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文章范文

時間:2023-04-11 13:40: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活文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活文章

篇1

我的寒假生活過得十分豐富多彩。有時我獨自在家寫作業;有時和爸爸媽媽在公園玩耍;有時和爺爺奶奶玩撲克;有時和哥哥姐姐在陽臺上放焰火。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和院子里的小伙伴們打雪仗啦!

一個雪后的下午,院子里積滿了厚厚的雪,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沖出家門,跑到雪地上痛痛快快地玩“打雪仗”。我們十人分成兩隊,我們隊5人分工明確。“工程師”李澤民負責做雪球,他做的雪球又大又結實;陳佳偉是我軍沖鋒主力,他勇猛異常,一個頂仨;謝康和丁超逸分別是我隊左,右翼進攻部隊,他們靈活善戰,經常用游擊戰術打得敵軍不知所措;我是一個偷襲專家,善于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敵軍后方,前后夾擊,打敗敵人。

戰斗打響了,我軍沖鋒主力陳佳偉在謝康和丁超逸的掩護下摧毀了敵軍的雪球存放地,并消滅了一名敵人,可是他自己也中彈負傷。敵軍彈藥不足,毫無還手之力,只得狼狽而逃,經過一陣追殺,我軍又消滅了一個敵人。敵軍殘部繼續逃跑,不敢應戰。陳佳偉帶傷奮勇追擊,可是他被敵軍包圍起來,寡不敵眾,最終壯烈犧牲。我偷偷向敵軍新基地靠近,我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背靠大樹,最后又繞了一大圈終于成功地來到了敵軍后面。謝康,丁超逸,李澤民大舉向敵軍發起正面進攻,等到敵軍筋疲力盡時,我從敵軍背后發起突襲,打得他們魂飛魄散。最終,我們一舉殲滅了所有敵軍,我們勝利啦!

轉眼寒假就要結束了,院子里的積雪化得無影無蹤,可是打雪仗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篇2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蕪湖 241002)

摘要: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如何度過這黃金般的寶貴年華,如何對待和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將影響到畢業后大相經庭的人生之路。要正確認識大學生活對人生發展的意義,明確大學生活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并對大學生的成長教育提出建議,如明確學習目標,努力鍛煉自己,學會與人相處,關注心理健康,樹立健康的戀愛觀和恰當的人生目標等。

關鍵詞:大學生活;大學特點;人生目標;心理健康;個性品質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2)03-0062-04

大學生活如何度過將成為每個大學新生都要面對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識和態度將影響到畢業之后每個人大相徑庭的人生之路。不同的人生理想和規劃將帶來不同的結果。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成才的樂園。你將在大學校園度過你青春最美好的時光,你一定會思考怎樣度過這黃金般的寶貴年華。我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學習知識,學會學習的同時,還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和學會與人共處。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身邊少了母親的嘮叨,教室里沒了老師的叮嚀與告誡,生活沒了父母的約束與管教,一切都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還沒有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有的人沒有重新認識自我,有的人在迷茫中失去了方向。[1]

那么該怎樣度過大學生活?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一個極為重要、難以回避的問題。如果你早有正確的思路,那么你就可能少走許多彎路。不要忘記,走進大一同時也走進了一場競爭,一場搏殺,周圍仍是茫茫大海,仍舊驚濤駭浪,我們不要以為已經觸到一塊可以落腳的陸地,只顧一路貪玩,卻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一、大學生活對大學生人生發展的意義

大學是什么?大學是一個“氛圍”,是一種經歷,是一項投資。大學是大學生破繭成蝶的搖籃,是鍛鐵成鋼的熔爐;大學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助推器,是人生發展的加油站。

(一)大學是一個“氛圍”

哪怕在大學自己感覺到沒學到什么東西,但幾年的大學生活氛圍,大學環境的熏陶,也是你終身的財富。

大學學什么?大學里要學的東西很多:知識、技能、本領,但更重要的是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真正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大學最主要是培養人的思維,培養人的習慣。一個人在大學階段若培養起了自主學習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對自己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大學是人生成長的一個經歷

要度過大學生活,最重要的是注重能力的培養,大學好像是一座山,遠離了父母,缺少了他們的悉心照料,我們好像是背著背包獨自登山的運動員,自強是我們登山的基石,自信是我們登山的信念,自學是我們成功登上山頂的保障,自律是保證我們安全的繩索。只要我們能堅定信念、克服膽怯、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就一定能成功。

(三)上大學是對未來的投資

為什么要上大學?上大學,對眼前來講是消費,對未來來說是一項投資,是一項人力資本的投資。一般講教育的投資回報是最高的,也是最深遠的。它不僅影響你自己的人生,甚至影響你的下一代。因此,身在資源如此豐富的大學中,如何利用資源、克服懶惰,對我們大學生尤為重要。大學是一個實驗的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應當學會鍛煉自己的協調能力。以一種比較適度的心態去應對一切,讓我們年輕的資本不斷增值。大學教育只給你一種眼光,而絕不能保證你將來做什么。我們很難預測機遇,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去增加把握機遇的機會和可能。我們不能也無法要求這個社會和周圍的環境適應我們,但我們可以改變一些東西讓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和周圍的環境。

