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30 17:2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光污染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課程標準;物理教學;科學探究;科學;標準

面對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世界各國都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都非常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素養教育,都把培養學生科學探索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基本點,都力求使受教育者從單純的積累知識向探究知識轉變,從強調知識內容的積累向探究知識的科學過程轉變。為此,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中就明確了“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把“科學探究”作為“內容標準”的一個重要部分。如何領會“標準”中的這一基本理念,把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落實在物理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已成為每個中學物理教師新的課題。我在學習“標準”、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培養方面做了如下一點嘗試。

一、認真學習“標準”,領會“注重科學探究”的基本理念

所謂的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種研究獲得的證據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在基礎教育中,科學探究也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茖W探究是一種多側面的活動,需要做觀察、需要提出問題、需要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況已經是為人所知的東西、需要設計調研方案、需要根據實驗證據來檢驗已經為人所知的東西、需要運用各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讀數據、需要提出答案、解釋和預測、需要把研究結果告之于人……因此,在“標準”中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經歷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二、把科學探究滲透到物理教學的各個過程

作為中學教育基礎課程之一的物理課程,因其研究對象是客觀物質世界。研究目標是正確揭示客觀世界現象和過程的本質規律,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觀察和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很容易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供很好的環境和素材。所以,在中學物理的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把科學探究活動滲透到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系統,全面的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1.制定“科學探究”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地實施“科學探究”教學

由于科學探究的要素較多,科學探究的形式又多種多樣,所以,在教學伊始,教師首先要根據本校物理實驗室的條件、器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物理知識的教學內容,制定詳細、可行的“科學探究”的教學計劃。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也應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在實施“科學探究”教學的起始階段,可以就“科學探究”要素中的某一要素,通過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進行著重培養和訓練。當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各種要素都比較熟悉后,再選擇在一次科學探究過程中涉及所有的要素或部分要素的能力培養方法進行教學。

2.把科學探究活動滲透到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

(1)課內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

這類活動一般都是首先由教師通過列舉大量的事例,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對該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和預測,并嘗試設計探究方案。而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在課內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這類探究活動有學生實驗、隨堂小實驗、對調查和信息收集的結果進行交流等多種形式。

(2)課外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

這類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設計探究方案,并讓學生在課外主動進行的實踐活動。課外探究活動的形式也有很多。比如:家庭小實驗、實驗課題研究、社會調查報告、科學小制作和小論文等。下面是讓學生進行“調查學?;蚣彝ニ谏鐓^的光污染現象”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案例:

在課堂上教師指出,目前光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特別在大城市,光污染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和健康,希望同學們課后調查一下學?;蛏鐓^有關光污染現象。

同學們紛紛議論:什么是光污染?什么樣的光才能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響?

A同學說:激光對人體和眼睛有傷害;

B同學說:用鏡子將太陽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上時,對人眼有傷害;

C同學說:他家鄰居經常在路邊進行電工焊接,焊接時的弧光對人眼有傷害;

D同學說:我家對面有幢高樓,外墻是用玻璃裝潢的。一到下午2―3點鐘,從大樓方向反射來的太陽光照得我家耀眼,讓人無法忍受。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太陽光反射到我家時,我感到自己好象站在陽光下爆曬一般。

為了弄明白什么是光污染,哪些光現象算是光污染我們周圍究竟存在哪些光污染?同學們制定了一個探究計劃:

A組同學到圖書館查找有關光污染方面的資料,主要查閱有關什么樣的光會對人眼造成傷害,什么樣的光會對人的身體皮膚造成傷害。

B組同學去醫院訪問眼科和皮膚科的醫生,了解光對眼睛和皮膚的傷害原因和后果。

C組同學訪問網站,收集有關光污染的最新信息。

三組同學分別按照計劃進行信息收集。他們收集的信息是:國際上一般將光污染分成3類,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

結論: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光污染,以及光污染給人們帶來的有害因素后,大家分別對各自社區周圍的光污染進行了明查暗訪。最后,每位同學都向老師交了一份情況詳實的調查報告。

篇2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充分體現學生為主思想,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發生變化。具體教學目標為:1.知識目標:會列舉出全球性環境問題及危害。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對環境污染的調查,掌握生物學習的一種方法――調查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和協調能力、組織能力、規范性語言表達能力、調查報告的撰寫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對環境污染的調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觀和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培養學生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的高尚情感,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環境污染的危害,本課教學設計需要學生利用較多課外時間和開發社會資源開展我縣城區生態環境問題,調查分組、任務確定是否科學合理就是教學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

教學難點:預防和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是本節課的難點,主動參與和自覺行為更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教學設計

