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09 03:19:00
導語: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位于鄉東南部,版土面積約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20畝,轄4個村民小組438戶1415人。近年來,村依托資源優勢,以食用菌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代料香菇、返季菇和茶樹菇,建立了食用菌生產生態示范基地,引導農民走食用菌生態發展道路,實現了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截止目前,村共有325戶發展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180萬袋,戶平實現增收800元,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1700多戶發展食用菌500多萬袋,人平實現增收260元。
一、抓好科普工作,不斷提升農民科技素質
成立以村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科普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村科普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建立了規范的科普示范欄,制定了相關工作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科普示范欄的更新工作。圍繞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定期更換科普內容,如在香菇越夏季節,我們就將香菇越夏的有關技術要領在科普欄公布,在裝袋季節,我們就將代料裝袋的相關要領進行公布,在防稻飛虱的季節,我們就將稻飛虱防治要領進行公布。年,我們共更新科普欄8期,發放宣傳資料1100多份,有效地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農業科技服務,促進了農民群眾的增收致富。
二、強化示范引導,不斷發展食用菌產業
在對村的自然地理條件、市場技術要素等有利條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決定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對生態農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進行了評估論證,制訂了《村食用菌生產生態示范項目規劃》,年計劃發展袋料香菇150萬袋、反季菇50萬袋、茶樹菇50萬袋。為達到這一奮斗目標,我們先后組織村組干部、發展大戶等到山東壽光學習現代農業理念,到福建古田香菇之都、茅坪食用菌科研所、森源公司等地方和單位參觀學習他們先進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另外,還通過幫助協調解決生產場地,積極爭取周轉資金、財政補貼、貼息貸款等扶持方式,重點扶持大戶建返季菇基地、茶樹菇基地,充分發揮基地和生產大戶示范帶頭作用,目前,共培育謝小華等萬袋以上的代料種植大戶12戶,發展代料食用菌50多萬袋,通過這些大戶的示范帶動和技術宣講,有力地推動了全村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建立技術協會,不斷完善科普體系
年,村成立了食用菌技術協會,3年來,我們注意最大限度地發揮食用菌產業協會的作用,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促進了農民增收。一是加強協會建設。建立健全了協會制度,由村書記擔任會長,相關骨干成員擔任副會長,廣大菇農為會員,通過健全制度和組織,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實現了協會的規范運作,目前協會會員達到200多人。二是搞好協會服務。協會全程為菇農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一條龍服務,實行統一原材料供應、統一技術培訓指導和統一產品銷售,目前,共引進遠安、當陽等地3個老板投資60萬元建冷庫3座,并有6人專門負責鮮菇收購,協會共幫助菇農銷售香菇1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30余萬元。
四、積極對上爭取,不斷優化服務措施
我們認真分析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機遇,主動向各級各部門領導匯報工作,爭取上級部門對我們工作的重視和幫助。如年,我們在分析自身實際情況后,提出了食用菌生產生態發展奮斗目標,然后,主動將發展思路向上級部門匯報,在縣科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項目被納入省級科普助力新農村項目,同時爭取到省科協專家教授和市科協領導對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我們及時匯報基地建設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存在的困難、問題,得到了領導們的大力支持,目前省科協下撥的專項資金10萬元已經下達到縣,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用好資金,堅持食用菌生態發展路子。在對上爭取上,我們注意用好各個方面的有利因素,年,我們充分利用市軍分區駐點幫扶和縣交通局、縣森源公司對口支援我們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條件,爭取扶持資金20多萬元,為開展村級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部分資金,人民群眾也得到了最大實惠。
- 上一篇:申報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材料
- 下一篇:十二五依法治縣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