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銷售行業稅收管理對策

時間:2022-03-03 03:53:00

導語:淺析銷售行業稅收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銷售行業稅收管理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現在已成為全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汽車擁有量達到3000多萬輛。但不容忽視的是該行業稅收收收入并未隨經濟的發展同步增長,稅負偏低的問題一直困繞著稅務管理人員,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我們研究解決。

一、汽車銷售行業稅收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稅收政策存在漏洞。有的經銷公司為了完成廠家規定的銷售計劃,提前將貨款打入廠家,取得進項發票,而不提車。按政策規定,應該予以抵扣,但又與事實不附。這就導致人為的增加當期進項稅額,減少了本期應納稅款的實現。同時,4S店的購車代辦車險返利和按揭代辦傭金等業務,但一般只對準銷售員個人進行核算,沒有納入企業的正常收入,但政策上沒有明確規定。另外,部分4S店為了減輕稅負,將修理、修配業務單獨核算,不歸并到經銷公司按一般納稅人核算,只按小規模納稅人按6%的征收率計算稅款,逃避國家稅收。以上問題均需要進一步明確管理辦法,防止國家稅收流失。

2、信息資源不能共享。首先在稅務機關內部,有關數據信息還不能完全共享,數據資料傳遞不暢,導致在管理上不能形成合力,在機制上不能產生動力。其次是稅務、公安、銀行信息不能實現共享,很多數據資料很難掌握,單靠稅務部門一家單打獨斗,很難取得有效的效果。第三是與車購稅“一條龍”管理還沒有完全結合,有些信息還沒有綜合運用到流轉稅、所得稅管理上。

3、推遲銷售實現時間。有的企業將實際收取的貨款與機動車發票上的差額,長期掛在“應付賬款”上不結轉收入,有意推遲銷售時間,影響當期稅收。隨車配送裝飾精品不計收入。隨車銷售收取的汽車內飾等價外費用,不記收入,直接沖減有關費用,不作視同銷售處理。無正當理由低于成本價銷售整車。這些現象也是“4S”店普遍存在的。另外,汽車經銷商為促銷或作廣告,在銷售時將一部分購進的精品,無償贈送用戶,或將隨車收取代客戶裝車內飾等費用,只結轉成本,不計提銷項稅。

4、少開發票金額、少提銷項稅。由于汽車銷售對象的特殊性,經銷企業不開發票進行偷稅的可能性極小,但存在少開發票,不按實際收款記銷售的現象。有的經銷商出于對“關系戶”考慮低于成本價銷售,侵蝕了稅基。多列工資及三費、招待費、支付與生產經營無關的費用,未做納稅調整。有的公司因從銀行貸款不容易。就以向關聯企業購貨為由向銀行申請以“承兌匯票”結算,再由該關聯公司貼現后,將資金和貼現費用轉入本公司。關聯公司的貼現費用76000多元則記入本公司的“財務費用”。增加了當期成本。同時,有的企業出于從謹慎性原則考慮過多,不論實際工資發放情況如何,均按一個固定數額進行預提,結果造成多預提工資和“應付福利費”未做納稅調整。有的將尚未結算的工程款,記入固定資產原值先進行提折舊,也增加了當期費用,減少了應納稅所得額。

5、非正常損失不沖減進項稅。經銷公司在購車過程中,發生的碰撞等非正常損失車輛,以低于成本價格銷售,其進項稅未作相應調整。有的家公司存在將非正常損失的車未作進項稅轉出,少計算稅金。也有的公司將自用車輛不作進項稅轉出等等。從廠家取得的現金返利未沖減進項稅額。汽車經銷公司從廠家取得的有現金返利,也有實物返利,但在該區只有現金返利。大部分“4S”店取得的返利直接從購車款中扣除,并在同一張專用發票上注明折扣金額,進行了進項沖減,但是也有公司將取得的返利,不開專用發票,不作進項稅額轉出。

