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干部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30 03:36:00

導語:工商干部學習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干部學習心得體會

市局安排在全系統干部職工中開展“珍惜崗位,有所作為,提高思想境界和執行力”為主題的思想作風建設學習教育活動,筆者以為,加強黨員領導干部品行修養,提升黨員干部素質,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從多方面努力,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思想感情、生活態度、精神狀態等方面懂得知恩、知足、知責。這既是黨員領導干部品行修養需要認識和回答的重要問題,也是畢生不斷努力實踐的人身重大課題。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干部官當大了,辦公室坐久了,不知不覺在思想和感情上與群眾產生了距離。他們不知道一袋粗糧對于耕耘在貧瘠土地上的農民的珍貴;不明白至今還有“三月不知肉味”的農民兄弟;不了解一頓宴請的花費就足夠救助一名失學兒童完成學業。因此,身居“官位”后,經常到基層困難群眾家走一走,看一看,以老百姓的生活為鏡子,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到知恩、知足、知責,我覺得這要比一本好書讀得快,體會深,實踐起來管用。。

知恩。就是要搞清楚個人成長進步靠什么,解決好“我從哪里來”的問題。有道是,知恩圖報。“知恩”是“圖報”的前提,不“知恩”何談“圖報”?當然,古人的知恩突出的往往是知個人之恩,并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歷史上留下過不少佳話,像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岳飛的“精忠報國”等。對黨的干部來說,知恩除了知父母之恩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沒有黨和人民的哺育,就沒有我們的一切,知黨和人民之恩是一種覺悟,報黨和人民之恩是一種義務。對工商干部來說,恩來自于民,權要為民所用,帶著感情做工作,服務企業和群眾,規范執法行為,依據法律辦案。縱觀一些先進典型的成長軌跡,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無不是始終銘記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把知恩之情化作報恩之行,在本職崗位上積極進取,建功立業,并因此贏得了人民的擁戴。恩從心中來,行為要體現。手中的權利,不能當成特權,要用權報恩,用事體現報恩的行為,一點一滴報達黨對自己的培養,一點一滴報達各級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關心,一點一滴回報人民群眾對我們公平與正義的信任。

知足。知足常樂,也是一句古話。是人們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古人說:“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常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這些至理名言是從多少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中積累出來的,是先哲縱觀人生成敗、歷史變遷得出的寶貴經驗。我們說的知足,主要是從生活待遇上講的,而在工作上、學習上,要永遠知不足。雷鋒有句名言,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知足與不知足的辯證法。一個人只有生活上知足,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工作才能盡職盡責。古往今來,在事業上不知足而成功者不勝枚舉,而生活上貪慕奢華招致禍患者也屢見不鮮。絕大部分工商干部就個人和家庭而言,工資收入雖然不高,但猶如井底之水,取之不盡,足夠保證一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對黨和人民給予的這一切,按理說應該很滿足。但現在確有個別同志老是心理不平衡,職務嫌低、待遇嫌差、榮譽嫌少。如此不知足,難免欲壑難填,引火燒身。那些腐化墮落的貪官們,東窗事發之前,既不缺錢,也不缺物,但缺少的就是滿足,由于不滿足已經得到的一切,結果自掘墳墓,走上了毀滅的道路。當然,這里所說的知足,是物質生活的知足,而在事業追求上、在為黨和人民的奉獻上、在高尚人格的追求上,應當永不滿足,應當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今天,看一下住,我們的辦公條件得到改善,越來越寬敞,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心情越來越舒暢;看一下衣,國家給我們發放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工商制服。知足吧,時代給我們環境,黨為我們創優環境,單位為們改善環境,需要我們的是什么呢?努力工作,刻苦學習,把知足化為足足的干勁兒。知責,就是要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解決好精神狀態問題。知責是建立在知恩、知足基礎之上的。一個領導干部只有知恩、知足,才能真正認識到職務意味著權力,更意味著責任。職務越高,責任越大,要求我們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以“如履薄冰”的精神,高標準地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創造一流成績,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知責問題,說到底是個覺悟問題,也是個黨性問題。有了知責意識,即使暫時能力差一些,也會一步步趕上來。相反,整天萎靡不振,即使能力素質再高,也干不好工作。為什么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相差無幾,有的同志干得很出色,有的卻干得很一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這里。

知責。“知責思為”,這是我國當代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話,意思是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在社會上需要承擔的責任,并積極進取,發奮有為。黨和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交的是信任,交的是責任。“官”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有一份權力,就有一份責任和義務。但少數干部往往只想著權力帶來的地位、待遇、榮譽、享受,而淡忘了應負的責任。封建官吏尚有“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情懷,作為我們共產黨人,理應境界更高一些,把責任看得更重一些。身居“官位”后,要有一種“魚兒離不開水”的歸宿感,真情對待基層,熱情服務群眾,努力造福一方百姓。

某省平遙古城的縣衙大堂正門兩側的一副楹聯意味深長:“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副楹聯道出了官與民的辯證關系,直到今天仍有其積極意義。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干部、每名工商干部要邁開雙腳深入企業商戶,與人民群眾手拉手、心貼心,要一心為其解憂,一心為其解困,一心為其解難。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綜上所述,知恩,主要是弄清個人成長進步靠什么,解決好帳往哪記的問題;知足,主要是回答好生活待遇比什么,解決好節欲的問題;知責,主要是回答好工作圖什么,明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工作標準,解決好精神狀態的問題。“三知”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知恩是知足、知責的基礎,知足、知責是知恩的外在表現。成長進步上知恩,生活上才能知足,工作上才能知責。我們必須堅持“清正廉潔、忠誠奉獻、實干高效、全面創新、做到最好”的原則,大力解放思想,自覺提高思想境界,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當作工作的著力點,增強事業心、責任感,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切實增強執行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路還長,我們要始終牢記一名工商人肩負的使命與責任,無愧于時代的要求,讓紅盾精神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中煥發出更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