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時間:2022-12-10 04:49:00

導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這是黨中央適應我國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形勢,向全黨提出的重要任務。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決定著社會意識的性質和方向。《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于團結、引領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要求,適應了現階段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再次向世人展現了我們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成功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古老的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顯示了巨大的優越性。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經濟體制上說,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從政治體制上說,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意識形態上說,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與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要求相適應,必然要有一個主導全社會思想和行為的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是什么樣的?具有什么樣的內容?呈現什么樣的特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進一步擴大,隨著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進一步增強,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核心部位作出清晰的界定顯得越來越迫切。核心價值體系就是一面旗幟,鮮明地亮出這面旗幟,就是要昭示人們不論在社會思想觀念如何多樣多變的情況下,不論在人們價值取向發生了怎樣變化的情況下,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動搖的。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我們更清醒、更堅定地把握和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有利于我們更清醒、更堅定地把握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沒有共同的思想基礎,黨就要瓦解、國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體。我們黨歷來重視共同思想基礎的建設。同志強調黨要有“共同語言”,社會主義國家要有“統一意志”,講的是共同思想基礎建設。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要團結起來、組織起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否則建設就不能成功,強調的是要加強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同志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這強調的還是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強“民族精神”,鞏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這強調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礎建設。既然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如此重要,就需要對它作出科學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確其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使之易于為全黨全社會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更加準確地把握。為什么我們黨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共同思想基礎建設,而在今天產生了對共同思想基礎作出科學概括和清晰界定的需要?原因就在于,在社會思想觀念和人們價值取向日益多樣的情況下,根本的、原則的東西有些時候卻容易被自覺或不自覺地疏忽、淡化。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明確揭示了我們共同思想基礎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將會推動全黨全社會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思想道德是經濟基礎的反映,而不是脫離歷史發展的抽象觀念。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同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相適應,同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相適應,同對外開放的環境相適應,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出層次性。這種層次性要求我們,在思想道德建設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既要鼓勵先進,又要照顧多數,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對不同層次的人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我們不能因為存在著多層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進性的要求,對于共產黨員來說,要堅定不移地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我們也不能不顧人們思想道德的客觀差異,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社會成員,而是要倡導積極的,支持有益的,允許無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我們還要針對人們思想道德上的層次性,堅持用先進的思想道德來引領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道德上不斷提升、共同進步。用什么樣的思想道德來引領人們在思想道德上不斷提升和進步?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回答了這個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體現了思想道德建設上的先進性要求,又體現了思想道德建設上的廣泛性要求;既堅持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又符合不同層次群眾的思想狀況;既體現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蓋了不同的群體和階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是聯結各民族、各階層的精神紐帶。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抓住了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決定》鮮明地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設和諧文化。我們建設的和諧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為內在規定的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在實踐中創新發展。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很強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在和諧文化建設中,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才能樹立全社會的和諧理念,培育全社會的和諧精神;才能形成全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形成全社會的和諧人際關系;才能營造全社會的和諧輿論氛圍,塑造全社會的和諧心態。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決定》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同志指出: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這個精神支柱,就會導致思想混亂、社會動亂,那將是黨、國家和民族的災難。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一位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總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堅持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這就要求我們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自覺地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自覺做到兩個“堅定不移”、兩個“不能含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一點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系。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系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加強理想教育越來越具有重要意義。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有遠大的理想,這樣才能永遠保持前進的勇氣和方向。“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同志指出:“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理想是有層次的。對于共產黨人來說,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既實在具體,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包容性。這個共同理想,把國家、民族與個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強調了國家要基本實現現代化、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人民要過上寬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共同為之奮斗。這個共同理想,既體現了現階段黨的奮斗目標,又體現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要求共產黨員把為最高理想而奮斗同為現階段共同理想而奮斗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這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包括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民族優良傳統;包括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優良傳統;包括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優良傳統;包括了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的“64字創業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優良傳統。這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的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偉大的事業需要并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于中華民族的凝聚、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同志在今年“兩會”期間,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他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只有分清榮辱,明辨善惡美丑,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既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需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導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也需要確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道德風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涵蓋了人生態度、社會風尚的方方面面,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在于全黨重視,狠抓落實。

把思想統一到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重大任務上來。應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央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這一重大決策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適應了現階段我國社會思想觀念的新變化、新特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各級黨委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擺在黨委的重要日程,當作大事來抓,經常關注,周密部署,精心指導,推動這項工作深入開展。近年來,中央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任務,包括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等。這些重要思想和重要任務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致的,需要在思想上、認識上和工作中統一起來。應當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把長期規劃與近期安排結合起來,鍥而不舍、常抓不懈。

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應把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把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各方面。當前,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組織干部群眾深入學習《文選》,學習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增強干部群眾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著力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善于把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善于用理論創新的成果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三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

大力宣傳和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確的價值體系只有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應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輿論氛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同時要看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新的任務,有許多東西還不熟悉,一定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應加強調查研究,深入研究我國社會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特點,深入研究社會變革和利益關系調整給人們思想觀念帶來的影響,深入研究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不同思想追求和價值追求,深入研究現階段我國的思想觀念結構、價值取向結構、道德追求結構和心理素質結構,深入研究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體系建設。應加強理論研究,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外延,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結構和實踐要求,深入研究國外在價值體系建設上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的積極要素。通過加強宣傳和研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融入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過程中,融入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中,融入到人民群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