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類比推理的要點

時間:2022-06-15 05:46:00

導語:公務員考試行測類比推理的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行測類比推理的要點

第一,切忌: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答題時要先將四個選項看完之后,逐一進行細致分析,找到與題干詞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質屬性上最為相似的備選項。因為有些關系是非常相近的,容易混淆,應注意區別。

【例題1】南京∶金陵

A.昆明∶春城

B.廣州∶穗

C.太原∶晉

D.北京∶薊

本題中,從題干部分很明顯可以得出兩個詞之間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的邏輯關系,但僅有此關系無法在備選項中選出答案,因為A、B、D都符合要求。再仔細分析題干部分可以發現金陵是南京歷史上有過的名稱,而A中春城是昆明的別稱,B中廣州的簡稱為穗。只有D項中薊是北京古代的名稱。也就是說,在本題中若要得到正確結論,必須同時符合兩個邏輯關系。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多地找出類比推理對象之間的共有屬性,這樣才能提高結論的正確性。

【例題2】麥克風:話筒

A.巧克力:糖果

B.炒魷魚:解雇

C.引擎:發動機

D.買單:結帳

【答案】C

【解析】簡單觀察之后,題干兩個詞之間好像是一種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稱謂(全同關系)。即“麥克風”就是“話筒”,“話筒”也就是“麥克風”,按這個思路來看,BCD都說的通,那么顯然這樣理解是不能選出正確答案的,我們還要進一步仔細分析。麥克風實際上是microphone的音譯,而引擎是engine的音譯,而且在意義范圍上兩個詞也是有區別的,麥克風實際上話筒的一種,話筒的范圍要更廣一些,比如用白紙卷一下,放在嘴前可以成為簡易話筒,這也是話筒的一種,但卻不能稱之為麥克風。有人把引擎稱為發動機,但其實,發動機是一整套動力輸出設備,包括變速齒輪、引擎和傳動軸等等,引擎只是整個發動機的一個部分(整個發動機的核心部分)。故選擇C。

買單也稱“埋單”。“埋單”一詞由來已久,源于廣東話。因為廣州的飲食業,以前有先食后結賬的傳統做法。粵語“埋單”與“買單”中的“埋”與“買”兩字,音近義遠,這兩個詞的意思也是大相徑庭。粵語的“埋”字,有多個含義,其中之一,有聚合、結算之意,如“埋口”(傷口愈合)、“埋份”(參與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相聚一起)等等。從前做生意者年終結算,叫“埋年”;至茶樓酒肆,食畢開單結賬,便是“埋單”。而“買單”一詞源起早年廣州開埠穗港異地間商業票據往來,本地付款,異地取貨,當下的付錢“買”到的其實是一紙提單。可見“埋單”“買單”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近年來,南風北漸,一些粵語詞匯成了各地民眾習語,作為外地人,辨音會意,“埋單”諧音而成“買單”,倒也直觀簡捷。這個問題算是地區間商業、文化交流中的趣事一樁吧。

“炒魷魚”這個詞,是形容工作被辭退、解雇、甚至開除,要搞清這個意思,我們還得從舊社會講起。那個時代,被解雇的人是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訴的,一聽到老板的通知,便只好卷起鋪蓋走人。所以被解雇的人,對開除和解雇這類詞十分敏感甚至恐懼,覺得它太刺耳,于是有些人便用“卷鋪蓋”來代替。因為那時候被雇用人的被褥都是自帶的,老板是不會提供的,離開時,當然要卷起自己的鋪蓋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人們忽然從“炒魷魚”這道菜中發現,在烹炒魷魚時,每塊魚片都由平直的形狀,慢慢卷起來成為圓筒狀,這和卷起的鋪蓋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過程也很相像。人們由此產生了聯想,就用“炒魷魚”代替“卷鋪蓋”,也就是表示被解雇和開除的意思。

第二,注意:詞項之間的前后順序。順序關系是一個重要的考點,絕不能忽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就不可能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例題1】水果:蘋果

A.香梨:黃梨

B.樹木:樹枝

C.家具:桌子

D.天山:高山

【答案】C

【解答】這是2014年下半年的江蘇省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中一道類比推理題。該題題干中“水果:蘋果”兩個詞之間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所以答案為選項C。

選項B的兩個詞之間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選項D的兩個詞之間的關系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

【例題3】泰山:山東:濟南

A.安徽:黃山:合肥

B.陜西:華山:西安

C.君山:湖北:武漢

D.衡山:湖南:長沙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題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君山在湖南省。選項AB前后順序反了。

【例題2】費解:理解

A.難看:漂亮

B.組合:合并

C.堅固:塌陷

.疏忽:忽略

【答案】A

【解析】給出的一組詞屬于對立關系,而且前后之間順序為從難到易,由此推斷,符合要求的只有選項A和C,而且只有A與給出的呈現從困難到容易的關系。所以選項為A。

費解:“不好理解,不好懂”的意思。

第三,不要犯機械類比的錯誤。在運用類比推理時,僅僅根據兩事物為數很少的又不具備典型性的共同屬性,就推斷類比對象具有與已知屬性相關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屬性,這種錯誤的類推邏輯上叫做機械類比。類比推理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就真。要提高類比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要盡可能地確認對象間的相同點。相同點越多,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為對象間的相同點越多,二者的關聯度就會越大,結論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會越小。此外,要注意的是類比前提中所根據的相同情況與推出的情況要帶有本質性。如果把某個對象的特有情況或偶有情況硬類推到另一對象上,就會出現“類比不當”或“機械類比”的錯誤。

第四,不要糾纏不清。在一個考題上糾纏多時,反復考慮,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從生活中尋找給出詞語的關系。有些詞語之間的關系,單純從邏輯的概念角度談,是很難找出規律的,但是根據生活中二者存在或發生的關系進行判斷卻可以推斷出二者確實有著聯系,照此推斷是符合實際的,在推斷中,也可以根據直覺進行判斷,給出的兩個概念必然存在某種關系,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