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吹拉彈唱述職報告

時間:2022-07-02 04:17:00

導語:教科研吹拉彈唱述職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科研吹拉彈唱述職報告

不才有幸與“茶山一百單八將”共事(此地不是梁山但坐落在茶山、在冊應有115人,有六人不在本地崗)?,F對上學年工作情況作簡要述職。

吹—單簧管;拉—二胡;彈—三弦;唱—四季歌。

吹——單簧管。

我吹的單簧管就是“教科研”。它屬于西洋銅管樂,一開始吹起來與我們的“常規(guī)教學”這一民族樂器不太和諧,音域窄、音調高。就如同我縣副局級以上的學校,早已報批設立科研處,但至今沒有哪一家得到批復一樣。它的確有一“洋”二“雅”之嫌。好在我們初中沒有明確什么級別,因此“科研處”就名正言順地登堂入室了。

名義上我校吹單簧管的有我和余主任兩人,其實不止,大家都在吹,我和余充當的是領吹而已。我們盡管吹的不一定好聽,甚至不一定合拍,但大家一起畢竟學著吹了,而且吹出了調子,去年吹到了黃岡市教科院的舞臺上,今年竟然還吹到了省教研室綜藝節(jié)目的會場上。九支民族曲子、六支美聲曲子一吹,竟獲得了評委好評,領回了一個獎。九支民族曲子:指的是帶去的九篇茶文化、畢升文化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論文和教案、六支美聲曲子:指的是帶去現場書面交流的六篇每篇二百四十份的有關此課題的階段總結獲論文、領回了一個獎:指的是領回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與研究先進單位”銅牌。

還有以許松華為首的“超教育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升級為學校公共課題,已經申報省教科所和市教科院兩級待批課題,此外,還有語數外三個單科的縣級課題待批。

學著吹吧同志們,這單簧管可不是豬尿泡吹大了就爆炸,不信大家就用力吹。

拉——二胡。

二胡靠竹筒或者木筒繃上蛇皮拉動里外弦而發(fā)聲。我拉二胡可沒有什么技巧,不管是拉5——2還是1——5哪種弦,拉出聲音就行。里弦比外弦音調低沉,因為它畢竟低五度。我認為在校內做事就如同拉里弦:5671——坐班上課;在校外出差就好比拉外弦2345——出差去了!這外弦一拉可比內弦響亮多了。我上學年多次享受了拉外弦的感覺:赴鄂西、到武漢、跑黃岡、去羅田、本鎮(zhèn)的學校一年要參觀學習四次。放假了還讓我這僅僅只占二十分的地理老師與占一百二十分的老師平起平坐,也到湖南岳陽樓、岳麓山、少奇故里炭子沖、主席故鄉(xiāng)韶山沖、世界名勝張家界享受一把。

雖然手指僵硬,無論是里弦還是外弦,有時也學著揉一揉,這工作和生活也就增加了點顫音。比如值周的日子,你調動手指揉幾揉,這顫音也就別有滋味了。

彈——三弦。

三弦本是少數民族樂器,我引用其中琴弦的“弦”為清閑的“閑”,“談三閑”就是談:任閑職、教閑書、說閑話。

任閑職——說老實話,我這個副校長是個地道的閑職---美其名曰“教科研”,實際是“叫我玩”,這恐怕是因人而設的崗。在我縣好象是首創(chuàng)。四年前我這個曾為教育站效過十三年之勞的犬馬,被安置到此。管了一年的政教就轉崗到專門為我而設的“叫我玩”崗位上?!敖炭蒲小比齻€字倒過來念就是“研科教”——有些人可能認為那就是:研究苛刻的教學?!敖炭蒲小边@個“職務”有和沒有都無關大局。“科研處”這個崗也是形同虛設,有它不喜,無它不憂。

說到“教閑書”,你我心知肚明。兩年前地理沒有進入中考科目,排課時是搭頭,學生隨便學。我這享有閑職優(yōu)惠的老同志又沾上光了——去教地理吧沒什么壓力;要中考也不怕,畢竟只有二十分啦!沒有五十多歲的年齡作資本你還別想教呢!