(一)調查分組課前兩周明確調查方向,建立5個調查學習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明確每個小組的調查任務。分別為:1.我縣城區空氣質量狀況及成因;2.我縣城區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及成因;3.我縣城區生活、工業固體垃圾生產處理狀況;4.調查我縣改革開放二十年前后清溪河生態變化情況;5.我縣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現狀和規劃。

(二)調查方法各組調查內容和任務,各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分別到縣環境監測站調查我縣城區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及情況分析;到縣環保局了解我縣城區飲用水源、水質來源、日用量、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的排放量及成因;到縣環衛所,調查我縣城區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的日產量、處理方法及相關危害;查資料(環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及相關后果,我國自然保護現狀)。

(三)調查資料的匯總、歸納整理、分析

1.第一小組獲取了我縣兩個空氣質量狀況監測點位空氣質量年度報表,在相關專家指導下得出結論:我縣城區空氣質量狀況大多良好.有時呈輕度污染,少數時間中度污染,其原因主要是交通、建筑揚塵等。

2.第二組同學調查我縣城區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及主要污染源的情況總結如下:我縣城區主要飲用水源來自兩個水庫。主要污染源及現狀:①工業污染源:主要是鋼鐵廠、煤礦、屠宰場,②生活污水,主要是兩個場鎮人產生,沼氣化率低;③養殖業因承包戶用磷肥、氮肥和動物尸體進行肥水養魚造成水質惡化。④長葫水庫集雨區工業污染源有鋼鐵廠,氣體廠,屠宰場;業廢水中污染物有氨氮化合物、揮發酚、石油類、懸浮物等。屠宰業生產廢水均未得到有效處理,沒有實現達標排放;⑤淀粉加工污染:集雨區中有14個淀粉加工點;⑥水上運輸、機動采砂船和抽砂作業造成油類污染。

3.第三組同學到縣環衛所調查縣城生活、工業固體垃圾的生產、處理情況整理如下:我縣城區生活垃圾、企業生產各種廢棄物,炭渣等主要是靠環衛所垃圾車清運到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填埋場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危害。

4.第四組的同學查詢環境污染的危害及實例,匯集材料整理如下:①臭氧層破壞:白內障、皮膚癌等疾病發病率增高;②溫室效應:可使極地和高山冰川融化而引起海平面上升,③酸雨:可影響植物生長、并造成植物死亡、導致魚卵不能孵化,它對建筑物和橋梁的腐蝕破壞也很大。④生物富集作用:有機氨農藥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但是通過水―水草―浮游植物―小魚―肉食性魚,這樣一條鏈,可以成千上萬倍的富集。⑤生物體富集作用:水質惡化和魚群死亡的現象。如水花、赤潮。⑥白色污染:不易自然分解,降解周期長,降解會產生有毒物質,殘留于土壤、水源、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危及人類生存。

5.第五組到縣人大城建辦公室調查我縣近期縣城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摘要如下:①已經完成投資修建污水處理廠;②城區建立垃圾日清日除制度,垃圾分袋制度,加垃圾填埋場的清理、消毒、防疫工作、完善填埋場的基礎設施建設。③城區公交車、出租車完全使用液化天然氣,嚴格車輛報廢制度和檢測制度。④強化職能部門的職責,加強環保、衛生、防疫、城建的部門的環保設備的建設,完善相關制度,明確相關責任。⑤加強環保法律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好廣播、電視的覆蓋面,在學校、城區廣泛開展各類環?;顒?。

(四)教學實施

1.多媒體教學軟件《熱帶雨林》《非洲沙漠》《揮師三江》的片斷播放。獲得信息:熱帶雨林動植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生態環境良好;沙漠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甚少,營養結構簡單、生態環境差;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威脅著我們的家園;

2.分組匯報相應調查報告:交通、建筑、工業揚塵是造成縣城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污染狀況隨季節變化因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縣城城區生活用水水質較差,有大量有害物質進入,主要原因是工業、生活污水進入水源聚集區,城區生活垃圾主要是外運堆埋處理,造成垃圾場傳染病擴散,空氣、水源污染。目前還存在全球性的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生物富集現象、富營養化、白色污染、光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正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毀壞我們的家園;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一大批改善人居環境的措施正不斷地得以落實。學生分組匯報其他補充、評價,教師最后完善補充給予激勵性評價。

3.環境污染的危害與預防措施:學生在自學教材和參與調查的基礎上,自主完成本節課知識目標:①環境污染的種類、危害;②環境污染的預防措施與我們的責任。教師總結提升:全球性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們得健康正受到威脅。

