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30 15:2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洗車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考察地點情況簡介
壽光市地處山東北部沿海,總面積218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6公里,轄19處鄉鎮、街道,耕地135萬畝,人口108萬。近年來,該市緊緊圍繞“全省進前列,百強上位次”的發展目標,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進程,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先后六次躋身全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農業增加值列全國第19位,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5.5億元,財政總收入11.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78億元,農業增加值3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類存款余額132.8億元,比年初增加17億元。
壽光人種菜有著悠久的傳統,上個世紀80年代初,壽光市率先試驗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動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綠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廣應用蔬菜生產新技術24類300多項,引進荷蘭西紅柿、日本伊麗莎白甜瓜、韓國苦菜等30多個國家的蔬菜新品種500多個。蔬菜種植面積80萬畝,總產38億公斤,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無土栽培蔬菜發展到5000畝,有61種農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權。
壽光市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也是被國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國蔬菜之鄉”。近年來,壽光市按照大規模、高起點、外向型、強帶動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已興辦以蔬菜加工為主規模較大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4家,年加工能力達80萬噸,已有上百種農副產品直接或間接通過加工進入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完成農產品出口10多萬噸。
該市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區建設了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在8處鄉鎮建設了10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全市農貿批發市場發展到26處、集貿市場186處。其中,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輻射全國30多個省、區、市。與此同時,他們開通了壽光到北京、哈爾濱、海南的“綠色通道”,設立了網上專賣店,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市場開展了直供直銷、專柜專銷,建立了連鎖店,帶動了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
二、經驗與啟示
在這次考察中,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在整體考察了壽光在農業結構調整,特別市蔬菜生產方面的先進經驗的同時,針對我鄉實際情況,就如何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等問題,重點對壽光的農產品加工業進行了考察。通過看現場、聽介紹,我們對壽光的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照我鄉剛剛起步的農產品加工業所面臨的問題,使我們在學到許多寶貴經驗的同時,也得到了深深的啟示:
近年來,盡管我鄉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糧食、瓜菜、果品、畜禽水產品的產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糧、菜、肉、蛋等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或下跌,農民增產但增收緩慢。農民增收已成為牽動我鄉經濟發展全局的大事。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解決當前農業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的最高層次,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牽動全局的作用。首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初級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其次,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可以解決當前農產品“賣難”和農民的困難,而且可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增強農業競爭力,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第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也是應對WTO挑戰、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步驟。
(二)、農產品加工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目前,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極其必要,而且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1.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開拓農產品的新市場,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的營養,吃的健康。高檔食品,保健食品、無公害綠色食品尤受人們喜愛。居民食品消費結構的變化,將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
2.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水平還不高,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
