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8 19:08: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燭之武退秦師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篇1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

高中文言文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在名家典籍里選擇適合高中生學習能力和欣賞能力的片段進行教學,比如說論語選段、孟子選段、莊子選段等,這些課文都是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要部分。高中文言文通過簡單易懂的文字幫助學生理解古代傳統的文化,以深刻的人生哲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人生感悟,領會中國古代優秀燦爛的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是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晦澀難懂的文言文通過片段賞析以幻燈片的方式播放出來;通過生活化的故事講解幫助學生的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實現文言文有效學習;通過多樣化的誦讀方式不斷記憶文言文,理順文言文的表達順序,實現文言文背誦記憶的教學目標。

一、以多媒體創新教學方式

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幻燈片、投影儀等先進設備實現教案的科技化,幻燈片可以通過圖片、聲音、影響等技術表現文言文所反映的事件、風景、人物,以幻燈片豐富多樣的圖片影像表現文字的內容。文言文主要的教學難點就是大篇幅的古代文字,雖然很多都已經翻譯成了簡體字,但是由于閱讀方式不同,學生在理解方式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多媒體將文言文、翻譯、故事圖片等結合起來,學生的就能夠簡單的理解文章所描寫的情景,理解文言文教學。

《赤壁賦》選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寫景色的共三組偶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清風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曠神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通過幻燈片的圖片文字組合效果,將赤壁賦的文字進行分段,再配以各個重點畫面的圖片,以笛聲或者簫聲為背景音樂,就能夠營造成月夜赤壁之下靜謐、明朗的美好的畫面。“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所描寫是天空的景象,通過圖片可以再現這樣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生活化的故事理解文言文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學習中有很多的歷史事件和生活經歷,《燭之武退秦師》、《指南錄后序》、《寡人之于國也》、都是生活化故事的凝結,在這類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簡單的分析理解,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整篇文章完成講解。比如說以評說的方式講解《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在論說的過程中,首先對鄭國和秦國的地理位置進行說明,文中寫道:“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如果晉國得到鄭國的這塊地,那么無疑晉國增加了國土面積,秦國如果想要越過晉國到達這塊途徑,將顯得困難了,那么滅亡鄭國對秦國又有什么幫助呢?在列舉晉國不受信用的事,晉國的國君當年受恩于秦國,許下承諾給秦國焦、瑕兩個地方,但是“朝濟而夕設版焉”,早上才渡過河晚上就加固城防,以就是為證說明秦國和晉國結盟沒有任何的收益,最后打消了秦王的顧慮,秦國撤兵。

評說的方式就類似于生活化的藝術欣賞,學生的在凝神聆聽的過程中體會燭之武的聰明勇敢、大義凜然愛國情懷,難懂晦澀的文言文就成為講故事的重要來源,學生不僅學習了課文,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故事經過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再比如說《陳情表》、《項脊軒志》都是展現親情的名篇,其中的生活化場景就可以讓學生的以自己的生活理解講解出來,這樣學生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刻的理解親情的可貴,教師也實現了自己的文言文教學目的。

三、多樣化的誦讀方式記憶文言文

文言文教學中文章分類比較多,在選擇教學方式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諸如《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滕王閣序》《秋聲賦》《蘭亭集序》等幾篇文言文,是公認的美文,在高考試卷的詩句類默寫題中有一定的分值,而且這些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和諧的押韻、對仗都能夠體現古代文言文的典雅,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基本的理解掌握重點詞語和句子,然后進行全文的背誦記憶,選擇跳讀、全讀、理解記憶等方式實現背誦記憶。

記憶背誦的文言文多是以寫景、抒情等為主,所以是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色營造是文言文的主要特色,令人陶醉的意境美是文言文進行誦讀時的重要幫助。《赤壁賦》之寧靜遼闊朦朧美,《始得西山宴游記》之廣闊無涯、渾然一體美,《滕王閣序》之色彩絢麗、遠近錯落、上下渾成美,這些優美的語言在記憶起來非常容易,押韻對仗的特點能夠幫助我們迅速的形成語感,加速背誦和記憶。教師在背誦記憶的指導過程中通過對重點詞匯的反復講解和誦讀,形成基本的語感;學生的在休息或者早上完善進行背誦就能夠順利的背下來。注意在背誦記憶的過程中可以從重點開始,比如說《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常考的名句,圍繞重點進行背誦能夠節省很多的時間;教師還可以將文言文所描繪的畫面進行展示,學生多個在朗讀的過程中,將文言文所描寫的畫面通過多媒體幻燈片展現出來,這樣就能夠實現學生的有效背誦記憶。

