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3-27 12:52: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代理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代理申請書

篇1

黎明大學經濟管理系2002級會計與審計專業學生XXX,男,身份證號:35052519841106XXXX;由于家庭經濟貧困,全家上下6口人的生活來源僅靠雙親單薄的農業收入,加上爺爺病重,常年在床無法下地行走,弟弟還在讀書;每年必須從家里拿出大部分的金錢來供給我和弟弟的學業。父母親的擔子一天比一天重了,身體狀態也大不如從前了,如今已經無力支付得起我所在學校專業的高額學雜費;平日里雖然全家省吃儉用;假日里我出去打工;但所得離我學費還相差一大截。為了繼續求學,順利完成學業。我不得不向貴行提出申請,希望可以獲得適當的幫助!本人愿意遵守與貴行所簽定貸款合同所有條款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認真履行相應義務,按時交利息和到期還本付息;在學校遵守學規章制度,認真學習,積極主動配合領導工作;爭取把每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上。懇請領導給予批準支持,不勝感激。

此致

敬禮!

篇2

    一、當代家庭倫理劇產生的社會因素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各個層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的變革也帶動了家庭的變化,而當代中國家庭最顯著的變化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家庭人口的減少,規模和結構縮減。傳統的家庭結構已經解體,傳統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已經難以尋覓,與之相應的丁克家庭卻屢不鮮見;二是傳統的家庭功能大大削弱,家庭所具有的管理功能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弱化;三是由于社會的開放,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多地出入社會職場充當社會角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和交流也日漸疏淡。此外該類題材的電視劇與重大社會現實問題保持著一定距離,政治敏感度不強,因而也就在創作上贏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間。

    但當前社會狀況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危機,對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于是社會敘事滿足不了的問題,文學敘事給予了回復。當代的家庭倫理劇正是在社會大眾這樣的期求中出爐的,它們在現代社會焦躁、緊張的生活中表達著親情、真情、溫情,讓人們緊繃疲塌的神經充滿著親切、真摯和感動,滋潤著人們焦渴的心靈,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精神上的吸塵器。從早期電視劇《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到主要反映婚戀生活的《中國式離婚》《牽手》《金婚》《蝸居》,再到當今主要反映婆媳關系的《雙面膠》《媳婦的美好時代》《婆婆來了》《當婆婆遇上媽》等電視劇,這都反映了我們整個社會的變遷。

    二、當代家庭倫理劇審美藝術傾向

    (一)“私人化”傾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幾年家庭倫理劇的發展開始逐漸“私人化”和“平民化”,其藝術傾向由原來的“宏大敘事”向如今的“微觀敘事”轉變,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小人物、小老百姓,如《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張大民,《中國式離婚》中的小學老師和外科醫生,《林師傅在首爾》中的川菜師傅,《老大的幸?!分械淖惘煄?同時在表現的內容上也更多是表現小人物的私生活,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表現的是張大民一家兄弟姐妹及鄰里的生活,在照顧母親、住房問題、婚戀問題以及鄰里關系問題等方面,集中展現了當時的生活氛圍。更多地圍繞各個主人公的親情關系來表現家庭倫理,弘揚的是大家庭中相親相愛、為家人犧牲等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展示更多的是家庭生活的公共空間。而近期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以當代都市家庭的婆媳關系為主線,同時體現當今“80后”年輕人的婚戀觀,主要表現的是余味和毛豆豆這一對夫妻的婚戀生活,中間有很大的篇幅表現他們周旋于三對父母之間的尷尬狀況,同時也看到了農村美麗女孩潘美麗克服城鄉差異對愛情的執著。該劇詼諧幽默,于無聲處探討人生的意義,對當下80后“私人化”婚姻現實也作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家庭倫理劇的私人化傾向是我們這個社會變化的體現,這種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結構的變化影響了人們的社會認知心理、生活倫理和情感態度,形成了電視受眾家庭倫理審美傾向的變化。在家庭倫理劇的創作方面主要表現為,注重敘述個體生命“私人化”的情感態度,在敘事上表現為鮮明的“私人化”趨向。

