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群眾路線教育整治工作匯報

時間:2022-09-01 03:21:56

導語:畜牧局群眾路線教育整治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局群眾路線教育整治工作匯報

一、已整改到位的意見建議

1、機關作風懶散,有推諉扯皮現象。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了機關管理制度,下發了《改進系統工作作風通知》并嚴格落實,用制度來管人和事。作風建設整改情況每周通報一次。經過整改,系統職工作風與效率明顯好轉。

2、春季陰雨潮濕,是畜禽疫病高發季節,要求開展全面集中免疫行動。整改措施:我局3月初籌資20萬元,調入疫苗、防疫器械等,3月9月召開動員大會后各基層獸醫站全部開展集中免疫行動。4月上旬我局派出4個小組對春防進度開展了督查,5月上旬春防集中免疫行動結束,我局對各地春防效果進行了檢查驗收。5月中旬,市春防檢查組來隨機抽樣化驗血漿抗體,達到優秀程度。

3、有關養殖業生產發展扶持與調研不夠的問題。我們一是設立了畜牧業統計信息中心(與區畜牧站合署辦公),在每個基層畜牧獸醫站設立了畜牧業信息統計員,每個月定期采集各地的養殖生產發展第一手信息,上報到畜牧業信息中心匯總,再由中心上報區委、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作為決策依據。二是建立了黨員干部定期調研與幫扶養殖龍頭企業制度,即局班子成員每人掛點5戶養殖大戶,幫助了解一線專業戶的所思所想所盼,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并竭力現場解決養殖戶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涉及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我局將做好協調工作。班子成員每月深入基層幫扶時間不少于5天。機關各科室負責人、系統各單位負責人每人幫扶3戶養殖戶,每月深入掛點戶時間不少于7天,重點掌握基層養殖業發展動向,解決他們在養殖實踐中良種繁育、醫療防疫、技術推廣、流通銷售等問題。其他黨員干部每人掛點2戶養殖專業戶,為他們排憂解難,每月深入掛點戶中不少于一周。我局還規定各掛點人要向養殖企業宣傳養殖業法律法規,從無公害、清潔生產的角度提出使養殖企業節能降耗的措施和建議,使企業實現良性循環發展。三是繼續在政策、資金、技術上做大做強養殖企業,目前主要以實現養殖業“五個突破”做為總抓手:

著眼農民的增產增收,狠抓產業開發和結構調整,在轉變養殖業生產發展方式上集中突破。目前我區養殖業以養豬生產為主,受飼料原料上漲、豬肉價格下跌影響,養豬戶普遍都要虧損,我們重點要發展種草養畜、種草養禽、特種水產養殖等項目。種草養畜、種草養禽、庭院式養甲魚等應成為我區養殖業發展的方向。發展食草家畜家禽、生態甲魚等可降低養殖成本,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畜禽產品的品質需求,增加養殖戶收入。如各養殖小區充分利用山坡地和塘基地種植狼尾草養畜禽,可代替部分飼料,減少成本支出,特種畜、禽、漁產品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價格高銷量好,可提高農民養殖經濟效益,實現增產增收目的。目前,我區隆木鄉的肉牛基地、坪市橫市的灰鵝基地、龍回鏡壩的肉雞基地、三江生態甲魚基地等都已具一定規模,我們已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給予優先扶持,業務骨干定點幫扶。

著眼發展清潔、生態型養殖業,在確保農村養殖環境和諧上有新突破。在我區主要是加快推進養豬場標準化改造和健康養豬示范園區建設步伐,全面抓好能繁母豬的保險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標準化項目的監管,抓進度,保質量。同時用足用好農業部、省局畜牧業扶持項目資金,適度控制量上的增長。畜牧業屬珠三角產業轉移對象,我市在梯度承接中應放緩畜牧業“量”上的增長,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肉質品質”上。努力打造我市清潔型、可持續養殖業基地。我們已安排專業部門深入基層摸底調查,確定今年的養豬標準化改造對象,確定后集中培訓再簽訂合同,之后組織實施改造。

