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工作匯報5篇
時間:2022-01-23 11:24:00
導語:農業局工作匯報5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匯報
接到上級文件,我縣高度重視,精心安排,統一部署,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并在資金、人員、技術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傾全力抓好工作開展,確保這項工作能夠快速、有序、扎實、高效的得到落實。
一、前期工作情況
一是成立組織,健全制度。為保障工作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由縣長田理明任組長,農委書記劉金標、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辦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聯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牧局,承擔日常工作。各鄉鎮成立了相應組織,負責工作的具體開展。同時,縣政府辦公室于10月31日,制定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為工作的具體開展做出了明確指導。縣農牧局分成兩個工作組,分別由一名副局長帶隊,下鄉開展工作;制作了工作流程圖,制定了人員進村和協調聯動制度。并按上級要求,將工作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前期摸底,提供分地底賬;填寫三個調查表,復印身份證、戶口本;測繪公司實地勘測、校對,出地籍圖;簽訂合同、頒證。
二是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縣農業局組織工作人員,成立了兩個宣傳小隊,深入農村一線,通過組織人員下鄉、電視講座、網絡信息、張貼標語、手機短信、大喇叭廣播、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土地確權工作的宣傳力度,使農民群眾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充分了解確權頒證為農民帶來的實惠和長遠意義,更加支持、配合我們工作的開展。
三是召開動員培訓會。11月4日,副縣長帶領農業局局長及相關工作人員,分別到鎮和鄉,對村級班子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的動員培訓會,重申土地確權工作的重要意義,強化村級干部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動作用,進一步促進了工作開展。
四是開展摸底調查。要求各村成立領導班子,建立組織,收集底賬,對沒有底賬的村進行了實地丈量,重新建立了分地底賬。
五是鎮、村前期準備工作。各鄉鎮、村成立確權領導小組,提供優良的工作場所,同時安排干部包村。我局準備了復印機10臺,打印紙10箱,檔案袋1萬個,制作調查表13000份,組織了村民代表參與摸底、指界工作。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工作,我們認為縣鄉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兩個鄉鎮共涉及53個村,其中,有底賬的38個村,能夠進入二階段,沒有底賬的村正在抓緊時間,實際丈量,有望近期進入第二階段。
二、存在的問題
1、村里重視程度不夠;
2、部分村班子軟,影響工作推進;
3、村民外出人員多,原始證件的收取時間長;
4、矛盾糾紛較多。
三、下一步打算及措施
1、繼續利用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工作氛圍。
2、抽調精干力量,充實工作隊伍,提供強有力的人員保障。
3、繼續加強鎮、村兩級的組織建設,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工作開展。
4、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5、與測繪公司搞好接洽,協調聯動,完成好工作任務。
第二篇:農業局三下鄉工作匯報
2014年以來,根據縣委宣傳部《關于縣2014年“三下鄉”活動方案》的文件要求,我局認真貫徹文件精神,以黨的十八大及縣委十屆二次會議精神為統領,以實現我縣農業“強勢開局,跨越趕超”為目標,精心組織,扎實開展“三下鄉”活動,并在以前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學素質,較好的完成了各項任務。現將我局去年“三下鄉”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組織,合理安排
1、高度重視,全員參與。我局黨委十分重視“三下鄉”活動,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三下鄉”活動務求實效的具體方案。一是加強了領導力量。局成立了科技下鄉領導小組,由主管副局長劉景全任組長,生產辦、植保站、土肥站、技術站、環保站、農技推廣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相關股站為成員單位,全面負責活動開展。二是全局所有技術人員全部參加送科技下鄉活動,結合“百名技術人員下基層”活動的開展,每一位科技人員包一個村,并按照實用技術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關鍵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幫助農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2、明確責任,健全制度。“三下鄉”活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今年,我局將科技下鄉工作納入工作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與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檢查,從制度上確保“三下鄉”活動取得實效。建全了《縣農業局“三下鄉”工作管理制度》相應的規章制度,建立了《縣農業局“三下鄉”績效考核辦法》、《縣農業局“三下鄉”創優評選辦法》等必要的激勵保障機制,鼓勵科技人員深入農村指導農業生產,對于在科技下鄉活動中,能夠經常深入農村一線指導農業生產,并做出較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積極給予表彰。
