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解放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

時間:2022-01-24 03:07:00

導語: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解放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解放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

著力實施先導工程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把城固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小康家園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體會

科學發展觀,是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集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創立的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新法寶。要落實科學發展觀,首要的是繼續解放思想。因此,我們必須把解放思想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先導工程切實抓緊抓好。

一、圍繞“第一要義”繼續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而最主要的又是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城固,作為欠發達縣,首要的任務是加快發展。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幾年,我縣經濟建設在艱難中得到較快發展,200*年全縣gdp、工農業總產值、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2001年增長71.8%、110.6%、43.4%和27.5%,城鎮化水平達到37%。肯定的說,進入2000年以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社會和諧穩定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得到實惠最多。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發展速度還很慢。去年省市要求我們要率先突破發展。按照規劃,今后五年要在發展總量上有大的突破,gdp、工業總產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5%以上,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6.3%,城鎮化水平達到40%,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00元和1.1萬元以上,這些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都大大超過往年。

可以說,未來五年,是城固負重奮進的五年,也是實現率先突破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是,目前全縣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體制障礙、結構束縛、增長方式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尤其是傳統的思維方式、舊的思想觀念,仍然是阻礙突破發展的第一門檻。因此,要率先突破發展,實現預期目標,繼續解放思想顯得尤為重要。

要繼續解放思想,實現突破發展,必須強化“四種意識”,實現“四個對接”:一是強化突破發展意識,實現思想認識對接。應有針對性的繼續解放思想,著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以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的大飛躍,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實現思想認識與突破發展“接軌”。二是強化開拓創新意識,實現工作思路對接。按照大發展謀劃、大產業構建、大項目推進的思路,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建設工業強縣、農業產業化大縣、旅游名縣為重點,積極調整經濟結構,不斷轉變發展方式,力爭經濟保持較快增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三是強化搶抓機遇意識,實現發展優勢對接。搶抓西漢高速公路、城褒一級公路開通和石天高速公路過境的機遇,把國家扶持政策與本地的區位、資源和人文優勢結合起來,并轉化為發展優勢。四是強化“跳起來摘桃子”意識,實現工作措施對接。在國企改革上加快政策性破產工作;在非公經濟發展上兌現各項優惠政策;在農業發展上用足中央扶持政策;在綜合體制改革上積極推進林權、水權、流通體制等改革;在對外開放上激活一切發展要素,確保取得突破發展。

二、圍繞“以人為本”繼續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是核心,就是以全縣人民的需要為前提,把落腳點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我縣在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決了一些事關民生方面的問題,但還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今后五年,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八個方面民生工程要求,在學有所教上,鞏固“兩基”成果,撤并27所中小學,新建改造校舍13.5萬平方米,全面落實“兩免一補”和各項助學政策;在勞有所得上,年均增加3000個就業崗位,力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1.6%和8%以上;在病有所醫上,投資千萬元對19個鄉鎮衛生院進行改擴建,同時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制度;在老有所養上,積極推進職工、農民工和農村養老保險,健全城鄉低保救助制度;在住有所居上,新建廉租房1.06萬平方米,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面對這樣繁重的任務,加之目前社會事業發展不足、經濟發展滯后、縣級財政吃緊等,群眾就醫、就業、住房、子女上學、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問題比較突出,或明或暗、或輕或重的暴露出一些不良思想傾向:一些部門有先發展經濟后改善民生的思想傾向;一些鄉鎮有因經濟實力薄弱忽視改善民生的思想傾向;一些領導干部對解決民生問題有畏難怕煩的思想傾向。因此,要解決民生問題,思想僵化、觀念陳舊、辦法老套是不行的,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

要繼續解放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須糾正“四種傾向”,處理好“四種關系”:一是糾正“重發展輕民生”傾向,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應把加快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持續發展,不能因為經濟發展慢忽視改善民生,尤其重視兼顧社會弱勢群體、發展中受益較少群體和生活貧困群體的利益,使全縣人民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共享發展成果。二是糾正“抓大放小”傾向,處理好改善民生與社會和諧的關系。不能因為“民生皆小事”就放手不抓,社會出現的不和諧因素,大多數是因民生問題引發的。因此,應在逐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上盡力而為。三是糾正“因困薄民”傾向,處理好面臨困難與群眾需求的關系。應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改善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績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四是糾正“依賴政府”傾向,處理好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關系。政府應在不斷增強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能夠實行市場運作的公共服務進行市場化運作,能夠由社會組織承擔的公共服務進行社會化運作,以擴大公共服務的供給。

