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機關監督環節分析
時間:2022-03-03 04:30:00
導語:稅務機關監督環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切實強化對“兩權”的監督,各級稅務機關尤其是各級領導必須首先確立大監督觀,即教育是監督、檢查是監督、考評是監督、追究也是監督,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寬內部監督渠道,強化內部監督功能,真正將監督貫穿于“兩權”行使的各個環節和全部過程。
一、“兩權”監督中應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
1、監督與效率的關系。效率是現代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對稅務機關來說,一方面要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使權力,另一方面又必須兼顧效率。因此,在建立有關監督制度,進行權力分解、職責細化,強化“兩權”監督的同時,必須堅持簡明規范、便于操作的原則,把提高辦事效率和為納稅人服務的目標一并考慮進去,不能因為實施對權利的監督,而發生互相扯皮,工作效率降低的問題。
2、權力監督和效能監督的關系。“兩權”監督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廉政建設、懲治腐敗,但其功效并不僅限于此,還包括促進稅收管理效能的提高。在“兩權”監督過程中,既要從規范、制約的角度,防止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也要通過上下級的層級監督、專門監督等,及時發現并調整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糾正和補償管理過程中的偏差與失誤,防止怠于職守、該干不干、消極應付的作風和行為,促進稅務干部勤政、優政。
3、人機結合的關系。隨著稅收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稅收權力的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改變,傳統的手工監督方式和人盯人的滯后監督顯然已不能適應要求,加強信息化手段在“兩權”監督中的應用成為必然。近年來,稅務機關已經以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為載體,逐步建立起機器管人的機控防線。但實踐表明,過于依賴機控并不可取,特別是在信息化建設的初始階段,要確保“兩權”監督的深度和效果,必須堅持人機結合的途徑和方法,使兩者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二、“兩權”監督的幾個環節
(一)以“自律”為基礎,使每一個稅務干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道德人”。
現代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有一個“經濟人假設”的理論:人的行為動機源于經濟誘因,人都要爭取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工作就是為了取得經濟報酬。這個“經濟人假設”的理論,正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關于市場經濟的全部理論和制度設計,都是以這個假設為前提推導出來的。市場經濟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們的逐利本性來增加社會財富的總量。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人,包括稅務干部,也具有經濟人的普遍特征。但我們的干部管理體制,卻是按照每個干部都是“道德人”的理論來設計的:每一個干部都是民眾中的先進分子,都具有共產主義的政治覺悟、專門利人的人生價值、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是人民的公仆、勤務員。這就要求每個干部,當然包括稅務干部都要自覺地去克服經濟人的本質特征。要對得起干部的稱號,不僅要承擔干部的權利和榮譽,更要承擔起干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自己人性中惡的一面保持高度的警惕,以“道德人”為標準,確保自己去爭取自己的利益時,不損害國家、集體、群眾和他人的利益,自我修煉、組織教育、他人監督,都是使干部成為“道德人”的有效途徑,而自我修煉又是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自律的目標是確立正確的執政理念。無論是稅收執法權還是行政管理權,都是一種行政執政權。要使我們的干部明確一個真理:人民群眾是主人,公務人員是人民的公仆;納稅人是主人,稅務干部是納稅人的公仆。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而不應當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樂趣。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高稅務干部掌好兩權的能力,關鍵在于干部要有一種執政為民的內在動力,切實確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通俗點講,就是要培養起干部基本的“覺悟”。
(二)以“他律”為手段,強化對權力運用的制約。
腐敗并不是與身俱來的,從根本上看,一是源于權欲的膨脹;二是源于權力的集中;三是源于監督的不力。因此,根據新征管模式下“兩權”運行的特點,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兩權”監督機制,對于促進權力運作的規范化至關重要。
1、健全“兩權”責任體系。要實施對“兩權”的有效監督,就必須解決好監督什么的問題,只有明確監督的內容和責任,才能防止監督的“空對空”。當前,尤其要針對“兩權”運行中存在的執法和管理隨意性較大、責任量化尺度不夠明晰、責任難以落實到人、考核不能落實到位等問題,逐步健全“兩權”的責任體系。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分解明確各級、各部門、各執法崗位和行政管理崗位的工作職責,能量化的盡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細化、嚴化,使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對自己應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監督什么、怎樣監督,做到具體明確。二要處理好各環節之間的銜接,使每個部門、崗位既明確整體工作程序的運行過程,也明確自己所涉及的具體程序,既明確本部門、本崗位所應承擔的責任,也明確于整體工作的銜接,更好地履行本環節的監督職責。三要確定責任界定和追究的標準,明確第一責任、直接責任、連帶責任等的責任界定標準,以及經濟處罰、黨紀處分、政紀處分和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責任追究標準,便于責任的界定和落實。力求通過建立嚴密的責任體系促進“兩權”監督網絡的形成。
2、突出“兩權”監督重點。在監督的內容上,要認真研究近年來稅務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的特點,在規范和理順“兩權”運行程序的基礎上,找準易發生問題、滋生腐敗的重點環節、崗位,從監督工作的薄弱方面入手,實施重點監督。特別要在稅收征收、管理、稽查、處罰和人、財、物管理權的重點環節的監督上下功夫。而在實際監督過程中,每一級稅務機關、每一個部門都要結合工作實際確定不同的監督重點,如縣(市)以下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涉及稅收執法權相對多一些,地市以上稅務機關涉及行政管理權相對多一些,征管、稽查部門的稅收執法權相對較多,其他職能部門行政管理權相對較多,等等。即便同樣是執法單位,由于崗位不同,工作重點不同,監督的重點也有所區別。只有結合實際把握住重點,并突出抓好重點,才能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監督的方法上,應根據權力集中和分散是否適度的實際情況,有重點地采取強化監督的適當方式。對于易發生問題、過于集中的權力,要通過對權力的適當分解,增加監督節點,強化互相監督。對于如稅收執法權方面存在的一些權力過于分散的問題,要結合深化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減少不必要的業務環節和流程,切實提高監督效?堋?
