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監管與發展工作報告
時間:2022-10-17 08:09:36
導語:銀行業監管與發展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是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的第一年。面對復雜多變、全面下行的經濟形勢,我監管辦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和銀監分局的正確領導下,在銀行業機構的大力配合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精神為動力,抓住促進蘇區振興發展的歷史機遇,全面履行銀行業監管職責,不斷強化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監管有效性,積極引導銀行機構扎實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出現了良好局面。
一、穩中求進,促進銀行機構平穩運行
一年來,我辦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在嚴格控制風險底線的情況下,調結構、優投向、防風險,合理配置有限的信貸資源,促使我縣銀行機構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1、總體態勢良好。截至去年末,轄內銀行機構(不含農發行,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609791萬元,比年初增加86533萬元,增長16.5%;本外幣各項貸款351281萬元,比年初增加90358萬元,增長34.6%,是歷年信貸支持最好的一年,特別是農村信用社全年凈增貸款35047萬元,占凈增貸款總額的38.9%。
2、風險控制見效。轄內銀行機構積極采取措施加強不良貸款清收和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去年末,全縣銀行機構不良貸款余額7446萬元,比年初減少2754萬元,不良率2.16%,比年初下降了1.78個百分點,主要是農村信用社不良率比年初下降2.91個百分點,工行、農行和郵儲銀行不良貸款極低,不到1%,建行、銀行和村鎮銀行沒有不良貸款,全縣銀行業機構信貸資產質量明顯看好。
3、經營效益提升。去年,我縣銀行機構經營效益不斷提升,全年實現利潤11277萬元,同比增加3320萬元,增長41.7%,人均利潤達到324萬元,其中工行103萬元,農行55萬元,建行5萬元,郵儲銀行25萬元,銀行104萬元,農信社15萬元,村鎮銀行17萬元。貸款利息收入28448萬元,同比增加5466萬元,增長23.8%,中間業務收入2258萬元,同比增加909萬元,增長67.4%,表明我縣銀行機構在抓好傳統信貸業務的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拓展中間業務,逐步轉向實行多元化經營。
4、稅利貢獻突出。全年轄內銀行機構提供稅利2196萬元,同比增加446萬元,增長25%,尤其是農村信用社提供稅利1514萬元,占納稅總額的68.9%,我縣銀行業機構不斷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二、強化引領,著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一)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一是持續加強涉農信貸支持。引導銀行業特別是涉農機構不斷加大“三農”信貸支持。截至去年末,全縣涉農貸款223763萬元,占貸款總額63.7%,同比增加47323萬元,增長26.8%,尤其是農信社在支持春耕、秋收及果農貸款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做好小額農戶貸款再授信工作,涉農貸款165573萬元,凈增32554萬元,占全縣凈增額69%,最大限度滿足廣大農戶再次用信需求。截至去年末,全縣173個行政村均已授信,全縣農戶數67734戶,已授信發貸款證32242戶,信貸覆蓋面達75%以上,全縣農戶貸款余額20億元以上,并適度提高小額農貸額度和延長貸款期限,讓農民真正享受實惠。二是加強民生保障工程建設。督促銀行機構履行社會責任,關注弱勢群體,繼續做好對再就業人員、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等信貸支持工作,郵儲銀行共新增再就業貸款2939萬元,全縣累計發放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貸款1386戶,金額4910萬元,其中農信社發放土坯房貸款4467萬元,占全縣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貸款91%。三是積極發展消費信貸業務。繼續引導銀行機構對個人一手房、二手房、房屋抵押、汽車消費及綜合消費貸款品種提供信貸支持,滿足了個人消費、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資金需求。全年銀行機構累放房產按揭貸款562筆,金額18628萬元,汽車分期付款319筆,金額3871萬元,如建行自開辦以來已發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11200萬元,占貸款總額的89.9%,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引導拓寬融資渠道。面對信貸資金吃緊、經濟總體下行形勢,引導銀行機構轉變思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寬融資渠道,增加當地信貸資金投入。一是票據融資。引導個別銀行開展銀行承兌匯票敞口、票據貼現等業務,增加農資、家電等企業資金融通,支持企業擴大融資規模和銷售渠道,如銀行全年共為10余戶企業辦理銀行承兌匯票150筆,金額5688萬元,為企業融資和擴大消費提供資金扶持。二是直接引資。銀行利用總行公司部平臺引進融泰實業公司11000萬元投資建設縣國際公館,助推了我縣城市建設。三是借雞生蛋。引導銀行機構采取借雞生蛋辦法,開展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業務,支持當地經濟發展,如銀行已發放委托貸款1筆,金額750萬元,用于自來水改造工程,先后從陜西長安信托公司、山東信托公司、中江國際信托公司引進信托貸款3筆,金額4000萬元,用于高速公路連接線建設和個體實業發展,有力地緩解了我縣信貸資金供求矛盾。
