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體局關心下一代情況報告

時間:2022-07-04 03:12:45

導語:教體局關心下一代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體局關心下一代情況報告

在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下,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把“未成年人的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一切為了未成年人終身幸福奠基的理念,抓住文明創城、解放6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事件,深入開展“三項”活動;實施社會課堂工程,建立區素質教育基地網;探索實踐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德育網絡建設等重點課題,全力打造富于創意、活潑新穎的未成年人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下面,把我局開展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簡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首要位置不動搖。

教體局始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工程擺在首位,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我們一直強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項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項教育注重連續性,注意時代感,初步形成了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局面。教師對學生不僅管學,還管事、管人;不僅管知識掌握了多少,還管思想道德形成得怎樣。密切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重點,針對小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立長遠,重整體,實實在在地建立健全全員、全程、全方位思想道德建設機制。

二、圍繞“三項”活動,扎實有效開展主題活動。

我局按照省、市和區關工委的工作部署,在廣大師生中圍繞“感恩教育、中華詩文背誦和才藝培養”三項活動,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加強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建國60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歌頌祖國,贊美家鄉”、“弘揚五四精神,發揚愛國傳統”等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德育主渠道作用。

組織開展了“春來早特色我傳揚”主題教育活動。各校相繼開展了"我與同發展、我與祖國共奮進"、"我愛、我愛我家"、"我是少先隊員我光榮"等活動,組織雛鷹假日小隊、特色小社團走進特色街,深入了解、宣傳特色。在文化街開展了百名少先隊員60米長卷現場繪畫活動,隊員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特色的,表達了對祖國60歲華誕的祝福。省、市、區關工委的領導也參觀了此次現場繪畫活動,與少先隊員們親切交流,并對此次活動給予高度的評價。

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活動”。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在師生中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等主題活動。通過引導青少年參加祭奠先烈、網上寄語等活動,啟發他們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和立志報效祖國;通過在端午節組織包粽子、憶屈原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了師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的學校在節日中開展詩詞朗讀比賽,講傳統故事、網上祭文英烈活動。清明節前,還與文明辦、關工委等聯合組織了我區的部分中、小學生到駐區部隊紀念烈士蔡一清的活動。

開展了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各校根據實際情況,將感恩教育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落實各年級段感恩教育目標。將感恩教育與專題研討相結合,定期召開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德育研討會,探討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等深層次問題,不斷統一認識,規范教育方法。將感恩教育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定期、定內容召開現場會、主題班會,多層面打造感恩教育的實踐舞臺,使廣大師生在學中做、在做中悟、在悟中提升道德水平。比如,無棣四路小學每學期召開兩次感恩現場會,每學期一次的“感恩”主題的班隊會,感恩課例曾獲得區一等獎。

舉辦2009年家庭文化節。面向全區中小學開展了2009年家庭文化節。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引導和發動每個家庭積極參與,使家長切實承擔起了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同時也使未成年人加深了對父母的了解。本屆家庭文化節評選了147個“雙優家庭”、862個“優秀家長”、862個“書香家庭”。

二是開展主題才藝比賽活動。在組織才藝展示中加強未成人愛國教育。今年,我們組織各中小學校積極參加“珍惜生命之源,節水從我做起”征文比賽、“聽爺爺奶奶講解放故事”征文活動、“美麗的我的家”征文、市電力杯創意大賽。在各項征文比賽中,我區教師、學生榮獲一等獎3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3人,優秀獎4人,區榮獲優秀組織獎。教體局聯合特色專刊開展了“師生眼中的”征文活動,活動歷時近半年,通過各種途徑收文1500余篇,《特色》專刊分10期刊發其中的優秀作品39篇。現在,我局正聯合《特色》編輯部開展“我的恩師、我的母校”征文活動,已收到近百篇稿件。圍繞著“喜迎建國六十周年·祖國萬歲”的主題,開展了中小學師生書畫展,在區文化街古玩城四樓展廳展出,這些書畫謳歌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贊美祖國和家鄉的美麗富饒,抒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濃濃情懷,向建國六十周年獻上了自己的祝福。

三是開展讀書月活動,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今年讀書月活動開展以來,教體局積極開展了“讀書明星”評選活動,進一步發揮典型的帶動示范作用;舉辦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讀書朗誦比賽,近四十名教師、學生選手參加了比賽;開展了向特困家庭、新市民捐贈圖書活動,廣大干部教師積極參加,每人捐獻書籍2本以上,共捐贈新書6000多本。各校還圍繞讀書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二教工在教師中開展了“我推薦的一本書”活動,每一位老師推薦出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并寫出推薦理由,在幼兒之中開展了“好書大家來分享”活動,幼兒將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們共享。陵縣路小學成功舉辦了“方寸世界蘊書情”書簽設計大賽,學生們自己設計了一張張展現個性、表達心情的書簽,既展示了自己的讀書成果,又展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華。遼源路小學開展了“與書相約在春季讀書成果展”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在校園內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創新設置德育課程,鞏固學校德育陣地。

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億多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學校教育是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在德育滲透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在校學生的道德教育,目前在小學開設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初中開設了《思想品德》課程。其中,《品德與生活》每周3課時,《品德與社會》和《思想品德》每周2課時。教體局非常重視對品德課程的實施,多方面發揮課堂教學對學生道德水平提高的作用。