4.課后鞏固:學生自制宣傳小報一期,主題:《我愛我的家園》,內容包括環境問題及其危害、預防措施、倡議。

參考文獻:

篇3

1大學物理教學滲透STS思想教學計劃的制定

(1)在對物理學科進行常規教學時滲透STS教育理念。這種思想滲透主要是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或者進行實驗練習時,教學時間長是一個學期。

(2)除在常規教學中滲透STS教育觀念外,學校每個學期應該定期安排3~4次與STS教育相關的專題講座,讓學生更好地認識STS教育理念。講座內容可以為STS教育理念的詳細介紹;物理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物理學科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理念的意義等;

(3)進行各種科技文化信息的收集。讓學生組成興趣小組,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與物理學科相關的各種科技信息,并詳細標注上科技信息的來源、對所收集到的信息做簡單評價;每次物理學科授課的前5分鐘,讓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科技信息進行分享,并將每個人收集到的信息都記錄在一個本上,期末評出“五條好信息”,做成科技板報。

(4)組織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物理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提醒學生在調查期間注意安全),對自己所處的科技環境進行關注,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調查時間為一個月,最后以書面報告的形式上交調查成果,教師給予評價總結。

(5)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所處的社會環境為依據,描述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提出一系列和物理科技相關的現實問題,讓學生從現象出發,調用自己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解決方案。做到將理論緊密聯系實踐。所提問題如:為什么變頻空調更加省電?新舊電池能否串聯使用?光污染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探究等。

2大學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理念的實際應用

(1)首先,學校應該給學生安排一次和STS教育相關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傳授STS的概念和起源、國內外STS教育的不同研究成果、STS教育和學科課程學習的關系等知識,讓學生對STS教學有個初步的了解,理解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2)STS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的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物理課本中的有利材料,并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根據教學內容添加相應的熱點科技新聞。如在進行千分尺原理的教授時,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將學生的圓珠筆作為實驗工具,讓學生去測量筆的直徑,然后教師進行原理講解,再加上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便更容易掌握千分尺的原理及測量方法了。

(3)在講授課本知識時,也要更多的聯系實際,進行相應的科普知識講座。如,教師在講到電磁學的知識時,可以擴展出超導現象和應用情況。向學生介紹國內外對超導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國研究者在超導發展中的貢獻、磁懸浮列車中超導的運用等內容。

(4)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和物理相關的科技題目讓學生進行研究,找出結論或者學生可以自己選擇研究內容和題目,遇到困難時讓教師提供部分資料,進行一定的指導,并給予他們自主實驗的機會,如,學生選擇比較塑鋼門窗和鋁合金門窗的耐用性,教師就可以對其開放物理、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在反復的實驗中得到結論。

(5)讓學生多參加實踐調研活動,進行實際考察,撰寫調查報告。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社會生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寫作能力。如,學生可以調查生活中的某一類物理污染,通過實地研究、采樣實驗等方式分析生活中物理污染的現狀以及治理措施。學校要及時向學生提供必備的實驗室和實驗器材,教師也應對其進行指導,向其提供部分所需資料,學生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調查任務,寫出書面報告交由教師評價給出指導建議。

3大學物理教學滲透STS教育的評價

STS教育觀念不僅僅是滲透在物理教學中就可以了,還要對其滲透進行導向性、發展性的評價,形成一個完整的由學生、教師、管理者共同參與的評價模式。在物理教學目標中,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無法量化的內容,所以,評價時要樹立起“以人為本”的非量化評價觀念。根據STS教育的目標,在教授學生如何將知識應用在社會生活中外,也要注意對學生解決問題思路、方法、學習態度等內容進行考察,不能僅僅以學習結果作為評價依據。特別要把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操作能力、討論積極性等各方面的表現都歸入評價的范圍,用發展性的眼光對學生進行評價。

構建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指標,使用多樣的評價手段進行評價。把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結合起來,形成綜合的評價指標。結合STS教育的內容,可以在傳統的評價方法基礎上,加入“觀察法”、“專題研究法”等評價手段。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篇4

論文摘要 充分挖掘學生和教師的人力資源、學校的教學設備資源、社區和學生家庭方面的課程資源,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與物質資源的保證,以活動的開展為載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指出: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新課程將劃定為國家、地方、校本3個等級,同時開設了研究性學習等科目。這無疑對學校、師生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認為,在具體操作層面上,以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選擇和整合優質課程資源,精心設計并形成探究案例,可以實現課程資源開發與學生探究實踐等能力提升的雙贏。筆者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當地課程資源,不失時機地引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當地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談談個人的幾點膚淺嘗試,以供同仁參考。