二、大學生活的特點和要求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相比較,最大的特點自主、自立。不論衣食住行還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能力去思考、判斷、選擇和行動,這就會給大學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思維等方面趨于成熟,思想、智能結構和職業素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從成長和成才兩方面看,都是一個重要階段。要順利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就必須從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開始,樹立自尊、自強、自立、自愛的社會態度。

大學生正處于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伴隨著性意識的覺醒,產生了新的情感體驗和需求,從而產生強烈的成人意識和自我意識。同時,大學生又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階段,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最佳時期。并且,已經基本具備了形成人生觀的幾個基本條件,一是思維能力的發展,二是自我意識的發展,三是認識社會生活的意義,特別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學習、準備成為社會獨立成員的階段。

篇3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On the one hand, I am quite satisfied with my university life. On the other hand, life in my university is not as satisfactory as what we had expected.

Here is the bright side of my university life: Firstly, Equipment of my university is advanced and teacher team is powerful. There is an advanced library that owns all kinds of books. So we can acquire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my university. Secondly, all sorts of lectures are given on campus. We can learn much knowledge that is interesting. Thirdly, my campus activities are rich and colorful. Such as sports meets, speech contests, different social gatherings and dancing parties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make friends. What’s more, my dormitory life is very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y university life. On the one hand, we can have a good rest and put our heart into study. On the other hand, we will have a good mood and enjoy being together.

This is the dark side of my university life: Firstly, there is only one dining room in my university. So we often need to wait in a long line, which waste much time. Everyday is always fixed cuisine types, which make our appetites depressed. Secondly, self-study room is not enough. Now we will soon take final exam. So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self-study room. What’s more, network of my university is very unstable. It is difficult to search literature in my dormitory, which waste too much time.In short, I am quite satisfied with my university life, but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I am convinced that my university life will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2、參考翻譯:

每個硬幣都有兩面。一方面,我很滿意我的大學生活。另一方面,生活在我的大學是不滿意作為我們所期望的。

這是光明的一面:首先我的大學生活,我的大學先進設備和師資隊伍強大。有一個先進的圖書館,擁有各類圖書。所以我們可以獲得很多知識,我的大學。其次,各種講座在校園。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有趣的是。第三,我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如運動會,演講比賽,不同的社交聚會和舞蹈各方提供機會交朋友。更重要的是,我的宿舍生活是非常和諧。宿舍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大學生活。一方面,我們可以有一個良好的休息,我們的心投入研究。另一方面,我們將有一個好心情,享受在一起。

篇4

關鍵詞:大學生;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6-0079-02

一、大學生“學前教育”的必要性

1.學生高考后的現狀

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陸續發放,吃了定心丸的大學新生們擺脫了高考的壓力,不少人處于漫無目標的真空狀態。這些“準大學生”在入校之后,遲遲不能進入學習狀態,他們上午睡懶覺逃課,通宵玩游戲,閑時吸煙、酗酒,以至于第一學期許多科目需要補考。

2.家長對學生的管理現狀及結果

子女今后無論在大學校園里遇到什么難題,家長無法出頭解困,這也成為了家長們最為擔憂一個問題。有教育者指出,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都有一種想控制子女處境的欲望,因此,他們不愿放手讓子女獨立面對、適應新的環境及挑戰。

3.社會對準大學生的引導教育

很多準大學生們往往會選擇利用高考后至入學前這一較長時間的假期來“充電”,為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做好充分準備。然而,這一階段的準大學生們因為對大學里專業設置和大學生活缺乏了解,他們在選擇社會教育的伊始,是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的,加之一些社會教育的主體缺乏社會責任感,對準大學生們形成錯誤的誘導。

二、大學生“學前教育”的內容

1.社會實踐教育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如果對未來缺乏長遠的規劃,那么就很容易在日后的職場競爭當中形成個人的競爭優勢。而中學時代的結束,實際意味著學生離社會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推薦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自我充電。

2.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可從思想上要做好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準備,準備去吃苦,準備獨立面對生活,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其次,要有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人際關系的準備,不能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要多替別人考慮,做一個關心別人的人。再次,應該做好繼續刻苦努力學習的準備,認識到進入大學是擔起了一付更重的擔子。最后,對大學中可能遇到的種種難題都要有戰勝和克服它的勇氣和信心。所以做好入學前心理準備是適應大學生活的良好開端。

3.大學學習方法指導

首先要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和動機。其次要學會運籌時間。最后正確樹立學習目的及學習態度。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就必須讓自己“行囊鼓鼓”。