一是為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多方位加強了對教師的培訓,包括骨干教師培訓、青年教師培訓、全員教師培訓等,并及時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為教師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二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功能,教研室深入學校、課堂、教研組,通過聽課評課、座談交流、集中反饋等形式,廣泛征集課堂教學中無效或低效行為,并召開專題研討會,針對上述無效低效行為查找原因、征求意見;通過教研員示范課、名師開放課、青年教師展示課等具體課例,實實在在開展教學研討,扎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我區的“百家一課”、“移植循環創新課”等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德育效果方面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指導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品德學科實踐活動,突出品德學科的德育導行功能。比如有的學校帶領學生參加義務賣報體驗勞動的艱辛;有的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我做小當家”活動體驗父母的辛勞,這些活動的開展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水平。

四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比如推廣國學導課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將《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精髓納入課堂,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再如推廣新聞分析教學模式,結合課程內容,將最新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社會現象,發揚真善美,認清假惡丑,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此外,各校在保證完成規定課時的前提下,還開設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我區有的學校開設了法制教育校本課程,培養學生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有的學校開設了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優秀品德;有的學校開設了文明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做人。這些校本課程的設置貼近學生實際,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四、積極拓展校外成長基地,構建素質教育基地網絡。

為進一步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形成全社會共同育人的有效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我局積極向校外拓展,依托優勢資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環境。

一是繼續搭好、用好社區活動的平臺。近幾年,區委、區政府各部門積極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整體合力,挖掘潛力、整合資源、共同努力,經過幾年的建設和不斷的完善,區社區小伙伴家園已經建立了“社區小伙伴協會”、“社區小伙伴之家”、“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驛站”、“社區早教指導中心”、“社區未成年人科技工作室”、“社區未成年人維權崗”和“社區青少年文體廣場”等七個教育版塊,為未成年人搭建了社區活動的平臺。在全區16個街道打造了400多個社區活動基地,形成社區小伙伴活動圈,未成年人走出校門、家門10分鐘之內就可以到自己喜愛的社區小伙伴基地參加活動。

各中小學校在假期中開展“創城小手拉大手”、“我是文明小公民”和“小伙伴行動起來,為創城加一分”等活動,讓學生們了解了創城的意義,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社區、家庭中宣傳創城活動,帶動影響更多的市民參與活動,共同為創建文明城市做貢獻。例如,東勝路小學的雛鷹假日小隊針對社區里存在的不文明細節開出了一張張特別的通知單。對私家車亂停亂放、占道阻礙交通、不文明養狗、張貼非法小廣告、亂扔雜物、隨地吐痰、破壞綠地等20多種不文明現象進行糾正、勸阻。并以“我給社區叔叔、阿姨們一封信”的形式為發現的不文明現象提出自己的小建議。壽光路小學的雛鷹假日小隊在學校大隊輔導員的帶領下,身披綬帶,走上街頭,在登州路啤酒街上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我做城市小主人我為創城出份力”的查找不規范字活動。上海路小學“海之星”小社團的10余名成員在老師的統一帶領下,經過交警的培訓后,拿著小旗來到膠州路的主要路口和公交車站,配合執勤的交警引導市民文明行路,為乘客發放文明倡議書,提醒候車的市民排隊上車。樺川路小學“關心小使者團”的同學們胸前佩帶著“關心小使者”徽章,分組開展活動。“啄木鳥組”在社區查找錯別字,發現錯別字就記錄下來,并分別向店主提出整改意見或者由學校與相關部門聯系糾正錯別字;“小白鴿組”同學們清洗小區內的健身器材;“雛鷹組”在小區附近的車站等地方進行文明交通宣傳,并對亂穿馬路、無秩序上車等行為進行了勸阻。

二是全面啟動了區社會課堂工程。

1、積極聯系資源單位,建立區素質教育基地網。通過前期的積極聯系,目前我區已經與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美術館、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影劇院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和山炮臺、烈士陵園、海軍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學工學農學軍基地、社區、企業、高校、職校等六十多場所簽約,組建成區素質教育基地網,為中小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提供免費或優惠的開放服務。

2、發放家長信,制作配發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卡。為我區中小學生免費制作并配發了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卡,學生可以通過素質教育卡在基地網內站點開展活動。同時,發放家長信,讓家長了解、理解、支持區社會課堂活動的開展。

3、編寫《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指南》。為了更好地指導、引導中小學生參加社會課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區組織專人精心編寫了《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指南》。小冊子為學生們提供和展示了區素質教育基地網站內,各個活動場館、場所的資源功能基本情況以及地點、交通、開放時間等方面的資訊,從而為學生們利用素質教育基地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指南性的服務。

相信通過區社會課堂工程的實施,整合統籌和有效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必將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創造條件,推進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進程和發展。通過社會課堂的實施,全面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增強教育實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素質全面發展。通過社會課堂工程實施,讓廣大中小學生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走進科學,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鍛煉能力,發展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今后的工作中,教體局將繼續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區關工委的領導下,從教育工作的實際出發,緊緊把握青少年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通過開展“三項教育”、“歌頌祖國——慶建國60周年”等活動,繼續扎實做好關心下一代各項工作,為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