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

時間:2022-12-10 05:55:00

導語: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

妥善處理社會矛盾,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必要前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根本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取得了巨大進步和發展,也產生和累積了諸多社會矛盾。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黨中央提出和諧社會的理念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力求以和諧的觀念和實踐,來協調和化解現實中的矛盾,促進社會良性有序地發展。同時,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種優化形態,和諧社會的實現是以各種社會矛盾得到妥善處理和有效化解為前提的。只有妥善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阻礙因素,煥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創造必要條件。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首先要深刻認識我國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諧社會不是一個無矛盾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因此,不能為了追求表面的“和諧”,人為地去掩蓋現實矛盾或者回避矛盾。只有承認矛盾,正視矛盾,才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矛盾。必須承認,當前我國社會充滿著矛盾,不論在政治、經濟領域,還是在文化和社會生活領域,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有些矛盾甚至有激化的傾向。充分認識這些社會矛盾的嚴重性,分析不同矛盾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弄清各種矛盾發生的原因,掌握解決不同矛盾的途徑和方法,是妥善處理和有效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基本前提。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必須統籌和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從根源上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和激化的可能性。社會矛盾紛繁復雜,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人們之間利益的沖突或不協調。因此,減少和化解矛盾的治本之策,就在于積極有效地統籌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統籌兼顧各方面群眾的關切。政府要積極作為,在法律的規范下加大對社會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降低貧富差距,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通過加大社會公共事業和福利事業的投入,保障每一個公民能夠獲得基本的生存和發展的利益需要。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必須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緩和社會矛盾,化解社會沖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不可避免。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不能靠壓制,化解人民之間的不滿和意見只能靠疏導。必須著力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讓人民有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和條件,使政府能夠及時了解群眾的情況和意愿。通過推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度,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必須健全社會矛盾的處理機制,及時和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處理和解決社會矛盾,關鍵是要有健全的機制,當矛盾發生時能夠及時了解和有效應對,采取不同的方式來解決不同的矛盾。這就需要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掌握解決矛盾的主動權;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的矛盾處理機制,構建完善的社會矛盾調解體系;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于萌芽狀態。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必須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的爆發點。當前,要著力解決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涉法涉訴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最容易引發群眾的不滿甚至憤懣情緒,激化社會矛盾。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規范當事人特別是政府部門的行為,嚴懲違法亂紀者,堅決制止和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同時,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

妥善處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矛盾,需要積極培育和弘揚和諧理念與和諧精神,營造化解社會矛盾的文化氛圍。現實社會矛盾的發生和激化,常常是由觀念的對立和精神的不平衡所引發,而理念的一致與心靈的和諧,則是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因此,必須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進一步強化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