4.大學生活適應教育

大學四年,如何過得更有意義,關鍵要盡早規劃巧安排。與中小學相比,大學生最重要特征就是獨立。所以,應該嘗試在生活上開始適應獨立。而這些“準大學生”在自立、自強方面還存在相當的欠缺,怎么科學地理財,怎么洗衣服、疊被子,怎么打飯和購買生活用品,等等,都是問題。因此這個階段要加強對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的生活方面的指導。

三、大學生“學前教育”的方式

1.致新生及新生家長的一封信,加快學生的成長步伐

對于準大學生來說,他們第一次接觸自己的大學應當是收到學校郵寄的入學通知書。大多數高校可能只會將錄取通知書發到學生的手上,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借用這個載體給學生及家長郵寄一封信,將入學前的準備以及學校的有關信息附上,同時在信中給即將踏入大學校園獨立生活的大學生布置一項作業: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并撰寫出心得和體會。

2.為新生和家長開設“學前班”,縮短大學生活適應期

充分發揮大學學生干部的假期實踐作用,把“學前班”開在學生家門口。可以將高年級學生的社會實踐任務和新老生的經驗交流相結合起來,將學生干部組織起來,讓他們到自己的家鄉為同鄉的學弟學妹們開辦大學入學的“學前班”,引導他們適當地了解社會,提前了解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為他們介紹專業的特點和學習專業的方法,設定大學期間的基本目標。

在學校為家長開設“學前班”,讓家長了解大學,了解如何教育大學生。在暑假中期,利用招生的時間段抽出一部分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為前來參加招生咨詢的家長們開設這樣一個“學前班”,讓家長們了解高考后到入學前這段時間,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時間觀念,盡快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在進入大學之后處理和室友、同學以及老師的關系,等等。

3.提供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填充“真空期”,為未來職場積蓄力量

現在的社會是個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如何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更有競爭力,是高校對大學生培養的目標之一。高校可以在學生入學前開設一些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讓準大學生提前享受大學式的素質教育,不僅可使他們對大學生活和學習的向往得到滿足,同時培訓班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4.在學校網站上開辟專門的新生通道

隨著網絡的普及,包括廣大農村的高考生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準大學生們可以通過登錄學校網站來查詢學校的相關信息。根據相關調查顯示,超過87%的準大學生們在填報志愿和領取錄取通知書前后都曾登陸過相關學校的一些網站,進行瀏覽或咨詢。由此可見,高等院校可以借助學校網站這一平臺,在學校的網站上開辟專門的新生通道,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們進行“學前教育”,進行正確的引導。

參考文獻:

1.臨沂師范學院提前介入準大學生“學前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9-8-31第2版.

篇5

一、活動主題

“星火相傳--青春寄語”給14屆學弟學妹的一封信活動

二、活動背景

11、12屆的同學們已經在師大這個校園度過了自己大學生涯一半的時間,相信自己對于大學生活肯定會有很多的感觸;13屆的同學們也即將走完大一的生涯。回首大一生活,發現自己走了不少的彎路,相信大多數同學都有這種感覺吧!想起迎新時看到的那一張張稚嫩而又迷茫的臉,突然有種想告訴他們我們的經驗,想去指導他們不要再走我們走過的彎路的沖動。雖然我們在大一的一年中可能留下不少遺憾,可這些遺憾卻都無法去挽回。但是如果能把我們的經驗留給14屆的學弟學妹們,讓他們從我們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度過他們的大學生活。我相信不僅僅是我有這種沖動,每一個回首自己過往的同學都有這種沖動吧!解剖自己的過去,留下最真摯的見解,在九月金秋時,獻給14屆的學弟學妹們!

三、主題解析

“給14屆學弟學妹的一封信”,將自己的切身經驗告訴學弟學妹們,讓他們更快的適應師大這個校園,適應大學的生活,少走彎路。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只要真摯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思想,去鼓勵,去指導14屆的學弟學妹們,讓他們更加努力的去繼承和發揚我們大商院的優良傳統,

四、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活動最主要的是可以使14屆的新生們對大學有個大概的了解和認知,通過學長學姐們最真摯的經驗之談,尤其是在大一伊始時期能盡快的適應大學生活,然后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目標,去鍛煉自己,使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長。

2、同學們在寫這封信的同時也可以仔細回望自己的過去,回憶自己從進入師大這個校園起到如今,自己身上發生了哪些變化,自己進步了多少,增長了多少的知識,看到自己的得與失,更好的去走自己未來的道路。

五、活動時間

時間:2014年3月6日--4月6日

六、活動開展

(一)前期策劃準備階段

1、宣傳

①請學宣的同學幫忙做宣傳板在校園內展示進行宣傳

②通過心理服務部微博、博客進行宣傳

③由各班心理委員負責宣傳

④由心理部干事做成宣傳海報,張貼于于1、12、13號宿舍樓門口進行宣傳

(二)活動后續階段

1、由心理部成員、以及經管文叢等協助一起閱覽所有文章,對一些思想不積極或者有反面教育心理的文章進行淘汰,其他文章裝于信封封存,留待9月迎新時使用。

2、對于積極參加,為本次活動作出貢獻的班集體,可以上報輔導員,給予優秀班級體稱號,對于積極宣傳、認真工作的心理委員,學期末給予先進個人獎勵等,以進行表彰鼓勵。

七、資源需要

1、人力資源:

①心理服務部部長、副部、干事

②大一、大二各班級心理委員

2、物力資源:600份信封

八、可行性分析

活動形式簡單,活動的參與人員不限。

九、寫作要求

1、以電子稿形式,要求注明年級、班級、姓名、聯系方式

2、內容積極向上,反映我校優良校風

3、將文章發送到心理服務部郵箱 ,經由心理部成員對格式進行調整后統一打印。

十、效果預測

不管是13屆的學生,還是11、12屆的學生,或多或少肯定都會有對自己已經走過的大學時光的感悟,憑借自己以過來人的體會,一定會有很多關于“如何更好地度過大一新生活”的體驗。并且由于活動的形式簡單,又是一種公益性的活動,對14屆迎新以及14屆的學弟學妹們都有很大的幫助,相信本次活動將會吸引我院很多同學踴躍參加,而且一定會很成功,在九月迎新時將會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十一、活動經費預算

1、600份打印文章

2、600份信封

十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可能出現的問題1:信件數量不足

解決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對本次活動的重要性加以說明

篇6

關鍵詞大學生活自學實踐自身修養招聘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How to Spend College Life

TAN Hanho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In university lif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following five items: developing self-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the basics, practicing through, improving self-cultivation and personal charm, concerning about the jobs.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paper have a good supporting role for student to better plan their college life and have a good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Key wordscollege life; self-learning; practice; self-cultivation; job

0 引言

有人說,大學四年就好像魯訊先生的四部本,大一《彷徨》,大二《吶喊》,大三《傷逝》,大四《朝花夕拾》。那寶貴的四年大學時間應該怎樣度過呢?“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大學階段是我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光,在此期間我們能夠為未來的學術成就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應該更充分地利用這段時光。

1 大學生該如何度過大學生活

1.1 培養自學的能力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進了大學以后,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后,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后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總之,培養自學能力,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會無師自通,這是大學里你可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

“好腦袋不如爛筆頭”,上課時,要用筆去寫、去記。老師平時講的重點是一個個的知識點,如果自己不看書,知識很難記、容易忘,很難理解為什么要學這,學這有什么用,而自己看書,就可以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起來,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融會貫通。所以,要自主地學習,要自己看書。把書從頭到尾看下來,自己邊看邊總結,做筆記,看到后面章節的內容不懂再翻回前面的章節找答案,看一遍會發現很多問題還不懂,感覺書越看越厚,越看問題越多,看完一遍后,再看第二遍,再看第三遍,同樣也是邊看邊整理資料,看書的次數多了,你會發現書越看越薄,講得就是這點內容,那這時候就說明你對這本書掌握得差不多了。遇到不懂的問題,到圖書館找參考書、查資料。現在電腦很普及,同學在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例如用google、baidu等網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后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準備。

1.2 學習基礎知識:英語、計算機、互聯網

二十一世紀里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在軟件行業里(例如AutoCAD, 電子線路設計軟件Protel 99 SE),不但編程語言是以英語為基礎設計出來的(例如微機原理、單片機用的匯編語言、C語言),最重要的教材、論文、參考資料、用戶手冊等資源也大多是用英語寫就的。學英語絕不等于崇洋。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科學技術,學好英語才是真正的愛國。

我們該如何學好英語呢?不能只靠背誦的方式學習英語,尤其一些同學背字典中的單詞,更不可取,事倍功半。同學們可以看書亞歷山大主編的《新概念英語》(1-4冊)、胡編的《讀故事記單詞》(系列),看英文文章,看不懂的時候看翻文,通過中英文對譯,轉換中英文思維。通過看文章,很容易記住單詞。這是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與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對話。這條件在這不容易實現。那你可以聽讀《走遍美國》、《新概念英語》、李陽的《瘋狂英語900句》等,在讀的時候查考生詞、熟悉句式,然后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去聽其錄音,僅靠耳朵去聽。反復練習,熟識英文發音。英語學習網站很多,例如:/english/ (在線英語聽力室),網站很多資料免費下載,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網站。考試前一兩個月做十套歷年真題,錯的地方反復記、理解,保證下次做不再錯。要是按這樣的方法認真地學習,想通過CET-4、CET-6并不難。一定要定下心來、花時間用心去看書,這是學習的必由之路。

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辦公軟件和搜索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上瀏覽信息和查找專業知識。在二十一世紀里,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例如可報考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等,考試前認真地學習,用考試來推動自己學習,用考試的結果來檢查自己學習的效果。

1.3 實踐貫通:“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有一句關于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無論學習何種專業、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可以牢牢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因此,建議同學們多去實踐。例如: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到企業、工廠做暑期工;利用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1.4 提高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