3、嚴格責任追究和違章處罰。其實,亞當·斯密還有一個“理性人假設”,即把人假設為具備“完全理性”,能夠隨時隨地、自覺地、而且全智能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殺掉了一個胡長青,弄死了一個成克杰,為什么仍然是“前腐后繼”,用“理性人假設”的理論來解釋便一目了然。因為從“理性”的角度去看,與其“受益”相比,腐敗的成本和風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此,要確保慎用兩權、用好兩權,必須依靠嚴格的責任追究和違章處罰。新加坡靠處罰打造了一個文明國家,中國的警察靠一張罰單把千千萬萬的司機治理得服服帖帖。要通過嚴格的追究和處罰,加大腐敗的成本,讓那些失職瀆職、誤用錯用尤其是故意錯用兩權的干部在政治上失落、經濟上吃虧、名譽上受損。不僅要對“不健康”者給予懲處,而且對大量處于“亞健康”者,也要給予治病。
(三)以“一把手”為重點,抓住監督制約的關鍵
各級稅務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即“一把手”在領導班子和全局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如果說強化“兩權”監督是一個系統工程,那么加大對“一把手”的監督力度則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從稅務機關內部的監督來看,主要應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
1、上級機關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上級機關不僅要重視對下級“一把手”的提拔、使用,更要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尤其重要的是要抓好各項監督制度的落實,如認真實施上下級之間的談心制度、戒勉談話制度,嚴格實行“一把手”審計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和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建立上級機關的巡視檢查制度,等等,以便加強溝通了解,及時掌握“一把手”的有關情況,使監督工作日常化。同時,要切實改變對“一把手”政績評定的標準,真正將依法行政、廉潔自律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2、班子成員對“一把手”的內部監督。班子其他成員對“一把手”的監督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的有關要求,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逐步規范班子成員監督的義務和責任,如若“一把手”發生不廉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追究有關班子成員的監督責任,以克服班子內部監督的隨意性,保證制度落到實處。特別要堅持重大問題民主決策制度,不斷規范領導班子的議事、決策行為。
3、下級干部群眾對“一把手”的監督。主要的是要通過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增強工作的透明度,使干部群眾便于監督。特別是辦理人、財、物等事項,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項,都要做到條件、標準、程序、政策、結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以公開促公正。同時,要把述廉、評廉、考廉活動作為干部群眾直接參與監督的有效手段,真正使干部群眾敢于監督、愿意監督、積極主動地參與監督,切實提高監督效果。
(四)以紀檢監察為核心,形成監督制約的整體合力。
實施“兩權”監督不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而且要觸及一些單位、部門,特別是一些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將有關監督工作完全由各職能部門實施,很難保證各項監督措施落實的徹底性。因此,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能優勢對于強化“兩權”監督至關重要。
一要加強稅務監察的整體規劃。紀檢監察部門要徹底改變就某個方面、某項工作抓監督,哪里有舉報就到哪里查,哪里出了問題就追究哪里的狀況,進一步拓寬和挖掘監督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把各個環節、各個崗位、各個方面的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納入稅務監察的職責范圍,真正做到稅收權力行使到哪里,職能性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二要增強稅務監察的前瞻性。紀檢監察部門要提前介入,把監督的觸角直接延伸到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過程之中。圍繞對行政管理權的監督,紀檢監察部門要會同主管部門對干部錄用、選拔、基建項目、招標采購等重點環節、重點部位實施全過程監控,防止權力濫用和以權謀私問題的發生。圍繞對稅收執法權的監督,將加強執法監察和執法檢查的有機結合,及時發現和糾正執法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并從源頭上及時采取防范制約的有效措施,增強監督的前瞻性和針對性。
三要創新稅務監察工作機制。根據紀檢監察部門人力、精力有限,而日常“兩權”監督的業務性強、工作量大的實際情況,應逐步健全以職能部門、基層分局為主體的工作流程監督,與以紀檢監察部門為主體的重點工作監察并行的“雙軌式”“兩權”監督管理體系。可通過考試選拔等形式在業務部門和基層分局設立兼職監督員,負責對本單位、本部門的崗位權力運作、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日常監督,紀檢監察部門則集中力量對各個重要環節和各個時期的重要工作實施職能性監察,并負責對監督員的監督情況進行考核,進一步形成對“兩權”監督的整體合力。
- 上一篇:砂石料行業稅收征管對策
- 下一篇:淺析個體稅源分類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