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系統監管報告

時間:2022-12-13 09:44:10

導語:質監系統監管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監系統監管報告

一、縣食品加工企業基本情況

據統計,目前我縣已經普查建檔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小作坊200余家,存在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等特點,特別是在縣城以下的鄉鎮、鄉村到處都有,無處不在。從獲證照情況看,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31家,其中3家已經國家總局注銷食品生產許可證;2012年12月之前獲取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而允許存在的食品小作坊52家,但其證照到期之后也屬于無證生產;其余小作坊既未獲取營業執照又無衛生許可證,普遍存在無證生產的情況,監管難度較大。

以行業分布情況看,獲證產品種類有12種,其中傳統米粉1家、銀絲米粉1家、糧食加工12家、食用植物油1家、罐頭1家、茶葉1家、飲料4家、純凈水3家、醬腌菜2家、配制酒2家、塑料包裝容器2家、板鴨1家。

二、主要采取的食品監管措施

(一)對獲證企業采取的監管措施

對轄區內僅有的31家獲證企業(含現已注銷生產許可證的3家企業),我們加強日常督查,與企業簽訂承諾書,采取抓高風險產品專項整治,尤其是檢查企業非食用原料、食品添加劑使用、重要衛生安全指標等,有效地預防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積極推進質量興縣和名牌興企戰略實施,助推食品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做大做強,提升食品企業生產管理水平。

(二)對無證小作坊采取的監管措施

針對小食品加工戶存在的問題,我局積極探索,建立并實施了“抓領導、勤防范、重整治”的食品小作坊監管新思路、新模式。抓領導。通過分析全縣食品安全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局把食品小作坊監管擺在重要位置開展整治,成立了領導小組,劃分了監管責任區,明確了各股室職責分工,以責任到位促工作落實。勤防范。我局認真落實監管責任制,勤巡查、勤回訪,對轄區小作坊經常進行不定期突擊檢查。并以糕點、黃酒、白酒等直接入口食品生產作坊為重點監管對象進行高密度的監控和檢查,確保重點產品不出問題。重整治。即:集中精力,整合監管資源,抓源頭、抓根本,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年初以來,我局組織人員對全縣食品小作坊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并進行登記建檔。同時,明確小作坊監管任務,針對小作坊存在的認識不高、質量保證能力差的特點,加大對小作坊的巡查、回訪力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小作坊整改,對故意違規的從嚴查處。在具體監管過程中,我們對小作坊進行分類,對癥下藥。對條件較好而存觀望思想的,積極做工作,督促其盡快整改,達到申證要求。對條件稍差,有畏難情結的,派出骨干人員,給予具體幫扶指導,促其上一個臺階。對認識不到位,經濟實力太差的,做工作進行勸退。我局將50家制酒、榨油、米粉、糕點等重要領域小作坊納入了監管范圍,對條件確實達不到要求的小作坊幫請縣政府予以取締。

(三)開展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專項檢查

我們對全縣的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企業進行了全面的專項檢查工作。目前我縣食品添加劑使用企業已備案的有19家,其中4家是飲料生產企業,2家是醬腌菜生產企業,其余13家為糕點小作坊,共50多個品種,我們已要求其隨時將新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助劑情況向我局備案,并要求備案企業統一使用“市食品生產全面建立購買和使用添加劑登記臺帳”,對生產和使用的每一批次食品添加劑和加工助劑都要做好臺帳記錄,以便掌控其從生產(進貨)到售出(使用)的全過程。我局根據企業原材料采購和用量、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加工助劑購買和使用臺帳認真核查,看企業是否按備案的情況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助劑。經過全面檢查,轄區內使用添加劑的生產企業均已備案登記,并提交了真實性自我聲明,做到了進貨索票索證,建立了進貨和使用臺帳且記錄規范,按備案的情況使用食品添加劑,未發現違規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助劑的行為。

