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局年終衛生工作報告
時間:2022-12-30 10:41:00
導語:市衛生局年終衛生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工作以創建省級衛生強市為抓手,年。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落實省、市醫改精神,大力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快推進健康城市建設,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一、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去年召開年度全市性醫改工作會議,在市委、市政府有力支持下,研究出臺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加快推進農村改廁等醫改配套文件,村衛生室實施基藥經費補助辦法已經在市長辦公會議上通過,將于近期出臺,各項改革有序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工作走在各縣(市)前列,目前已完成130家;基本藥物制度在鄉鎮衛生院順利實施,并于12月25日在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中運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經費到位,工作全面開展;市醫調會于12月29日揭牌,標志著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處機制的正式建立并運行;定性定編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新增人員編制153人。
二、衛生強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去年我市正式申報創建省級衛生強市。6月底通過了市初評,近期將要接受省里的暗訪、調研和考核。大洋鎮創建成為市衛生強鎮。自年啟動衛生強鄉鎮創建以來,通過5年的努力,全市已經有14家鄉鎮(街道)創建成為市衛生強鄉鎮,覆蓋率達到了87.5%,高于市的平均水平76%(112/148)。
三、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取得成效
一是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從去年10月25日起,我市16家鄉鎮衛生院、24家衛生分院和實一體化管理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據統計,10月25日至年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期間,全市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明顯下降,門急診均次費用由上年同期的93.77元降到68.24元,下降了27.23%,門急診人次同比增加1.17萬人,增長20.34%;住院均次費用由上年同期的5651.54元降到3547.15元,下降了37.24%,共計讓利患者400余萬元。二是健全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去年4月,在壽昌、下涯兩鎮實施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工作試點,在試點和廣泛調研后,形成《建德市鄉村衛生服務一體管理實施意見》提交市政府下文。目前,全市已有130家村衛生室實現“六統一”管理,占全市規劃數的73%。去年底,我局選擇了58家村衛生室作為第一批實施信息化的單位,購置了電腦、打印機,安裝醫療管理和農保網絡,組織人員培訓,以滿足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和農村群眾醫保刷卡結報的需要。三是控制人均醫療費用。去年初,衛生局與各醫院簽訂責任書,把控制人均門診費用、人均住院費用、藥品收入比例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為實現這一目標,各醫院都積極采取措施,加強監督管理,實行抗生素聯合用藥審批制度,監管門診大處方,鼓勵引導臨床醫生使用低價藥品。對沒正當理由開具大處方醫師,由醫院黨委找當事醫生戒勉談話并按有關規定處理。從實施情況看,醫療機構人均住院費用、人均門診費用得到有效控制。四是落實便民措施。為了讓群眾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市各醫院積極采取各項措施,開展特色服務。去年,市一院于開展“愛患愛院愛崗”三位一體的醫院文化建設和“關注患者安全”金點子有獎征集活動,設立電子化滿意度測評系統;市三院定期開展“星級護士”評比,在臨床和醫技科室配備質控員等。
四、醫療質量和醫院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去年,衛生局進一步落實醫療質量管理目標責任,加強病歷書寫、院感、護理、精麻藥品使用管理及檢驗科質量情況督查,組織急救、中醫藥、診療、護理、職業素養等技能比武,開展血透質控專項檢查。引導臨床醫生規范治療、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在市一院申報8個臨床路徑病種開展臨床路徑試點工作。各醫院十分重視內涵建設,努力營造講學習、鉆業務、練技術、比水平的良好氛圍。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基礎知識、實踐技能的培訓,內容包括學科建設、醫患溝通技巧、文明禮儀、核心制度、法律法規等。市一院推行醫院“早讀、晚讀、月讀、季讀”學習制度,舉辦科技文化周活動;市二院加強處方評價制度,邀請專家來院作學術講座;市婦保院開展醫院文化建設月及業務學習年活動,每周舉辦業務講座。組織開展市級2個重點專科終期評估迎檢工作和本市級9個重點專科中期評估工作,市一院心血管科積極爭取列入省級龍頭學科。切實加強衛生隊伍建設。去年引進本科8人、碩士研究生6人、副高稱職3人,招考錄用71人。選送126名醫療機構中層和業務骨干上級醫院進修,選送20名大學新生參加面向農村的全科醫生定向培養。
