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科技興農工作匯報
時間:2022-08-08 08:34:11
導語:農委科技興農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科技興農工作主要成效和措施
2011年,我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科技興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小麥千斤縣創建成功,糧食生產連續8年增產增收,榮獲國務院“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光榮稱號;二是農民人均純收入6159元,較2010年增長18.2%;三是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種養新品種48個,主要農作物、畜禽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農業先進適用新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達50%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四是煙農19配套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獲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江淮區域小麥高產技術集成與應用獲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基于“3s”技術的耕地地力評價研究及應用獲省政府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夏玉米高產綜合配套技術集成與應用獲市政府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我們的主要做法:一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對農民廣泛開展培訓指導服務。我們通過科普趕集、農業科技報告月、送科技下鄉、科技入戶、開辟電視《服務農家》欄目、一技一訓等活動,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農村傳授農業技術,利用會議、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平臺、農技110、明白紙、科技書籍、VCD光盤等有效形式,把科技信息、科學技術送到千家萬戶,落實到田間地頭,使全縣農民每戶至少有1—2人接受農業技術培訓。二是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工程。開展小麥高產攻關和玉米振興計劃“萬、千、百”高產創建活動,促進全縣小麥千斤縣和百萬畝噸糧田創建目標實現。三是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組織200余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包村聯戶、進村到田、進村到舍,開展手把手、面對面零距離技術指導,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四是以科技示范場、農業良種場、農業部和省級示范合作社為基地,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為全縣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供科學依據。五是發揮農業項目優勢,推進農業發展。隨著黨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加大,我們充分發揮良種推廣補貼、小麥高產攻關、玉米振興計劃、農機具購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深耕深松、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等項目優勢,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將項目捆綁實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斷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促進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有效地推進了我縣農業發展。六是積極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通過轉包、租賃、入股,將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能手、龍頭企業集中,使土地資源不斷優化配置,農村土地流轉得到穩步發展。截止目前,全縣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593家,獲得各級示范合作社榮譽稱號的47家,農業部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6家、市級示范社13家,縣級示范社27家。合作社共注冊商標13個。全縣合作社成員總數已達5.08萬人,新增0.4萬人,帶動農戶4.98萬戶,新增0.36萬戶,增長8.1%。通過土地流轉,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進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為發展規模經營以及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科技興農投入落實情況
一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2011年落實良種補貼政策投入資金3691.66萬元,落實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1260萬元,落實糧食綜合直補資金15524萬元,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740萬元,合計落實惠農資金22215.66萬元。二是創建百萬畝噸糧田縣財政投入1000萬元。三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縣財政投入扶持資金600萬元。
三、農技推廣體系隊伍建設情況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和《省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實施意見》(皖政【2007】69號)文件精神,2007年,縣實施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通過改革,明確了農技推廣機構為公益性職能機構,為了有利于縣級主管部門業務指導,有利于農技推廣機構履行公益性職能,有利于調動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利于農技人員為農民服務的要求,有利于鄉鎮政府日常管理,我們對農技推廣進行了合理設置。全縣設置18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屬于股級事業單位,領導職數一正一副,城關鎮不設站,所需農技人員由縣農業主管部門派駐,農業綜合服務站設置在鄉鎮政府所在地,辦公場所由鄉鎮提供,辦公設備由縣農業主管部門提供。農業綜合服務站實行以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為主,鄉鎮政府配合管理,對農業綜合服務站和全體農技人員實行百分制考核管理。按照主管部門、當地政府、服務對象“四三三”制比例,即主管部門占40%、鄉鎮政府占30%、服務對象占30%。年度考核結束后,考核結果存入檔案,并作為晉升、獎懲的依據。當年考核不合格的,責令待崗限期整改,連續兩年不合格者,實行解聘淘汰;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的,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目前,我縣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基本完善,縣有農技推廣中心,鄉有農業綜合服務站,村有植保員和科技示范戶的農技推廣網絡已經形成。
四、農技推廣人員待遇落實情況
全縣1000多名農技人員工資全部由縣財政統管統發,另外鄉鎮農技人員每年每人安排工作經費2000元,縣直事業單位農技人員每年每人安排工作經費600元。
五、科技興農工作存在問題
總體來看,我縣科技興農工作成效顯著,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一是個別鄉鎮、個別單位對科技興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仍然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缺乏科技興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安排農技人員抓計劃生育、文明創建、社會綜治工作,致使農技人員自身工作職能出現“錯位”。二是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開展不平衡。三是農技人員年齡普遍偏高,導致知識結構老化,跟不上時展步伐和科技發展趨勢。
六、意見建議
(一)強化農業科技培訓,夯實科技興農基礎。農民是科技興農的主體,發展現代化農業必須首先要造就現代化農民,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作為加快科技興農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突出抓好三個結合,一是科普宣傳要與科技示范相結合,二是技術培訓要與職業教育相結合,三是科技促進年活動要與農技服務相結合,力爭2-3年時間,使80%的農民普遍接受農業技術培訓,并熟練掌握1-2門農業適用先進技術。
(二)把握科技興農方向,加快農業科技推廣。一是突出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二是抓點帶面,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三是切實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保障措施,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三)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科技興農后勁。科技興農是一項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公益性,因此必須廣開籌資投入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發揮好科技投入在科技興農工作中的支撐作用。一是要完善科技興農投入機制,二是要加大科技興農投入財政預算,三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益。總之,結合科技興農工作實際需要,制定科技興農優惠政策,大力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促進農業又好又快、健康有序發展,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
(四)兌現農技人員績效工資,提高農技人員工資待遇和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 上一篇:農業四百工程工作匯報
- 下一篇:農委糧倉創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