著眼于扶持畜禽養殖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在實現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有較大突破。發展畜禽養殖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是產業化的重要形式,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些企業或經濟組織一般都有較嚴格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在疫病防控、質量控制、病死畜禽和糞便處理等方面,都比散養戶更主動和嚴格。同時養殖戶抱團闖市場可增加抵御社會風險的能力。

著眼養殖安全生產,狠抓動物疫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在保障產業穩定發展上有跨越式突破。我們要認真落實“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采取春秋兩防、常年補針、窩邊注射等措施,提高畜禽強制免疫率和抗體水平,爭取全區不發生、蔓延重大動物疫病。我區的畜禽重大動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行動已從3月9日開始,4月8日我局派出4個小組下去督查,以協調進度,確保免疫成效。我們要做好生產、屠宰、流通環節的監管工作,全面落實病死畜禽不宰殺、不食用、不銷售、不轉運和實施無害化處理的“四不一處理”制度,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還要繼續對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違禁藥品、非法添加劑等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確保群眾食用“放心肉”。我局監督所已建立定期不定期抽查制度,并擴大實施獸藥經營GSP制度,規范經營、用藥行為。

著眼機制創新,狠抓科技服務,在提升產業效益、技術支撐上有新的突破。我們要從強化科技服務能力上入手,在科技培訓、實踐示范、良種引進上投入更多力量,繼續把良種良法的組裝配套作為提升產業發展效益的關鍵環節,按照“點上示范、線上延伸、面上推廣”的思路,提高科技支撐率,增加畜禽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舉辦了3期養殖技術培訓班,受訓養殖群眾累計達367人次,還開展了1期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了1次養豬戶技術講座,群眾反映較好。我們還從強化科技服務能力上入手,在科技培訓、實踐示范、良種引進上投入更多力量,繼續把良種良法的組裝配套作為提升產業發展效益的關鍵環節,按照“點上示范、線上延伸、面上推廣”的思路,提高科技支撐率,增加畜禽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舉辦了4期養殖技術培訓班,培訓學員累計542人次。還開展了1期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了1次養豬戶技術講座,群眾反映較好。

二、涉及民生正在整改的問題

1、養殖場污物隨意排放而污染當地環境、加劇與周邊群眾矛盾的問題。經過調研,已選擇較大規模的46戶養殖場進行清潔化、標準化技術改造,目前對這些養殖大戶進行了技術培訓,簽訂了改造合同,我局從項目資金和技術服務上給予扶助,改造工作已全面開展。預計總改造經費在320萬元左右。

2、保障畜產品安全生產,確保群眾食肉安全問題。我們已對各地養殖場進行了普查登記,分別建立健全養殖檔案、安全生產檔案,并定期不定期開展“瘦肉精”等違禁物品的添加抽查,在養殖源頭上把好關。

3、嚴厲打擊毒魚、電魚、炸魚問題。我局漁政站與執法隊從2月底開始就已聯手開展整治漁業生產秩序活動。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省漁業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漁民對電、毒、炸魚等行為的危害性、危險性以及違法性的認識和理解,使漁民自覺做到依法、合理捕撈。二是漁政站已開展全區漁民的摸底排查、宣傳教育、日常監管等工作,并對符合條件的漁民建檔、發證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三是到目前為止,我局已開展十一次整頓非法捕魚活動,主要做法是沿河設立了7個舉報點,漁政站與執法隊日夜巡查,已查處非法捕撈事件8起,沒收電瓶7個,電魚網9張,電魚器材3套,放生漁獲物115千克,對非法捕魚工具進行了公開銷毀。四是我局還籌集十多萬元購買了近三十萬尾“四大家魚”魚苗,4次在蓉江河流域開展了水生生物放養活動,已累計放養各類魚苗近百萬尾,促進了漁業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