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產業扶貧完成情況報告

時間:2022-03-25 03:11:56

導語:農業局產業扶貧完成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產業扶貧完成情況報告

根據中央、省、市的統一安排部署,我局牽頭實施十個扶貧專項的產業扶貧專項。我局堅持以規劃做導向,因地制宜確定適宜發展產業,在項目、資金、技術和人員上給予大力支持,采用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方式,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促進貧困農戶快速脫貧致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突出發展糧油產業

我縣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優品質的思路發展糧油產業,在積極推進東大片傳統糧食主產區水稻高產示范片,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今年糧食產量達到51.6萬噸,油料產量3.3萬噸,較上年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一)增投入、建項目。今年我縣實施了新增千億斤糧食、產油大縣、產糧大縣、高產創建糧油建設,累計投入項目資金3000余萬元,帶動了糧油產業的大發展。

(二)抓基地、促帶動。建設以觀音、白花、泥溪等為中心的水稻高產示范片示范基地4萬畝,示范帶動10萬畝;建設馬鈴薯高產示范片4個1萬畝,示范帶動3萬畝;建設以古羅為中心的花生示范基地1萬畝,示范帶動3萬畝;建設以雙誼為中心的高粱基地2萬畝,示范帶動5萬畝。

(三)強推廣、升能力。2015年開展糧油作物生產技術培訓56期(次),培訓農戶6500余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3.4萬余份,做到“家家有張明白紙;開展技術指導和現場示范168次,建立示范現場12個、指導生產2000余人次,實現了“家家有個明白人”。

二、持續推進茶葉產業

今年以來我局充分整合各類涉農資金,調動廣大茶葉生產者的積極性,提高茶葉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茶區貧困戶480余戶,茶產業實現人均增收3200元;全縣茶園面積發展達到10.6萬畝,茶葉總產4520噸,增長3.43%;總產值85682萬元,比上年增加10112萬元,增長13.38%。

(一)強化政策支持。以《縣關于加快川茶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形式明確加大對茶產業的投入,引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以工代賑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和企業設備更新,在條件具備的鄉鎮,可用扶貧資金支持貧困村、貧困戶通過茶產業發展脫貧致富。

(二)抓好企業帶動。以天宮茶業公司、黃山茶葉公司、綠野農業公司和鑫綠茶葉公司等市級龍頭企業為業主,在基地建設、勞動力等方面優先考慮貧困戶和特殊家庭,通過龍頭企業來帶動貧困戶依靠勞動脫貧。

(三)推進基地建設。在茶園基地建設上,優先考慮貧困村,在今年農業生產救災資金采購茶苗的發放上,優先支持商州鎮豐巖村和廠壩村、鎮干溪村和政權村、觀音鎮瓦窯村和席草村等,共計無償提供茶苗250萬株;同時,在永興川紅紅茶基地建設上,盡可能覆蓋更多的貧困戶。

(四)落實技術扶貧。積極開展茶葉科技扶貧示范工作,在大坪的低毒生物農藥示范、黃江林村的農藥精量化使用技術示范、雙誼鎮花古農場的與市農科院茶科所聯合開展茶樹引種品比和早生單株品系比較等,覆蓋了158戶貧困戶,依托科技和技術示范,帶動農民增收。

三、切實抓好特色水果產業

(一)狠抓特色水果標準化種植示范。嚴格按照茵紅李、荔枝生產技術規程,以“百里水果長廊”的柏溪、、和鎮為重點,著力抓好茵紅李、荔枝、柑桔、獼猴桃等水果示范基地建設。全縣水果產量達到9.1萬噸。

(二)狠抓技術培訓和指導,提升果農種植技能,生產優質果品。共舉辦培訓班30余期(次),培訓指導農戶2000余人次,發放水果管理技術資料3000多份。

(三)認真組織開展產業項目實施,加快我縣特色水果基地建設步伐。一年來,組織開展了省級良繁基地等項目的實施指導工作,共計完成特色水果基地建設2000余畝,新建荔枝、茵紅李、柑桔、葡萄等產業園區5個。

(四)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今年共計從省內外引進優質荔枝等新品種10個,在、等鄉鎮高改大樹300余株,為我縣優質水果品種結構調整提供優質品種資源。