四、結語

本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對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提出建議和意見,在高考出題特點以及文言文特點的基礎上,提出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實現文言文教學的不斷提升,增加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敏.關于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新策略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5(6)

篇2

一、利用教材

我們都知道教材是課程的載體,是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的基本憑借,中學語文教學活動如果離開了教材就失去了存在意義,那么我們要去拓展教學空間,首先就應該去拓展教材的教學空間,盡量讓教材為語文教學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拓展教材的教學空間呢?

1利用背景資料豐富教材

背景資料是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語文學科的背景資料比較豐富,可以包括作者簡介、寫作目的、時代背景等。在教學時,合理利用背景資料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習《滕王閣序》時,教師可以將王勃的生平以及描寫滕王閣的著名詩篇如文天祥的《題滕王閣》、周弼的《題滕王閣》印發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滕王閣的美與壯,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名句所要表現的色彩與情感。再如,上《論語》選讀時,語文教師可以將《史記•孔子世家》的有關資料印發給學生,通過研讀《孔子世家》對孔子這一人物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

2利用讀本

讀本中有很多文章是和課本文章相關聯的,因此可以在課文閱讀教學中利用讀本上的內容進行拓展,使讀本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實現課內與課外的銜接。

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中,晉文公說:“微夫人之力不既此。”學生讀到這個話就會想到――秦伯到底給了晉文公什么樣的幫助?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閱讀讀本中的《重耳之亡》,通過閱讀學生自然就明白了。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課堂上的疑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而我們一定要利用好讀本,把讀本和教材聯系起來教。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拓展教材教學空間時,一定要遵循“實需”、“實際”、“實質”的原則。實需是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實際是既是教學實際需要的,也是符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的;實質是利用的材料有實際用途――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幫助。

二、將課外資源引入課堂

教材是根本,是根據地,但僅僅靠拓展根據地是不夠的,還需引入課外資源來豐富我們的語文課堂,讓課外資源來拓展語文的教學空間。我們可以將鄉土資源、影視歌曲、專業知識引入課堂。

1民俗文化等鄉土資源

我們都知道一些著名作家在寫作時將民俗文化融進自己的作品,如我們在閱讀屈原的《楚辭》時,就會發現其中蘊涵著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地文化;沈從文的《邊城》展現了湘西神奇優美的民俗風情;老舍的《駱駝祥子》和《茶館》則是以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為依托的;而魯迅先生的作品多是體現紹興文化的。

平時我們在講解這些課文時,一談到當地的民俗時,學生的興趣就十分濃厚,討論問題時也十分激烈,一改以往課堂沉悶的氣氛。所以,語文教師就應該將民俗文化等鄉土資源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地方文化,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將民俗文化等鄉土資源引入課堂教學,最佳的方式是從當地比較有名的人物入手,像紹興的語文教師就可以從魯迅先生入手,引入當地的民俗文化。如果缺少名家,那我們可以課文為依托,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民俗文化等鄉土資源引入課堂教學。

比如,教授《邊城》時,講到湘西的百姓端午節鬧龍舟、抓鴨子,那么我們這里在端午節要干什么?以此開展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又是一年端午時,要求學生活動前一周分小組去搜集有關端午的歷史、習俗、食俗、詩詞、歌謠、民間活動。然后花三節課展示,要求學生采用PPT、畫板等各種形式,在具體展示時請他們派代表表述他們的成果,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活動結束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做進一步要求,比如旅游專業可以用導游講解稿、美術專業的可以用畫、幼兒專業的可以用歌舞。教師上課采用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關鍵在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本地的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聽、說、寫的能力。