五、醫院建設項目大推進
市新一院投入使用后,積極謀劃和啟動市感染樓、病房樓、科教行政樓等二期工程建設。市婦保院整體遷建項目已于12月28日開工興建。市四院新建的老年身心病房樓已經竣工,即將投入使用。市三院整體遷建項目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審批,通過設計方案評審。市二院整體遷建項目已確定項目規劃選址,正在編制設計任務書,進行方案招標。市中醫院擴建項目也已入列事日程。乾潭中心衛生院新建病房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將于今年初投入使用,去年還完成勞村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和航頭衛生院擴建前期準備工作。
六、公共衛生工作扎實開展
做好參合農民體檢工作。去年初對體檢項目進行了調整,全市完成12.6萬人次的體檢,體檢率達到了34.64%。落實優生優育“六免”工作。連續4年沒有孕產婦死亡。開展免費婚前醫學檢查。為每對夫婦安排235元經費,全年共免費婚檢6878對,婚檢率83.09%,較去年提高32%。實施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全年完成葉酸免費發放1712人,全市葉酸服用率達94.77%。開展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免費產前篩查2520人,篩查率為80%;新生兒篩查2997人,篩查率97.05%。實施母嬰健康工程,篩查3031名孕婦,篩查率達96.16%,篩查出高危孕婦1699人,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同時,做好艾滋病、結核病、麻疹、血吸蟲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國家免疫規劃、血液安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結核病防治工作通過了10年規劃的終期評估;開展麻苗強化免疫,共接種14719名兒童,接種率達到了97%。在8個鄉鎮、35個流行村開展春季查螺工作,共122萬平方米,投工歷史最多。開展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排查行動,共計排查總人數3303人,對危險性評估3級以上的66人,并上報至市公安局備案,未發生肇事肇禍事件,為世博會的圓滿舉辦提供了保障。
同時,推進公共衛生規范化建設。完成了疾控績效考核工作,取得了三優一良的好成績。市疾控中心通過了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年檢、放射衛生防護監測與評價現場評審和計量擴項認證,提升了服務能力。開展市規范化村衛生室創建活動。啟動新一輪接種門診規范化建設。楊村橋、下涯、更樓、大同、大慈巖5家爭創省級三星門診。認真貫徹、落實《省衛生監督機構規范化建設實施意見》,繼續推廣衛生監督機構形象規范建設工作。全年開展專項整治50次,重大衛生保障8次,無重大食物中毒發生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職業中毒事件發生。參與楊村橋鎮創建省級“十小”整治示范鎮創建,金山灣市打造成國內最清潔城市餐飲示范點“十小”整治示范街、建德市餐飲特色街,航頭鎮、蓮花鎮創建市食品安全管理先進鎮,全市有8家小餐飲創建成市食品安全示范店。
七、愛國衛生工作深入推進
年,全市愛國衛生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省愛國衛生促進條例》、《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入。去年大洋鎮創建成為市衛生鎮,航頭鎮通過創建活動,集鎮和行政村環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觀。梅城鎮在迎接省級衛生鎮督查工作中,廣泛發動群眾整治衛生薄弱環節,鞏固工作得到上級愛衛會充分肯定。去年共申報省衛生村4個,省衛生社區3個,市衛生村33個。組織開展對年前創建的已創鎮、村、單位進行復查。二是改水改廁工作進一步加強。去年,以中央農村改廁項目、改廁整體推進村、農村水質消毒監測工作為重點,強化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全市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2130人,新增無害化戶廁13415座,其中預制式7521座,全市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到80.11%,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45%,水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8%。去年市政府十分重視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意見》,提高了財政補助標準,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任務。相關部門加強配合,召開現場會,革新改廁新工藝,組織指導督查活動。各鄉鎮做到早計劃、早宣傳、早施工,把好任務、資金、質量、進度等關鍵環節,扎實推進改水改廁工作。三是健康教育活動進一步拓寬。利用講師團隊伍,組織“健康素養巡講進百村”活動。精心舉辦了建德市民健康生活大獎賽,組隊參加市健康生活大獎賽中取得三等獎的好成績。全面開展公共場所控煙工作,全市各機關單位吸煙室(區)設置率達到98%。四是除“四害”工作進一步強化。大同、三都、壽昌、梅城、航頭、大洋等9個鄉鎮均與專業服務公司簽訂外包協議,城區40余家重點單位把除四害工作承包給專業消殺公司,消殺質量和服務效果改善效果明顯。去年還順利通過五年一次“滅鼠先進城區”復評工作。