3、形式多樣,內容充實
除了往年常規的技術培訓、技術講座外,今年我局組織成立了多支農業技術科技服務隊,分別在春、夏、秋三季集中下鄉的過程中,將農業科學技術以點帶面輻到全縣。在活動中,除了傳統口頭說教外,還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將各種農村實用技術直接送到農戶、送到田間地頭,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4、精心組織,注重務實。
在開展“三下鄉”活動期間,我局認真組織十二個股站參加活動,到現場懸掛橫幅,分發各種農業技術宣傳資料3萬余份,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接受群眾咨詢。在專業技術缺乏的農村,發揮了傳播速度快、輻射范圍廣的優勢,成為送科技下鄉活動中的一支生力軍。在送科技下鄉活動中,我們注重解決農民的具體問題,比如新品種的應用,病蟲害的防治難點,農產品的銷售信息等,取得了科技下鄉活動的實在效果。
二、開展創新,力求實效
1、百名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送科技。3月中旬,結合“百名技術人員下基層”活動的開展,全局每位科技人員在“三下鄉”活動中按照“七有”目標(即:有目標、有主導產業、有主推品種、有增收措施、有特色產品、有示范樣板、有科技示范戶)深入所聯系的村,幫助他們制定了全年工作目標和增收措施,幫助村班子理清發展思路,面對面的向農民傳授實用技術,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較好地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
2、結合“陽光工程”開展培訓。11月——12月底,依托“陽光工程”項目開展農村棚菜新技術培訓8場(次),培訓農民573人,使受訓農民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增強種植能力。
3、結合農時季節開展培訓。在春、夏、秋農時關鍵時節,結合送科技下鄉活動開展技術培訓50期,培訓農民7100人次,發放技術技資4期5000份。土肥站到12個村培訓骨干1300人次,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培訓教材1000本,發放配方施肥建議卡3萬份,宣傳資料3000份,取得了科技下鄉活動的實在效果。執法大隊在“三下鄉”活動中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有關農業法律法規,編發農業法律法規短信30條,接收人群4萬人次,編印相關資料2000份;執法大隊在三月中旬對全縣農藥經營人員進行為期3天的農藥法律法規及農藥技術知識培訓,共培訓355人,同時在活動期間,對全縣300多家農資經營門店進行拉網式查,共出動執法人員60人次,檢查經營門店355家,并對5家違法經營種子的門店進行了立案調查,維護了農民基本利益。
4、堅持技物結合。種子站積極參與科技三下鄉活動,將先進的種子、栽培技術和管理經驗送到了村組,送到了田間地頭,受到了農民朋友的好評。在活動期間,種子站抽出專人專班,編寫了《2014年玉米、小麥購種指南》,并結合實際印發了一萬多冊發放到農民手中。同時,針對農民種田過程中常遇到的實際問題,請專家給出詳細的解答30多次,為農民選好種、種好田提供了權威性的參考。
第三篇:農業局三個項目進展情況匯報
進入10月份以來,按照市、縣兩級的工作安排,我們精心組織,認真謀劃,成立工作小組,加大推進力度,加強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個項目進展順利,工作成效顯著。現將各項目的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度
1、地下水壓采項目
調整種植模式、冬小麥春灌節水穩產配套技術已完成前期工作,準備迎接市、縣驗收;
春灌節水抗旱品種種子補貼已全部發放到位,正在進行核實工作;
推廣小麥保護性耕作節水技術已全部完成;
小麥-玉米微噴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明年春季完成地上設施鋪設工作;
蔬菜膜下滴灌一體化技術工程已完成1200畝,占任務的40%,其他正在緊張施工中。
2、農村能源清潔利用項目
已于11月17日完成招投標工作,與中標單位簽訂了合同,現已發放爐具320臺。
3、土地確權項目
11月4日召開了動員及培訓會后,正式開展工作。鎮、鄉兩個鄉鎮共涉及54個村,除一個試點村完成外,其他53個村,有底賬的43個村,剩余的10個村正在建立底賬,近日即可完成。已完成復印身份證、戶口本的36個村。填寫完三個調查表的18個村。27日招標完成后即可進入實地勘測階段。
二、存在的問題
1、地下水壓采項目
(1)群眾對供種意見大;
(2)工程類項目中標單位與農戶發生矛盾多;
(3)經費沒有落實到位。
2、農村能源清潔利用項目
(1)我縣基礎差,既無爐具廠家又無秸稈壓塊廠家,農民認識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
(2)爐具、壓塊緊張,價格上漲;
(3)縣里的配套資金沒有到位;
(4)沒有形成合力,措施、力度不夠
3、土地確權項目
(1)村里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村底賬不健全;
(2)部分村班子軟,影響工作推進;
(3)村民外出人員多,原始證件的收取時間長;
(4)矛盾糾紛較多。
(5)各級資金沒有到位,影響工作進度。
三、下一步打算及措施
1、地下水壓采項目
(1)擴大核實面,確保真實性;
(2)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冬前完成工程類項目的主要建設任務;
(3)監理、監督到位,確保質量。
2、農村能源清潔利用項目
(1)通過下鄉、廣播、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2)農業局組成5個專項工作小組,分別由5個副科級干部帶隊,分包全縣十一個鄉鎮,具體指導、督查工作進度。
(3)督促指導鄉鎮、村與中標企業緊密配合,推進工作開展。
(4)加強監督,確保質量
3、土地確權項目
(1)繼續利用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干部群眾廣泛參與。
(2)抽調精干力量,充實工作隊伍,提供強有力的人員保障。
(3)繼續加強鎮、村兩級的組織建設,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工作開展。
(4)爭取資金快速到位,加快工作進度。
(5)與測繪公司搞好接洽,協調聯動,完成好工作任務。
第四篇:農業項目進展情況匯報