多讀些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也可以改進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因為沒有什么比智慧和淵博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了。當代大學生應該多讀書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這里包括知識面、管理能力、交際能力、心理素質和人生觀等。

勵志類有: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口才藝術》;丁遠峙《方與圓》;劉墉《瑩窗小語》、《點一盞心燈》、《我不是教你詐》;《心靈雞湯》系列;李宗吾《厚黑學》;布蘭佳、約翰遜《一分鐘經理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陳安之所寫的一些成功學書籍。文學類:路遙《平凡的世界》;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余華《活著》;錢鐘書《圍城》;傅雷《傅雷家書》;宿春禮《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傳記類:《》、《牛虻》、《坡》、《甘地自傳》等。

建議好好利用學校圖書館。覺得值得收藏、值得多次翻看的書也可在網上購買。

1.5 關注招聘網站

要想知道自己這個專業真正需要學的是哪些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就算還不是畢業生,也可以經常看看前程無憂網或中華英才網等人才招聘網站,看看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有針對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以下是2011年4月中華英才網上刊登的“職位”關鍵詞為“電氣/電子”、“工作地點”為“廣東省 廣州市+東莞市”的兩條招聘信息的內容(見表1)。

表1

2 小結

天道酬勤,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有耕耘不一定就會有收獲,但不耕耘就一定沒有收獲。所以,我們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通過我自身的切身體驗和建議對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對當代的大學生有很好的參考意義。衷心祝愿大學生們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丁遠峙.方與圓[M].廣州出版社,2003.3.

[2]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第1版) [M].南方日報出版社,2006.3.

篇7

國際大學生節活動詳細策劃

二、活動背景:

記者站攝影與編輯部成立之初,為了擴大其影響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站在嶄新的起點,新學期、新希望、新夢想、新動力、新血液,用飽滿的激情和熱情共鑄商學院記者站輝煌。

三、活動目的:

展現當代大學生張揚的個性,不再追尋徒有虛名的形式,更注重生氣勃勃的校園文化和絢麗多彩的生活樂趣,注重真理的探索,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發掘大家的創造力。同時,宣傳不同國家大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對比不同時代的大學生活。引發大家思考當代大學生應該擁有什么樣的個性和思想。

四、活動時間: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五、活動地點:

全校范圍

六、承辦方:

記者站

七、活動形式:

1、對比不同國家的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和不同時代的大學生風采,號召大家寫“我心中的大學生應該怎樣”的文章。

2、組織手工藝品展,組織創新思維大賽,展現新一代大學 活動策劃

篇8

關鍵詞:高年級;護生;特點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9-0150-02

在各個年級段的大學生里,高年級大學生似乎是更容易被忽視的一類人。與新生相比,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大學生活,與畢業生相比,他們不需要直面求職的壓力。高年級被誤認為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一個年級段。然而,穩定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由于長期缺乏對高年級大學生的足夠關注,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和多元化社會思潮的影響,高年級大學生呈現出一些突出的問題,必須引起關注。而對于高年級護理專業大學生而言,他們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一、高年級的界定

根據護理專業的年制特點和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共性表現,我們將護理專業學生分為三類:一是中低年級護生,他們對大學生活還沒有完全適應,思想相對單純,積極探索大學校園里的各種事物,充滿著激情。主要是指本科大一、大二和專科大一護生;二是高年級護生,他們處于大學生活的中間階段,已完全適應大學生活,專業學習更深入,處于大學學習的沖刺階段,思想逐漸成熟,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主要是指本科大三和專科大二護生;三是畢業班護生,他們處于大學生活的后期和專業學習的實踐階段,已經基本脫離校園,直接面臨著求職、升學的壓力。主要是指本科大四和專科大三護生。

二、高年級護理專業大學生特點分析

我們對高年級護理專業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80份,其中本科100份,專科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9份,其中本科94份,專科65份。問卷以處于大學中間階段的高年級護生可能存在的普遍問題作為調查內容,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整理,我們發現高年級護生存在以下一些特點。

(一)專業認識加深但學習能力不高

通過兩年多的專業接觸,高年級護生對護理專業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他們已經褪去了初入校門時的迷茫和盲目,能夠多方面辯證地看待護理專業。在調查中,關于“你是否認可現在所學的專業?”這個問題,本科護生僅有3.1%選擇“不認可”,專科護生僅有5.3%選擇“不認可”。這說明,高年級護生的專業認識已經比較成熟。然而,與高年級護生專業認知程度不相符的卻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在被問到“你是否能利用時間有效率地學習?”34%的本科護生和26.2%的專科護生選擇“否”。而在被問到“你覺得目前困擾自己的問題有哪些?”和“目前你最想獲得哪些方面的更多輔導?”仍然有44.7%和18.1%的本科護生與43.1%和27.7%的專科護生選擇“學習”這一項。這樣看來,高年級護生雖然專業認識加深,可是在高年級階段面對專業課程集中學習的時候,專業學習能力依然不夠。