1 充分挖掘學生的人力資源,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

1.1 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挖掘學生的人力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一旦選擇了合適的課題,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空前的高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學生對此沒有興趣,學習將會變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難以維持下去,更談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2003年9月,我校七年級二班的學生開展的“人體生理三節律”的綜合實踐活動,很好地切中了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老師指導下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饒有興致地開展實驗探究,有的學生放棄了國慶黃金周跟隨親人外出旅游的好時機,卻留在了我校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圖書室查找資料,有的學生爭著要為其他同學測算出“人體生理三節律”的期、臨界日、低潮期。

再如,在一次生物課上,一位學生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一般的蔬菜和花都不在中午澆水,這是生活常識,可莧菜卻可以,它反而生長的茂盛?”聽到這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話鋒一轉,有哪位知道其中的原由,想解開這個科學之謎的同學趕緊參加我們班的研究性學習小組,實驗的課題是“為何莧菜在夏天的中午可以澆水”。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傳統的教學將學生局限在幾本教科書里面,這勢必導致學生真實世界的消失、最終導致學生創造角色的缺失!因此,讓學生對自然、社會、科技、文化等領域引起足夠的關注,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非常必要的。考慮到我縣城區多數居民認為汀江水已被污染,不能飲用,有的居民到郊區取水,有的居民購買飲用水,究竟汀江水(上杭段)真被污染了不能飲用?還是訛傳?為此,我們成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汀江(上杭段)水質資源的調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調查,并到汀江(上杭段)科學選擇11個采水樣點,一部分送往縣衛生防疫站檢測,留下一部分則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探究并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學生在活動有序開展過程里相互交流中學習,合作探究汀江(上杭段)水質污染的原因,并通過對話深化學習——找到治理汀江(上杭段)水資源污染標本兼治的辦法。這種回歸自然、源于生活,增加了學生的體驗,然后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和學習,遠比比機械的教條效果要好得多,增加了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愛我上杭,保護母親河——汀江的行動”在我校悄然開展起來。"

2 與其他學科進行大整合,挖掘學校各學科教師的人力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合作學習理論提出,與學生一樣,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異,這種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就所開展的活動,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科學和完善,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就是綜合性,生物教師除了可以將規定的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四大領域內容進行整合加工外,更多的課程資源恐怕還要來自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大綜合”的概念呼之欲出。例如,與物理學科教師聯手開展“光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建議”,與歷史、語文學科教師聯合開展“梅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生物課利用古詩進行環境教育的嘗試”等體現跨學科大融合的研究性學習,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并駕齊驅的大好局面,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3 充分挖掘學校的教學設備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眾所周知,學校教學設備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以及科技活動等教學活動的必要物質條件。

其他學科知識可以從老師或書本上間接獲取,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的是學生親身經歷與體驗,因此就必須為學生活動提供大量必要的活動資源,在具體活動的開展時應充分考慮如何有效地利用學?,F有設備資源,諸如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教室、閱覽室等,這些現成的資源基本上每所學校都具備,我們可以直接與課題結合起來使用或者進行再開發,挖掘出它們的深層使用價值進而開發出更高質量的課程資源。

如開展汀江(上杭段)水質資源的調查時,我們把經科學取樣的11個樣點水在實驗室做了比較色度、氣味、pH值等共計88次的單因子的對照實驗。結合 “人體的營養”教學,讓我校七年級學生參與“回報父母摯愛,做親情晚餐”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前組織學生分組、分專題到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和學校圖書室查閱資料,也可網上咨詢專家,收集各種營養物質的有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通過資料分析的方法讓學生獲取“營養物質維持生命和健康”的知識,并反思自己的一日食譜,嘗試利用學到的知識為自己和家人設計更加合理的食譜,學以致用,培養自己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活動學習中獲得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關注自身健康和形體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關心長輩、關愛他人的情感。

4 充分利用社區中人力資源和學生家庭方面的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社區中的人力資源(包括企事業單位里科研人員、實驗技術人員以及農家中的生產實踐人員)也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資源,對學生有效開展探究活動具有較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如開展研究性學習課題“汀江(上杭段)水質資源的調查”時,縣防疫站胡主任指導學生如何科學取樣點水,一位家長停下跑運輸一天免費提供車輛,提出標本兼治汀江(上杭段)水污染模型時得到上杭環保局相關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等。又如探究“為何莧菜在夏天的中午可以澆水?”這一課題時,教師與學生一同走訪學校附近的農戶,到他們家借來了鋤頭等勞動工具,鋤雜草,深挖地,裹綠籬,在2004年暑假花了近20 d艱辛的勞動終于在我校后山開墾出一塊約260 m2的生物實驗園地,隨后在生物園地里種起了莧菜、空心菜等實驗材料探究“莧菜中午澆水,其生長就快”這一現象。所有這些都是對社區課程資源加以利用的較好例子,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5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收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它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放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主要目標。"