農產品加工業一邊連接初級農產品,一邊直接面對最終需求,通過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動種植業、促進畜牧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帶動第三產業,改變農產品的貿易條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和樞紐工程。農產品加工業中的一些企業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可逐漸成為帶動一方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與農民建立了更為密切的利益關系。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幾點建議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心和關鍵,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樞紐工程,面對農民增收緩慢的壓力以及我鄉跨入經濟強鄉進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有選擇地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加強相應的對策性設計和研究,以便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效地解決和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針對我鄉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情況,在今后的發展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堅持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以龍頭企業為中心,建設專業化、商品化農產品生產基地,使基地生產逐步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由兼業為主向專業化生產轉變,提高基地建設的整體水平,形成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系列化生產。積極培育、扶持鮮鮮食品有限公司這個龍頭企業,發展蔬菜、果品、玉米、豆類等農產品的冷藏加工、出口,帶動農戶發展甜玉米、青豆、草莓、胡羅卜、辣椒等適于速凍加工的農產品;以前岳興義面粉廠為龍頭,發展優質、專用面粉的生產,帶動起我鄉優質、專用小麥的生產。并使我鄉農產品的生產向專業化、規模化、化的生產方向發展,在我鄉建設甜玉米、優質小麥、瓜菜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提高我鄉農產品的加工程度和產業化程度。
2.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推動加工業的發展。
在農業結構調整上要圍繞“優質高效”和適宜加工的品種開展;在種植業上,應大力發展專用小麥、專用玉米、青豆的生產;在果菜等經濟作物中,重點發展草莓、胡羅卜、辣椒等品質好、產量高、適合冷凍加工品種。為此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調整技術推廣的重心,根據加工業的需要,加強專用原料品種開發和技術推廣;二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建立和完善檢測手段,促進優質優價和專業化生產。
3、認真謀劃,協調發展。
我鄉雖然有鮮鮮冷凍食品、興義面粉、圣益飼料等農產品加工企業,但卻沒有一家畜禽產品加工企業,對于占我鄉農業產值的80%的畜牧業來說,應該是一項空白。在我鄉今后對農業發展的謀劃上,要注重畜對禽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植和培育,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向畜禽產品加工業的投入,最大程度的提高我鄉畜牧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4.積極實施名牌戰略。
篇2
千萬富豪有心病,智障女兒是永遠的愧疚
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張連勇現年56歲,高中文化,現在是鄭州一家餐飲公司的老板,資產數千萬,事業如日中天。
然而,張連勇成功的背后,也隱藏著難言的苦澀和一個揮之不去的心病,這是因為他的至愛女兒是個癡呆兒。
1973年11月,張連勇的妻子孫素玲難產,痛苦地哭喊了三天三夜也沒把孩子生下來。第四天凌晨,女兒張萍一來到人間就臉色發青,沒有了氣息。后經衛生院全力搶救,小張萍總算逃過了生死劫。
給女兒取名張萍,張連勇就是希望她能平平安安過一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萍的發育是那樣緩慢,一歲時四肢僵硬,發聲困難。可張連勇竟固執地認為女兒一切正常。直到兩年后,他將女兒抱去跟同齡小朋友反復比較,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好,趕緊往河南省人民醫院趕。兒科專家診斷的結果是:張萍出生時大腦缺氧造成了“腦癱”,且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張連勇肝腸寸斷,悔不當初。
張萍在醫院接受一年的治療和康復訓練后,小腦功能基本恢復,大腦功能卻沒見改善。這就意味著她將是個僅能機械活動的癡呆兒。
女兒4歲時,張連勇夫婦的兒子張凱出生了。但兒子的聰明健康也未能彌補他們對女兒的心痛。
張萍最終學會了走路,但思維非常遲鈍。8歲那年,這個可憐的孩子又患上一種怪病,犯起病來手舞足蹈,不時用小拳頭搗自己的臉,還用頭撞地面。幾年來,張連勇夫婦帶著女兒去過無數家醫院,他們給女兒灌過中藥,吃過西藥,扎過針,都無濟于事。
俗話說,寧有賊子,不養呆兒!20多年過去了,張連勇在深深的自責中,為撫養女兒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心血。做了大老板后,他對女兒更是疼愛有加。不過,這時張連勇的想法變了:治不好女兒的病,那就要讓她生活得幸福一些。
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張萍長得白白胖胖,穿得干干凈凈,可就是說一句話做一件事要教許多遍還記不住,直到20歲后才能分清爸爸、媽媽和弟弟,而且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張萍就會傻笑不止,有時甚至當著客人的面大小便,讓人尷尬至極。
這么大一個姑娘了,今后可怎么辦呀?張連勇心頭的愁云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越聚越濃!
選女婿屢屢受挫,父親許諾陪嫁600萬
眼看女兒的同齡人個個談婚論嫁了,張連勇不禁私下里琢磨:女兒總不能當一輩子老姑娘吧,應該給她找個人家了。
作為經營者,張連勇的才干在生意場上發揮得游刃有余,但多年的風風雨雨沖擊著他的人生觀,讓他偏激地夸大了金錢的作用。張連勇雖然明知女兒有嚴重的智障卻始終認為:憑著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家業,為女兒選個大學生不會有問題。于是,他常向妻子灌輸自己的觀點,說現在是市場經濟,貧寒的學子那么多,誰不希望通過“裙帶”關系謀個門路?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他們上學欠了一屁股債,畢業了又找不到工作……應該大膽往好處想。妻子想想也有道理,最后認定:反正就一個女兒,找個好女婿也是依靠。
2000年9月,張連勇留意到一個在自己飯店打工的大學生。他叫劉永升,26歲,小伙子高高瘦瘦、眉清目秀的。劉永升老家是豫東開封縣農村的,家境貧困,父親早亡,靠哥嫂的資助上學。四年大學生涯中,盡管劉永升節衣縮食,還是欠下不少債。畢業后,由于專業不好,他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就暫時在飯館打工謀生。小伙子很善良,也很勤奮,總能給飯店提出一些獨特又合理的小建議。張連勇打心眼里喜歡他,也給過他不少特別照顧。
有了“招婿”的想法之后,張連勇試著讓劉永升來自己家中做客。小伙子倒也大大方方,進門后首先禮貌地感謝老板對自己的關照,隨后靈活地改口稱老板夫婦叔叔、阿姨。張連勇和妻子聽了心花怒放。
時間長了,劉永升還真成了張家的常客,對張萍也很耐心,甚至多次替保姆照料她。張連勇覺得有戲,隨后在經濟上給予了劉永升更大的幫助,今天五百,明天一千的。這樣大概有一年之久,張連勇認為應該把話挑明了。誰想這一問,把張連勇弄個大紅臉。劉永升的回答是:“我……我老家談了女朋友!”