(五)強化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根據我縣貧困村實際,有針對性的指導貧困縣村開展水果產業基地建設。一是根據貧困村實際,指導完成特色水果產業發展方案的編制;二是重點在的英雄村、橫江的厚石村、的樂安村、復龍的松峰村、雙龍的鳳鳴和老房等貧困村指導建設茵紅李、葡萄、核桃等特色水果基地500余畝,已通過整合農業項目,投入財政補助120多萬元開展產業基地規范化建設,加快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步伐。

四、持續推進蔬菜產業

縣是省級優勢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川南反季節蔬菜區核心區”,2015年蔬菜栽培面積13.2萬畝,產量30.5萬噸,產值6.5億元。著力培育了蓮藕、早春蔬菜、芥類加工蔬菜等特色蔬菜基地,蔬菜加工企業年加工量1.7萬噸,企業年產值1.25億元,助農增收效果明顯。繼續加大對貧困村的支持,整合統籌項目資金200余萬元,在蔬菜、蠶桑產業方面對橫江五寶村、復龍太陽村等17個貧困村的扶持。

(一)加大優勢特色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立足我縣地理及氣候特點,優化區域布局,大力發展早春菜、蓮藕、芥類優勢特色蔬菜,提升基地規模與設施水平。

(二)壯大完善蔬菜加工產業及貯運體系。一是加強市場建設,搞活蔬菜流通;二是發展蔬菜采后處理及貯運設施建設。

(三)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大力推廣蔬菜嫁接、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設施栽培等技術,加大農資新產品、新栽培模式的推廣應用。

(四)扶持新型主體。積極扶持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專合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引導各新型經營主體形成理念先進、管理規范、運行良好的生產經營形態。

(五)強化品牌建設。積極支持優勢特色蔬菜開展“三品一標”申報和品牌創建,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積極注冊蔬菜商標,爭創名優商標品牌。

五、立足抓好蠶桑產業

全縣現有桑樹面積1.9萬畝,主要分布在復龍、橫江、合什等鄉鎮。2015年全縣發種1.67萬張,鮮繭產量601.2噸,蠶業綜合產值達到2814.5萬元。已建成復龍鎮米庫村等蠶桑產業50萬元以上重點村13個,年收入3萬元以上養蠶大戶12戶。

(一)抓產業發展規劃。積極配合全市蠶桑產業發展規劃布局,以南片復龍、橫江、雙龍、鳳儀、等鄉鎮為重點,努力打造“萬畝億元”優勢蠶桑產業基地。

(二)大力推進蠶桑專業村、專業社建設。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扶貧相關政策,積極培育蠶桑專業村、專業社、專業大戶。

(三)狠抓科技推廣。將蠶桑生產重點放在提高單產和質量上,加快蠶業科技推廣普及。

(四)抓好桑蠶綜合開發。在復龍鎮春天村繼續推廣桑園套作及蠶桑附產品循環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模式,積極探索桑芽茶、桑枝菌等新產品開發。

六、推進林業產業扶貧

(一)完成“萬畝林億元錢”示范區建設:2015年“萬畝林億元錢”核心區在、泥溪、鳳儀三個鄉鎮實施,核心區面積2000畝,輻射帶動周邊10046畝。其中鎮政權村發展珍稀苗木林下種植砂仁、花卉500畝,帶動周邊發展3000畝;泥溪鎮陽坪村發展巨黃竹、油茶林下種植中藥材500畝,帶動周邊發展2000畝;鳳儀鄉鳳西村、民族村發展珍稀苗木林下種植砂仁1000畝,帶動周邊發展5046畝。

(二)完成產業園區建設:1.完成城西現代林業示范園建設,完成造林18000畝;2.完成、柏溪花卉苗木園區核心區擴建1000畝,林下種養殖500畝;3.在、、等鄉鎮完成新建砂仁、夏枯草、金銀花等特色中藥材基地3000畝。4.完成新建現代林業產業基地24000畝。

(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培育龍頭企業9個,其中橫豎生物申報國家級龍頭企業,信成林業有限公司、瀚森農林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縣大景園林有限公司、縣聚森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綠林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原始林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騰楊林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泰和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申報省級林業產業龍頭企業。2.新發展涉林業專合社10家,分別是縣農慧竹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縣益森林業專業合作社、縣育興苗圃專業合作社、縣紅林油樟種植專業合作社、縣德鴻蜂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縣春天種植專業合作社、縣眾富紅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縣綠農農林專業合作社、縣竹森種植專業合作社、縣柳嘉鎮紅偉紅木種植專業合作社。3.新發展家庭林場2個,分別是縣德超家庭林場、縣仙鵝家庭林場。4.新發展森林人家1個(映山紅)。5.新發展林產品加工企業2家,分別是厚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宸煜香料開發有限責任公司。6.新創“名特優新”林產品品牌1個:堅豐核桃,目前正在申報無公害農產品。