我校開展的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逐步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了學生更加全面發展,開展這項活動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個性,又豐富了學生的具體生活,也為學生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細細想來,收獲還真是不少,學生在參觀、訪問、調查、探究、上網查詢、創作、反思、交流等系列活動中,體驗經歷、了解社會、豐富經驗并最終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5.1 保持了學生獨立、持續探究的興趣,豐富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體驗

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這是學生乃至長大成人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所創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質。我們開展的活動課題“人體生理三節律”和“為何莧菜在夏天中午可以澆水”等就是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現象而引發出的思考。學生對問題的興趣使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情愿放棄節假日,克服了同齡人難以克服的困難,直至把科學論文寫成。

新課程理念之一強調注重學生的體驗學習,而研究性學習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延長或深化學習過程,相對于簡約化的課堂知識學習,它更強調學習過程中深刻的、充實的、探究的經歷和體驗,體驗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比如開展汀江(上杭段)水質資源的調查這個課題時,我們就組織學生到實地去采集水樣點,現場向縣防疫站的技術人員學習采集水樣點的科學方法,知道了對采集回來了水樣點需預先放置于冰箱冷藏處理,且必須于當日24 h內向縣衛生防疫站送檢水樣液,才能得出水樣液真實的細菌學指標,除此之外,學生在這次采集水樣活動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因農村養殖污水的不經處理隨意排放而導致汀江水質不斷變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可以直接淘米做飯洗菜的水,到現在已到了三類飲用水的警界線上,倘若我們再不重視保護汀江的水質資源,那么,必將導致汀江河水在城邊流而上杭城區發生鬧水荒的尷尬局面,從而喚起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2 養成了學生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

研究性學習立足于對學生學習需要、動機和興趣的強化,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以開展“人體生理三節律”這個研究性學習活動為例,學生通過各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協作開展了假日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與培訓。又如開展汀江(上杭段)水質資源調查這項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事先根據各自的特長與興趣分成了采訪小組、成果匯報小組等5個學習小組,各小組間實現資源共享,小組成員間共同協作做好本組的活動任務,經過參加此項活動,同學們之間的友誼變得更深了,學會了與人分享勞動成果。

5.3 增進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對知識的批判性考察,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因此,知識學習能夠啟發學生的思考。不僅如此,由于確立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各類探究活動的展開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居于輔導的地位,研究性學習因而可以增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參加“人體生理三節律”這項活動為例,學生終于明白了原本就同我們形影相隨的人體三節律是這么的循規蹈矩,時刻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再則,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著手解決諸如空氣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環境保護問題;然而,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光,也存在著污染,即光污染。于是綜合實踐活動——“光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的建議”在我校劉永陽等學生的參與下開展起來。

5.4 建立了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

篇5

正文:

環境污染作為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的惡劣后果的逐漸顯現,人類越來越重視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生活空間。

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1996年7月,總書記在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始終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我國近幾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但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長,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人類對環境破壞的現狀,主動關心環境保護方面的大事,使學生逐步形成“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生存空間”的環保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現在初中各個學科的新課本在編排上都或多或少的滲透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而生物學科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顯得格外密切,因為人類是生活“生物圈”中。

人類沒有預見性的盲目的生產活動會破壞生態環境,對生物圈造成不利影響。目前人類面臨著諸如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危機、糧食短缺、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各種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生物科學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對于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學新課程標準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了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梢钥吹?,實驗教材中各單元的內容處處突出了各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對生物圈的影響。更加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新課程理念,提出了“具有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因此我們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的滲透環境保護教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拓展思維的同時能夠具備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形成關愛環境的態度,在重大環境問題上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夠對一些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逐漸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且能夠落實到行動上,真正能夠使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做出貢獻,是每一名生物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