(二)大學生活重心偏移,實習和未來規劃成為重中之重

護生在進入高年級以后,逐漸失去了大學生活的新鮮感,間接面臨著未來一年的實習和畢業,因而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被問到“你覺得目前困擾自己的問題有哪些?”76.6%的本科護生選擇“實習”,85.1%的本科護生選擇“未來的發展”,專科護生相應的比例是61.5%和64.6%。可見,高年級護生的大學生活重心已經偏移,對實習和未來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其他事情。而實際上,高級護生自高年級上學期開始就已經開始面臨實習單位選拔實習生的壓力,他們對實習和未來的規劃不僅是情理之中,也是形勢所需。

(三)心理壓力大,負面情緒多

經過了中低年級時期的懵懂和單純,高年級護生已經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對一些關乎未來的事情有了深入的思考,由此導致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壓力。在調查中,51.1%的本科護生表示“本學期以來,明顯感覺壓力很大”,26.2%的專科護生也有同感。當被問及“你經常容易出現的情緒狀況是?”有13.8%的本科護生選擇“空虛”,6.4%的本科護生選擇“孤獨”,41.5%的本科護生選擇“焦慮”、13.8%的本科護生選擇“抑郁”,而專科護生相應選項的比例分別是7.7%、12.3%、40%、13.8%。不管是本科護生還是專科護生,選擇“焦慮”的人數都占了很大的比重。

(四)困惑多,求助愿望強

在問卷中,關于“你覺得目前困擾自己的問題有哪些?”一項,不管是本科護生還是專科護生的選答都具有共同的指向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簡表來了解。

雖然已經慢慢褪去稚嫩,但一直生活在校園里的護生,面對這些困惑,依然有些無助,他們希望能得到來自外界的幫助。當被問及“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對高年級護生給予更多關注?”86.2%的本科護生和83.1%的專科護生認為“有必要”。在關于“目前你最想獲得哪些方面的更多輔導?”這個問題的回答上,也可以發現高年級護生強烈的求助愿望。我們還是以一個簡表來了解。

三、相關思考

(一)原因探析

通過對高年級護生現狀的調查和分析,不難發現,處于中間過渡時期的高年級護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客觀形勢上,他們在校學習臨近尾聲,嚴格意義上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新的挑戰即將到來。而不管是臨床實習還是就業、畢業,對護生來說都是人生的重大事件,以他們稍顯脆弱的心理來說,都是“大難題”。在調查中,40.4%的本科護生和32.3%的專科護生表示“不知道如何選擇實習醫院”,57.4%的本科護生和53.8%的專科護生表示“擔心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實習醫院”,46.8%的本科護生和44.6%的專科護生表示“擔心自己不知道如何應對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而在關于擇業方向的調查中,有50%的本科護生和24.6%的專科護生選擇“兩手準備”。可以看出,實習和就業成為困擾高年級護生的“兩大難題”。高年級護生一方面深感壓力,一方面卻又難以將“思想付諸實踐”,他們處于“漂浮”狀態。近年來,護理專業快速發展,護理行業對護理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就業競爭。而與此同時,醫護行業也不斷出現負面事件,極端的醫療糾紛,讓本來就對護士職業心存疑惑的護生,心靈上受到很大的沖擊,為他們增添了一份困惑。調查中,40.4%的本科護生和41.5%的專科護生表示“擔心自己能力不夠,不能找到好的單位”,21.3%的本科護生和13.8%的專科護生表示“不想從事醫生/護士職業,但不知道其他更適合自己的職業”。

(二)對策措施

1.加強護生大學生涯規劃指導,引導護生形成科學人生觀

沒有目標,沒有規劃,是導致護生進入高年級后不知所措的“罪魁禍首”。護生自進入大學開始,就要慢慢進行個人大學生涯規劃。有了合理的大學生涯規劃,護生才有了大學奮斗的方向和每一個階段努力的目標。這樣,每一個階段都為后面奠定扎實的基礎,他們在進入高年級以后,才不至于壓力過大或者茫然不知所措。同時,科學的人生觀對護生也非常重要。自護生進入大學開始,就要引導他們全方位的思考社會和人生,在價值觀取向上,要讓他們辯證看待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和負面信息,樹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目標。要引導護生以達觀、從容、平和的人生態度去實現自身價值,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挫折。科學的人生觀不僅能給予護生更寬闊的視野,也能在他們的心靈上筑起堅強的壁壘,使他們能順利度過人生中的每一道“坎兒”。

2.關注高年級護生,制定完善的高年級護生教育措施

要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就必須做好高年級護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高年級護生正處于臨床實習和就業準備的關鍵階段,要適時加以引導,為護生的成功就業打好基礎,向社會輸送專業知識扎實,心理素質過硬的合格護理人才。對高年級護生的教育管理,要“松緊有度”,重在“幫”和“輔”。在前面的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到,高年級護生心理存在困擾的,需要加以輔導的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就業、實習、專業學習、考研或升本、情感。要針對這些方面,制定完善的指導措施,切實幫助高年級護生渡過“難關”。