三、圍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為了落實這一基本要求,我們在著眼于“四位一體”建設的同時,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和社會承受力,由單純重視經濟發展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追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轉變,在實現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五年,在全面發展上,毫不放松經濟發展,統籌抓好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四位一體”與人的全面發展。在協調發展上,始終堅持“四個統籌”,努力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各個區域、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相協調。在可持續發展上,以不斷改善生態、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進節能降耗減排,單位生產能耗降低25%,工業廢水達標率100%,城區污水處理率達80%。同時,強化生態治理,新建145處鎮村集中供水工程和4處水土流失觀測站,完成水土保持治理300平方公里、土地治理6.5萬畝,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生態公益造林25萬畝,城區綠化達3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以內,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永續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順應自然社會發展規律的一種新的科學發展方式。但是,目前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有的認為經濟發展了就可“一肥遮百丑”,其它事業發不發展無關緊要;有的認為只要哪些方面能很快出政績,就應把那方面作為重點,管他協調不協調;有的認為gdp能加速增長,浪費點資源或造成點污染無所謂,以大量消耗自然、人文資源支撐發展。

要繼續解放思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四個轉變”,做到“四個統一”:一是轉變發展理念,做到“四位一體”與城鄉、區域全面發展相統一。在爭取縣域經濟取得突破發展的同時,統籌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在加快11個小集鎮建設步伐、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農村剩余勞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同時,扶持發展21個重點龍頭企業,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發展格局,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四位一體”與城鄉經濟全面協調發展。二是轉變發展思路,做到發展質量效益與人口資源環境相統一。培育高科技、高產值企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加快節能、節材、節水技術推廣應用;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充分利用城固得天獨厚的山水、人文資源和桔園風光,力爭三五年把城固打造成精品旅游區和人居生態區,實現工業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轉變發展方式,做到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與對外開放促進發展相統一。在區域發展上,按照“平川率先發展、丘陵加快發展、山區跟進發展”的思路,合理規劃,分類指導,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合理流動,引導產業轉移,實現競相發展;在對外開放上,嚴格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放開一切可以放開的領域,放活一切可以放活的要素,力爭五年引資20億,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四是轉變發展導向,做到科學發展與科學考評相統一。逐步完善符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考評機制,既重“顯績”,更重“潛績”,營造科學發展導向。

四、圍繞“統籌兼顧”繼續解放思想。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也是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統籌發展”以后,我們在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今后五年,要繼續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要繼續發揮城固在漢中的區位優勢,用足對外開放優惠政策,促進區域發展;要繼續整合自然、人文、社會資源,統籌縣域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繼續兼顧好社會各方利益,調節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

統籌兼顧,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用十七大報告中的“四個統籌”謀劃發展。但是,我們認識還不夠、方法還不對。有的在“四位一體”發展中,只重“單項突進”,“顧此失彼”;有的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重點不突出,抓不住“牛鼻子”;有的在區域發展中,缺乏統籌謀劃、分類指導,區域間發展不夠平衡;有的在兼顧各方利益中,只注意“肥上貼膘”,不注意“雪中送炭”;或只顧眼前,不顧長遠。這些片面認識和做法,是對“統籌兼顧”的誤解。所以,需要繼續解放思想,消除不合適宜的思想觀念。

要繼續解放思想,用好、用活“四個統籌”這一根本方法,就必須提高“四種能力”,實現“四個增強”。一是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在謀劃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時,必須從全局的高度,既注意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統籌考慮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單項切忌突進,顧此失彼。二是提高戰略思維的能力,增強發展的前瞻性。要跳出城固看城固,在更大的區域、更廣的空間、更高的位置上審視和思考城固發展,放眼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找準大的發展趨勢、環境與本地優勢有效結合的突破口,明確發展定位,理清發展思路。三是提高宏觀把握的能力,增強發展的針對性。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對西部欠發達縣區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要按照“三個有利于”的要求,針對當前發展中面臨的土地、環保、資金等硬性制約,將中央政策的原則性與自我發展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困難中把握機遇,在逆境中尋求突破。四是提高構建和諧的能力,增強發展的目的性。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富裕人民。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現階段由于諸多方面原因,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拉大,城鄉貧困人口特別是低收入人群仍有一定數量,尤其是偏遠山區的群眾生活還十分艱苦。因此,富裕群眾、改善民生、構建和諧是我們面臨的一項十分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必須更加重視民生,更加重視和諧,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著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全縣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朝著共同富裕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