在世界各國倡導“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人認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認為人類可以肆意的從環境中索取一切人類需要的物質。正是由于這種錯誤思想的存在,使人類在歷史上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破壞環境的行為?!吧锶κ侨祟惡推渌锏墓餐覉@”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觀點之一,在生物學教學中讓學生具備這種基本觀點是開展具體環保活動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學生入學之初筆者就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觀點。在學習第一單元《生物與生物圈》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形成對生物圈的整體認識。在整章學習之前,導入新課的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先給同學們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性認識,然后問學生:“地球上不同顏色的色塊分別由什么構成?”待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完后,我說道:“正如大家所說,在太空中我們看到的地球是一顆表面有許多種顏色的美麗星球。如果我們能夠到太陽系以外看我們的地球,它只不過是一顆極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們這顆星球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哪位同學知道是什么使我們的地球變的與眾不同?”反應快的同學馬上就脫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隨即引入正題:“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著數千萬計的生物,正是這些生物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生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在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我們的這個家園?!比绱藢氲谝粏卧匀豁槙?,而且讓學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的意識。在結束第一單元的學習時我又結合課本出現的關于DDT對環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號的資料告訴學生:“我們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我們作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生存空間,更應該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的生物圈?!边@樣既能夠使學生形成對“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認識,又能夠讓學生形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認識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要讓學生了解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情況和我國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讓學生具備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因為對自然界認識不足、過度放牧草場、過度砍伐森林、掠奪性開采自然資源、隨意捕殺野生動物、不適當引入物種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生態環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壞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俁病、倫敦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我國科爾沁草原因為過度開荒變成沙漠、我國長江、黃河中上游因為亂砍濫伐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許多野生動物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我國引入的水葫蘆造成過量生長、太空中垃圾數量不斷增多以及噪聲、噪光污染等等,不勝枚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將這些人類自己做的“傻事”、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劇告訴學生,可以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自然界中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如果過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節制的從自然界中索取各種資源必將破壞生態平衡,而最終人類是會受到自然界的報復。

近年來我國環保方面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在環保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我國生態環境的局部改善,并沒有從根本上緩解總體惡化的趨勢。國名經濟仍處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階段,資源浪費驚人,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大量減少,草地退化、沙化和堿化面積逐年增加,水體污染使水資源短缺矛盾加劇。大氣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加劇、各種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把這些問題結合課堂內容告訴學生,可以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使學生真正具備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讓學生具備關心環境動態的意識

當今社會各種媒體非常發達,現在差不多每天都會有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報道,如一些世界各國保護環境的新舉措、當今社會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等方面的消息。應該提醒學生主動通過報刊、雜志或網絡關注環保動態,定期了解這方面的信息,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使他們了解發生在身邊的有關環境保護的大事,有時這些消息對學生的震動很大。同時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對某些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有利于環保意識的形成。

•讓學生具備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的意識

應該說僅具備“環保意識”還是不夠的?!氨Wo環境”并不只是一句空話,也并不只是少數科學家或科研機構的專門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觀念和意識,并且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我們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上,還要通過教育讓學生能夠真正視環境保護為己任,在平日的生活過程中能夠自覺自愿的留意身邊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盡量減少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行為,并且能夠向身邊的親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節約用水、不亂扔廢舊電池、垃圾分類放置等這些行為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做著保護環境的工作。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具備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識,能夠自覺地在行動上得以體現。只有這樣,我們的環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實處,對于學生個人將來一生的發展,對于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于保護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教育環節,采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利用課本已有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課本中有不少人類對環境破壞的例子,如七年級上冊中的有毒物質沿著食物鏈積累,七年級下冊中有水俁病和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影響的例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結合課本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

在課本中有些內容與環保有關,但并沒有具體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夠大,我們可以作適當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一節中“水域環境的保護”的內容,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我除了講清楚水域環境的保護的重要性之外,還列舉了現在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我國與青島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數值(世界:8000立方米;中國:2292立方米;青島:375立方米),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同時告訴學生如何節約用水,如洗澡時盡量洗淋浴,洗手時在打肥皂時應該將水龍關掉,用淘米水澆花,用洗過衣服的水沖廁所等等,這樣即使學生了解了目前我國和我市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又使學生知道了應該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

3、引導學生討論,激發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就某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引起學生的思考。

如在結束學習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我問學生:“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人類隨便捕殺野生動物的現象?”問題提出后立即就有學生舉手發言,有的說在浮山上見過有人網鳥;有的說在寵物市場有賣野生鳥類的不法商販;有的說在南山市場見到過從國外通過不正當途徑進入我國的野生蜥蜴、烏龜;有的說還在早市上見過有賣死鷹的小販,還有的說在東部有一家飯館專門做以蛇為原料的菜……看到同學們逐漸“進入狀態”,我趁熱打鐵的展示了幾幅《人與自然》雜志刊登的販賣野生動物情景的照片,許多同學的驚異、義憤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說道:“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經常說‘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在倡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今天,就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多殘害動物、虐殺動物的行為。人們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就不顧后果的肆意捕殺野生動物,也許這些行為的后果不會很快的顯現出來,但對生態平衡造成的破壞卻可能是無法彌補的!同學們,如果其他野生動物全都從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們人類,我們豈不是太孤單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有一種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環境?!痹谖艺f這些話時,所有的學生都在認真的聽,包括一些平時很調皮的學生也在認真的聽,也許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真的震動了他們,真正使他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

