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踏實工程”個人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2-11-04 03:03:51

導語:領導干部“踏實工程”個人心得體會5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踏實工程”個人心得體會5篇

第一篇

今年我被安排到XX村掛點,掛點組是前頭、后頭、排頭、圍南四個組,其中圍南組是移民組,已經移過來好多年了,已經漸漸的融入了XX這個大家庭。從四月開始,在掛點領導、工作組長與及村干部的帶領,我開始下鄉進村入戶走訪,了解掛點組里每戶人家的基本情況,并將了解到的情況問題做好民情臺賬。第一步,我先走訪組長家里,了解整個組的大概情況,并將一些突出的東西牢記在心,然后跟隨組長走訪每一戶人家。排頭組長湯其銀,一位沒做多久的組長,當我來到他家的時候,跟他細聊,當我問他有什么困難么,他說自己沒什么困難,就是組里搞了新農村,資金可能存在一些缺口,需要一些資金援助,希望我能幫忙向領導反映下情況。當時我愣住了,他一直說自己家沒什么問題,但是卻一直重復著這個問題,他的大公無私讓我敬佩,我答應他回頭跟掛點領導反映。在下鄉的時候,每每總會看到一些比較破舊的房子,家里沒什么家電,房子里面陰暗濕潮,我總會想自己與他們相比,我是多么幸福。踏實工程入戶已經進行快一個月了,雖然有些辛苦 ,受過委屈,但如此貼近基層,讓我更加的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在將來的工作中,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此次活動,讓我有如下些體會:

一、調整好心態。在走訪中,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村民們也會熱情歡迎,并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二、要為群眾辦實事。說實話,看到該村群眾大部分生活還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導致家庭極端貧困,感到十分不安,因此一一做了了解和記錄,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村里的山路因下雨塌方,組織村民進行搶險和疏通。

三、為人謙遜,努力學習。此次駐村工作,直接面對農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強學習很重要,因此除開展正常的工作外,還要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計生、村組織建設、農技等方面知識,開展農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同時在走訪中,向農民學習,特別向有經驗的農戶或專業戶、富裕戶學習,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有利于向其他村民推廣、引導。

四、改變工作作風,做到眼勤手快。在宣講政策,調處矛盾糾紛過程中要有耐心,只有耐心才能打動群眾的心。同時要多走多訪,多調研,還要善于總結,才能了解村情民意,從而對癥下藥,幫助解決問題。

第二篇

體會近期,我鎮開展的踏實工作,作為一名基層鄉鎮干部,我談幾點自己的感想:

一、深入學習,做好宣傳。以聯村聯戶為載體,以為民富民為目的,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說到底就是要切切實實為基層群眾解決問題,謀取福利,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進村入戶,走到群眾當中去,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以脫貧致富。要做好群眾的工作,就得做好宣傳,讓群眾知道黨的政策,法律法規,時代在變,政策也在隨著更新。因此,要正確的傳達政策,做好宣傳。

二、體察民心,了解實情。我們在基層工作并不等于我們是深入基層,在走訪的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還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進行了了解和記錄,并解決了一些具體問題。作為一名鄉鎮干部,要了解民意,就要和群眾面對面的交流,同吃住,讓群眾說出最需解決的問題,了解群眾的困難,了解群眾的疾苦,要切實了解實情,該幫扶的要幫扶,該思想教育的要教育改造,改變落后局面,讓群眾走向致富小康之路。要細心做好民情日記,記錄所見所聞,總結提高。

三、增收致富,促進和諧。真正做到增收致富,和諧發展。這是一次解放思想、轉變作風、也是鍛煉干部的創新之舉。也是加強我們干部與農民群眾的溝通,搭建我們之間的橋梁,了解新農村農民生活中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利于我們今后更好的工作,動員干部職工進村入戶,幫助農民早日脫貧致富,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這是強化“三農”工作、推進扶貧開發、密切黨群干群關第、錘煉干部作風的一項重大舉措,確實是一項為民、惠民、得民心的工程。我會切實把這一行動貫徹好、落實好,真正為群眾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諧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篇

“踏實留印,抓鐵有痕”是習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提出的,這是要求干部要下到基層,走入村組,訪遍群眾。在縣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開展“踏實工程”活動以推進干部作風建設,作為XX鎮人民政府的一員,我認為應該對自己掛點村(XX村)的基本情況要掌握,對XX村群眾家庭情況要了解,做到知民情,解民憂。

通過這次”踏實工程”進村入戶活動,我對初步走訪XX村農戶有些許感悟,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弘揚十八大精神,落實黨的農村政策

此次進村入戶的走訪群眾可以宣講中央的十八大精神,農村中還存在著很多群眾不了解黨和國家的實時政策、不理解政府干部按原則辦事的情況,及時的跟群眾講解國家的關于農村的一些最新政策,讓農戶深入了解國家的惠農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樹立和工作支持的意識。這有利于黨和政府跟群眾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我鎮的和諧穩定發展。還記得走訪的第一戶就是下街組的許宗為老人,老人雖87歲,身體卻很好,是個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許宗為老人一直稱贊著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政府干部照顧好,才有今日的幸福生活。