6、納稅評估效果不佳。由于汽車行業的毛利率、稅負率、成本變動率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這就對評估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使評估工作沒有一個科學的參考依據。另外,由于有些信息資料收集不齊,數據資料掌握不準,使納稅評估工作很難有效開展,致使一些面上的問題也不易發覺。實地監控不能到位。由于汽車經銷行業在內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計劃性、規律性、穩定性,這就為我們實地監控提供了方便。比如每家4S店均有銷售計劃、商務政策、與廠家聯網的數據庫等,只要對這些資料進行監控,就能準確掌握每戶汽車經銷公司的經營狀況。但是,由于管理力量的因素,稅管員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企業進行實地監控。

7、日常檢查深入不夠。日常檢查主要浮在面上,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案頭檢查,對出現的異常情況沒有深入進行剖析,沒有挖掘問題的根源。另外,由于對計算機知識掌握不夠,對企業的系統數據不能準確查清,致使管理工作一直浮在面上,導致管理漏洞。日常管理有些偏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沒有嚴格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執行相關登記和備案制度。主要表現在這幾家汽車經銷公司均未按規定將其財務會計制和會計核算軟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稅務機關亦沒有對其進行處罰。同時,在辦理稅務登記后,重新開立的新賬戶、賬號沒有按規定進行登記,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們進行稅務檢查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在檢查過程中不能有效發揮主動權。同時,由于對汽車經銷行業是鏈條式、封閉式經營,有其獨特的經營核算特點,而稅務部門對這個新興產業了解不夠深入,對有些問題還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癥結,再加上現在對專項檢查均有明確檢查時限,要求稅稽查部門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結案,而且要求稅務部門一年內只能對企業進行不超過兩次的檢查,使稽查人員很難深入進行檢查,挖掘更深層次的問題。

二、加強汽車銷售行業稅收征管的建議

1、探索行業規律,掌握稽查要點。隨著企業核算不斷走上電算化、規范化、無紙化辦公,這就需要稽查人員素質要緊跟形勢的變化,精通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不能被計算機所算計,造成有賬不會查、有數據不會調、有問題發現不了的矛盾,一方面要增強稽查人員的計算機操作運用;一方面要認真落實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軟件備案制度,組織人員對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辦法進行研究,掌握稽點,提高管理水平。

2、實行動態管理,加強稅源監控。對企業的運營狀況實時監控不夠,造成了人為調控收入實現時間、銷售配件等售后服務收入不入賬、提前抵扣進項稅、推遲應納稅額的實現等問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稅管員要加強對企業的資金流、物流進行實時監控,隨時掌握企業資金變動、貨物的進出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企業有關人員進行約談和進行實地檢查,這也是防止人為造成零、負申報的一種有效措施。

3、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加強納稅評估。作為稅收管理、稽查人員必須注重對整個行業的各主要品種的個別毛利率,平均利潤率、費用率、稅負率等信息的搜集,以此深入開展納稅評估和納稅檢查。同時,要加強稅收管理員制度的落實,完善信息采集、傳遞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另外,要加強與銀行、公安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及時掌握納稅人資金動態。并結合汽車行業產、供、銷“一條龍”信息,進行全面監控,防止稅收流失。

4、加強稅收宣傳,提高財會人員的核算水平。稅法宣傳沒有結合企業實務,針對性不強,納稅輔導沒有深入具體到業務操作,其結果是企業由于對稅收政策更新不夠,非主觀故意造成了偷稅行的發生,以及不能正確核算應納稅額,影響了稅收的實現。因此如何將稅法宣傳落實到具體實務中,是解決企業正確核算稅收的有效途徑之一。

5、嚴格稅收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現在私營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身份特殊,有些行為明知不合法,只因自己是給私人老板打工,只能按老板的意圖做事,考慮個人利益較多。結果造成年年查,年年有偷稅。因此,除加大對企業財務人員和主要負責人的稅法宣傳力度外,加大對偷稅的處罰力度,尤其是對賬外賬等故意偷稅行為根據數額大小、分別處于2倍以上5倍以下的處罰,從而增大不法企業的偷稅成本,以減少偷稅行為的發生,達到以查促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