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隊伍科學發展觀體會
時間:2022-11-09 09:55:00
導語:工商隊伍科學發展觀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管理的領域逐步拓展,管理的層次不斷提高,管理的要求日益規范。為適應這一形勢的變化,工商部門相繼推出了一些新的管理觀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為創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是,無庸諱言,由于地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異和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各地工商部門的發展程度和管理水平也很不一致,有的地方甚至相差懸殊。如果這些地方發展滯后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管理水平得不到迅速提升,勢必影響工商部門的發展大局和整體形象。本文結合本地方、本部門的工作實際,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的一些體會,從提高人的素質與積極性入手,著重分析、探討如何提高和改進工商隊伍建設。
一、當前工作缺乏活力是不容回避的客觀現實。
一是厭戰、厭崗的情緒較濃。一些人長期在一個地方或一個崗位,重復單調、乏味的工作,興趣降低,熱情降溫,期望降值,以致情緒焦慮,無所適從。有的甚至暫時放棄工作,另謀高就。特別是一些鄉鎮工作人員,認為“埋頭苦干,做給天看”,“干與不干一個樣,調來調去鄉下轉”。
二是戰斗力下降。局里部署的工作在所里得不到落實,所里安排的工作在站股長中得不到落實。班子戰斗力不強,往往是一把手急得團團轉,副手“大樹底下好乘涼”。有些單位,領導不敢碰硬,職工不肯出力,以吃抵費、以物抵費屢禁不止,直接影響全年財務預算。
三是工作無創新。主要表現在機關科室指導基層的作用降低,機關干部不鉆研業務,不深入實際,不跟蹤前沿理論和最新法規,不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按習慣和經驗辦事;或者以會議傳達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沒有自己的見解和創意,降低工作標準,把“火車頭”變成了“中轉站”。
四是信仰喪失。不熱愛工作,不研究工作,對部門前途懷疑,對個人前途灰心。缺乏主人翁責任感和正義感,為維護自身利益,不惜損害部門利益和群體利益。對不良現象不抵制,不批評,甚至同流合污,結果個個都是“老好人”,人人都是“受害者”。
二、正視錯綜復雜的主觀與客觀因素,尋求扭轉被動局面的對策。
1、改革留下的后遺癥。經過市場管辦脫鉤、人員分流和定編定崗,一些后遺癥日益顯現。一是人員分流造成大批新進人員流失,人力資源斷檔,隊伍青黃不接,后勁不足。二是人員定位造成心理失衡,過去的一些中堅力量,在所謂公勤和社團人員的定位中,自感低人一等而放棄進取。三是改革之后并沒有出現“吃皇糧”、“不收費”的跡象,飽受收費困擾的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大失所望。四是改革增加了新的債務負擔,影響了工資和福利。當集團利益無法保障自己的基本利益時,一些人轉而追求另類人生。
2、人員素質不適應。“先天不足,后天失調”,可謂工商部門的特有病灶。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初沒有把握好進人關,降低了進人門檻。主要表現在:一是政治素質不適應,缺乏政治敏銳性,看不到改革的大局和方向,沒有危機感,“天塌下來有長子”,得過且過混日子。二是思想素質不適應,不肯放棄既得利益,不敢嘗試新的管理模式,對上面布置的“陽光定費”、收繳分離等制約措施,消極應付,暗中抵制,“把水攪渾好摸魚”。三是業務素質不適應,要么面寬點不精,要么點精面不寬,滿足于一知半解,不追求精益求精,宣傳政策不得要領,講解法規難抓皮毛。四是文化素質不適應,文不能守,武不能攻,德不服眾,才不過人,只啃老本,不立新功,不能讓人心悅誠服。
3、對人的管理模式滯后。一是機關能進不能出。機關成為一些人的終極目標,進了機關意味著功德圓滿,養尊處優,自我陶醉。在機構設置上,因人設事;或者搞上下對應,因事設人。二是人員能高不能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鄉鎮人員不斷向城區流動,不少鄉鎮所人去樓空,力不從心。城區人員日積月累,人滿為患,人浮于事;三是干部任用能上不能下。干部任用仍然論資排輩,搞“排排坐,吃果果”,只要守得住,不怕沒位置。對干部考察、考核流于形式,降低用人標準,帶“病”上任。
4、執政能力有局限。省以下工商部門實行垂直管理,最大的好處就是扼制了人員的惡性膨脹,控制了進人渠道,一大批有專業特長的工商干部相繼走上領導崗位,成為獨擋一面的“掌門人”。但是,由于有些人只有部門工作經歷,還缺乏應對各種復雜情況和處理突發問題、駕馭全局的能力。有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搞得山窮水盡,捉襟見肘;有的講究享受和格調,喪失了艱苦奮斗的作風,成為脫離群眾的孤家寡人;有的自我感覺良好,以為非我莫屬,舍我其誰?有的不善于團結一幫人,班子貌合神離。執政能力下降,導致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不強,直接影響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5、工作的對象和內容抑制了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這就是所說的“后天失調”。70%的人員和個體戶打交道,70%的時間用于收取規費,這是一個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完成的工作。“殺雞焉用宰牛刀”,一些具有“先天優勢”的人,進入工商部門工作多年后,并沒有“與時俱進”,而是“淮南之橘”成為“淮北之枳”。根本的原因,在于所從事工作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主觀世界的改造沒有同步跟進,甚至使自己的主觀世界發生扭曲。當前,創收仍然是生存的基礎,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執罰。收費缺乏權威和手段,好話說盡,嘴皮磨破。執收似乞討,繳費如恩賜。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造成身體疲勞,心理枯竭,真是“天長地久有盡時,此費綿綿無絕期”。
三、用科學發展觀培養和造就一支特別能戰斗的工商干部隊伍。
