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產業發展生產指標和措施

時間:2022-04-24 10:04:28

導語:畜牧產業發展生產指標和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產業發展生產指標和措施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如何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我鄉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我們要堅持把發展畜牧業經濟作為振興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朝陽產業來抓,不斷推動畜牧經濟產業化升級,在具體運作中,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立足拓市場、活流通,靠市場牽動產業化升級。

所說拓市場、活流通,就是要在切實加強載體建設、培育市場體系、增強輻射功能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畜產品消費市場,全面搞活畜禽產品流通。

一要加強載體建設,培育市場。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多方興建、滾動發展、逐步完善的原則,加快畜禽及其產品的專業市場建設,盡快形成連結產銷、功能完善、內外通達、成龍配套的市場體系。

二是采取現代營銷手段,搶占市場。就是要適應市場經濟生產社會化,流通專業化的需要,立足搞活本地市場,積極搶占外部市場。

三是塑造品位產品,開拓市場。要在深入研究市場,科學預測市場的基礎上,不斷研制開發新產品,并通過塑造品牌,擴大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靠高品位的產品開拓新的銷售市場,從而牢牢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四是發展專業協會,打進市場。要把分散的生產者組織起來,建立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提高養殖戶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有效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真正把農民引向市場。

二、突出興龍頭、促增值,靠龍頭拉動產業化升級。

我們要盡快扭轉加工滯后的現狀,多措并舉興龍頭,提高加工層次,拉長增值鏈條。

一是加大投入建龍頭。堅持農民自籌與財政投入相結合,社會融資與貸款傾斜相結合,自力更生與聯合引進相結合,全方位拓展資金渠道和投入來源,把資金重點向建設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集中。

二是擴大引聯上龍頭。要把招商引資、引進聯合作為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的重要手段,利用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三是強化改造壯龍頭。要堅持“改中搞活,改中搞強,改中搞優”的原則,加大技改資金投入,更新設備,改進生產工藝,完善技術裝備,搞好技術創新,提高資金利用率,投產達產率,投入產出率和產品優質率。

三、注重建基地、擴規模,靠基地推動生產指標完成。

為了迅速壯大畜牧業基地建設規模,提高基地建設質量,打牢基地建設基礎,增強基地支撐能力,我們要遵循統一規劃、區域布局、專業生產、集約經營的原則,加快由小群體、小規模向大群體、大規模的飛躍。在基地建設上,要走好四條路子。

一是走規模推進的路子。全民普養增規模。就是要全民發動,實行村村養、戶戶養,消滅空槽戶,打牢基礎上規模。全面完成縣下達給我鄉2016年的生豬出欄數,各村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產措施

二是完成生豬三元雜交改良任務,并提供改良指標2%;

三是擴大畜牧規模適度發展,在去年的基礎上提高3%;

四是重大動物疫病群體免疫密度達95%以上,重大動物疫病有效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產地檢疫開展面達98%。生豬規模養殖場和定點屠宰場病死豬無害處理達100%,動物衛生及獸藥飼料監督率達100%;

五是發展畜禽規模養殖大戶5以上。

四、著眼強機制、促落實,靠機制保障產業化升級。

在戰略地位上,要把畜牧業由從屬產業上升為主導產業;在工作抓法上,由部門行為轉變為社會行為。強化領導,健全機制,協調指揮,科學運作,為加速畜牧產業化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領導責任機制。成立由鄉長牽頭的畜牧產業化領導小組,分管領導要主抓一個片,聯系一個村,培育一個企業,從而把畜牧產業化上升為政府行為,變過去的“板塊”式領導為產業化分工,加速畜牧經濟產業化進程。

二是建立政策導向機制。要在深入宣傳貫徹畜牧業兩法九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本著有利于畜牧業壯大,有利于農民增收,有利于鄉域經濟發展的原則,制定出臺和落實好招商引資、建舍用地、資金傾斜、物資扶持、科技承包服務等各項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

三是建立資金投入機制。要著力解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要通過群眾籌一塊、銀行貸一塊、向上要一塊、專項擠一塊、社會集一塊、外部引一塊、財政拿一塊等辦法,切實保證畜牧業大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四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要把畜牧產業化納入全鄉目標管理責任制之中,層層下達任務,分解指標,跟蹤督辦,嚴格考核。把畜禽存欄增了多少,龍頭企業上了多少,招商引資引了多少,農民收入高了多少作為評定優劣的主要依據,實行重獎重罰。從而增強各級干部抓好畜牧產業化的責任感,切實加快畜牧經濟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