按照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推進會安排部署和省、市、縣的有關要求,以全面治理地下水超采為主要目標,以調整種植結構和推廣農藝節水技術為重點,多措并舉,強力推進,通過縣、鄉、村各級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截止到現在我縣5個農業項目建設任務已取得了巨大進展,具體情況如下:
一、項目進展情況
1、調整種植模式。改種任務3萬畝,實施地點為大廣高速沿線鎮、鎮、鎮三個鄉鎮的31個村,每個鄉鎮減少小麥種植面積1萬畝,改種其他節水作物,以村為單位整體推進,改種任務已落實到村、到戶。
2、冬小麥春灌節水穩產配套技術。建設任務13.14萬畝,每畝補助148元。其中現金補貼98元,節水品種物化補貼50元。建設任務已落實到全縣11個鄉鎮,具體為大營鎮、鎮、鎮各2萬畝,鎮1.5萬畝,鄉、鄉、鎮、鎮各1萬畝,唐林鄉0.64畝,鎮、各0.5萬畝。該技術以村為單位整體推進,建設任務已全部落實到村、到戶。截止到9月30日完成春灌節水抗旱品種種子補貼13.14萬畝,補助優質小麥種子139.79萬公斤,涉及全縣11個鄉鎮的167個村。
3、推廣小麥保護性耕作節水技術。建設任務1.6萬畝,該項目在春季節水項目區內實施,涉及兩個鄉鎮的27個村,已落實面積710畝。
4、小麥-玉米微噴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2500畝,已落實到大營鎮、鎮兩個鄉鎮的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落實面積2472畝。
5、蔬菜膜下滴灌一體化技術建設任務3000畝,經實施主體自愿申報已落實到五個蔬菜重點鄉鎮的19個村的21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及蔬菜生產企業,其中鎮290畝,大營鎮146畝,鎮980畝,鄉579畝,唐林鄉1005畝。
其中4、5為工程項目,實施方案于8月23日通過市農牧局、財政局、水務局聯合審批,9月16日通過市財政局投資評審,9月18日了招標公告,10月13日在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了公開招標,選定工程項目施工單位。現階段中標單位與實施主體已完成簽訂施工合同事宜,正在逐步安排施工單位進場施工。
二、機制創新措施
一是為保證各個農業項目的順利實施,縣農業局與鄉鎮政府,鄉鎮政府與村委會,村委會與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層層簽訂了責任書,明確各級工作任務,分工協作,使農業項目的落實得以順利完成。
二是種子物化補貼項目及工程項目完全由農戶和合作社同供種企業及水肥一體化施工企業簽訂供種協議和施工合同,縣級行政主管部門只是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保證項目的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農業主管部門成立了已局長為組長的地下水壓采技術小組,抽調10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對地下水壓采項目進行宣傳、發動,通過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使全縣廣大農民群眾對各個農業項目有了明確的認識,從而加快了項目的進程。
三、2015年地下水壓采項目謀劃
1、2015年爭取在蔬菜生產重點鄉鎮唐林鄉、鄉、鎮等鄉鎮新增設施蔬菜種植占地1000畝,在此基礎上申請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項目1000畝,申請項目資金160萬元。
2、在土地流轉種糧大戶實施小麥玉米微噴水肥一體化項目3000畝,申請項目補貼資金255萬元。
3、繼續推廣小麥春季節水技術,推廣面積20萬畝,爭取項目資金2000萬元。同時對春灌節水區域進行小麥抗旱品種補貼,爭取補貼資金1000萬元。
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工期緊,如遇到惡劣天氣,可能影響施工。
2、缺少經費。
五、下一步意見和建議
建議明年取消企業供種,由農民自行購置節水品種。
第五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進度匯報
按照《2015年縣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我局負責牽頭的工作有兩項:
一是秸稈能源化利用項目。省提升辦分配到我局的任務是2600套,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扎實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成立組織。成立由主管副局長任組長,新能源辦和六個鄉鎮區域站為成員單位的工作小組,主抓該工作的落實。二是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工作方案,已簽發到各成員單位。三是分解任務。我們按照縣提升辦的要求,將任務重點安排到省、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村。
資金落實方面,省財政廳已下發資金撥付文件,我們正在積極與縣財政局接洽,等資金到位后,我們立即組織招投標,盡快按要求施工。
二是產業支撐。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編制《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已與農大簽訂協議,聘請專家制定我縣長遠發展規劃;二是出臺了《縣關于規范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和《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指南》,鼓勵和支持大戶經營、規模化經營。截止到目前,我縣超萬畝的經營大戶1個,超過3000畝的7個,超過1000畝的15個,他們的合作模式非常多,有“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等形式,創新了我縣農村的經濟模式,多渠道增加了我縣農民的收入;三是由縣紀委牽頭,對村級“三資”進行了統計摸底,本月底完成村級財務網絡管理,確保對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的規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 上一篇:農業農村工作謀劃情況匯報
- 下一篇:工信局行政審批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