1、更新管理理念,提高人員素質。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素質決定了發展的速度和方向,但人的潛能是可以無窮開發和利用的。現實條件下,提高人員素質的根本在于更新管理理念。一是要從以收費為主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向查處經濟違法案件轉移,通過強化職能作用,鍛煉工商隊伍,樹立工商權威。二是要從以管理自居、夜郎自大的心態中調整出來,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思想,把個人利益置身于集體利益和群眾利益之中。三是要強化為群眾服務的本領,爭取做到“一口氣講清楚”、“一次辦成功”、“一條龍辦到位”、“一個窗口對外”,而決不允許故弄玄虛賣關子,故作高深設檻子,故作姿態推擔子。只有思想深處和舊的東西決裂,靈魂深處和自己革命,才能產生自發的動力、自發的行動來改變自己、改造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品位,使自己的言行與人民群眾的要求保持一致、與國家的要求保持一致、與工作的需要保持一致。這樣,我們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理直氣壯地把我們的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2、打破用人界限,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的力量。論資排輩一直是用人觀上的頑癥,它之所以還有市場,是因為這種辦法簡單,能回避矛盾。但這種人為制造的機會不平等,扼殺了無數人的進取意識,給工作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首先,要打破干部級別制,由任命制改為聘任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其次,要解除身份界限,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要人為制造身份障礙,人為制造用人框框。所謂公勤、社團,那只是改革過程中的一種手段。在改革還沒有進一步深入的時候,完全可以將它束之高閣,置之不理。其三,要打破年齡界限。困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必須捐棄前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和貢獻大小的因素,不在年齡的大小、資歷的深淺,而在積極性的高低。其四,要打破區域的界限,搞“五湖四海”。再也不能畫地為牢,在基層人員中選基層干部,從機關人員中選機關干部。
3、堅持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培養干部。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目標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事實上,不同的時期,我們都有不同的典型與英雄。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沒幾天”。不少人風光一陣后,并沒有乘勢而上,而是偃旗息鼓,銷聲匿跡。究其原因,就是在培養干部隊伍的問題上,缺乏戰略眼光。要促進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看人要看根本,不能被一時的現象所迷惑,也不能被一時的需要所限制。一個人沒有“德”作支撐,“才”的表現是功利性的,是暫時的,是要出難題、出問題的。二要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要加大輪崗力度,不要迷信權威。“走了胡屠夫,照樣吃卷毛的豬”。一個人在一個位子一個地方呆的越久,他的思維就越停滯,就越依賴經驗,對個人和工作都是一種損失。三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變化的條件和環境中衡量事物的正確與否。不可否認,在陸續進入城區和機關的工作人員中,不乏成績優異、才能突出的佼佼者。在那個時期,他們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激勵了系統干部職工奮發向上的斗志。但是,隨著形勢和環境的變化,過去先進的、正確的東西,已經成為我們事業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在此情況下,必須組織和動員相當數量與規模的干部隊伍到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最困難的地方去。機關干部重回基層,城區干部再到鄉鎮,是群眾的呼聲,是事業的需要。好鐵仍要回爐,百煉才能成鋼。不經過基層鍛煉的干部是不全面的干部,不經過群眾認可的干部是不可信的干部。只有勇敢地接受挑戰,義無反顧地到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鄧小平同志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啊、勁啊,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4、營造工商文化,改善工商形象。國有國史,家有家風,一個單位和部門也有它的特色和傳統,這種特色和傳統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文化”。好的、積極的文化,可以促進我們的工作,提高隊伍的素質和品位;不良的、消極的文化,則腐蝕我們的肌體,削弱隊伍的戰斗力,損害工商形象。營造工商文化,關鍵是學習。一是倡導學習的氛圍。不愛學習、不講學習、不激勵學習,是我們的通病。原因之一,就是學習與否,對我們的工作一般不構成威脅。但是,都不學習,長此以往,貽害無窮。這就好比冷水煮蛙,一旦發現身處險境時,想要跳出來已悔之晚矣。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建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可見,一個不學習的人,不可能全面發展;一個不學習的集體,也不可能持續發展。二是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高尚的文化娛樂活動可以吸引人、團結人、凝聚人,可以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近幾年來,由于受經費限制,我們幾乎沒有開展任何形式的活動。但有些活動是可以節儉舉辦的,如演講會、報告會、演唱會等。這些活動開展的越多,就越能突出文化的品位,越能提升我們的自信心。三是培植典型。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和文藝形式,創作優秀的文學作品,報道和宣傳隊伍中的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達到凝聚人氣、鼓舞士氣、樹立正氣、激發銳氣的目的。
- 上一篇:基層工商所長心得體會
- 下一篇:食品安全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