張連勇金錢開道的選婿行動吃了當頭一棒!
2002年春,他又從眾多員工中相中了一個叫孟結的小伙子。孟結26歲,中學畢業,同樣是農村人。這一次,張連勇沒有再像第一次那樣費心費力地去培養,他希望一步到位,于是托人捎話:愿意不愿意娶張萍?
孟結始料不及,愣了半天才問:“張萍到底傻成啥樣?”不久,張連勇安排他跟女兒接觸了一次。孟結的回答倒也很干脆:“這樣吧,如果張老板是真心的,可以談談條件!”
張連勇頓時感覺受到了侮辱:“談的是對象,還有什么條件?”他心里對孟結已有了幾分不耐煩。
面對多次碰壁,張連勇還沒死心,隨后他將選婿標準一降再降,接二連三為女兒物色了五六個對象,其中有工人、售貨員等,但都沒有成功。
那段日子,張連勇每次回到家,心情都非常郁悶。
2003年五一過后,張連勇與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大家都理解他的苦衷,于是輪番開導他。張連勇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酒,直至酩酊大醉才突然開口:“你們不知道這些年我多苦,我對不起這個閨女呀!都30歲了,不能當一輩子老姑娘吧……”說到傷心處,張連勇痛哭流涕。
突然,張連勇“啪”的一聲將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說:“幾位哥們兒幫忙留心一下,誰愿意跟我們家小萍結婚,牽個線!如果能保證不離婚,對她好一輩子,我拿600萬做陪嫁!”說完,他擦擦眼淚,一抱拳頭:“我沒有醉,也不怕人家笑話。600萬吉利,找個女婿,拜托各位……”
愛女心切哪顧勸阻,女兒“幸福”有望了
張連勇“600萬征婿”的消息在親戚、朋友圈里不脛而走。
兒子張凱忍無可忍,終于委婉而又客觀地向爸爸說了自己的看法。誰知張連勇勃然大怒:“誰知道你小子是不是擔心分家產?至少是不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吧!知道嗎,為了你們姐弟,如果需要我把1000萬扔進太平洋,我會立即包架飛機去,毫不眨眼。多替你姐想想……”父子為此事平生第一次紅了臉。
迎接張連勇的首先是一個“應征”鬧劇。鄭州某大學有個19歲的二年級學生很認真地給張連勇寫了封信,說愿意做張總的女婿,但有個先決條件,在結婚之前,張總的承諾要兌現一部分,即先打來50萬元供他讀研攻博,另一部分結婚后給。大學生還寄有學生證復印件,并信誓旦旦:“我是知識分子,講信譽,一定會陪您女兒白頭到老……”對此,張連勇一笑了之。此時的他已向現實邁近了一步,知道自己的女兒不配找個高學歷的人,要找就找一個誠實可靠、一心過日子的。
2003年十一過后,公司里一個叫于鵬的打工者走進了張連勇的視線。
小伙子高中畢業,31歲,長相也說得過去。于鵬說,因為家里窮,兩年前離異。事情也巧了,副經理那天臨時有事,而有一份資料必須及時送給張連勇。這時,于鵬突然出現在了副經理面前,并自告奮勇要跑一趟。趕到張連勇家中時,他正遇見犯病的張萍躺在地板上發瘋。面對她140多斤重的塊頭,張連勇夫婦和保姆三個人沒一點辦法。于鵬見狀,二話沒說走上前去,干凈利落地將張萍抱到了沙發上。奇怪的是,張萍頓時不鬧騰了。緊接著,于鵬手腳并用地跟張萍嬉鬧起來,逗得張萍哈哈大笑。這一幕驚得張連勇夫婦目瞪口呆,他們交換了一下眼色,一種感覺油然涌上心頭:女兒今生注定的人來了!
接下來的日子,張連勇發現于鵬最大的特點是本分,不爭強好勝。那天張連勇在公司門口遇見于鵬,貌似隨意地問他:“像你這樣打工也不能長久呀,有什么想法沒有?”于鵬憨厚地笑笑說:“張總,我是農村人,有口飯吃就知足了!”張連勇心里一動,馬上停下腳步,又問:“我想讓你幫我一個忙……”“張總,您客氣了!”于鵬的語氣很認真,也很真誠。
“這段時間,張萍的心情非常糟糕,我看你有辦法,你能不能抽時間陪陪她,我給你雙倍的工錢!”張連勇說這話時,難掩內心的期待和慌亂。“張總這是信任我!張萍需要照顧,她又是您女兒,如果您覺得我行,我去就是了!”于鵬一口答應下來。
以后每隔三兩天,于鵬就到張連勇家中陪張萍。也真是奇怪,只要和于鵬在一起,張萍就非常安靜,而且能學很多東西。“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張連勇和妻子孫素玲常常暗中感慨!
