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干部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10 09:13:00

導語:學生干部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干部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我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發展問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就是科學發展觀的貫徹過程。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下,國家的發展也遭遇到一個瓶頸階段,這個時候,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我們的建設將是很好的指導。而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堅持好字當頭,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

現在,好像全國上下都在學習科學發展觀,我覺得,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也是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推動我國發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因此,我認為,大學生黨員學習科學發展觀也完全是必要的。

一、科學發展觀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

科學發展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的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發展的豐富思想,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理論基礎。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是時代的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深入發展,各國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國關系深刻變動,世界力量對比繼續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日益加快,國際產業重組和生產要素轉移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蓬勃發展,世界經濟正處于新一輪恢復和增長期。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我國的發展前景,看重我國的作用和影響,同我國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強。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也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明顯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我們面臨的仍將是一個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就要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發揮比較優勢,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科學發展觀是在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世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科學發展觀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加快經濟增長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奇跡。但是,由于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導致一些國家出現了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后,能源、資源日趨緊張,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以及高增長下的兩極分化、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治動蕩等問題,經濟增長并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多的實惠,未能實現持續的增長和真正的發展。世界發展實踐表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在汲取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借鑒國外發展理論有益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根據。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實現工業化為核心,逐步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提出堅持統籌兼顧等方針原則,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的發展走了彎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正確判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一系列推進發展的方針政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黨的十四大以后,我們黨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新突破,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總結我國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抗擊非典的重要啟示,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目的,重視改善人民生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必須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妥善處理好城鄉、地區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必須注重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的發展經驗上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