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國企職務犯罪人心態

時間:2022-12-29 11:19:00

導語:掃描國企職務犯罪人心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掃描國企職務犯罪人心態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活動增多,自主權力增大,企業經營管理等權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握有一定實權的企業領導干部成為糖衣炮彈攻擊的對象,不少企業領導干部與國家機關中有的領導干部一樣常常處于金錢、人情、關系包圍的氛圍之中,一些人在追求享樂的心理支配下,從小吃小喝到大吃大喝,從接受一般財物到巨額錢財,從心理演變到權力演變,從權力演變到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利用職權進行職務犯罪。這是企業領導干部從量變到質變,從而逐漸走向犯罪的必然原因。分析其犯罪動機產生的心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原因主要是心理失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蔓延。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分配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的收入出現了較大的差距,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人們的意識和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分配上的差距必然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并促使一些人的心理失衡,為此相互攀比,為了斂財而不擇手段。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心理表現是: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歷史經驗心理

中國幾千年文化中積淀下來的人為財死、鳥為死亡的消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強化,升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的意識進一步強化。職務犯罪行為人普遍認為財是國家的,現在由我經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所以為官一任,房子、孩子要先安排好,還要盡可能多撈票子。

“替人辦事,受人錢財”的商品交換心理在商品經濟社會,犯罪行為人普遍認為一切都是可以用錢交換的,認為社會上流行的就是我給你辦事,你就得給我好處,這是禮尚往來、等價交換。因而把權錢交易,收受賄賂視為理所當然。如某國企中的職務犯罪行為人講:請人辦事送禮,為人辦事受禮,這是禮尚往來,人之常情,由于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把權力職責范圍內的工作看作是收錢受禮的條件,多了還想多,來者不拒,于是貪夢之心急劇膨脹。

“收入有限,得拿就拿”的反差補償心理

改革開放后,社會上有一部分人確實先富起來了,一些企業領導干部收入不高,與富起來的人相比,其收入、生活、享受等方面都相差一大截,由此反差心理逐漸強烈起來,在金錢的誘惑下,一些企業領導干部開始利用手中的各種權力尋求補償。一些國企的領導者實施職務犯罪時往往認為自己工齡長、職位高、付出多、貢獻大,與一些企業的廠長經理相比自己所得太少,太吃虧,于是一旦時機成熟即坦然實施職務過限行為。如某國有鋼鐵廠的廠長在職務犯罪時發后談到:我當廠長后,看到一些企業的廠長根本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不干活,吃喝廠里的,還在外出差什么花費都回來報,每年收入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象我們這樣的廠長差遠了。例如我們廠一年獲利幾百萬元,可我自己的工資只有一萬多。于是認為自己也要開放一些,不要膽子小,不要老是過苦行僧的生活,吃點、拿點沒有什么關系。由于這樣想,也就這樣做了,結果越陷越深。

“現在不撈,更待何時”的臨秋末晚心理

這種心理在接近退休,或者快要離職者中尤為突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歲現象。有的甚至認為,一些離了休的老革命是可憐蟲,沒有撈到什么油水,要在退休之前大撈一把,退休之后,當不了有權人當個有錢人,也心甘。犯罪行為人往往認為自己工作了一輩子,一直只拿少得可憐的工資,現在時代變了,什么都要錢,自己離職后生活水平必將江河日下,時不我待,再不撈錢就沒有機會了。如某犯罪行為人在找犯罪原因時說: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自己快退休了,何不趁手中有點權撈點好處呢?于是利用分管施工、計劃的便利條件,收受承包戶的賄賂。

“眾人皆醉,我更要醉”的攀比從眾心理

窩案、串案等群蛀職務犯罪案件多發的現象很能說明這一問題。有的犯罪行為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與其他領導干部的違法犯罪行為(尚未查出來的行為)相攀比,深怕自己撈的不夠,吃了虧,認為他撈得我也撈得,不撈白不撈。在個別單位和部門,不正之風嚴重,上行下效,左右攀比,惟恐自己吃虧。犯罪的從眾心理突出,形成類似笑貧不笑娼的群體效應,相互引發犯罪。這種心理通常認為社會上普遍存在著給了好處好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的現象,回扣不拿白不拿,紅包不要白不要,好處費不收白不收,故你撈我也撈,不撈白不撈。認為大家都在拿好處,自己拿一點無所謂,不會算什么大事。如某犯罪行為人講:在商品經濟大潮中,周圍送錢收錢的多得是,自己若做得過份正經,反倒會傷害感情,影響關系。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賭博僥幸心理

實際感受到貪污、受賄作案的多,被抓到的少。認為社會上總是大膽實施職務犯罪得到的好處多,而被查處來的總是少數倒霉蛋。特別是賄賂犯罪往往認為你知我知對方不說,不會出事。同時過高估計自己的犯罪手段高超,隱蔽性強。例如某犯罪行為人犯罪后追思到:下定犯罪決心時我堅信,這個社會從來都是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從來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和我能力、職位差不多的人憑什么能夠過得瀟灑,不就是甘冒險嗎?

“今朝有酒,今朝即醉”的及時享樂心理

這種心理認同只要我今天過的好,哪怕明天洪水滔天的玩世不恭觀念。認為有錢不花是傻瓜,有樂不享是憨大。例如某犯罪行為人受賄萬元即帶著一位小姐去游玩嫖宿,將受賄所得一舉揮霍一空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