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6 20:34: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

篇1

一、融合時尚道德元素,培養高尚人格

初中生獨立性增強,不愿被人教導,卻樂于從電視和網絡中感悟人生。2002年開始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和2007年啟動的《全國道德模范》評選,充滿了道德感召力,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因此,在生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這類作文素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

1.觀看頒獎盛典,感受人格魅力。《感動中國》每年的頒獎晚會都遵循著一定的程序,頒獎短片運用電視語言盡可能地還原人物的行為,并將細節放大,主持人朗誦的頒獎辭將感性的情感凝結為理性的總結。《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按評選類型分為5個章節,每個章節通過播放電視短片、現場訪談、歌曲舞蹈、朗誦、頒獎禮、致辭等多種形式交錯進行。這種高度儀式化的頒獎晚會,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瞬間都表現出對人性的關照,能夠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跟隨主持人走近每一位模范人物,在一次次的心靈震撼中使學生的精神得以洗禮,思想得以升華。

2. 閱讀人物事跡及頒獎辭,內化人格力量。觀看頒獎盛典,能讓學生在強大的視聽震撼中受到感動,而真正要把它內化,則需要認真閱讀模范人物的事跡材料,用心品評推薦理由、頒獎辭或致敬辭。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報紙和網絡及時搜集相關材料,印發給學生,并在校園網上開辟專欄,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推介。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人物事跡及頒獎辭,用心感受模范人物閃光的心靈、高尚的人格精神,引導學生將之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深入觀察并思考社會、人生和自然。

二、構建主題作文系列,塑造健全人格

傳統的寫作教學側重于技巧的訓練,很少在塑造學生人格上下功夫,而生態寫作教學則是在喚醒學生靈魂的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精神的培養與升華。緣于此,依據初中生人格發展的特點,筆者在生態作文教學中初步構建了主題作文系列,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1.走進生活,打造“自信樂觀”這一主題。進入中學以后,學生需要面對新的環境,在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極易發生人際沖突、產生性格問題;學習任務的增加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又會讓他們因不適而恐慌,甚而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可在生態作文教學中確立“自信樂觀”這一主題。教師積極創設情境,開展“向你介紹我自己”“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自我剖析,親近同學,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美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確定與“自信人格”密切相關的內容為題目,如“快樂的雙休日”“那一次,我戰勝了自我”等,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多彩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與美好,從而逐漸形成自信樂觀的人格。

2.走進心靈,打造“向善尚美”這一主題。進入八年級,大多數學生進入了青春叛逆期。他們有較強的探究意識,但偏激易沖動;上進心和獨立性強,但又有很強的惰性……因此,可在生態作文教學中把“向善尚美”作為訓練主題。針對學生的追星熱,教師利用黑板報向學生推薦科技星、勞模星等事跡,強化榜樣的作用;對港臺等青春偶像,我則開展辯論會,消除對明星的好奇感,減少對明星的盲目追求。教師讓學生完成《我看“追星族”》《我心中的明星》等作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還可以精心制造不同的競賽機會,讓學生學習有興奮點,生活有樂趣,并在完成《青春在于奮斗》《生活因競爭而多彩》等作文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奮斗青春的魅力。

3.激感,打造“感恩責任”這一主題。九年級學生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中考,培養他們的感恩和責任意識至關重要,可在生態作文教學中確立“感恩責任”這一主題。在寫作中,教師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恩父母、師友和社會。例如過完暑假,學生從溫馨的家中回到學校,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我布置作文《家――我心中的明燈》,以表達他們對父母的理解、感恩之情;又如學生整日忙于學習,遇到困難,父母、師生等都會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作文題《心懷感激》來善意地提醒他們……只有心懷暖暖的感恩情,才能滋生濃濃的責任心,也就能為學生沖刺中考提供力量的源泉。

教師要圍繞作文主題精心設計活動程序和內容,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省察事理,指導學生表達感悟。如此,逐漸養成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開展“講自己的故事”的課前演講活動,提升健康人格

為將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生態作文理念常態化,教師可以開展“講自己的故事”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要求學生能具體清晰地講述一件事,要把自己的感情融進去,還要體現對故事的獨特思考與感悟,做到“事、情、理”三者融合。

我的具體操作是:按學號順序每天由一位學生演講,按座區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大組,每大組每天推薦一名學生點評,老師綜合評價。演講者根據師生的修改意見再進行修改,一周后上交。學生對打印稿進行認真校對,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最后由老師匯編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