發言,每一次的歡聲笑語,每一次的攜手共進,看看都已經悄悄地、不知不覺地成為了日記里飄落的綠梅。遺憾和收獲在記憶里終將一樣美,缺誰都不真實,真的感謝這次組織的隊友,感謝學校,感謝我社會。

可這次實踐,不管怎么說。除了學會如何使自己轉變轉型,使自己成長成才外,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很快成長成才的天然訓練場,很重要、很關鍵!但是大學里,要真正使社會實踐成為學校教學的第三課堂,這恐怕不是朝夕的事了還得需要領導和相關部門一致協調,做到直接領導、策劃、組織、全程服務、全面調控等。也許只有我把大學的實踐之事看得和四級六級一樣重要,每每有領導親自掛帥東征北伐時,社會實踐才會成為對大學生、學校、社會起到應有的貢獻。也只有這樣,涓涓溪流才能得以匯成江海,進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歷史背景下,能更好的讓大學生與時俱進,開拓未來。這也就是網須提綱,衣須挈領”意思吧。該次川公共事務管理中心之行,從得失的層面來講,經歷了一次蛻變,有喜有憂。如果沒有經過,那會這么明白當下學到很多東西是和社會現實是嚴重脫節的看到只有我把實踐做好,才能更好的消除當前教育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為我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糾正和整合基礎教育的缺陷。坦率地講,這些大學生,有時往往對于理想和現實的關系認識不清,不會一直都冷靜的解和認為理想是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現實是努力的起點之起點,因而我也就時常容易誤將理想歸于現實。試想,如果帶著混為一談的認識在象牙塔里學上三年五載,再帶著如清風如浮云的美夢走向社會,不遭到慘敗,那就真的神了最后,還最想說:感謝的不僅是社會,學校,而且感謝隊友。因為有了這樣默契的隊友,才能從夢想中走出來,走向現實,正積極的準備著從現實中自信從容地走向夢想實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