(四)省市產業發展資金:完成爭取省市產業發展資金200萬元,爭取縣級或自籌資金200萬元,撬動業主發展資金1000萬元投入產業建設。實現林業總產值15.5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中獲得收入1346元。完成市林業局和縣委縣政府下達的3000萬招商引資任務。

七、推進鄉村旅游扶貧

(一)確定發展主題

1.依托特色果蔬資源,發展采摘體驗、田園觀光游:。

2.依托特色花卉資源,開展賞花觀光游:。

3.依托特色自然風光資源,開展休閑度假康養游:。

4.依托歷史古跡、古鎮資源,開展人文歷史探尋體驗游:。

5.依托光輝的人文歷史資源,開展傳統教育紅色游:。

6.依托特色農家樂,開展農家體驗游:。

(二)突出扶貧重點

為充分體現旅游產業扶貧的示范帶頭作用,達到開發一點,帶動一片的目的,我局積極向市旅游局積極爭取將鎮政權村列為了全市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將鎮英雄村、橫江鎮石城村、鎮的五桂村、隆興鄉的長寧村列入了全市旅游扶貧特色村。

(三)完善規劃、實現持續發展

為明確鄉村旅游扶貧發展定位、功能布局、體現地方特色、豐富產品業態、實現持續發展,我局積極組織編制了《鎮政權村旅游扶貧規劃》、《橫江鎮石城山生態農業產業園區規劃》等專項規劃。

八、推進工業產業扶貧

(一)大力開展好轉作風走企業專題活動。對走訪企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跟蹤督辦,及時解決企業困難,確保企業正常發展。2014年縣共走訪企業84戶,形成會議紀要75份,收集企業困難和問題225個。截至2015年12月,企業困難和問題已辦結221個(主要涉及行政服務、水電氣要素保障、市場及原料等方面),辦結率98.2%;正在加快辦理4個(主要涉及國家產業政策、土地指標、征地拆遷等方面),都需要市上協調解決。2015年各級領導調研企業時收集企業存在困難和問題共87個。截至2015年12月底,企業困難和問題已辦結85個(主要涉及安全隱患等方面),辦結率97.7%;正在加快辦理2個(主要涉及土地、資金、征地拆遷等方面),其中1個涉及其他區縣需市上協調解決。

(二)大力開展好小微企業結隊幫扶制度。實時掌握重點幫扶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為小微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力爭幫扶小微企業盡快上檔升級,晉升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5年結隊幫扶小微企業25戶,其中有10戶已晉升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三)積極對接中央、省、市政策,指導企業做好項目儲備包裝,為我縣企業爭取中央、省、市財政支持。2015年共為我縣工業企業爭取省市專項資金800余萬元。同時,縣財政兌現2015年小微企業貸款貼息資金250余萬元。

(四)加強企業人才培育。組織20戶工業企業到深圳高校進行職業經理培訓,全面提升企業管理人員整體素質,提高創新驅動能力,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九、抓好商貿產業扶貧

(一)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實行農產品網銷、網購,以合作社形式把我縣有特色的花生、蓮藕、茵紅李、荔枝開展了網絡銷售,擴大了農戶銷售范圍,提高了銷售價格,確保了農戶利益,為農民群眾增加了收入。

(二)市場體系建設:對我縣鄉鎮新建或者改造農貿市場給以獎勵,并要求各綜合型農貿市場必須有足夠面積的農戶自產自銷區,不允許收取農戶費用,給農戶提供農產品交易平臺,也為消費者提供了采購平臺。

(三)建立農超對接:鼓勵和支持我縣大型超市與各農村生產小組或者村簽定種植收購協議,我縣大家樂超市、世紀華聯超市、家樂購超市、惠家源超市分別與鎮、、、、、等鄉鎮簽定協議,按照季節對簽定協議鄉鎮的蔬菜、農產品、水果進行上門采購,確保價格高于市場價,確保了農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