八、無償獻血工作取得可喜成績
去年,在全國用血形勢緊張情況下,我市無償獻血工作在各鄉鎮、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可喜成績。全年無償獻血達到4206人次,采集血液1413.5升,比上年同期增長18%,臨床用血1291.2升,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比例為109.5%。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政府高度重視,各鄉鎮街道無償獻血工作扎實開展。7月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會后鄉鎮街道積極落實會議精神。全年鄉鎮街道無償獻血總人次達1000人次,較上年增長5.1%,占全市總獻血人次24.2%。獻血量達356.74升,較上年增長73.6%,獻血量占全市獻血量的25.2%。完成年初市政府下達獻血任務數(按200ml為1人次計)的鄉鎮街道有5個,分別是欽堂鄉、洋溪街道辦、更樓街道辦、梅城鎮、下涯鎮;完成70%以上獻血任務數的鄉鎮街道有3個,分別是大慈巖鎮、航頭鎮、大同鎮。二是把握重點,機關部門積極組織獻血活動。集中組織了“世界獻血者日”、“我為七一獻熱血”和“[獻血法]實施十二周年等活動5次,參加獻血者達979人次,獻血量達334.59升,較2009年(148.4升)增長125.5%。其中“我為七一獻熱血”活動在市直機關黨工委的統一部署、有關部門積極配合下,7月12日和14日兩天全市共有41部門單位231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無償獻血,獻血量達71.21升。特別7月14日這天下著傾盆大雨,廣大黨員干部冒著大雨站在雨水中參加獻血,場面非常感人。三是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有力推動街頭自愿無償獻血工作。去年血站加強內部管理,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提升無償獻血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市民主動參與無償獻血,全年街頭共有2454人參加無償獻血,獻血量達896.63升,比2009年(743.31升)上升20.62%。四是注重血應急名庫建設,提高應急能力。為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后緊急用血的應對能力,在市衛生局的統一部署下,成立建德市突發事件血液救援領導小組,建立由衛生系統工作人員、新安江電廠、新安化工集團員工為主要成員組成的無償獻血應急名庫,以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今年除3月份啟動新安化工集團的應急名庫外,未啟動其他應急名庫。五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宣傳效果。通過電視、報刊、戶外大型廣告牌、公交車視頻廣告及廣場大型電子屏廣告等對無償獻血進行宣傳與報道,開展無償獻血知識進校園(桐江駕校、新安江職業學校)活動,進一步加大無償獻血宣傳的廣度與深度,使廣大市民在了解的基礎上自愿參與到無償獻血行列中來。
九、衛生信息化工作全面推進
去年以來,實施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單位信息化建設項目,努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設以整合共享衛生信息資源為目的的全市衛生數據中心。該項目投入125萬元,12月份完成設備安裝,為實現醫療信息資源共享和為民眾零距離健康服務提供了基礎性條件。建立以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為重點的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完成市衛生專網建設,更新鄉鎮衛生院人員電腦設備,組織人員培訓,初步構建起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建設以電子病歷應用為重點的市級醫院信息化項目。市一院與浙醫大附屬邵逸夫醫院合作開發電子病歷系統,同時試點網上掛號預約、檢驗影像信息采集系統;市二院、三院等開發醫生工作站、遠程會診系統。
十、統籌做好衛生各項工作
無償獻血工作穩步推進。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改善采供血條件,完成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量的109%。積極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完成中醫基本現狀調查、評估和中醫監測任務,1人榮獲首屆“市基層名中醫”稱號。科研科教成效明顯,1項課題列入省級科研基金項目,8篇論文獲得市級優秀論文獎,完成23名初級繼續醫學教育招生和66名基層超聲及檢驗人員第二階段崗位培訓。安全生產、信訪維穩責任意識得到強化,有效排除了各類不穩定、不安全隱患。開展“健康衛士”為主題的創先爭優教育活動,全系統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得到明顯提高。
- 上一篇:鄉黨委遠教工作年終報告
- 下一篇:農戶安置實施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