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兒響叮當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5 09:45: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鈴兒響叮當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我的琴聲,同學們進行著發(fā)聲練習。在我的指導下,斷音練習短促而富有彈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這順利的開場,我面帶笑容的對同學們說:“今天來學習一首表達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的歌曲《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可這時,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并站起來怯怯地說:“老師,過幾天就是圣誕節(jié)了,我們想學唱《鈴兒響叮當》這首歌曲來迎接圣誕節(jié)的到來,你能在這堂課上教我們嗎?”頓時,班上很多同學有了共鳴,熱烈地與旁邊的同學討論起來。看著學生們對《鈴兒響叮當》這首歌的熱情勁,我意識到要想把學生的思緒強制性地拉回到原先準備給他們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看著同學們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馬上調整了心態(tài),用清亮的嗓音說:“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鈴兒響叮當》這首歌,預先慶祝圣誕節(jié)。”“好!”同學們鼓起了掌,他們興奮和迫不急待的情緒溢于言表。學會后,學生們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有的扮演圣誕老人,有的跳起了舞蹈,有的邊唱邊跳……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非常快樂。
【案例分析】
在這堂音樂課上,我根據學生的要求臨時靈活調整了教學內容,改變了教學策略,如果單從預設的教案來看,是沒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可是,從學生熱情主動的參與、活潑生動的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來看,我認為這堂課是適合學生們的。如果我按照備課本去強行完成預定的教學歌曲《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而不顧及學生的身心感受,顯然不是新課程實施的意愿。課堂是活的,學生是活的,那么我們的教學更應該是活的。我們應抓住課堂教學中的有利契機,拋開教案的束縛,抓住機會及時展開靈活教學。在這堂音樂課上,學生是那么的快樂和興奮,他們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應得到鼓勵,因為他們在這堂課上快樂地學會了歌曲。
【案例反思】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課本上的歌曲教學顯然已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上演了以上的一幕。如何來正確面對它,是我們每位音樂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那該如何運用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呢?
一、課本歌曲可與少兒通俗等適宜歌曲相結合
好的歌曲給人以啟迪、以力量,使人振奮,使人煥發(fā)。我們不否認課本上的歌曲都是一些經過專家們評審提煉出來的好歌曲,但這些歌曲顯然已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當代的學生學唱歌曲的途徑是多樣的,而不僅僅是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他們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來收集歌曲并經常聆聽。在這些歌曲里不免有一些情緒低落、消極的、對學生身心不利的歌曲,但更多的是積極向上、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歌曲。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除了課本歌曲外,選擇一些好的歌曲充實到音樂課堂中來。
比如,課本上的補充歌曲《鈴兒響叮當》,旋律歡快活潑,積極向上,通過學唱,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滑雪的快樂。又如一些好的少兒歌曲也可適當利用課堂時間來教唱一下,像《雨花石》、《山路彎彎》等;通俗歌曲里也有些好的歌曲,如《中國娃》、《青藏高原》等歌曲,學生們都非常的喜愛。在這種情況下,音樂老師就要積極動腦,靈活歌曲教學,除了完成課本歌曲教學外,還要滲透這些適宜的歌曲進課堂,從而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歌曲學唱中來。
二、歌曲的學唱還可與其他學
科相結合
創(chuàng)設與歌曲表現(xiàn)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這是歌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但有表現(xiàn)力的歌唱離不開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這就需要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起來。
如在教唱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時,不妨與美術、語文等其他學科相結合起來,讓同學們欣賞《豐收圖》,激發(fā)起學生的主觀欲望,并回憶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使學生明白豐收是與農民伯伯辛勤的耕耘分不開的,從而滲透進德育教育,讓學生們懂得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浪費一粒糧食。這樣,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欣賞到了美術作品,更懂得了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三、歌曲的學唱可與其他姊妹藝術相結合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領域,它有助于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歌曲的學唱不僅僅是唱會,還要引導學生能夠配合歌曲作一些律動,甚至是舞蹈。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這也是我們音樂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四、歌曲教學與有關的節(jié)氣或“紀念日”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