說閑話我比較擅長。教師會上,主持人在適當的時候總要問一問:蕭校長?言下之意——講幾句吧!不少時候我還真能順竿爬。第二場合就是本人值周,絕不放過早操的機會訓話。我自以為振振有辭其實是喜歡喋喋不休。教師會上也好,學生面前也罷,誰說我講的不是閑話呢!有用的、能被人吸收的話有幾多呢!

唱——四季歌。

春唱課題歌。

今年春季學校出席了在屈原故里召開的全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與研究研討會。會上有九篇文章或教案評獎,有六篇階段小結和論文現場書面交流,學校也破天荒獲得皆項課題年度先進單位。至此學校現有省級課題兩個、市級課題兩個。創(chuàng)新教育進入結題,綜合實踐、物理研究步入正題,超教育的教育研究即將開題;申報的縣級課題語文數學英語各一個。

夏唱素質歌。

教育局以一場轟動全縣的素質教育推進現場會來祝賀我校三十六歲生日。其中,成捆材料的籌備,電子匯報的制作等比較耗費精力的工作我沒有讓自己吃虧。

秋唱豐收歌。

一是本人分管的工作小有豐收:一批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省級以上論文或者課案獎,為今后晉級作了鋪墊;學校因好幾個老師擁有國家、省、市級別涉及綜合實踐相關內容的論文課案評分而獲得年度先進單位;經過三番五次修改完善的、由許松華為主承擔的超教育的教育研究課題已被縣教研室推薦到省教科所申報為十一五課題。

二是本人所帶地理小有豐收:今年的地理在中考所有科目中恐怕得分率是最低的,全縣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道題目出錯了,誤將安徽地圖當山西地圖;另一道題也值得商榷,因為容易產生歧義和誤解,又因為它是選擇題的第一題,一開始就把學生整懵了,后面的即使會做,判斷時也容易產生猶豫不決心理,整個地理成績也就難以好起來。紅山的最高分也只有17。5分,我?guī)У娜ň牛S東方有18。5分。本人所帶三個班教務處結帳好象分別是2、3、5名,總體還馬虎。比不上鄧老師帶的三(一)班,得第一。三(七)班的第五與本人多次出差換課共有四節(jié)未補有必然聯(lián)系。其中有吳必仇等兩個總分542分的女同學地理都只考9。5分,如果差兩三分進不了一中,那我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地理能考及格就行啦!好在后來一中線定在539才免遭此劫。

冬唱收藏歌。本人上學年度共撰寫收藏了可作為學校電子擋案資料的文本材料十余篇:包括學校評上省先進考點、市示范家長學校等申報材料。兩次替校長“出鏡”充當新聞發(fā)言人:一次是黃岡市示范家長學校驗收匯報,另一次是在縣電視臺錄制的中學生作文展播中用同期聲評點作文,第一次在電視上公開“曝光”一分多鐘。此外,還為三十二名教師建立了榮譽文本擋案,拍攝收藏相關照片數百幅,還有部分動態(tài)影像資料。

用“吹拉彈唱”四字作工作述職提綱并不表明我真會這一手,說白了是為了讓大家的耳朵不因敘述的單調乏味而早早封閉。去年述職用的是“享受”一詞作話題,今年我本想用“沾光”作話題的:因為分管的工作獲得上級榮譽,那是沾老師們的光;所帶地理進入二三名、并有最高分,那是沾學生的光;“談三閑”的人享受多方面的優(yōu)惠,那是沾學校領導的光。

總之,無論用不用阿q精神看,我“多少”還是個沾光的人:多——差出得多;少——課帶得少。我“高低”都是個沾光的人:低——政治待遇雖然低、高——但工資拿得高(全鎮(zhèn)第一呀)

又耽誤大家時間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