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語文教學教案

時間:2022-03-31 02:07:00

導語:燭之武退秦師語文教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燭之武退秦師語文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3、能理解課文內容、層次結構和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討論燭之武說退秦師的理由。

2、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在掌握字詞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領會和學習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熟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1、學生自讀注釋1,了解《左傳》情況。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4、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及用法

⑴掌握實詞:若、鄙、說、辭、知等虛詞:之、以、于等

⑵通假字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共其乏困共,同“供”

秦伯說說,同“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同“智”

⑶詞類活用燭之武退秦師退,使……撤退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滅亡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駐軍

越國以鄙遠鄙,當作“邑”

⑷古今異義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把…作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行李,出使的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

⑸特殊句式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夫晉,有何厭?”

4、翻譯語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

若鄭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三、了解燭之武退秦師的相關背景

背景簡介:

四、研析課文

1、請大家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秦晉圍鄭的原因,開篇交待這些有何作用?

明確:

2、提問: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語句回答)

明確:

3、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語句回答并作分析)

明確:

4、燭之武的目的達到了沒有?何以見得?

(板書:秦晉退兵)

5、速讀課文,思考鄭伯說服燭之武使秦和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有何異同?

明確:

6、總結燭之武的形象: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是一個勇于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是一個機智善辯的外交家。

五、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本文結構特點

1、提問:全文四個段落,哪些段落詳寫,哪些略寫,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

2、找出文章中的伏筆與照應文字,并分析表現效果。

明確:

六、小結:由秦晉圍鄭,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之勢,到秦晉退兵、危機解除,總算是有驚無險。但如果燭之武沒有過人的膽識,沒有非凡的口才,沒有縝密的思考,又怎么能使秦穆公化敵為友留軍戍守?又怎么能使晉文公偃旗息鼓未敢妄動?正所謂“五論救鄭國,妙語退秦師”

七、作業:背誦并翻譯課文

八、板書設計: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秦晉圍鄭→秦晉退兵

↑↑

五越晉難治——以退為進

論亡鄭利晉——曉之以弊

救舍鄭利秦——許之以利妙語退秦師

鄭晉人無信

國晉人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