張連勇越是喜歡于鵬,于鵬就越顯得“憨厚”:不講吃不講穿不貪財不圖利。對于于鵬的人品,張連勇還特意“試驗”了他。
那天,張連勇吩咐了于鵬一個“差事”,讓他把兩萬元現金送到洛陽一家連鎖店。于鵬沒讓老總失望,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一個月后,張連勇又給了于鵬5萬元蔬菜款,讓他送到開封郊縣。這一次,于鵬又及時而歸。“這小伙子靠得住,難得!”張連勇夫婦暗中大喜。
各種試探過關后,張連勇和妻子孫素玲親自向于鵬挑明了他們的良苦用心。于鵬好像很吃驚:“我怎敢高攀呀!”繼而,他竟然流下眼淚:“說實話,我母親就是癡呆,可她也是人,也需要愛,我陪她走到了最后一天……離婚后,我更懷念母親生命中的簡單、率真!如果我能和張萍在一起,我一定會用心愛她,照顧她,終生不變心!”
于鵬的一席話把張連勇夫婦說得幾乎要流下熱淚。
2004年五一節期間,張連勇尊重于鵬婚禮簡辦的意愿,一家人抱著趁熱打鐵的心態,更怕世人議論,在沒有辦理結婚手續的情況下悄悄給他們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女婿”叼走巨款,糊涂父親懊悔已晚
此后,于鵬和張萍相處得非常默契。
于鵬可真細心,除盡力照料張萍吃喝拉撒,還很耐心地陪她散步做游戲,教她些小知識。做了老板的上門女婿,于鵬也表現出了極強的進取心,用一周時間學會了開車,一個月時間學會了上網。
張連勇從此精神煥發,樂得合不攏嘴。妻子卻有些忐忑不安,她背后常提醒愛人:“這個女婿太完美了,是不是件好事呢?”“不要把商界的敏感帶進家庭,我看你糊涂了!”張連勇盡管這樣反駁妻子,還是決定再試探一下于鵬。那天他叫來于鵬,說:“爸原來許給張萍的陪嫁,一直忙顧不上辦這事……”
于鵬似乎不知其意,當晚他又向“岳母”抱怨:“沒想到爸爸是個這么世俗的人!”
看來許諾600萬陪嫁的事情他還不知道,張連勇已徹底放寬了心。
2004年8月的一天,于鵬找到了張連勇,小心翼翼地說:“爸,我有點想法不知道是否妥當。我總覺得對我而言一切都是未知數,能不能自己闖闖?”年輕人想獨立很正常,張連勇當時并沒在意。
半個月后,于鵬將自己的“可行性計劃”拿了出來。原來,他看好了汽車裝飾這個行業。這份“計劃”包括市場考察報告、經營理念以及店面的選址要求,門面的設計格局、洗車設備的品牌、進貨的程序等。
2004年9月13日,張連勇在沒征求任何人意見的情況下,獨自來到銀行,估計了于鵬“計劃”上的規模,一次將300萬資金打進了他的賬戶。隨后,他又電話聯系上于鵬,笑著說:“我說了給你們600萬,先兌現一半。”
張連勇將300萬元錢打過去的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于鵬的車在家,人卻不見了蹤影,打手機也一直是關機狀態,張連勇覺得有些奇怪,于是讓人去找。誰想兩天過去了,沒有音信;一周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音信。這時的張連勇感覺到了不妙,急忙去銀行查于鵬的賬戶,結果令他大吃一驚:賬戶上的錢已全部劃走。
張連勇懊喪地回到家,蒙頭睡了兩天。
張凱和母親獲悉此事后馬上從辦公室翻出了于鵬的檔案材料,得知于鵬家住駐馬店市遂平縣。于是,他們連夜派知心下屬去駐馬店查找。很快傳來消息:根本沒有于鵬這個人,遂平縣城關派出所戶籍民警排查后證實,于鵬當初登記的身份證號碼出自一張假身份證!
9月20日,母子趕緊找到一個在司法機關工作的親戚想辦法。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親戚直搓手:“張總的行為本身會不會受法律保護不好說,所以很難通過法律手段追回損失。我認為:如果以詐騙向公安機關報案,缺乏直接的詐騙證據;如以遺棄報案,他們的婚姻不成立,也沒造成遺棄罪的惡劣后果。即便找到了于鵬,向法院起訴,這又有贈與行為的特征……”對此,河南天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認為,張連勇的行為也可以看做一種有條件的資助行為,且于鵬主觀上有詐騙目的,應該報案……不同的說法,更讓一家人彷徨、懊惱。因涉及家丑,張連勇思前想后,至今沒去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