    (二)“模式化”傾向

    近幾年家庭倫理劇以其收視群龐大、制作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得到了更多制片人和編劇的青睞。但家庭倫理劇的人物設計、矛盾沖突的類型以及情節設置也出現了模式化傾向。

    在人物設計上,當代家庭倫理劇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從小人物到有點小毛病的小人物,從性格缺陷到極端變態,愈演愈烈。劇中的女主人公不是單純的賢妻良母,她們身上往往缺少了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督鸹椤分械呐魅斯柠?《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婆婆曹新梅,《中國式離婚》中的林小楓,她們的形象被無限放大定格,猜忌、懷疑、癲狂,這些絕不能代表傳統倫理道德中的女性形象。而男主人公也一改原來的威嚴慈父形象,大多是一些小男人形象,如《媳婦美好時代》中的余味,《雙面膠》中的亞平,《裸婚時代》中的劉易陽,《王貴與安娜》中的王貴等形象。

    在矛盾沖突上,夫妻沖突、婆媳沖突成為家庭倫理劇主要的沖突類型,而第三者插足往往成為夫妻沖突的主要導火線。縱觀當今熱播的電機劇,第三者插足往往成為一部家庭倫理劇必不可少的情節,早期的《牽手》可以說是最早將婚外戀呈現在大眾視野中的劇作,后來《中國式離婚》則是以一種新的視角來表現婚外戀,直擊婚姻中內因問題引起婚變的情況。還有《金婚》中佟志與李天驕的曖昧差一點導致了家庭破裂。但是到了最近幾年,夫妻沖突仿佛不再是主要矛盾,而婆媳關系,或者岳母與女婿的矛盾卻成了主要矛盾,這類電視劇的代表主要是《雙面膠》《當婆婆遇上媽》《婆婆來了》《岳母的幸福生活》等。

    在情節設計上,家庭倫理劇的“模式化”傾向更加明顯,對生活中的負面問題進行直接表現。在中國的家庭倫理劇中,雖然整體上的基調是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是不少作品中總是會出現一些反面角色,對生活中丑惡的現象不加掩飾地直接表現。其中,離婚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當代家庭倫理劇中離婚成為男女主人公的必經環節,至少是考慮的主要問題。整體上給人的感覺就是,以家為軸心的倫理性很強的時序結構,當出現問題時,它不是想法設法解決問題,而是簡單地以夫妻吵鬧,以毀滅家庭作為手段。此外理想化大團圓結局也成為家庭倫理劇不可缺少的結局,這樣的結局很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但是卻很少給人啟示和思考。

    (三)“喜劇化”傾向

    在當今充滿壓力和浮躁的社會背景下,喜劇及具有喜劇元素的電視劇開始走俏,特別是在家庭倫理劇方面,喜劇元素已經成為其主要的審美藝術傾向。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百姓的喜好。太過說教,老百姓是不會接受的,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當作品高于生活時,你就會發現其價值。而家庭倫理劇的創作采用了一種戲劇化的風格,戲劇化風格的主要特征就是“巧合”,“巧合”表現最為明顯的便是喜劇。近年來《媳婦的美好時代》《婚姻保衛戰》《大女當嫁》等電視劇便是典型的具有喜劇色彩的家庭倫理劇。尤其是《媳婦的美好時代》,整部電視劇幾乎都是由戲劇情節構成的。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嫁給了一個具有兩爹兩媽的男人,夫妻兩人生活也充滿了戲劇性,比如相親事件、小姑搗亂、前男友造訪、婆婆變態刁難等情節,這些事件讓人看后都能捧腹大笑?!痘橐霰Pl戰》中的四位夫妻也都是喜劇性的組合:節儉過火老摳卻娶了一個模特妻子,許小寧甘做家庭煮夫支持妻子創事業,郭洋和妻子則是風水輪流轉?!洞笈敿蕖穭t講述了一個大齡剩女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三、當代家庭倫理劇的缺憾

    家庭倫理劇在當今電視劇領域已經成為了重頭戲,打開電視劇所有電視臺都有它的影子。但是我們在滿足自身娛樂的同時也能看出家庭倫理劇存在著很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