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委節能工作措施

時間:2022-06-05 01:58:00

導語:經信委節能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信委節能工作措施

一、節能形勢

(一)節能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完善。一是組織領導機構健全。市和各縣區政府基本都成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節約能源辦公室和節能監察機構,充實管理人員,完善工作制度,加強了對節能工作的協調指導力度。二是政策體系健全。市政府先后出臺了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意見、能耗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節能考核辦法、節能獎勵辦法、節能評估審查辦法和循環經濟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推進了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三是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嚴格節能目標考核,將節能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縣區、企業和市政府部門、單位,建立節能雙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對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實行“一票否決”,每年召開節能考核會議,兌現獎懲。四是節能執法不斷加強。市和縣區成立了節能監察機構,明確監察職責,規范執法程序,建立了日常監察和專項監察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促進了節能監察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五是節能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制定了《節能降耗預警調控方案》,對重點用能行業和企業區別情況,采取不同調控措施,將能源消耗總量控制在限定范圍。2010年共對157家企業實施了預警調控,累計減少用能50.79萬噸標準煤。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出臺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實施意見,培育了勝動集團等一批節能服務公司,在重點用能企業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實現了企業節能無風險投資。

(二)結構節能成效顯著。一是嚴把市場準入關。嚴格節能評估審查制度,2010年審查備案節能項目206個,限批高耗能項目61個,有效遏制了“兩高一資”項目上馬。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十一五”期間先后淘汰50萬噸立窯水泥、6萬噸隔膜燒堿裝置、360萬條斜膠胎等一大批落后產能,年可減少用能68萬噸標準煤,關停小火電機組52.1萬千瓦,超額并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省政府下達的淘汰任務。三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十一五”期間,圍繞化工、造紙、橡膠輪胎等傳統產業共實施技改項目1820個,完成投入1280億元,全市主要行業80%以上的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四是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圍繞國家“十大節能工程”,先后實施節能示范工程90個,累計節能68.5萬噸標準煤。組織實施了三個“節能20項”,以石化、橡膠、造紙等行業為重點,圍繞余熱余壓利用、尾氣回收利用等組織實施了一批節能“新、特、優”項目,重點行業節能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三)重點領域節能穩步推進。加大建筑節能力度,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04.01萬平方米,落實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應用項目67萬平方米,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10%。加快推進交通節能,全市使用壓縮天然氣車輛達到6.6萬輛,范圍擴大到公交車、環衛車、公務車和私家車等,年節油12萬噸。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制定了《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實施方案》,推進實施市級公共機構節能計劃,機關人均用電量降低3%以上。

(四)循環經濟快速發展。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了“1320”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華泰集團等16家企業被列為省重點培育的循環經濟單位,其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工業園區及華泰集團、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萬達集團被列為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重點培育的石油化工等8大循環經濟鏈條日益完善,累計節能30萬噸標準煤,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循環經濟企業為支點,以循環經濟產業為支柱,以循環經濟園區為支撐的循環經濟發展框架。

(五)節能氛圍日益濃厚。加強節能宣傳教育,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等活動,向公眾宣傳節能法律知識;充分利用網絡、報紙等媒體宣傳推廣節能先進經驗和技術,多方位、多角度宣傳節能工作,普及節能知識,提高了公眾對節能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節能氛圍。

二、節能制度措施

我市節能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還存在產業結構不夠合理、高耗能行業比重偏大、節能基礎工作薄弱等困難和問題,“十二五”節能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必須進一步增強做好節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及“十二五”節能工作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機構和節能機構建設。市和各縣區要充實管理人員和節能監察機構人員,完善工作制度,加強了對節能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察力度。

二是建立節能預警調控常態化機制。科學制定和組織實施節能預警調控,加強調度跟蹤,及時把握能耗異動情況,推動高耗低效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或關停淘汰。

三是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認真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降耗工作的實施意見,鼓勵企業以合同能源管理形式,加快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技術應用步伐。培育一批第三方中介機構,開展節能診斷、節能量確認等工作,進一步完善規范節能服務體系和合同能源管理市場。

四是嚴格節能評估審查。修訂完善《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辦法》,提高市場準入標準,規范審查程序,對新上項目進行嚴格的節能評估審查,從源頭嚴控“兩高一資”項目上馬。節能監察機構要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全過程進行節能監察,確保節能措施與能效指標的落實。

五是加快節能科技進步。圍繞工業鍋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等領域及石化、造紙等行業,加大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力度。繼續推廣實施三個“節能20項”,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技術裝備水平。

六是強化重點領域節能。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加快推行能源管理師制度,建立完善節能信息系統,實現能耗數據網上直報,加快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能效標桿企業。推進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加快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全面推行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嚴格執行營運車輛節能技術標準,加快老舊汽車、船舶報廢更新,繼續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ETC)項目建設。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創建活動。

七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編制“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重點培育3個循環經濟示范縣區、3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30個循環經濟示范企業、30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依托示范企業和重點項目,培育完善10大循環經濟鏈條,加快提升全市循環經濟水平,為創建國家循環經濟城市奠定基礎。

八是強化執法監察。建立完善節能監督檢查機制。以全市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執行情況、公共機構和公共建筑依法用能情況等為重點,開展日常節能監察活動。組織對化工、造紙、紡織等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能耗情況進行專項監察,嚴肅查處嚴重違法企業和單位。

九是加大節能宣傳培訓力度。加強節能法規政策及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廣泛開展各類節能宣傳活動,增強全民節能意識。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能源管理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能源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