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工作謀劃情況匯報
時間:2022-01-23 11:19:15
導語:農業農村工作謀劃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實現“三年翻番、全面提升、科學發展”的關鍵一年,下面,我就鄉農業農村工作謀劃情況做如下匯報:
一、積極推進“兩區同建”
1、在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的基礎上,以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突破口,提升園區質量為重點,圍繞大棚瓜菜、黃秋葵、紫紅薯、特色葡萄、肉羊養殖及深加工等幾大特色,做大做強農業,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實現新跨越,為“兩區同建”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加大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確保土地流轉規范有序。從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分布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和鼓勵農戶采取轉包、租賃、互換、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土地流轉,把分散的小規模土地、閑置土地集中到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建立和完善覆蓋鄉、村的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搭建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交易平臺,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
二是提升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質量和檔次,新建大棚立足光、熱、水、土資源優勢和農民群眾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以發展現代農業大棚為重點,精心培育集試驗、示范、觀光、生態、有機于一體,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大棚示范園。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1)園區核心區的冬暖棚建設;(2)雙豐紫紅薯合作社的網上銷售平臺;(3)東裴莊特色紅乳葡萄采摘觀光園建設。
三是以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抓手,以10個扶貧村為中心,著重抓好大棚瓜菜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大棚瓜菜明年核心區突破2000畝,全鄉突破3千畝,力爭五年內大棚瓜菜達到1萬畝,人均增收6千元,實現收入翻番。
四是充分利用瓜菜的“無公害認證”和甘薯的“綠色食品認證”兩大名片,做大宣傳,在進入專業市場和大型超市上求突破,力促農民得實惠。
五是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引進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入股龍頭企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部分收益讓利給農戶,共享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重點抓好?泰公司的肉羊屠宰初加工項目,計劃在北京建?泰清真直銷店10個;另外依托?泰公司已流轉的1500畝土地發展循環高效農業。
2、切實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按照縣域鎮村體系規劃,全力推進新型社區建設進度。
一是加快建設2棟6+1居住樓,爭取6月份達到入住條件,為搬遷、拆遷奠定基礎;加快建設集“兩委”辦公室、幼兒園、醫務室、物業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爭取明年春天封頂并投入使用;加快拆遷協議的簽訂和搬遷進度,目前已完成80%的協議簽訂,完成搬遷46戶,正在裝修的30戶,爭取明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前村整村搬遷。二是進一步督促監督博泰開發公司,確保時間進度和安全建設,并在拆遷中不違規違法拆遷。
三是進一步提高拆遷建設小組成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監督建設主體和搬遷拆遷責任主體共同遵守已經簽訂的各項協議,與村委會共同做好群眾工作,確保社區建設質量,確保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確保農村社會的穩定。
四是在縣農工委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一步積極跑辦落實新型社區建設政策資金,在建設、拆遷、復耕方面形成良性循環,爭取2015年底基本完成前拆遷復耕任務。
五是積極推進?泰公司的土地流轉面積,適時啟動霍楊孫三村并建的中心社區。
二、抓牢夯實民生基礎
嚴格按政策落實好新農保、新農合、糧補、綜合直補等一系列的惠農政策,確保各種補貼按時足額發放到位;新農保、新農合參保率達到90%以上;切實為育齡婦女服務好,計生工作爭上新臺階。
加強低保、五保的管理,摸清低保、五保的詳細信息,做到應保盡保,保證全鄉的弱勢群體都能享受都政府的關懷,對于突發性自然災害,第一時間上報,爭取上級資金,減少災民的損失。做好優撫及殘聯工作,積極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利用市場化手段,積極推進“新居”建設,爭取明年二期開工,改善鎮區環境,提升小城鎮品味。
三、創新社會治理方面
一是提高鄉鎮機關和基層站所的工作人員素質和法律意識。加強執法隊伍思想政法教育,增強其貫徹執行依法治國方略和依法行政的自覺性;每年定期組織舉辦一些常用的現行法律法規及新出臺的重要法律法規的專題培訓,不斷更新鄉鎮干部的法律知識,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加強對執法隊伍的業務培訓,要經常性、有針對性地對執法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定期、不定期進行考核,促進執法人員鉆研業務,提高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基層干部進行在職業余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
二是堅持把秀貞精神融入到矛盾糾紛排查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去,發揮我鄉道德高地的優勢,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一切問題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社區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率達到100%。加強對原民辦教師、信貸員等特殊群體的教育引導,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情感人;加強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和政策引導,講明利害關系,以理、依法服人,實現赴縣級以上訪零目標,保穩定、促和諧,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積極穩妥的抓好村“兩委”換屆,確保按時完成。
為圓滿完成以上工作,我鄉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意義的認識,積極聯系京津籍的老板,借助他們的信息資金優勢,推進我鄉農業產業化調整,加快特色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二)創新投入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在自籌資金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爭取資金,。
(三)科學規劃社區建設,把任務量化、細化,分步實施,扎實推進。
(四)建立各項工作考評體系,把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量化考評。
(五)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和勞動力轉移,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增強城鎮化建設的經濟支撐。
- 上一篇:鄉黨委書記個人述職報告2篇
- 下一篇:農業局工作匯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