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和諧體會
時間:2022-10-15 09:05:00
導語:階層和諧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階層結構的分化和重組,當前社會階層間關系總體是和諧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跡象,促進階層和諧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課題。要指出的是,研究社會階層之間的相互關系,絕不是要人為地劃出某些社會階層作為我們的對立面。工人階級內部的各個社會階層,都是黨的階級基礎。包括農民階級內部的各個社會階層在內的其他社會階層,都是黨的群眾基礎。我國現階段各社會階層之間的相互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勞動合作和利益共享的關系,是產生于勞動分工基礎上的職業關系。這是我們研究和構建階層和諧的基本認識前提。
健全利益整合機制,統籌兼顧各階層利益
在我國現階段,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差別和利益矛盾仍然存在。解決利益矛盾,必須健全社會利益整合機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強調,要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
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協調好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這就要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為各利益主體提供充分的表達利益訴求的制度性平臺,這就必須建立健全規范的社會協商和對話機制,引導各個社會階層、社會利益群體和社會成員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要形成科學有效的矛盾調處機制,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利益矛盾,這就必須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調處利益矛盾,特別是要運用法律手段調處矛盾糾紛,要綜合運用教育、協商、調解等行之有效的解決利益矛盾的方法。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益保障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這就必須完善和切實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體社會成員編織一張可靠的"安全網";要健全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健全社會流動機制,促進社會成員在階層間合理有序流動
在一個開放的現代社會,社會分層仍然是一個客觀事實。社會成員因為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的高低不同而分化為不同的社會階層。在正常情況下,社會階層之間是相互開放和平等進入的,人們能夠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中垂直流動。處于地位較低階層的社會成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完全可以流動到經濟、政治、社會地位更高的社會階層。任何一個社會階層中的成員,都不是天生注定要在父輩所處的社會階層中繼承父輩的身份而終其一生,然后再把這種身份世代遺傳給子孫后代。正常的社會流動,是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實現社會流動的機制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社會革命、經濟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或轉型、社會職業結構和勞動就業結構的重大變化等。在常規化的社會流動中,促進社會流動的有效機制當首推教育及其因教育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在現代社會,社會分層的主軸是職業分層,教育更是實現社會流動的最重要機制。這就不僅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且必須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目前,我國的社會流動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障礙,階層之間的流動渠道不是變寬了,而是變窄了,社會流動出現了阻塞現象。這背后的重要原因,恰恰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資源和受教育機會在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必須重視解決社會主導階層面臨的突出問題
構建階層和諧,必須重視解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面臨的突出問題。
從工人階級來看:一是要切實解決部分工人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二是要努力緩解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從當前來講,尤其要著力解決三個突出問題:國有企業普通工人同管理者之間收入差距過大,不同行業職工之間收入差距過大,農民工同城鎮正式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時"、"同工不同權"問題突出。緩解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重點在于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必須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尤其要重視解決農民工工資長期過低和拖欠嚴重的問題。三是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職工群眾構筑一道可靠的安全網。
從農民階級來看:一是收入增長緩慢,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拉大。目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達到3.2倍以上。若將城市居民的一些隱性福利和優惠折算成收入,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為5∶1,甚至達到6∶1。二是農村社會保障缺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明顯滯后。在農村社會保障方面,當前尤其應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和實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農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以及探索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三是失地農民問題日顯突出。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完全失去土地和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有4000萬左右,而且每年仍在以200萬~300萬人的速度遞增。絕大部分失地農民生活水平下降,就業再就業難度越來越大,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又不健全,相當多的失地農民對未來感到十分茫然。
必須著力建設和諧文化,鞏固階層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沒有和諧的文化,就沒有社會的和諧,就沒有階層關系的和諧。在當今中國,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個文化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核心,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和"、"合"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世界優秀的文明成果,立足當代實踐,體現時代精神,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使和諧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價值取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會思想共識。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
- 上一篇:黨建工作規范化建設會議講話
- 下一篇:和諧社會三大理論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