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促和諧
時間:2022-12-12 10:16:00
導語:共建共享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千百年來,人類向往和諧、追求和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鼓舞人心。
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通向和諧社會的道路,并非坦途。
如何更好地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宏偉目標順利變成現實?“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和諧社會貫穿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總書記3月7日看望工會、共青團、青聯、婦聯的全國政協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豐富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內涵,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學重要講話精神,各地干部、專家學者表示,這一重大原則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必將極大地激發社會各界投入和諧社會建設的熱情。
突出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共建為了共享,共享需要共建
“這次全國兩會,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會場外的干部群眾,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回答:總書記提出和諧社會建設應“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成為這個春天閃亮、溫馨的話語。
南開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景維民說,總書記關于共建共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講話,充滿智慧的辯證法,是新一代中央領導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豐富與發展。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前無古人的偉業得以順利完成。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撫順市市長劉強對此感受頗深。他介紹說,東北棚戶區改造,是個幾十年的老大難問題。“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搬出棚戶區!”2004年,遼寧調動行政和社會資源,借助市場力量,啟動了全省5萬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工程,用兩年時間完成改造任務,使120萬人喜遷新居。如今,撫順棚戶區居住環境大大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劉強說,棚改實踐就是對“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生動詮釋:堅持共建共享,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和諧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必將不斷得到體現。
“聽了總書記關于共建共享的講話,我們非常振奮,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福建省泉州市委書記鄭道溪說,“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即是一個關鍵環節。泉州有170萬外來勞務大軍。農民工是建設泉州的重要力量,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通過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把農民工納入全市職工醫療互助體系、推薦外來工參評全國勞模等措施,泉州市建立起城鄉平等就業新機制,為農民工營造“工作安心、居住舒心、生活稱心”的溫馨環境。
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動員各方力量,攜手協力共進
“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成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會自然形成,依靠少數人奮斗也無法建成,必須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認真研讀了總書記的講話,河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薛建中教授說,建設和諧社會一定要發動各方力量,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攜手共進。
從建立長效機制著眼,從當前辦得到的事情入手,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成為許多地方共建和諧社會的共同實踐。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讓全社會在參與奧運、奉獻奧運、共享奧運中,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從今年2月起,北京在每月11日開展“排隊推動日”活動,在全市公交、地鐵站臺等公共場所倡導市民自覺排隊,培養市民排隊禮讓、秩序文明意識,推進公共領域的文明風尚建設。在已開展的兩個“排隊推動日”活動中,全市每次都有數萬名志愿者走上街頭、公交站臺等場所,成功引導百萬市民參與“排隊”。
“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加快扶貧開發,盡快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使他們能夠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是構建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義。”貴州省對外經濟協作辦公室主任石超說,深圳、青島、大連、寧波4個計劃單列市自1996年起對口幫扶貴州貧困山區,譜寫了“山海攜手、共建和諧”的協奏曲。10年來,這4個城市共向貴州無償捐助資金10多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希望學校830所,資助7萬多名特困家庭學生就學,新建鄉鎮衛生院294所,解決了44萬人的飲水困難,興修鄉村公路2189公里。目前,4個城市與貴州省共安排協作項目500多項,協議資金120多億元。
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陳曉春說:“紅都瑞金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發源地,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要繼續發揚蘇區干部‘自帶干糧去辦公’、‘有鹽共咸、無鹽共淡’的優良傳統,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最大程度地激發起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
和諧社會人人共享:解決民生難題,完善公共服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造福全體人民的偉大事業,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中得到實惠,才能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總書記的講話,引起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共鳴。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成為各地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切入點。
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表示,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上,南京要以著力解決民生難題為突破口,確保人民群眾共享和諧社會建設成果。今年,南京力爭新增就業崗位16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萬人次;積極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障體系;著力改善住房條件,新開工建設35萬平方米中低價商品房和2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等。
“重慶有2100多萬農村人口,城鄉二元結構突出。我們建設和諧社會,很關鍵的一點,是要讓廣大農民更充分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重慶市農委副主任何也余介紹說,重慶市將進一步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在去年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160多億元的基礎上,今年的投入預計增加18%。其中,將投入1億多元全面實施農村低保;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區縣增加到32個,使受益人口超過1600萬,覆蓋率達到80%左右。
河北省任丘市已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市委書記姜東勝說,目前全市農民已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13個村全部通了公交車。全市近年來用于農村建設的財政投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遞增。
內蒙古達拉特旗是個傳統農業大縣。“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大力度發展惠及百姓的社會事業。”旗委書記閆鳳鳴介紹說,去年,全旗扶持貧困人口1.5萬人,解決了8000人的溫飽問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90%;核定城鄉低保對象4823戶、9648人,累計發放保障金628萬元。
東風催放千樹花。從山西計劃投入800億元初步恢復環境,到云南提出擴大貧困家庭中小學寄宿生生活補助范圍,從遼寧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到西藏確保5年內使全區80%的農牧民都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神州大地,民生春風和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