3.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增強師生、生生交流

盡管當今社會網絡和其他通信方式都很發達,但是部分高年級護生并不能詳細地了解到足夠信息,信息的缺乏,無疑也增加了他們內心的焦慮和迷茫,比如以往護理考研的情況,護理專業碩士報考院校信息,上屆護生就業情況,實習醫院情況等等。要把信息公開作為和護生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使護生能通過了解最新動態進行自我調整。再者,加強交流也成為高年級護生求助的重要方式。在調查中大部分的高年級護生希望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在這個交流平臺上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交流。同時,他們也建議學校能創造機會,增加與有經驗的老師或者同學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篇9

我是個普通大學生,我的經歷和文中人物沒有相似之處,并且我曾經一度認為學業和畢業后的事業、成就沒有必然聯系。直到今年我大四,在經歷了一輪輪面試的打擊后,我才發現,持有我原來那種態度的人,是已經失去了前進目標的,或者并沒有真正思考過自己的前途。

我們總是仰慕成功者的風采,卻往往淡化、自然篩過成功者背后所付出的堅信的努力。大學四年,似乎是段漫長的時間,但它卻那么經不起浪費。還記得剛進大學時的青澀、不適應,一轉眼就要成為社會人、職場人。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回歸到最本源,還是學習,踏踏實實地啃知識。文中的“淚哥”晉也許并不擅長學習,也許眼淚代表他的脆弱,但絕不是軟弱,他用最笨、最執著最虔誠的辦法讓自己完成了逆襲,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前途。

烏鴉

作為早已離開大學的從教人員,我還是保留了訂閱《大學生》雜志的習慣,也算是對過往校園生活的回味,《大學生》總能讓我回到那一段難忘的學校生涯。尤其是畢業前實習的日子,忙著投履歷和找工作,面臨社會就像面臨大江大河。《大學生》雜志給我的感覺特別貼心,像閨蜜和室友,講的都是熟悉的事,仿佛天下校園是一家,好像那里面介紹的人就住在我隔壁寢室。我尤其喜歡看每期的專欄。每期都有好多位作者一起寫同一個主題,著眼點不同,寫出來百花齊放很好看。我很佩服每期去設定主題的編輯們,想法都很有趣,可以引人回味和深思。印象深刻的有江蟈蟈寫的《蕪,湖》,把那個江南小城寫的特別生動,讀來色味俱全,閆晗寫人物很到位,栩栩如生。我覺得《大學生》雜志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真心實意地為受眾群著想,給了即將畢業和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很大的心理支撐,提供了很多實踐經驗。這么說吧,《大學生》雜志就像是大學生的“娘家”,即使我早已工作,找到“婆家”,還是常回娘家看看的。

抒音

篇10

關鍵詞:霍桑效應;新生;適應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229-02

一、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也稱可為霍索恩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它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詞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間工廠的名稱,是一座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實驗最開始研究的是工作條件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包括外部環境影響條件以及心理影響因素。在實驗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工人的精神狀態與生產效率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工人若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生產效率則有明顯提高;反之,工人若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生產效率則明顯受到影響。由此,工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的態度問題,逐漸受到工廠領導者的重視。霍桑試驗的研究結果否定了傳統管理理論對于人的假設,表明工人不是被動的、孤立的個體,他們的行為不僅僅受工資的刺激;影響生產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條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際關系。霍桑效應運用在學生管理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認為自己受到學校的關注時,其學習的積極性及與人溝通交流的愿望會大大增加。

二、大學新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的主要表現

1.學習環境及學習方法的改變,使很多大一新生不適應

很多大學新生熬過了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當踏入大學校門以后,會發現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有著很多差別。尤其是在學習方面,有諸多不適。這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學習方法不適應,學習目標不明確。大多入學的新生,均肩負著父母乃至家庭的希望,學習的壓力較大。在中學階段,全國均以應試教育為主,為了能夠順利考上大學,學校均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其情商的關注度不夠。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情感抗壓能力等,均是很多新生不具備的素質能力。他們進入大學以后,面對眾多課程、眾多優秀同學、高強度的學習及高難度的課業訓練,有時會表現得很無助。

大學的學習方法與高中時的學習方法有很大區別。高中時,學習的時間基本上是由學校老師安排好的,沒有太多時間與空間由自己隨意安排,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應試訓練。而大學的學習,則是由自己支配。從被動接受突然過渡到主動安排,會造成很多新生不適應。

很多新生入校以后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中學時代的唯一目標就是考上大學,具體考上大學以后做什么、怎么做卻沒想清楚。高強度的應試教育,造就了一批批的大學生。這些學生進入大學后,缺少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因而學習生活就顯得無所適從。

2.與人溝通過程中表現出諸多不適應

現在很多90后的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受家長的寵愛,在家庭中有著優越的地位。但進入大學以后,住的是集體宿舍,缺少了家庭中的關愛。這種渴望別人理解關注,希望別人照顧的想法在集體生活中卻不容易得到。自我付出與渴望關愛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種落差,在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孤僻的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過度的高傲、自閉,會被集體成員逐漸孤立。