二、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做一些探究、調查、資料收集方面的作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在講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我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破壞的例子,在講到動物部分的內容時,我讓學生回家調查由于人類活動而滅絕或數量急劇減少的稀有動物。這樣的作業既能夠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強化環保意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我們可以在每一年與環境有關的紀念日舉行一些課外活動,如舉辦專題墻報、黑板報,請專家做環保方面的報告,參觀污水處理廠等方面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2002年3月我帶領部分同學進行了一次“青島市寵物市場出售的野生龜類的調查”活動。我們先后兩次去南山寵物市場調查,同學們在南山市場認真的紀錄,拍照,詢問,搜集了詳實的原始材料。然后到圖書館和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而后整理好,并寫出了一份很不錯的調查報告。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時正在出售的野生龜中有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6種來自國外。而且在出售龜的攤位上,這些野生動物并沒有受到很好的照顧,看起來氣息奄奄。參與調查的同學都很感義憤。毫無疑問,他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進一步增強了。可見各種形式課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重要作用。

篇6

關鍵詞 私改 疝氣燈 安全 改善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之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汽車優惠政策的實施,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9846萬輛(不含摩托車),其中私家車保有量達7206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比例已達到73.2%。與此同時,因違規改動或使用車燈導致的交通事故與日俱增,并已成為屢屢成為制造道路“光污染”的罪魁禍首,其中以疝氣燈的違規改裝和使用最為突出。

原來氙氣燈一般裝在高檔車上,同時必須裝配透鏡、大燈清洗系統、大燈自動水平調節系統等,目的是為防止影響對面司機視線。以透鏡為例,其作用是產生聚光作用,射出來的光不會發散干擾對面來車。但目前大多數私自改裝的氙氣燈沒有安裝透鏡,普通燈的燈罩不能起到聚光的作用,射出去的光非常容易干擾其他駕駛員的視線。一般交通事故若能提前半秒到一秒操作,就有可能避免事故發生,而氙氣燈產生四五秒鐘的視線受阻,這對駕駛員來說極可能是致命的。雖然沒有單獨就私自改裝氙氣燈引發的交通事故進行統計,但私自裝氙氣燈干擾其他司機視線從而引發交通事故的幾率的確在逐步上升。

一、關于改裝車燈有關法律規定和行業規定

(一)國內有關法律及規定。

1、國家相關法律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7條規定:“非法安裝警報器、標志燈具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收繳,并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于私自加裝氙氣車燈的行為,交管部門在執行中多數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條規定,以私自改裝違反了車輛安全原則,處以200元罰款并記3分;若將原車的鹵素車燈替換成氙氣車燈,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以私自改裝車輛參數,將處以500元到2000元的罰款。但除此之外,沒有相關法律依據可以對違規改裝的疝氣燈進行。

2、地方規定方面,武漢市交管部門依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作出規定,私自改裝氙氣燈屬于不按規定使用燈光,對違反規定者,將處罰款50元、扣1分。南京市交管部門也出臺規定,對于擅自安裝、改裝氙氣燈的違法行為,并予以收繳,待車輛前照燈恢復原狀后發還車輛。福建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也明確規定,機動車不得安裝影響交通安全的燈光裝置,否則罰款200元,勒令拆除違規的燈光裝置。

3、行業規定方面,據了解,2007年年底,由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汽車裝飾美容工作委員會牽頭廠家、銷售商、改裝企業,制定了國內第一部氙氣燈行業自律性規定《汽車氙氣燈改裝市場管理規定(暫行)》,其中提倡全行業安裝汽車氙氣燈應使用色溫4300K以下的燈泡。

(二)國外相關法律規定。

車輛改裝疝氣燈是否屬違法在世界各國也有不同的規定。在日本、希臘、意大利、印度尼西亞等國法律允許安裝和改裝疝氣燈,沒有相關限制。在歐洲,允許改裝疝氣燈,但明確規定直接用氙氣燈替換鹵素燈泡為非法改裝,只有更換前照燈總成,才被視做合法,并且還必須同時配備前照燈高壓清洗裝置及前照燈自動調節裝置。在美國,則幾乎都需要取得交通部授權的DOT證書才能改裝,沒有授權的即是非法。在英國,疝氣燈最高色溫控制在6K,超過6K即屬非法。而在巴西、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則已明令禁止改裝HID氙氣燈。

