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精神發展現代工會感想

時間:2022-08-25 09:23:00

導語:學習十七大精神發展現代工會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十七大精神發展現代工會感想

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和全面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了黨的十七大,總書記在十七大上所作的報告,是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行動綱領。

作為一名工會工作者,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認識水平提高是一個重點環節。市委黨校組織的工會干部培訓班,幫助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十七精神,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培訓班上,老師的講解聯系實際、深入淺出,對我們加深理解、全面認識,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顧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十七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全面部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是一篇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綱領性文獻,是我們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行動綱領。同時大會順應時展的客觀要求和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總體潮流,對黨的十二大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作出了第5次修改,把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奮斗目標和總體布局,體現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成果,體現了黨的十七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對于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不斷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通過學習十七大報告,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共同理想、前進道路和奮斗目標,是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相一致、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我深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十七大報告中,目標是明確的,任務是艱巨的。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目標,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科學地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升華。只有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徹底解放思想,在“改革”、“開放”這“兩大動力”的推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才能越走越穩,越走越快。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現代工會工作

十七大報告中闡述了一個重要思想,就是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離開了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成了無的放矢。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指導發展的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

十七大報告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落實要求。報告指出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并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四個要求”。事實上,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建設理論這幾年在我國的成功實踐已經引起世界的關注,世界上一些著名媒體把這些理論稱為“中國理念”、“中國道路”,說明我們黨創新的理論是科學的、正確的,必將在世界上產生深遠影響。公務員之家:

堅持科學發展觀對發展現代工會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科學發展觀的確立進一步明確了工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職責和作用。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廓清了工會對這一課題的認識,那就是要在全面發展中行使工會的職責,在協調發展中體現工會的職能,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工會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工會要在協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勞動關系、在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協調發展的工作方針,實現“兩滿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勞動者滿意;調動發揮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投資經營者滿意)的工作宗旨。其次,科學發展觀的確立為工會維權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在十七大報告中,作出的一系列有關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決定,其中有不少涉及職工權益和工會工作的內容。“國家尊重和保障”早已被列入國家根本,對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從母法上作了規定。勞動權是的重要內容,國家尊重和保障,就是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勞動權,就是尊重和保障勞動者的就業權、勞動報酬權、社會保障權等基本勞權。黨的十七大就如何實現科學發展觀還討論了許多涉及職工權益的熱點難點話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議案、提案。這些涉及職工權益的憲法修正案、施政重點和議案提案,將為工會維權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緊緊圍繞著十七大報告中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工會要認真研究,搶抓機遇,有所作為,推動工會工作的新發展。

一是加大源頭參與力度,加強多層次、多類型的協商機制的建設。工會要進一步加大源頭參與的力度,凡是涉及職工權益尤其是弱勢職工群體權益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修訂,工會都要積極主動地反映職工的意愿,代表職工的立場,表達職工的聲音。工會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推進各個層面、各種類型的協商機制,通過建立健全協商機制,有效預防和調處勞動爭議,避免勞動糾紛的發生或升級。

二是重視對職工素質的培育,建設一支符合黨的建設總體布局要求的過硬的職工隊伍。黨的十七大對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提出了:一條主線、五個重點、一個目標、六項任務的總體部署。工會要重視并加強對職工素質的培育,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要積極引導職工樹立終身教育的意識,形成終身學習、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習慣,培養職工的學習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推進職工隊伍的知識化進程。要把“創爭”活動和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工程緊密結合起來,繼承和創新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優良傳統,組織引導職工為我市工作建言獻策,為我市創城工作貢獻力量。

三是重視工會整體工作的協調發展。一方面,由于層次性、差異性、多樣性的特征,工會工作要注意分類指導。另一方面,工會也要樹立全面協調發展的觀念,統籌兼顧。工會工作的均衡發展主要表現在:不同地區工會之間的協調發展,抓工會組建與抓作用發揮的協調發展,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的協調發展,地方工會和產業工會的協調發展,維護職工權益與促進企業生產的協調發展,擴大就業和保障勞工基本權益的協調發展,求真務實埋頭肯干與加強宣傳擴大工會聲音的協調發展等等。

四是重視科學發展觀新形勢下的有關政策和理論研究,加強工會自身隊伍建設。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各地在指導思想、戰略規劃和具體舉措上必然會根據“五個統籌”的要求作出相應的調整。工會應及時關注這些變化,研究這些變化給職工權益和工會工作帶來的利弊影響,并提出積極的政策主張,采取相應的跟進措施。同時,工會要加快自身隊伍建設的步伐,適應形勢對工會干部素質的要求。要樹立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全局意識、服務意識、群眾意識。要努力培養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工作藝術,具備與多種對象同平臺溝通對話能力的現代新型工會工作者。

三、聯系實際學習,促進本職工作

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好十七大精神,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對提高認識、推動工作具有重要而實際的意義。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堅定不移地促進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在工作中,響應中央號召,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一是要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二是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工會事業推向前進。三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大力發展我市工會工作。我們要認真學習十七大報告,深刻領會精神實質,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奮發有為,以新的思路謀求發展,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工作,扎實抓好理論學習,把十七大報告精神,貫徹落實到行動上,以實際行動,促進工會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