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聽證:中國發展的內在民主需求

時間:2022-03-17 05:30:00

導語:立法聽證:中國發展的內在民主需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立法聽證:中國發展的內在民主需求

民主法制建設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大力發展民主,讓各個階層的代表都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凝聚共識,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普遍的意愿變為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近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將舉行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立法聽證會。在此之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還公布了物權法草案,在全國范圍內征求意見。這些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的立法機關越來越重視民意在立法中的體現。

過去,我們常常把法律的多少作為衡量民主發展的標志,現在看來,這是很不全面的。法律制度如果不能反映民意,或者不是經過民主的程序產生的,那么法律制度越多,公民所受到的損害就越大。

舉行立法聽證,是一種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確保法律規范能夠體現民意的做法。從一定意義上講,立法聽證就是一種擴大民主或者模擬民主的過程。聽證會制度既體現在我國的《立法法》中,成為一種法律制度,同時,聽證會制度又是對現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策程序的完善和補充。所以,立法聽證會制度既是一種立法制度,同時也是一種民主制度。從形式上來看,立法聽證會需要聽取來自各個階層、不同地區陳述人的意見,需要對民意進行重新歸納和篩選。

民主法制建設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大力發展民主,讓各個階層的代表都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凝聚共識,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普遍的意愿變為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只有這樣,民主發展才不會誤入歧途,法制建設才有了正當的途徑。

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民主的發展絕對不能一蹴而就,如果目標明確,但路徑的選擇發生錯誤,也會帶來事與愿違的后果。關于民主發展的路徑選擇,現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不同觀點的呈現,恰恰反映出了中國民主發展的現實性和未來中國法制建設的必要性。

民主與法制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以下結果:第一,重要法律案討論的過程將會越來越長,爭論將會越來越激烈,有些法律案甚至不會獲得通過。單從立法環節來看,這樣的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恰恰就是在爭吵聲中,中國的民主進程大大加快;第二,當公眾意識到法律是一種最重要的利益分配制度的時候,他們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的代言人,并且希望這些代言人能夠發揮作用,在法律的制定過程中充分滿足自己的愿望,公民參政議政的熱情將會不斷高漲;第三,法律的制定由于廣泛吸收了社會各階層的意見,因而不再被少數精英分子尤其是法學精英所壟斷,法律的民意基礎將會大大提高,法律的執行成本和普及宣傳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第四,由于法律真正成為公民普遍意志的反映,執政者的權力受到了廣泛約束,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將會減少。

綜上,立法聽證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發展的內在民主需求,只要堅持人民主權原則,充分調動廣大選民的積極性,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中國的民主政治改革將會取得越來越多的成績,在民主改革的洪流下,中國的法制建設將會日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