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24 10:50:42

導語:民政局“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匯報

一、加強領導,扎實推進

我縣高度重視“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救急難”綜合工作,本著政策先行、統籌聯動、及時便捷、托底救助的原則,積極推進“救急難”試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穩步推進落實。

(一)健全完善組織領導機制。成立了“救急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民政局社會救助股具體實施“救急難”試點工作。

(二)出臺制定一系統救急難政策。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的情況下了出臺了《關于在“救急難”試點中健全落實“四個機制”的通知》、《XX縣關于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XX縣開展“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和《XX縣“救急難”工作操作規程的通知》,明確了救助對象范圍、措施辦法、工作體系、實施步驟等內容,為我縣開展“救急難”工作試點提供了政策依據。

(三)多措并舉,推進落實。及時開展XX縣“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并提出了落實要求,多次召開救急難會議對“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二、明確原則,統一實施

為在全縣統一實施試點工作,明確了以下五項原則:一是依法創新。以《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為依據,在制度體系框架內,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補“短板”、掃“盲區”,強化綜合救助功能。二是統籌聯動。將發揮部門職能作用與建立高效聯動機制結合,形成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大救助”格局。三是社會參與。在實施政府救助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引導和鼓勵慈善組織、各類單位、愛心人士參與“救急難”工作。四是及時便捷。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對困難群眾出現的“急難”及時施救,方便快捷。五是托底救助。立足基本,對遭遇各種急難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居民家庭或個人開展救助,兜住民生底線。

三、抓住難點,重點突破

(一)細化“救急難”對象。明確“救急難”對象:一是低保對象,又遇到特殊困難的;二是支出型貧困家庭,因大病或突發意外,造成一定時期內支出高于收入,無法保障基本生活的;三是重大安全事件或群體性事件中,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難的;四是患有特殊疾病或遭遇特殊變故,造成生活困難的;五是其他需要救助的特殊群體等。

(二)規范實施操作程序。根據急難事件復雜程度和救助額度,區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操作。重大事項有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定,“一般性”事項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額度較小的臨時性、緊急性事項由相關部門或經過授權的鄉鎮(街道)的主要負責同志直接辦理,事后由評審委員會認定。

(三)創新工作機制。建立“救急難”首問負責制和轉介工作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建立“綠色通道”。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我縣以貫徹實施《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為主線,以健全機制、完善制度、落實責任為重點,積極探索“救急難”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方法,統籌各類救助資源,形成政府各部門的高效聯動以及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緊密銜接的工作機制。“救急難”試點順利進行,并初見成效。

四、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基層工作力量不足。雖然今近年來我縣各鎮(街)都有普遍基層低保救助工作人員,基層工作有很大增加,但落實“一門受理”、“主動發現”等工作,仍顯人手不足。

(二)跨部門協調難度大。由于涉及部門較多,包括民政、衛生計生、教育、人社、住建、工會、殘聯等,雖然成立了“救急難”工作領導小組,但“大救助”格局和意識還沒有形成,加之存在部門主義,跨部門工作協調難。目前主要還是民政部門單打獨斗。

“救急難”工作,關乎民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下一步,我縣將總結綜合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完善“救急難”工作的路徑、方法和模式,科學確定救助對象、合理確定救助標注、規范救助審批、簡化救助實施程序,切實發揮“救急難”兜住民生底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