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安全生產發展規劃終期評估報告
時間:2022-12-15 04:25:49
導語:十三五安全生產發展規劃終期評估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評估概述
(一)評估背景
《區安全生產“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區在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關鍵時期,實現“綠金、品質”的安全生產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全面檢查《規劃》實施總體進展情況,客觀評價實施成效,系統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并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推進規劃順利實施,全面提升全區安全生產整體水平,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區應急管理局會同相關專家對規劃實施情況開展終期評估,評估期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二)評估目的
分析《規劃》實施情況,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總體要求,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行動,全面加強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監察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強化責任制落實,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和事故預防與應對能力,推動安全保障型社會建設的進展,科學評估《規劃》實施取得的成效,梳理總結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深入分析遇到的問題挑戰,全面完成《規劃》要求的對策措施,實現全區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三)評估意義
《規劃》終期評估是檢驗《規劃》有效實施情況的手段,有助于總體掌握規劃實施進展情況,有助于找準存在的問題,進而更好推進“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實施。通過評估,檢查《規劃》編制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實際。
(四)評估內容
著重圍繞《規劃》目標指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政策的制定實施等關鍵環節進行評估,突出做好對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行動和加強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監察隊伍建設情況的評估,使評估成為檢驗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情況的科學依據。
(五)評估方法
采用專題分析、實地調研、數據驗證、定量與定性評估相結合,以及系統內與系統外專家研討的方式進行評估。對《規劃》目標指標予以定量評估;對《規劃》主要任務,盡可能量化投入的資源與相應的工作成果,輔以實地調研等方式開展定性評估。因評估工作開展時間限制,主要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全區各級應急部門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緊緊圍繞《區安全生產“十三五”發展規劃》(相安〔2016〕1號,以下簡稱《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加大工作力度,認真落實責任,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二、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根據《規劃》安排,全區各單位各部門堅持統籌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方式,緊緊抓住基層基礎薄弱環節,著力在補齊安全生產短板、提升安全發展水平上取得突破。2016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區安全生產工作均獲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績(2017年度全市未進行評比;2020年評比結果未出)。
(一)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情況。
1.落實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作為行政執法機構。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落實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作為行政執法機構的通知》要求,明確區應急局為行政執法機構,新設區應急管理中心,增加2名行政編制、8名事業編制,落實相關保障措施,并保障一輛專用車輛。完善經濟開發區安全生產監管體制。經濟開發區單獨設置安全生產監管局,為副科級單位,人員編制4名,明確主要職責。“十三五”期間,全區應急部門以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能的部門局采取現場處理、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執法措施的次數總計1580余次,每年度監督檢查行政處罰案件占總檢查次數的比例為10%左右的。
2.不斷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建設。
一是建好志愿服務隊伍。依托消防、公安、衛健、城管等專業人員400人組建7支區級應急救援隊伍;按照區域劃分設立300人的10支鎮(街)開發區應急救援隊伍;引導社會力量成立49支應急救援志愿隊伍,招募減災應急志愿者1260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800余場,受益群眾3.2萬余人次。二是系統開展應急演練。以專業救援隊伍應急演練為載體,按照組織指揮、隱患排查、災害預警、災情上報、人員疏散、轉移安置、自救互助、善后處理等8個環節,開展多類型綜合應急演練。今年以來,組織居民、學生、志愿者在廣場、學校、商場、廠礦、醫院等地開展綜合應急演練200余次,含使居民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助的基本方法,提高群眾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全面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情況
1.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區委、區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要求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的通知》,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出臺并修改完善了《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規定》,全面明確各行業管理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明確鄉鎮(開發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監管范圍和對象,實行屬地分級分類監管,實現了全區安全監管責任全覆蓋、各行業安全監管無盲區。
2.落實區領導管行業管安全責任。區委區政府及時調整區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區委書記、區長同任安委會主任。各單位各部門安委會主任也均由一把手擔任。“十三五”以來,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帶隊督查安全生產工作達100余次。每年初,我區制定了區領導安全生產年度督查計劃,主要領導每季度不少于1次,分管領導每兩個月督查不少于1次。每年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4次聽取安全生產專題匯報,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每季度召開一次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專題會議。
3.落實區直各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區委、區政府辦公室出臺《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規定》,明確了區直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負有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各部門設立了安全監管機構,明確了安全監管人員,建立了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度。
4.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一是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責任。各生產經營單位切實履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主體責任,按照“五落實”要求,切實做到安全生產責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和應急救援到位。各大型企業建立完善重大隱患治理“雙報告”制度,推行高危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二是嚴格執行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十三五”期間區安委辦掛牌督辦或處理上級安委辦掛牌督辦重大安全隱患15處,均在整治期限內銷號。安全隱患“月排查月通報”,明確隱患整改時限、責任鎮街(開發區)、責任部門。三是督促企業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區安委辦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辦關于全面加強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的通知》,重點對一線各崗位工種修訂完善安全生產職責。
(三)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防范安全事故情況
區安委會印發《關于開展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為期三年的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各部門始終保持從嚴監管高壓態勢,嚴格落實“五個一批”,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收繳銷毀非法煙花爆竹200余箱;打擊取締非法加油車(點)20多起,收繳汽柴油100多噸,改裝車輛15輛,移交公安機關拘留8人。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145戶、違法經營行為189起;排查整治“三合一”場所80多家,人員密集場所100多家,累計整治火災隱患500處,臨時查封55處。區住建局開展“三高一低”專項治理暨建筑安全生產大檢查行動,加強建筑施工坍塌、高墜事故防范工作。
(四)強化監管執法,嚴格事故查處情況
1.建立“雙隨機”和重點檢查雙線并重的制度,暗查暗訪開展安全檢查。制定了《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四不兩直”暗查暗訪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四不兩直”檢查規定,強化暗查暗訪,嚴格執法“四個一律”,執法案卷歸檔規范。
2.制定年度安全監管執法工作計劃并嚴格實施。每年初,區應急局制定了年度安全生產監督執法工作計劃,并報區政府批準后實施,依法依規規范執法檢查等。依法依規對安全生產執法信息向社會進行公開,并積極推進“五個一批”工作。
3.落實安全生產事故信息歸口統計。嚴格落實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制度,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統計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系統學習了市安委會辦公室印發《市生產安全事故統計信息聯網直報制度》,要求各鎮街道按有關規定及時報送事故信息。“十三五”期間直報率達到了100%。依法依規認真查處安全生產事故。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按時限規定完成各類事故調查處理結案,規范事故檔案管理,向社會公開調查報告,并根據有關規定組織開展責任追究,對整改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和評估。
(五)推進安全科技進步,提升技術支撐能力情況
推動生產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信息化。建設生產安全隱患月排查月通報信息系統,實現隱患排查工作信息化。一是強化培訓。區安委辦舉辦安全生產月排查月通報信息化系統實操培訓班,分2期對全區負責生產安全隱患信息上報的人員進行生產安全隱患“月排查月通報”信息化系統應用培訓,60多人次參加培訓。二是自改自報。全區各類企業應用省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自查自報生產安全隱患,確保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間和預案“五落實”。
(六)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工作情況
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法》宣傳周、“安康杯”競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班組長警示教育等活動,邀請省市安全生產專家,對我區各鎮(街道)開發區、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深入宣貫《安全生產法》。積極組織我區各鎮(街道)開發區、區直部門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以及規上企業負責人參加全市應急能力培訓班2期,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參與安全管理,為建設“綠金品質”奠定穩固可靠的安全基礎。
- 上一篇:發改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
- 下一篇:應急局安全生產發展規劃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十三五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