3.生活方式的改變所導致的不適應

現在的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非常嚴重。進入大學的集體生活以后,個人主義觀念嚴重。渴望獨立自主的想法與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在集體生活環境中碰撞,在生活方式上導致諸多不適應。一方面,集體主義觀念不強,自理生活能力薄弱,不懂得尊重集體,但另一方面,在內心又渴望得到別人的照顧。生活方式的改變,往往會導致與別人的摩擦。若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現實問題,很容在心理上、生活上與他人發生沖突。

4.新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產生的不適應

很多新在中學時代是優秀學生,在學習上、工作上都是佼佼者,曾得到過老師的重視,同學的尊重與佩服。但進入大學以后,卻發現身邊的同學比自己優秀的大有人在。自己已經不再受到老師、同學的過度關注。別人的優秀,導致自我缺失,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了失衡。

5.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造成了心理失衡

由于高考失利,或者填報大學志愿出現了一些問題,致使自己與理想中的大學失之交臂。而在現實面前卻又不得不選擇目前所在的高校。還有很多考生不喜歡被錄取的專業。這種現實與理想的失真,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這些新生,若自己不能很好地調節,或者不能得到外界的有效幫助,會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出現很多問題。

6.面對誘惑時所造成的不適應

中學時代的生活基本上半封閉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學習,很少學生會著重考慮情感問題。但進入大學以后,看著花前月下的一雙雙情侶,內心也會渴望異性的關注。面對情感誘惑或者物質誘惑時,新生若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感情、學習與工作之間關系,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的學習生活。

三、霍桑效應在大學新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多大學生在初入大學的時候都會存在著種種不適應,無論是“好學生”,還是所謂的“問題學生”都需要我們及時教育引導,因為這種不適應每個人都會存在,只是不適應的方面存在差異和適應期長短存在差異。因此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了解學生最多的輔導員,應該深入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及時引導他們盡早調整心態,適應大學生活,避免一些問題發生,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引導。

1.關注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情況并教會學生如何適應

輔導員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即將面對大學生活,會有哪些問題。比如,新的獨立的生活,新的人際關系,新的地域文化,新的校園,新生作息時間,新生飲食習慣等等,如何能在第一時間幫助學生解決這種困惑是我們輔導員首先要思考并及時解決的,通過開班會教育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對一些問題教育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會避免一些問題發生。

2.關注學生學習并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學生們已經習慣了高中填鴨式的教育,到了大學這種開放式的教育,他們很難在第一時間適應,很多學生都會存在一種不知老師在講什么,不知怎么學的迷茫。作為輔導員的我們應該和專業老師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除了宏觀上告訴學生專業特色,專業前景外,更多的要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學,應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按時按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此外,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閱讀課外專業書,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3.關注學生生活并教會學生如何自我管理

學生們早已習慣了,高中上學的時候班主任管,回家父母管的方式。到了大學沒人管了,一下就自由散漫起來了,上課遲到、早退的、睡覺的、看小說的、甚至逃課的比比皆是,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制度的約束,要用嚴格的管理作為基礎,讓學生“打好底”把學生的不良習慣扼殺在搖籃中。

4.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并鼓勵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

好的人生源于好的規劃,在初入大學的時候,輔導員就應該引導學生第一時間做學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并引導學生通過實現自己的學習計劃的方法進行自我管理。有的新生到了大學,就認為大功告成,只求考試60分,有的人為了追求“中學失去的快樂”開始放縱自己,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學習不認真,一心沉迷于無聊的活動中。這些人到了高年級才醒悟過來,但悔之晚矣。由此看來,大學新生早立志,確立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學業生涯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學生在完成學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上,在對自己和環境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嘗試著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給予相應的指導、調試。這樣他們的大學生活就有了目標,有了前行的動力。

5.關注學生交往能力并教會學生如何與人交往

人際關系是困擾很多大學生的問題,良好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完善自我意識、心理保健的需要,我們應該引導大學生在交往中應堅持真誠待人、寬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則,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同時害怕別人的指責。所以,交往中不要總是批評、指責別人,而應真誠地贊揚和欣賞別人。如果一定要批評人,也應先表揚后批評或者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與人交談時,要善于傾聽別人的講話,因為傾聽本身就等于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是一個值得我傾聽你講話的人。這種對他人的尊重,無形中就會滿足對方自尊心的需求,贏得對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

綜上所述,大學新生的適應大學生活需要一個過程,作為輔導員應該當他們的引路人,特別是對待適應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關注的,引導他們盡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方式,讓他們懂得在大學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順利度過新生的適應階段,減少出現問題學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美]H·孔茨,H·韋里克.管理學:第9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

[2][美]F·泰羅.科學管理原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美]H·A·西蒙.管理行為[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

[4]吳魯平.中國當代大學生問題報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