(三)提升機構服務功能。我們把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功能作為切入點來努力滿足廣大社會公眾的金融需求。一是加強空白網點鄉服務建設。前年,督促農村信用社在水源、項山、丹溪、龍廷4個空白鄉設立了分社,解決了多年來金融服務空白網點鄉鎮問題。在此基礎上,我監管辦年初再次深入一線對四個鄉農村金融服務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要求他們認真分析金融服務情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拓寬偏僻山區農村金融服務深度和廣度,讓更多群眾享受高效方便的金融服務。二是拓展農村地區服務功能。督促轄內銀行機構不斷向農村地區拓展金融服務功能,截至去年末,全縣銀行機構各類電子設備864臺,比2012年增加42臺,其中ATM機62臺、POS機773臺、其他服務終端29臺,已覆蓋了全縣15個鄉鎮和173個行政村,為廣大群眾特別是偏遠山區百姓提供了方便金融服務。三是不斷完善網點服務體系。今年,我辦努力爭取中國銀行在我縣恢復分支機構,因上面政策發生了變化,未能如愿,但積極引導銀行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和自助銀行,工行已增設了岳家莊大道自助銀行、農村信用社增設了城東分社和長安商城、君子壩、蛇子頭3家自助銀行、銀行增設了忠字塔自助銀行,使我縣物理網點增加到37個、自助銀行增加到12個,進一步優化縣城及郊區網點功能,為廣大農民提供金融服務。
(四)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根據中小企業貸款需求加大和抵押物不足等現狀,不斷致力于小企業信貸產品的創新運用,大力推廣公司股東聯保、果品質押、自然人聯保等多種擔保等多項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保證擔保授信業務品種。工行、農行、農信社、銀行繼續加大對以臍橙、蜜桔等果業種植、加工、儲存與銷售為特色產業鏈的信貸支持,增加企業的鮮果收購量與加工、儲存量,提高果品的附加值,穩定果農預期,保護果農利益。據不完全統計,全年銀行機構投放該類貸款達1億元以上。如工行加大對楊氏果業信貸支持,已投放貸款9000萬元。為緩解社會再就業壓力,郵儲銀行創新開辦了“再就業局+婦聯+婦女創業”信貸品種,已達4835萬元,占該行貸款23.6%。
三、有效監管,積極提升抵御風險能力
2014年以來,我辦堅定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樹立風險底線思維,以一方金融平安為已任,積極采取措施加強風險管控,切實維護轄內金融和社會穩定。一是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加強與非法集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協調聯動,組織轄內銀行機構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全面開展了風險排查,未發現金融領域非法集資現象,消除了風險隱患,進一步增強防范和打擊非法社會集資能力。二是做好協解人員動態監測。督促工行和建行密切關注互聯網站煽動性言論、協解人員思想和行為動態,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銀行協解人員動態監測,在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國慶等敏感時期要求他們對曾經到北京、省、市上訪及牽頭人等重點人員,落實專人負責,隨時掌握行蹤,做到信息靈、反應快,增強工作預見性、科學性與主動性。三是推進法人機構資本監管。督促中小法人銀行機構加大增資擴股力度,提足撥備,做實利潤,增強法人資本管理能力,轄內中小法人機構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截至去年末,農信社資本充足率10.51%,同比上升0.2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27%,同比上升106個百分點。
2014年,我辦雖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離上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新的一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市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鞏固當前監管工作成果,求實創新,繼往開來,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充分利用監管資源,引領有效信貸投入,提高監管有效性,全力推動我縣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繼續大力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為建設“四個新”、振興我縣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 上一篇:金融單位對口支援調研報告
- 下一篇:工商服務工業發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