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鎮目標考評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09 04:11:36

導語:集鎮目標考評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集鎮目標考評工作匯報

縣委十五屆十三次全委(擴大)會議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強工興城謀求跨越,夯基活農改善民生”這一主題,集群智,凝眾力,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壯大工業經濟為動力,以城鎮化為依托,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扎實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全力打造省級生態鄉鎮,圓滿完成了上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上半年目標考評完成情況

1、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以優化投資環境為切入點,落實招商引資各項工作目標責任,由招商財稅辦、規劃建設辦組成專門服務小組,從項目審查、項目選址、簽約、用地報批等多環節提供全程跟蹤協調服務,通過不斷優化投資軟硬實力,依托創業小區大力招商選商,目前,全鎮共有在談項目2個,簽約項目1個(廣州歐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開工項目1個(電子有限公司),電子二期工程總投資0.8億元,已經完成用地規劃和土地平整,標準廠房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中,預計10月可以順利投產,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2億元,創造利稅200萬元。

2、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年初鎮黨委、政府經濟圍繞“強工興城”戰略提出立足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產業的方針,利用本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主打返鄉創業品牌,形成了電子有限公司、恒博五金燈飾有限公司、金泰食品廠等一批將本地農特產、勞動力資源和利用外資相結合的特色企業。同時,大力完善大寨田創業小區建設,吸引項目落戶,進一步夯實發展后勁。目前,我鎮工業經濟建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工業項目運行正常。

3、集鎮建管并重上臺階。①我鎮以打造省級生態鄉鎮為契機,啟動集鎮改造項目,將新農村建設點和集鎮商業區結合起來,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大力實行美化、亮化和綠化,全力打造省際邊陲重鎮,目前已完成控制性規劃,下水道改造工程正在全面鋪開;②啟動新一輪集鎮規劃建設,預期征地300畝,準備籌建一個休閑廣場、文化中心、中心幼兒園等功能配套設施,打造功能齊全的集鎮新區,目前已完成100畝的任務,預計8月底全面完成。③加大了集鎮管理力度,對城管隊和環衛所進行整改,配齊配強了隊伍,目前有專業城管隊伍6名,環衛工人15名,各項集鎮管理制度推行效果良好。

4、財稅收入再創新高。今年,我鎮繼續把財稅建設工作納入工作重中之重來抓,積極培育和擴大稅源,構成了以運輸企業、工業企業和加工企業為主的稅源主體,到目前為止完成財稅收入680萬元,其中財政收入4萬元,國稅收入476萬元,地稅收入20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幅182.49%。

5、農業產業化順利推進。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水堰、灌溉渠道、河堤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積極引導農民種植雙季水稻,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今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達1.5萬多畝,比去年增長21.6%;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建立起了橫跨、三千段、清水橋、鄧家咀等村的吊瓜、蠶桑生產基地,成為農民創收的新增長;完善鎮、村二級農業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業務素質培訓,上半年“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受訓人數1170人。

6、各項民生工程成績喜人。①按照“一事一議”的財政獎補政策,強力推進民生工程,新建中心衛生院宿舍樓,擴建中小教學大樓,進一步完善曾家垅、干龍堝兩個移民點的自來水、下水道、路網硬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②加快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桃黃公路9.3km,修復水堰11座,完成下太清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惠及3700名群眾。③實現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新型農民養老保險已完成目標的60%,全鎮社會治安良好,沒有發生一起重大事故。

二、存在的問題

回顧半年的工作,我鎮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經濟社會運行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1、極端氣候頻繁、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許多困難。上半年的持續干旱和連續強降雨暴露出我鎮農業基礎設施的薄弱,特別是山塘、渠道的蓄水、過水能力不足給今年的糧食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

2、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造成鎮級財政資金壓力巨大。遭受6.10特大暴雨災害,我鎮水利、交通、供水、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受到嚴重損毀,恢復這些基礎設施需投入大量資金,但是我鎮財政收入空間有限,面臨極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資金壓力。

3、工業企業規模小,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以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發展后勁不足,無法形成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下步打算

今年是我鎮經濟社會發展尤為重要的一年,結合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我鎮將在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促推大寨田創業小區建設為核心,加速基礎設施配套,實現企業投產達效;二是以現代高效農業開發規劃為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基地,打造新農村示范特色走廊;三是以集鎮改造和開發為契機,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改善和保護好人居環境,打造省級生態鄉鎮;四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完成各項民生工程目標;五是以災后重建為契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重點項目建設,搶抓機遇,加速鎮域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