(四)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業務培訓

要求企業開展經常性內部培訓,包括普及性培訓、專題性培訓、自愿性培訓;接受各級質監部門組織的培訓,一是組織獲證企業食品檢驗人員、質量員、企業法人代表參加省市局組織的業務培訓,有力提升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檢驗人員檢驗檢測水平;二是組織對全縣80余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進行了《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劑等宣貫培訓,要求企業加強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水平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

三、目前企業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加強監管和專項整治,我縣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質量有了明顯的好轉,總體狀況也呈良好態勢,但我們在監管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除少數企業外,我縣食品企業大部分為小規模,企業生產條件差,企業負責人食品安全意識不強,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制方面不到位,不能持續保持企業申證時的生產條件,質量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2、食品小作坊方面存在難題,小作坊關系到城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和人身安全,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又不能搞“一刀切”全部取締,而且目前對小作坊管理仍無法可依,處罰依據、監管范圍和監管職責劃分不清都給各部門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3、受部門自身條件的限制,食品安全專業監管人力不足,檢驗設備不配套、檢驗人員業務水平跟不上要求,檢驗成本高、財力上沒有保障。

4、質監部門對無證生產的查處缺乏有效的強制手段,發現無證生產現象后無法進行強制性取締,所以時常出現禁而不止的現象。

5、部門協調配合上存在不足。我們很多時候需要與工商、衛生等部門密切配合,雖然也開展過聯合執法,但在實際執法過程中,部門之間在信息共享、案件處理、配合協調上還遠遠不夠,有待加強。

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幾點建議

1、縣共有52家食品小作坊,占全縣83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總數的62.7%,具有多、小、散、亂、差的特點。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單靠質監部門的力量很難監管到位,各職能部門應該密切配合,統一行動。對條件尚好又有取證意向的食品小作坊,我局積極幫扶,使其早日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對仍不能取證的食品小作坊,報請政府組織實施取締。

2、為確保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順利進行,充分發揮鄉鎮食品安全員對當地情況熟悉的優勢,由各鄉(鎮、街辦)協管員牽頭組織食品安全信息員,對轄區內食品小作坊摸清底數,確保不留盲區。同時,負責對小作坊業主進行政策宣傳、思想疏導及后期整改過程的督查工作。

3、當地鄉鎮、街道、農村、社區要主動擔負起食品小作坊的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列入上級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掌握小作坊的基本信息,并主動向有關監管部門通報,協助監管部門工作。

4、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把好食品生產加工源頭是關鍵,只有抓好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才能有效保障整體食品質量安全。而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驗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監督檢驗,不僅能防止不合格食品出廠,還能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提供依據,對存在區域性問題的產品及時發出警示,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從而提高食品生產質量,消除安全隱患。

以往我局在開展產品質量定期監督檢驗時,主要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開展監督檢查,并依規向食品生產加工單位收取產品質量檢驗費,檢驗樣品由食品生產單位無償提供。隨著2009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食品檢測不但不能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而且應當購買抽檢樣品。為保障全縣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特請求縣政府將食品檢驗費用列入每年的縣本級財政預算,以后每年根據檢測量的增減調整費用。根據我局已納入監管的8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全部進行省、市、縣三級定檢,按買樣費平均50元/批次,檢測費平均1500元/批次計算,共需經費37.2萬元。檢測經費地方財政支出全市的執行情況為:2010年各縣市在3萬—15萬元之間,地方財政支持了我局3萬元;2012年各縣市在5萬—20萬元之間,而且除縣外12個縣市區全部納入了財政預算??h地方財政安排了10萬元給各職能部門,其中我局分配1萬元但至今未到位。為此請求地方財政參照兄弟縣市的做法,給予經費上的支持,使食品監管檢測工作得到基本保障。

食品質量安全無小事,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將以構建和諧社會、保證消費者的飲食安全為目的,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一個監管責任明確、制度建設健全、考核機制嚴格、信息數據完整、檢驗覆蓋全面、應急措施有力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積極探索政府掛帥、質監牽頭、企業自律、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努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