二、當前對于疝氣燈安裝及改裝的認識誤區

由于疝氣燈使用、安裝、改裝在國際上規定有不同,國內也一直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進行有針對性的約束,各地區政府、交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不同時期雖出臺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或行業規定,但因法律約束力較差,執行中存在諸多尷尬。因而私家車車主對于疝氣燈的私自使用改裝等存在兩個較極端的認識誤區。

1、認為改裝疝氣燈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這部分車主并非對相關交通安全法規全然不知,但由于大多數高檔轎車出廠時即安裝了疝氣大燈,并配套以合格的透鏡、自動調節系統,并且通過了國家相關安全檢測和認證,屬于合法合規的使用,因而沒有安裝疝氣燈的車主認為自己有權利改裝自己的車燈,而且認為并不違反法律規定。

2、認為應該堅決實行禁疝令。由于受私改疝氣燈導致的交通困擾和安全隱患,很多包括出租車在內的車主認為私改疝氣燈百害而無一利,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定,嚴格實施“禁氙令”,嚴厲查處私自改裝氙氣燈的行為。

對私家車自行改裝疝氣燈的兩種認識都有一定道理,但均不能全面反映當前市場形勢、用戶需求和安全要求,因而均存在片面性。

三、疝氣燈產生及發展趨勢

要明確疝氣燈能否由私家車主根據需要進行改裝,就必須對疝氣燈的產生、原理及發展趨勢進行探究。

氙氣燈又稱高壓氣體放電燈(HID),采用惰性氣體發光的原理,由石英玻璃制成的電弧管內充滿約6個大氣壓的高壓氙氣、汞和金屬鹵化物,在超高壓下(通過鎮流器將12伏電力瞬間提高至23000伏)形成電弧,氙氣氣體被激活成等離子狀態。激活鹵化物中的金屬原子發出色溫接近于日光的高亮度光線。與傳統鹵素燈相比,HID具有以下優勢:

1、高亮度輸出。同樣瓦數的HID亮度大約是鹵素燈的2-3倍,而且射程更遠更寬,提高了夜間行車的安全性。

2、亮度舒適度高。HID可以制造出4000-6000K左右的色溫光,有效降低夜間照明視覺疲勞。

3、壽命長。HID的原理決定了它不存在鹵素燈常有的鎢絲燒壞斷裂問題,使用壽命可達2000-3000小時,幾乎等同汽車壽命。

4、能耗低。傳統鹵素大燈功率達到65瓦,而HID僅需35瓦,降低近1倍,可明顯減輕車輛電力系統的負擔。

疝氣燈的發明被稱為“21世紀的照明革命”。飛利浦照明致力于為汽車駕駛員提供舒適而安全的行車保障,早在1984年就提出將HID光源用于汽車前照燈的設想,并于1991年率先開始了氙氣前照燈的實用化進程。目前歐洲對HID的需求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調查報告顯示,到2008年,歐美市場和日本市場新車配備HID的比例均超過了40%。

四、改變疝氣燈應用現狀需要多方努力

氙氣燈作為一項先進技術產品,本應該被廣泛并規范地應用于汽車行業,但由于部分商家利益熏心,對車主進行錯誤引導,加之部分車主本身對疝氣燈安裝要求不甚了解,造成車輛不規范安裝氙氣燈,影響其他車主視線。而一些司機看到別人安裝氙氣燈干擾自己的行車視線,于是也安裝氙氣燈在會車時“拼”燈光。如此惡性循環,造成“疝氣殺手”越來越多,交通安全越來越受到威脅。

要逐步消除車輛私改疝氣燈造成的安全隱患,扭轉疝氣燈應用現狀,使其真正服務于社會大眾,需要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部門,通過普及相關知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交通執法、把好市場檢測關等多種方式共同努力。

1、普及相關知識。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家交管部門、汽車行業協會、汽車燈具行業生產商、供應商、銷售商、汽車銷售商等,都要將車燈知識普及特別是疝氣燈知識普及作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大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給行業、給他人、給自己帶來安全和實惠。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相關立法部門應盡快對汽車燈具市場進行廣泛調研,盡快制定疝氣燈使用及改裝相關法律法規,遏制不良改裝和各類違法行為的發生。

3、嚴格交通執法。在立法基礎上,要加大交通執法的力度,對于違法改裝、使用疝氣燈的車主要堅決予以查處和懲治,堅決革除車輛行駛不良風氣,維護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