二、全面了解村里情況,盡力解決群眾憂難

由于參加工作時間的短暫,工作經驗的缺乏,加上少了本地人熟知本地情況的優勢,我只能通過多下到村里來逐步緩解這些缺陷,對熟悉XX村的歷史,掌握XX村的現在,籌謀XX村的未來有一定的幫助。每次去到農戶家里交談時,總能傾聽到群眾的一些心聲,了解到每個農戶的生活情況,遇到農戶提出的一些困難和建議,第一時間用民情筆記本記錄下來,再慢慢跟農戶分析問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力的去做,對于下街組有好幾戶農戶反映說家門口的石子路不方便通行,尤其是下雨天,希望把至上街組交界的一段石子路進行硬化的。這種自己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就應該及時跟村長及村書記反映協商后再拿出解決方案。

三、鍛煉自我能力,加強作風建設

拿著民情日記帶著民情臺賬每家每戶的走訪雖有些辛苦,卻也是歷練自己的一種機會和手段,期間也遇上過農戶不理解、不配合,當被認為是“形式主義”時,我都會和農戶耐心的交談,不斷轉變立場、改進溝通方式,努力拉近和群眾的距離,直到群眾摒棄之前的觀念。只有加強對自我的工作作風建設、增進自我溝通交流能力、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事,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和理解。

第四篇

為了加強我們干部與農民群眾的溝通,搭建我們之間的橋梁,了解新農村農民生活中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利于我們今后更好的工作,我鎮開展了“踏實工程進村入戶走訪”活動。我滿懷激情地走上了去XX村XX組和XX組的路上,雖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但走訪群眾了解民情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又是一次挑戰。

記得剛開始走訪的時候有點膽怯,不知道該怎么去跟群眾交談,于是XX村書記用簡短的一句話告訴我向群眾說明走訪的來意,這對我后來在跟群眾的交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向群眾宣傳政策,如計生政策,、享受農村低保的對象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享受“同步醫療”政策,自己基本上不用花很多錢;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在家的年輕人很少,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在家帶孫子孫女的情景”;年輕人在外務工、創業的比較多。

在以后在走訪中向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是在走訪的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還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進行了了解和記錄。

二是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

三是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群眾的好朋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四是要改變工作作風。這就要求我們聯村干部要在宣傳有關政策中、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我們講二遍,講十遍;一次不在家,走兩次,我們就是用這種精神,耐心去打動群眾的心,順利完成工作。

五是要端正學習態度。在村工作直接面對農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強學習很重要。要認真學習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有關城建、土管、計生、村級組織建設、村級財務管理、信訪、安全管理、種植、養殖等方面知識,才能在政策法規宣傳、組織建設督導、民主制度監督、矛盾糾紛化解、富民強村服務等工作中發揮作用,開展農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六是要積極拓展新思路。農村工作錯綜復雜,包羅萬象。在工作中,我們要勤于思考,對各方面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建議和方案一定要符合本村實際。

七是要做到勤快。要多走訪,多調研,多到第一線去了解村情民意,從而對癥下藥,制定對策,幫助解決問題。

這次走訪后的趕觸太多太多,有苦有甜,對那些生活條件較好的農民我替他們高興,可是那些困難的群眾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今后肩上的責任,這時刻鞭策我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在黨和人民的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教育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余熱。

第五篇

如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已經今非昔比,黨的支農、惠農政策日漸完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做好農村工作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必須學會并善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轉變為以教育引導、主動服務為主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農民群眾工作。必須善于和樂于做群眾工作,牢記宗旨意識,充滿感情,深入基層,實事求是,為民所想,為民所思,換位思考,從一個普通農民的角度看待農村工作,從農民的需要出發。

通過這次踏實工程走訪從中我深刻體會:“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須知自己也是百姓。”我們只有真正換位為“百姓”,身去聯,心去駐,駐到“百姓”中去“察民情、解民憂”,才能真正了解、理解、依靠群眾,幫助和引導群眾。最艱難的事情,只要堅持讓群眾得益,干部作風轉變,工作方法得當,都能辦成;最尖銳的矛盾,只要走下去,坐下來,也都能解決好。要學會聽群眾說話,這樣才能知群眾的想和盼、缺和憂、怕和怨,才能真正辦好群眾擁護的事情。通過蹲點永豐村倉下坳嶺兩個組及參與全村其他工作,我認識到作為鄉鎮干部,服務基層是我們始終要樹立的意識。通過踏實工程走訪群眾,使我更加了解到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幫助解決什么,而這些都是我們指導和改進工作的客觀依據。改善民生也是我們始終要做好的命題。在走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是群眾對黨和政府改善民生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新農村建設村民建房、關心低保弱勢群體、實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高西公路拓寬等,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他們期盼著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同時也提出計生家庭戶是否有好的政策可以得以享受。

如何破解難題也是我們始終要交好的答卷。通過走訪,村項目建設推進難、新農村規劃建設難、拓寬高西公路拆遷難、高標準農田改造后分田難、計劃生育政策落實難和各類矛盾糾紛、不穩定因素化解難等一系列問題更加凸顯在我們面前。

如何更好的開展好農村工作,上群眾門說群眾話,讓群眾給予肯定,在今后的工作要做好:

(一)政策法規的宣傳,在農村,涉及農民利益的政策法規很多,比如說有惠民強民政策,有計劃生育的政策,有土地山林、水利設施建設方面的政策法規,還有關于婚姻家庭方面的政策法規,有村民委員會的組織法、選舉法等。

(二)村情民意的調查,要當好村情民意的調查員,要調查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情況,要搞清楚農民所思、所盼、所憂、所懼、所恨、所怨、所喜。

(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破解群眾對政策不了解的抵觸情緒,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