2歌曲等影視文化

影視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資源,它集文學、音樂、表演、舞蹈、美術于一體。將優秀影視作品引進語文課堂,通過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絢麗多姿的美麗畫面、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充分發揮其綜合多種信息的功能,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記得杭州電子信息職業學校的黃云老師在講《警察與贊美詩》這篇課文之前引入了《怪物史萊克》的一個片段,片段中史萊克有這么一句話:“妖怪就像洋蔥一樣,洋蔥是有層次的,妖怪也是有層次的,和洋蔥一樣。”黃老師通過這句話引到百度百科中對“洋蔥”的介紹,請學生閱讀百度百科上的文字概括出洋蔥的一個特點:有層次(情節)、辛辣味(語言)、療效性(主題),接著從這三個特點分析《警察與贊美詩》這顆洋蔥的魅力。一堂課下來,學生聽得認真,發言踴躍,聽課教師也都是意猶未盡,都想知道下面的課黃老師怎么上。

分析黃老師這堂課的成功之處,除了自身優秀的教學素養外,開頭一段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影片一放,學生的關注點就一直集中到洋蔥上,集中到課堂上。

合理運用影視文化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可以使語文課成為一個綜合性實踐活動。比如現在很多的流行歌曲運用了古典詩詞。學生都非常喜歡周杰倫,他的很多歌曲就是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其作品《臺》與黃巢的《不第后賦菊》聯系起來。還有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宮鎖心玉》的主題曲《見或不見》與同名詩歌《見或不見》放到一起等。

學生喜歡流行歌曲,那我們還可以將歌曲欣賞和詩詞鑒賞相結合,通過專題研究體驗閱讀詩詞的快樂,開拓詩歌鑒賞的新角度,感受音樂之美,詩歌之美。

比如開展“挖掘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詩歌元素”活動,可以組織學生按活動準備、小組研究、成果展示、整合拓展四個階段進行。活動準備階段:創設情境(誦讀詩詞、欣賞歌曲)、組成小組、制定活動計劃;小組研究:各組根據計劃搜集資料,專題研究(比較欣賞、專題閱讀、展示準備);成果展示:展示以及相互評價;整合拓展:資料匯集,課后推廣學習。整個活動下來學生興趣濃厚,對詩歌鑒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3將專業教學適量地引入課堂教學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中職學生畢業后將會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因而中職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初、中級技能型人才。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對一些非升學的班級應該針對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把語文教學嵌入專業教學,這樣才能既不失語文教學獨立的個性,同時又能使語文能力和專業技能同步提高。

比如學前教育專業,每年都有很多幼兒園來學校招聘教師,在應聘之前學生都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十分茫然,這就不利于學生的就業。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是不是可以通過對應聘書的學習,為學生增加應聘技巧,讓他們成功地將自己推銷出去呢?比如,利用4課時準備“如何將自己推銷出去”這樣一堂課。第一課時講述應聘的注意事項,應聘書的寫作,課后請學生自己完成自己的應聘書,這個過程鍛煉的是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在第二、第三課時教師模擬情景,請學生展示,這個過程鍛煉的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第四課時,教師請學生談他們的應聘書是否符合要求,同時應聘過程中有哪些是特別要注意的。整個過程下來,學生對應聘書的寫作應該比較清楚。應用文寫作和專業結合比較簡單,實施下來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在具體教學時無論你運用什么課外資源,一定要記住瓶子里裝的還是語文這杯酒,不要失去語文味。

三、開發校本教材

前面兩點主要是依托教材,溝通課內外來拓展教學空間,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開發自己的校本教材。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機制,實行國家和省部兩級規劃、兩極審定制度。在此基礎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改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即校本教材。國家、地方教材是由國家或地方行政部門負責規劃、設計和制訂的教材,具有周期性長、不能及時反映社會特點等不足,同時這些教材針對的是全部,具有共性的特點,缺少自己的個性。為了彌補這些不足,我們可以自己開發教材。當然,開發校本教材是有一定難度的,筆者也進行了一點嘗試。

在“中職語文口語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研究中,做了一些思考和實踐嘗試。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設計了以下訓練課程:第一部分是演講能力的培養,分講故事和演講兩個部分。第二部分是階梯式職場應聘教案,有六個主題,認識漢語、漢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語言禮儀、自我介紹、應聘書寫作、求職口才訓練。將這些教案合編,編寫出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再去充實教學內容,就是一套適合學生的口語教材,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